什麼是潛能?
潛能,顧名思義,潛能就是潛在的能力、能量,所有能力分為呈現層、規律層和本質層。呈現層、規律層與本質層的能力是因果關係。本質層的能力屬於人的潛能,潛能是與生具有的。
潛能分兩種,一種是人的身體素質潛能,另一種是人的大腦智慧潛能。潛能與本能是包含與被包含關係,潛能屬於本能。
一、身體潛能,人類身體自身擁有的潛能。
在正常情況下,身體潛能一般被理解為身體素質潛能,通過有規律的科學體育鍛鍊可以增強身體機能,高強度的競技狀態下(如各種體育運動比賽)可以小部分激發身體潛能,這是身體潛能的呈現層。
而本質層的身體潛能激發,需要特定場景環境,通常是在生命受到威脅時,或是特別危險緊急的關頭,如古代戰場上武將殺紅眼處於的暴走狀態,下面我們再舉幾個現實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形象客觀地了解下人類的潛能有多大。
1、法國,一位名叫桑尼耳的飛行員在清洗戰鬥機。突然,他感到有人用手拍了一下他的後背。回頭一看,他嚇得大叫一聲,一隻碩大的狗熊正舉著兩隻前爪站在他的背後!桑尼耳急中生智,迅速把自來水槍轉向狗熊。也許是用力太猛,在這萬分緊急的時刻,自來水槍竟從手上滑了下來,而狗熊已朝他撲了過去……他閉上雙眼,用盡吃奶的力氣縱身一躍,跳上機翼,然後大聲呼救。
哨兵聽見了呼救聲,端著衝鋒鎗跑了出來。狗熊被擊斃了,事後,許多人都大惑不解:機翼離地面最起碼有2米的高度,桑尼耳在沒有助跑的情況下居然跳了上去,這可能嗎?如果真是這樣,桑尼耳不必再當飛行員了,而是當一名跳高運動員,去創造世界紀錄,然而,事實確實如此。後來,桑尼耳做了無數次試驗,再也沒能跳上機翼。是強烈的求生欲望激發了潛藏在他體內的巨大潛力,從而使得他逃過一劫,保住了性命。
2、有一位母親,趁兒子熟睡去買菜,當她回到居住的樓群時,由於惦記著兒子,她不由得朝自己居住的方向望了一眼。這一望不得了,發現四樓陽臺上有個黑點在蠕動。糟了,我的兒子,她大叫一聲,瘋狂地往前跑,邊跑邊喊, 「孩子不要往外爬!」但是孩子哪裡聽得懂呀,她看到媽媽朝她揮手,興奮的亂蹬亂舞,拼命往外爬。
這時要跑到四樓阻止兒子,已經來不及了,這位母親扔掉菜籃拔腿拼命地跑,剛好在兒子掉下來的一剎那,以百米衝刺並打破世界記錄的速度,跑過去伸出雙臂穩穩地把兒子接住了。
這件事立即轟動了當地的市民,電視臺記者來了,要把這人間奇蹟攝下來。於是,他們找到這位母親,要她重複一次。這位母親驚恐地搖搖頭,死也不幹。後來,記者說, 「不是讓你的兒子重新試驗,只是找個布娃娃從四樓掉下來,你再用相同的距離跑過去接住。」這位母親同意了。但是,一次、二次、三次,布娃娃都掉在了地上,怎麼也接不住。
3、一個農民為了救被壓在車下的兒子,竟然在情急之中抬起壓在兒子身上的輕型卡車。兒子得救後,他又試著抬車,這次卻無論如何也抬不動了。
4、地震的時候,一位母親為保護懷裡的孩子,雙手硬是撐住了頭頂上幾百斤的混凝土,這在平時是無論如何也撐不住的。
5、美國有個著名實驗,先給參與的實驗者一箱200斤的鐵塊,結果費盡吃奶的力氣後表示搬不動,然後換成一箱200斤的鈔票,表示能搬走就是你的,結果奇蹟發生了,不單搬起來了,還能走好幾步。
篇幅有限,這裡就不再舉例說明,從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潛能是蘊藏在人體內的一種強大的力量,一旦激發就會創造超越自我的奇蹟。人在遇到危急情況時,體內會分泌一種奇異的激素,此激素能激發人體所潛藏的超常能力。情況越危急,潛能越易發揮,而在平常情況下,潛能皆處於沉寂狀態。
為什麼平時會處於沉寂狀態呢?
那是由於人類天生的劣根性,使得我們在平時下意識的不會使出所有的力量去做事。因為一是沒有必要,二是身體也承受不了,而當危險來臨時,為了對自己非常重要的人或物的安全,我們才能克服自己的潛意識,而爆發出自己所擁有的真正力量。
二、大腦潛能,也可以稱為智慧、精神潛能。
人的學習、記憶、認識潛能,人的創造力潛能,人的思維精神、文化素質的潛能等等都是人的大腦潛能的具體表現。
據神經心理學家研究,人的大腦皮層中有神經元約140億個,這比任何一臺現代計算機更豐富複雜實用得多。
前蘇聯科學家曾指出:"當代科學使我們懂得人的大腦結構和工作情況,大腦所儲存的能力使我們目瞪口呆。在正常情況下工作的人,一般只使用了其儲存能力的很小一部分。如果我們能迫使我們的大腦達到其中一半的工作能力,我們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學會40種語言,將一套蘇聯大百科全書背得滾瓜爛熟,還能夠學完數十所大學的課程。"
大腦潛能的提升規律:
你相信的理被你自己驗證到之後升起信心,
信心激發潛能生出心態。
(正心態就是各種意識型感覺:歸屬感、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成就感)
以上只是正確的相信的因果過程。
如果你相信一個錯誤的理,
也會被你驗證到,
升起含藏自我的不自信心,
不自信的自己激發潛能,
潛能生出負面心態。
(負面心態有:恐懼感、糾結感、憂慮感、焦慮感、擔憂感)
綜上所述
1、潛能是能力之母
2、理分為正確的原理和真理或者錯誤的道理
3、所有理都是認知,認知都是由概念、邏輯、標準三要素組成,語言文字的詞彙只是概念的標籤。
4、信分為外信和內信
5、外信就是相信,也叫迷信,進一步叫信仰,深入進去叫信念
6、內信就是信心,有自信和不自信,是一種心的體性
7、潛能就是人們經常說的內心的力量
8、心態就是人們常說的潛意識
人類的科學正在打開一扇新的大門,世界也許會因某個發現忽然有重大改變,請保持關注,前期鋪墊科普完畢後,五體啟示錄,後續將完整系統地為你解答釋疑,帶你進入全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