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何為諸法空相?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諸法空相指的就是上面所說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就是諸法真實的相狀,或者狀態。一切法都是緣生緣滅,都沒有自性,無自性故空。一切法的狀態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種狀態,是一切諸法的原態,本來面目。不隨諸法之生而生,也不隨諸法之滅而滅,所以是「不生不滅」。不因為修行,斷除了煩惱,諸法的空相就變得乾淨了。
-
如何理解佛家的「諸法空相」?
那條線就在物體自身的稜角上,位置不受光照的影響。而那些光溜溜的、弧形面的物體,它們就必定有動態明暗交界線。並且這線會隨著光線角度不同而不同。那這條線跟諸法空相有什麼關係呢?其實是內心的機制不與外界發生互動,自成稜角。佛家講「心法」和「色法」。色法就是光線,心法就是物體。有些人心如方體,有些人心如球體。心法和色法最完美的關係,就是一一對應。
-
《心經》「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解讀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諸法空相,佛法是諸法空相。「當說立即破」,此處不要執著認為佛法有相。「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諸法空相,法也是因緣和合的產物,法無我。法,有任持自性,軌生物解之意。任持自性,保持自體自性(各自的本性)不變。軌生物解,則是能遵循一定的規範讓人們產生理解事物的依據。萬法唯識,所有世間法都來自識,識是心的本性。為了區別天地萬物,有了名,名為思量的意思。
-
佛教,這種修道人落入了諸法空相?
諸法空相所以自在與否取決於執著心,不源於當下「自認為」能轉境界那一念,人在紅塵中,六根境相所對都是紅塵事,都在依紅塵萬象而生,焉能不著!不著有即著空,不著空有就著中道,即使不執著於塵世,一定執著於道相,如果都不執著,那麼一定形成了「自在」的成道系統……,也就是當下所做 ,幾十年以後依然能夠如是做。近乎於雪山或山洞裡「獨處靜居」,一個真正的修道人,不是主控多大的緣和格局,而是能夠「主控本心」。否則就只能主控六根不「外作用」,但是「內作用」時刻在幹擾本心。
-
《心經》經文 |空相不是虛空相,參究夢境,悟諸法空相
佛法說人生有三苦、八苦。其中三苦中的壞苦與行苦,相對隱秘一些,需要一定的智慧觀照。而五濁之苦,則非清淨的修行人,不能體會也,它需要甚深智慧。但是,不管什麼樣的苦厄,其實都是色(受、想、行、識)不異空。悟到此處,苦厄亦是空。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關於空相,禪宗認為除了真心之外,一切法都是空的。因為持這種見解修行,往往執空不歸。
-
諸法空相和諸法實相的區別?
所以要放下世間的種種偏見,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既然已在眼前發生,就都有其無名之所在,都應該以此為「師」,把這些虛心地參悟透才是「諸法實相」,參悟不透就是妄想、妄境,也叫諸法空相,凡是思想上的明白都是理論,凡是自性所悟才是法……
-
相空等於空相,也等於諸法實相,相有的,當下即是性空
愈理解法性這個部分,愈能夠驗證。透過理解之後,你才可能去驗證得到,如果不理解的話,就沒有機會驗證到。相有的當下是性空,其實就是希望能夠呈現出相空的世界。我們在世俗諦上看到的,是相有的現象,在這個當下,說它是性空,是同一件事情,同一個現象,它也是相有的。那麼說它性空,這就是融相即性。融入這個相中,思考理解法性的部分,性空之後,自然會跑出相空來。
-
心經:從諸法空相到菩提薩埵,會有哪些需要突破的掛礙
首先建立起「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理念,然後在處事中隨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無礙方便。以至於建立起「識不異空,空不異識」的理念,然後在處事中隨順「識即是空,空即是識」的無礙方便。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照見五蘊皆空時,可以度一切苦厄。那麼這是度了修行者自身的一切苦厄,還是度了眾生的一切苦厄呢?經文中並沒有明確的答案。為什麼沒有明確的答案呢?因為小編我的這個疑問本來就不如法,是著相之問。
