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自我設限」,成就人生高度

2020-12-04 正心正舉

文丨李相敏

生而為人,誰不想在此生最大程度活出精彩?誰不想獲得自我價值的實現?美國著名教育思想家約翰杜威認為,人類最深遠的驅策力是對「重要性」的渴求,同時,價值實現也是位列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頂級需求所在。這種對自我價值的認可與實現訴求,是我們活在這個世界的羈絆與欲求,是我們走完人生之路的信念與使命。

然而很多人面對現實生活卻充滿了約束感與退縮心理。他們往往默認設置一個「心理高度」限制,為自我加上了層層枷鎖,給自己套上了「金鐘罩」,讓心智停留在「舒適圈」,從而固步自封,陷入自我懷疑與自我否定的死循環。

其實很多時候,外界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束縛,是我們自己在束縛自己。一個人若想跳出人生的困局,有所作為,就需要撥開心理陰霾,打破自我設限的牢籠。

內觀己心 外察世界 啟迪多元思維

一個人活在世上,從幼年到成年都會接受到來自周圍社會、環境、他人輸入的「信息」「條規」,這些「信息」與「條規」先入為主,在我們頭腦中留下烙印,共同構成我們自我定義的註腳;再者,人在成長過程中,難免遭受外界種種打擊和挫折,這些「經驗」也會驅使我們給自己打上了某種「標籤」,在心中烙印下傷疤。

哈佛大學人類發展學教授艾裡斯曾表示,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一種傾向,即對於自己或者他人有不合理的」負面假設「。這些印刻在心中的烙印與傷疤,便成為一道矗立於頭腦中的無形的牆,擋在我們的前行道路上;仿佛一片沼澤,令我們深陷其中難以前行。

若凡事總是預先為自己設定好界限與高度,如此一來,即使沒有現實的種種束縛,也會為自己畫地為牢、自我捆綁。長期以往,難免總是暗示自己「我不可能」「我不行」,於是就陷入了「溫水煮青蛙」的困局,熱情的火種過早地熄滅了。

《莊子》有言:「且夫待鉤繩規矩而正者,是削其性者也。」我們行走人間,如果總是被「曲尺、繩線、圓規」束縛頭腦與手腳,那自我本性也會逐漸被磨滅殆盡,生命泯然失色。

著名作家契科夫的短篇小說《套中人》就講述了一個瘋狂對自己進行「自我設限」的人物——別裡科夫,他總是把自己牢牢裹在套子裡,強加很多自我設定,頑固守舊,為種種規則「套路」所累。「套中人」也升華為一種典型符號意義,發人深省。

在人生歷程中,種種經驗總結等是歲月饋贈於我們的禮物,但同時也易成為人生的絆腳石,成為橫在我們心中的屏障,使生命潛能受到一定的蒙蔽與抑制。我們絕不能因為過去的挫敗或眼前的困境而降低人生標準,為人生過早地套上「套子」、蓋上「蓋子」。

正心正舉 撥迷見智 開啟自在之門

生活蘊含了無限極可能,我們要做的,就是學會打破自我設限,尋找機遇去發現全新的自我,實現人生價值的越級。

心之所向,挖掘潛能

我國古代偉大思想家王陽明曾說過:「人胸中各有個聖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了。」每個人生而神聖偉大,是天地間的奇蹟使然,內心中都有一個完美自我,蘊含巨大潛能,只是由於不能自信,致使這個「自我」被擱淺未能釋放活力。

現代心理學及腦科學領域就人的潛能予以論證,提出過著名的「冰山理論」:冰山露在海面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剩餘十分之九隱藏於海面之下不顯露,人的潛能亦然。

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潛能寶庫,只不過很多人總是自我設限、自我否定,未能發現開啟寶庫的金鑰匙,從而令自身的潛能寶藏因疏於開採而逐漸貧瘠。

想要破解「自我設限」,便需自信意識,挖掘內在潛能。我們需要通過自我意識上的超越與突破,對自我進行「軟性開發」,挖掘內心的「真實自我」。讓生命釋放不屈不撓的韌性,內心回歸淡定和坦然,獨立傲然於世間。在這一過程中,逐漸看清自我真實,理性扭轉命運之門,化渺小為偉大,化腐朽為神奇。

