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空相

2020-12-06 月兮書記

多少年前,就有個想法,自己雙眼就是一個攝像機的鏡頭,外面看到的一切,只不過是一種相。而這樣思索,越思索越感到一切都空掉了,看到一個不斷動的世界,而這個世界和自己一點關係也沒有,到最後感到這個世界只剩下一個孤零零的自己,這一刻是害怕的。

每個人在不斷與這個世界接觸的時候,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但這個世界觀是不斷變動的。隨著自己年齡的增加,不斷變換著,或者有人開始逃避,不去思索。

什麼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呢?

在《心經》種給出一個詞:「諸法空相。」

《心經》的開頭就講到:「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這是講:「五蘊」是一個假相,「色、受、想、行、識」這五蘊,在《楞嚴經》中指出,都是不同程度的妄想所形成的。

看來,這個」諸法空相「,是五蘊的一種描述,因為五蘊是假的。

但這個五蘊,太厲害了,一般人,都認為這個是:」我「,不知道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才是自己。

如果剎那滅了,後一刻生了的是什麼,還是我嗎?

我們每個人,從生下來 ,都在每分每秒的走向死亡,前一秒和後一秒,剎那變化,可見是沒有」我「的。

《心經》中講到了「空」,接著有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就講到「有」,最後還有個「非空非有」。

如果只是個「空」,這就容易落入「頑空」,是起不了作用的。

如果是「有」,人和人都是執著這個「有」,產生煩惱。

所以是「非空非有」,但怎麼是個平衡呢?

這就要找到:「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指的什麼了。

都說要悟,而一個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怎麼說呢?

經中講了很多佛陀的境界,但我們達不到,就無法理解。

不理解,佛陀還是有辦法引導我們達到彼岸,那就是「受持」,經過段時間的「悟」,就可以明白道理,開啟自己的般若智慧,照破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相關焦點

  • 《心經》「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解讀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諸法空相,佛法是諸法空相。「當說立即破」,此處不要執著認為佛法有相。「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諸法空相,法也是因緣和合的產物,法無我。法,有任持自性,軌生物解之意。任持自性,保持自體自性(各自的本性)不變。軌生物解,則是能遵循一定的規範讓人們產生理解事物的依據。萬法唯識,所有世間法都來自識,識是心的本性。為了區別天地萬物,有了名,名為思量的意思。
  • 如來藏的空相和諸法空相
    第三節 諸法空相為什麼不生不滅一切法都是如來藏幻化的,所以說諸法都是空相。如來藏這個能生萬法的真如心體雖然是真實有,但祂不是三界有,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觸不著;凡是三界有的東西都是要生滅的,如來藏不是三界有,因此不生不滅。「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 《心經》經文 |空相不是虛空相,參究夢境,悟諸法空相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關於空相,禪宗認為除了真心之外,一切法都是空的。因為持這種見解修行,往往執空不歸。如果一個人修持得好,經過無量劫的修行,也許能破一分滅相無明。但若修持得不好,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修成福報很大的虛空神,當然也有可能落三惡道。雖然世間法中常以虛空比喻真空,但空相併不是虛空相。
  • 空性與空相(二)
    也因為這個空性於一切法都無所得,於一切法都不分別、都無所住,所以《金剛三昧經》稱此空性為本性清淨的心,迥異於佛門的大法師、大居士,以及喇嘛教的喇嘛、仁波切等人所說,要依有時清淨、有時不清淨的意識心入涅槃、住涅槃。接下來談空相。所謂的空相,包括了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以及諸法等法在內,這些都是空性藉緣而出生的法,本來就是剎那生滅不已的虛妄法。
  • ※ 何為諸法空相?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諸法空相指的就是上面所說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就是諸法真實的相狀,或者狀態。一切法都是緣生緣滅,都沒有自性,無自性故空。一切法的狀態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種狀態,是一切諸法的原態,本來面目。不隨諸法之生而生,也不隨諸法之滅而滅,所以是「不生不滅」。不因為修行,斷除了煩惱,諸法的空相就變得乾淨了。
  • 時間不存在
    時間不存在,因為我們生活的這個空間就是時間本身。佛說: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現在的物理學已經接近哲學,有人也說佛學早已經參透。取其精華,取其相同:比起未知,我們的已知如此微小。認為的「事實」可能是「幻覺」。
  • 心經:從諸法空相到菩提薩埵,會有哪些需要突破的掛礙
    經文中雖然沒有明確的回答,卻有相應的闡述:「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諸法:這種種照見之法;空相:空去相執。是諸法空相:所說的這種種照見之法,都是為了空去相執。為什麼說所有的法都是為了空去相執呢?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為什麼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呢?因為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 宏圓法師:生滅是四大因緣的重新組合,清淨本性不生不滅
    肉眼只能視物質的幻滅,幻生幻滅,因此堅持可見的物體生與毀滅,這個才有毀滅的觀念和意識。以我們人類輪迴的現象我們來看,師父拿自己來做一個比喻,不拿老菩薩來做比喻,要不老菩薩接受不了。師父一會兒談生一會兒談死,老菩薩一害怕就不敢來聽經了。師父拿自己來做一個比喻。
  • 宏圓法師:諸法空相就是我們的佛性
    是諸法空相。是,是這的意思,指諸法,諸法就是指的五蘊等一切法;空相就是真空實相。是諸法空相的意思是說,這色、受、想、行、識五蘊等一切的諸法,都是真如緣起的一種現相,當體是空,當體即是真空實相,所以說是諸法實相。這裡的空相就是指的實相。
  • 造像之美 | 諸法空相,妙行無住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 相空等於空相,也等於諸法實相,相有的,當下即是性空
    所以為什麼說,相有是起顛倒相,實際的現象,應該是相空,相空的現象是空相,才叫作諸法實相,諸法實際的現象,乃諸法空相,這是一樣的。前後顛倒沒有關係,主要是否定句與肯定句的問題。所以從世俗諦到勝義諦當中,其實性空會是一個很重要的媒介,一下子要我們從有相當中,說它空相,從相有當中,說它是相空,我們覺得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