-
諸法空相——李唐與他的佛教藝術
>李唐作品我與李唐居士交往二十多年,他對繪畫的痴迷令我讚嘆,中國畫講究筆墨的凝練,這需要紮實的基本功,而李唐自少年始即潛心臨摹宋元古法,放著大好的市場不去運作,反而退隱江湖以苦行僧的方式實施一次筆墨修行,這不得不讓人心生敬意。
-
造像之美 | 諸法空相,妙行無住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
如來藏的空相和諸法空相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第二節 如來藏的空相為什麼說如來藏是空相?祂與五蘊十八界的空相有什麼不同?說如來藏是空相,是因為祂沒有三界世間的六根相、六塵相、六識相,也沒有五蘊相,沒有一切世間相,但卻是真實的存在。
-
空相與色相的探討
空相與色相的探討有人對我說:「即是空相,究竟是看到,還是沒看到,本來就不存在東西,沒形沒狀,無色無相,就是一個你也看不到,我也看不到大家誰也看不到的「空」相(即是空相,比真空還空的空相)是怎麼發現的,又是怎麼看見,說幹遍萬遍,有千人萬人,佛門大佬
-
空性與空相(二)
六識當中的意識,能廣分別諸法,於是就有了眾生所領納、所分別,而有世間種種法的出現。也就是說,六根、六塵、六識、諸法都是空性所出生的法,未來一定會壞滅,所以是虛妄法,不是真實法。如果有人錯把虛妄法當作是真實法,他所說的法,當然是外道法。譬如,有人將意識心所攝的有念靈知心、無念靈知心、斷際靈知心等等,當作是常住不壞的法,這就是不知道識陰的虛妄,因而落入常見外道中。
-
宏圓法師:諸法空相就是我們的佛性
是諸法空相。是,是這的意思,指諸法,諸法就是指的五蘊等一切法;空相就是真空實相。是諸法空相的意思是說,這色、受、想、行、識五蘊等一切的諸法,都是真如緣起的一種現相,當體是空,當體即是真空實相,所以說是諸法實相。這裡的空相就是指的實相。
-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空相
隨著自己年齡的增加,不斷變換著,或者有人開始逃避,不去思索。什麼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呢?在《心經》種給出一個詞:「諸法空相。」《心經》的開頭就講到:「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
《心經》諸法空相應為宇宙實相,愛與慈悲乃能量源泉!經文詳解!
凡認可樵夫解的正確的朋友,大可加個關注,以便為您分享更多的經藏詳解;不認可的朋友,也可提出批評,彼此參照借鑑,更有利於大家一起共同進步!下面詳解正文:01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弟子們啊!
-
突破「自我設限」,成就人生高度
一個人若想跳出人生的困局,有所作為,就需要撥開心理陰霾,打破自我設限的牢籠。正心正舉 撥迷見智 開啟自在之門生活蘊含了無限極可能,我們要做的,就是學會打破自我設限,尋找機遇去發現全新的自我,實現人生價值的越級。
-
空相——一顆行星的默劇
隨緣起,隨緣滅,皓月圓缺,紅塵往離,諸相生死,皆非自發。這就是佛語中【緣起性空】的含義。 在西方佔星學中,相位是指行星和行星之間所成的角度。比如一個人的本命盤中太陽和月亮呈0度角,我們就稱為」日月合「。
-
突破自我設限,實現無限可能,埃隆·馬斯克的大腦教練教你這樣做
在《無限可能》一書中,吉姆·奎克(Jim Kwik)給我們勾勒了一幅路線圖,告訴我們如何進入「無限學習、無限可能」的境界。作者以無限可能模式為基礎,強調我們可以通過學習成為任何想成為的人。全書從思維模式、內在動力和方式方法為主線,一共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紹如何開啟平凡大腦的非凡之旅,讓我們大腦具有無限學習的潛能。第二部分主要闡述如何打破充滿限制的思維模式,逃出信念體系的魔咒。第三部分主要側重教會我們如何創造強大的、可持續的動力,讓大腦產生無限能量。第四部分主要幫助我們學會如何學習,真正做到有效學習及提升學習能力。
-
經典中說的:空性和空相有什麼區別?
禪通居士回復:我們要明白空性與空相的關係,首先要清楚空性與空相都表示什麼法。空性表示什麼法呢?空性表示的是這個法,祂的體性是空的,這個法的性質是空的,但是不表示祂沒有。我們講這個房子,空房子、空瓶子、空殼子,裡面都是空的,但你不能說空房子表示房子也沒有了。你不是說空房子嗎?怎麼又說有房子呢?空房子不表示沒有房子,只表示這房子的內部是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