想要破解「自我設限」,便需自信心力,篤定心之所向。強大的心力是穿破未知險境的利箭,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橋梁。陽明心學注重「心」的作用,認為心外無理,心外無事,心外無物,「念念要存天理」。只有時刻保持「想要」的念頭,用意念影響思維,用意志覺醒認知,久而久之心靈自然凝集在正道之上。

力之所及,行動為王

從本質來看,「自我設限」往往是因主觀層面的懶惰、脆弱等消極思想作祟而導致的「不為」,而絕非真實客觀情況所導致的「不能」。

孟子曾論證過「不能」與「不為」的區別所在。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要一個人把挾帶泰山橫跨北海,這種超越能力之事,若做不到,屬於「我不能」;而要一個人為老年人折枝,這種力所能及之事,若做不到,屬於「我不為」。

不能」是受客觀現實所限而力不能及,「不為」卻是明明力所能及而不肯行動。

對此,《論語》中也有同樣道理的解釋:「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即,冉求對孔子說:「我並非不喜歡您的學問,我實在是力量不夠。」孔子回答道:「如果一個人真的是力量不夠的話,是走到一半就再也走不動了,然而你現在卻是自己為自己劃定了停止線。」說的正是此理。

想要破解「自我設限」,便需始於心動,成於行動。

西方著名哲學家康德說過:「人由於覺得自己應行某事,就能夠實行某事,才能親自體會到什麼是自由的。」上帝只拯救能夠自救的人。在遇到挑戰前,我們不妨先靜念清心,衡量一下自己究竟是「不能」還是「不為」。

並對於自信有把握之事,全身心投入於行動中,讓種種雜念從頭腦中被清除,大腦自然而然進入一種「心流」狀態,能量流與幸福感在頭腦中流轉,內心如同平靜澄澈的湖水,思想仿佛蔚藍乾淨的天空,無限接近佛禪所謂「無我」境界,觸及真正的宇宙真理,讓個體能量與實力如行雲流水般展現釋放,點亮自我價值的光彩,讓人生層級更上一層樓。

人的追求高度,決定了他的人生高度。若總是在心裡預設一個高度,即使給到一片天空,依然能夠感受到心的禁錮;即使擁有非凡的爆發力,也很眺望廣闊的世界。

稻盛和夫說過,成功人士和非成功人士其實相差甚微。當遭遇巨大障礙時,成功人士往往在那一瞬間,便敢於認定:」我一定能跨越」,並勇敢邁出第一步。

土耳其有一句古老諺語:「每個人的心中都隱伏著一頭雄獅。」我們要勇敢地打破捆綁自我的枷鎖,走出自我設限的牢籠,堅守心之所向,踐行力之所及,點燃內心的小宇宙,喚醒沉睡在心中的雄獅,走出曠達人生境界。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文章版權歸本平臺所有 轉載請聯繫「正心正舉」

相關焦點

  • 《心智突圍》自我設限,是人生黯淡的最大根源,3步教你超越自我
    對於以上的現象,《心智突圍》這本書中是這樣描述的:自我設限源自那些掩藏於恐懼之下的限制性的心智模式。而墨西哥的鸚鵡也是如此,在它們的內心裡一直有一根看不到的鎖鏈限制了它們的行為,讓它們不能離開那根棍子。墨西哥鸚鵡這種做法是在自我設限,它們如果想要飛翔就要打破這種限制性的心智模式。正如《心智突圍》這本書裡說的:自我設限,是人生黯淡的最大根源。
  • 突破自我設限,實現無限可能,埃隆·馬斯克的大腦教練教你這樣做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突破自我設限,實現無限可能呢?結合書中的主要觀點內容和個人經驗,總結出以下三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01 逃出信念體系魔咒,不斷突破自我設限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沒有完成某件事情,是因為我們相信自己做不到。
  • ...蓬佩奧|凱莉·克拉夫特|川普|自我設限|蔡英文當局|直新聞
    直新聞:美國務卿蓬佩奧近期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宣稱美方將解除以往在與臺灣進行接觸時的自我設限,你對此怎麼看?蓬佩奧說要解除全部對「美臺」官員接觸的「自我設限」,這顯然是歷史不及格的表述。事實上,所謂「美臺交往」不涉及官方層級,是中美兩國領導人達成的政治共識,明確寫入了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之一的《中美建交公報》。公報明確寫明: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僅保留與臺灣的非官方往來。
  • 【柱子七彩早餐】諸法空相:人生不設限,創造無限可能性
    我們昨天說過,如果你對於過往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有所糾結,想要讓自己有與眾不同的結果。另外一個辦法就是改變思維,通過思維大膽的突破去選擇一條新的賽道,這樣才有機會實現指數級增長,會有新的可能性。
  • 那些能「心智突圍」的人,都掌控了人生的選擇權
    實際上,自我成長的路上,最大的阻力和機會都來自於我們心內的心智模式。一個人的心智模式決定了他看問題和做事的角度,它是由家庭、教育、閱歷、人際等隨著時間逐漸積累形成的,是你身體裡「看不見」實際操控著,要想完成人生的躍遷,我們需要突破局限的心智模式,從內二外地重構自己。否則,無法突破自己的心智模式,你得成長也只是止步於現在。
  • 看《心靈奇旅》有哪些人生信條?成長的過程,就是重構心智的過程
    差異如此之大的CP,互利互助相愛相殺看點十足,最終成就完美人生。可是走出電影院的我們,去哪裡找CP互助?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人生終究是孤獨的,成功也許需要他人的幫助,而成長只能依靠自己。最近看了一本重構心智底層邏輯的書《心智突圍》,自序第一行「成長,就是一個重構自己的過程」讓人心中一顫。
  • 深度好文:思維的高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大家好,我是小編烈酒熬淚,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關於思維的高度決定人生的高度的文章。法國卓越的軍事家拿破崙曾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人生在世,沒有高的人生定位,破罐子破摔,就沒有宏大的目標,當然就做不成任何大事,要想一聲取得輝煌的成就,在人生路上就需要給自己一個思維的高度。一塊路旁普普通通、隨處可撿的石頭,由於高僧定出的心理價值高度,最後竟使一塊普通的石頭變成了稀世珍寶。
  • 殘疾名人故事:尼克·胡哲——人生不設限,把阻礙變成機會
    威廉·巴克萊說過,每個人的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天,你出生的那天,以及你知道自己為何出生的那天。「我最開始相信了那些鬼話,相信我不夠好,相信我很失敗,相信我永遠都不會被人愛或接受;生命中有些東西是我們不能控制改變的,我們只能接受,我們有的選擇,就是放棄或者生活下去,今天你可以選擇怎樣走下一步。
  • 走出人生逆境的五大技巧
    可以說,我們每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有順境和逆境,都有高潮和低潮。也如滾滾長江東逝水一樣,波浪起伏,奔騰不息。更像黑夜與白晝一樣輪迴往返,我們度過漫漫黑夜以後,黎明一定會到來。人生道路的道理也是一樣,當我們處於逆境的時候,就一定要堅定信心——黑夜即將過去,白晝必然到來。走過低谷,就會迎來高潮。
  • 西方三大哲學發現之帕金森定律——自欺欺人的外部繁華及自我設限
    第四:這個組織一定是一個不斷自我要求完善的組織,正因為如此,才能不斷地吸收新人來補充管理隊伍,也才能符合帕金森關於人員編制增長的公式。可見帕金森定律,必須在一個擁有管理職能,不斷追求完善的組織中,擔負著和自身能力不相匹配的平庸的管理角色,且不具備權力壟斷的人群中才起作用。
  • 最美女方程式車手張巖:不設限的跨界人生
    她更希望,憑藉賽車對她人生的歷練和改變,獲得更多不設限的精彩。她開始跨界娛樂、文化圈層,作為天潤瀚海的創始人,公司寓廣告、文化、傳播、藝人、綜藝等於一身,多年來取得了不俗的業績。而足以媲美藝人的「盛世美顏」更讓張巖獲得了眾多關注,專業與美的力度結合讓她大放異彩,「不設限的跨界人生」才剛剛開始。
  • 雄鷹展翅,突破自我(深度好文)
    相信有不少小夥伴們都知道鷹擊長空的故事,總會讓我們想到如何設法去克服困難,讓自己再次翱翔於天空,展示最英勇的自己,實現人生的蛻變。俗話說,孤鷹不褪羽,哪能有高飛,蛟龍不脫皮,何以上青天。在我們的生命歷程中,有時候我們必須做出困難決定,開始一個自我更新蛻變的歷程。我們必須把舊的思想、舊的習慣拋棄,才能使我們獲得重生再次高飛,只要我們願意改變舊的思維和習慣,學習新的方法技能,就能把我們的潛能激發出來,創造一個嶄新的未來。  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的是:自我改變的勇氣和自我突破的決心!
  • 自卑心理的形成與自我超越-走出心靈陰霾重見光明世界!
    而要想改變,只有從內在進行自我突破。那麼我們如何從內在進行自我突破,超越自我,喚醒心靈內在力量呢? 下面我們做一個闡述: 2、要通過信任關係,用關愛,溫暖內心,增加內在心靈力量,並通過引導思維,尋找自我突破的點。 3、通過對過去人生成長曆程中,一個一個走過來的過程中,那些曾經幫助過的人,給自己關愛的人的回憶。歡迎內在的愛的力量。 4、要通過走出去,做一些小事,讓小事情的成功,給內在增加成功的信心。
  • 七個習慣教你突破人生的天花板(圖)
    他在這本書裡,想要傳達的精髓就是:想要獲得真正的成功,就一定要平衡好產出和產能,這就是所謂的高效能,而維持產能的關鍵就是自我提升。  柯維認為,每個人都能突破現狀,重新尋找自己的理想人生,而能否達到這個目標,關鍵則在於是否能養成七個習慣,成為一個高效能的人士。
  • 黃綺珊演繹張楚經典《姐姐》 突破自我唱哭觀眾
    黃綺珊賦予了《姐姐》全新的藝術高度,讓這首歌的文化性和藝術性被更深層次的挖掘出來,而生長於地下的搖滾樂,也因為黃綺珊這樣的歌者,逐漸走入大眾的視野。苛刻的評鑑團專家也毫不猶豫給出了高度評價,「黃綺珊,確實是難得的好歌手。」
  • 人生的美好,藏在三件事裡,這樣做,你也可以活出美好的自己
    人生充滿了多種可能性,只有那些不斷更新迭代,升級自我認知的人,那些永遠不給自己人生設限的人,才能不斷遇見新的風景,開發全新的自己,豐富自己的人生歷程。《能力都是逼出來的》這本書正好印證了前央視主持人張泉靈的人生。央視主持人張泉靈在42歲時,宣布辭職,離開了工作18年的央視。她說,42歲雖然沒有了25歲的優勢,可是再不開始就43了。
  • 社交格局,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而社交格局,決定著一個人的人生高度。 而回首他的一生,之所以能夠取得滔天的成就,除了他個人的學識修養、智慧謀略之外,還離不開一點,那就是社交格局。 曾國藩說:「擇友乃人生第一要義。一生的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他還歸納了自己的一套交友法則,以誡後世子孫。
  • 《陰陽師》人生贏家成就怎麼達成 人生贏家成就達成攻略
    導 讀 是不是有一些玩家還不知道陰陽師人生贏家成就是什麼,為此,下面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陰陽師人生贏家成就
  • 人生從不設限,這些人半路出家,也能成為著名數學家
    而柯爾莫哥洛夫在之後的人生中,也數次對自己未能在歷史學上有所建樹深表遺憾。    柯爾莫哥洛夫數學成就貢獻太多,他的一生發表過超過230種論著,具體的不再論述。著名數學家伊藤清曾這樣評價他:「柯爾莫哥洛夫在數學的幾乎所有領域中都提出了獨創性的思想,導入了嶄新而強有力的方法,他的成就是無比光輝而影響深遠的……」  黎曼  黎曼,1826年誕生於漢諾瓦王國的一個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