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圓法師:生滅是四大因緣的重新組合,清淨本性不生不滅

2020-12-05 清涼淨土

因為我們眾生的妄執太深,本來所具足的五眼,《金剛經》中說的五眼:佛眼、法眼、慧眼、天眼、人眼(就是我們的肉眼),我們本來所具有的五眼圓明,現在只有肉眼。肉眼只能視物質的幻滅,幻生幻滅,因此堅持可見的物體生與毀滅,這個才有毀滅的觀念和意識。以我們人類輪迴的現象我們來看,師父拿自己來做一個比喻,不拿老菩薩來做比喻,要不老菩薩接受不了。師父一會兒談生一會兒談死,老菩薩一害怕就不敢來聽經了。師父拿自己來做一個比喻。師父今年四十五歲,也就是說四十五年前的師父和現在的師父,大家用我們執著的幻生幻滅的意識心來看,四十五年前的師父和現在的師父,好像是兩個人,我們再過一百年,師父再活一百歲,再過一百年,還想再活五百年?但是我也接受不了,師父也想趕緊往生。打再活一百年,一百年以後的師父和現在的師父,師父往生了,大家想想,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四十五年前的師父和現在的師父,現在的師父和一百年以後的師父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我們眾生都是業識上的輪轉,我們都是從業識上來理解生和滅的,其實四十五年前的師父和現在的師父,心性上沒有增也沒有減,沒有生也沒有滅,只是四大因緣,我們前面講過地水火風,只是四大因緣的重新組合而已,本性一點都沒有改變,只不過是因緣重新一次的組合。就像我們老房子重新裝璜一樣,就這麼一個意思。就像老房子重新裝璜,房子本來沒變,只不過重新的組合了一下。

我們想想,我們今天在座的每一個眾生,誰不是今之古人?都是今之古人。包括一切的畜生,一切的眾生,我們今天好好修了,今天就是人,如果今天不好好修,我們以後也許是三惡道的眾生。但是三惡道的眾生是不是我們?沒有改變,還是我們。所以佛在經中給我們說「一切的男人為我父,一切女人為我母」就是這個意思。一切的眾生都是我過去的父母,今之古人。這個就是我們的本來,沒有生滅,只不過我們的妄識認為我們這一世生了、我們這一世滅了,不是這樣的,只不過就是一個轉換而已。

如果明白這個,我們真的好好用功修行,你自己以後是想轉換的好還是想轉換的受苦、墮落,就是我們今天所決定的,就是我們今天自己所造的業決定的,就是這個道理。哪有一個生與滅?曾經的師父和現在的師父只是在四大組合上變化了,我們說在色法上的變換、在五蘊上的變換,在清淨本性上沒有生沒有滅的。就是說,你自己給你自己造什麼樣的因,遇到什麼樣的緣,你自己就重新組合一下,在清淨本性上面一點點都沒有增沒有減,也沒有垢也沒有淨。

摘自 宏圓法師《心經》講記

相關焦點

  • 宏圓法師:十八界皆是空相,能見所見都是性的作用
    我們到了臨欲命終的時候一樣也帶不走,最後還要去受報,因為「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依各人所造的惡業和善業的多少,而分別到六道裡去受報,本來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佛性,卻因為這些惡業的拖累,冤枉地到六道輪迴中去受苦,我們的清淨本性而不能得到受用。經文中為我們說「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教導我們不要執著這十八界為實有,都是幻影、了不可得,都是自性的顯現。
  • 宏圓法師:眾生是如何依十二因緣生死流轉的?
    下面我們來具體的了解一下十二因緣。十二因緣的第一個是無明。到底什麼是無明?無明就是一切煩惱的總稱,由於我們最初一念妄動,障蔽妙明本覺,對真空實相不了解,迷惑了,對妙明真相無所明了,因而妄生一切的執著,這就叫無明。我們錯誤的見解就稱為無明。  無明就是迷惑心,到底迷惑的是什麼?就是對我法二空之理的迷惑。第一、眾生不明了五蘊幻化不實,妄執四大假合的身體是我們自己本有,不知道它是因緣和合法,是四大假合。
  • 生滅離不開因果的定律
    世間一切皆是無常法,無常所以有苦空,苦空中飽含著生滅聚散,無常是生滅的法則。世俗傳說中的黑白無常,以佛教的眼光來審視,那也只能說是以一種方便的口吻,來做一個不是特別恰當的兩極相連、生老病死苦、生滅無常迅速的某種譬喻罷了。
  • 佛教的世界觀——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佛教的觀念是:一切萬事萬物的存在,是因緣和合而產生的,一切萬事萬物的毀滅,也是因緣和合而毀滅的,沒有無緣無故產生的任何事物,也沒有無緣無故毀滅的任何一種事物,這就是佛教的基本觀,也叫做緣起觀。客觀世界可以分為現象和本質。現象的因果不虛稱之為俗諦;本質的體性皆空稱之為真諦。
  • 淨空法師:極樂世界是不生不滅,永恆不變的
    極樂世界沒有一樣不真實,沒有一樣是虛妄的。什麼叫真實,什麼叫虛妄?不生不滅叫真實,永恆不變的叫真實。有生有滅的是假相,會改會變的是假相,這在極樂世界沒有。所以極樂世界即事而真,當相即道,道就是自性,就是實相。「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一一皆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一一即是實相。故云本經以實相為體」。
  • 《心經》「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解讀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諸法空相,佛法是諸法空相。「當說立即破」,此處不要執著認為佛法有相。「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諸法空相,法也是因緣和合的產物,法無我。法,有任持自性,軌生物解之意。任持自性,保持自體自性(各自的本性)不變。軌生物解,則是能遵循一定的規範讓人們產生理解事物的依據。萬法唯識,所有世間法都來自識,識是心的本性。為了區別天地萬物,有了名,名為思量的意思。
  • 宏圓法師:宇宙萬有都是自性所現相
    我們明白了「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的道理,在修行的時候就不要再向外看,不要執著外境,要時時通過外境迴光返照,照顧我們自己的本性。知道這能見、能聞、能嗅、能嘗、能覺、能知的到底是什麼,一旦認識了這個主人公,我們就能夠明白,原來宇宙萬有的造物主其實就是我們自己,就是我們自己的真心本性,而不是什麼上帝,也不是什麼天神。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自性的作用,是真性的顯現。  就像前幾天談到的一樣,我們要走好當下的每一步路,這都是我們以後的因,我們現在就覺醒,當來以後必定開悟,必定明了。
  • 無心法師,不生不死,不老不滅,到底是個什麼怪物!
    《無心法師》中無心不生不滅,不老不死,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個啥。曾被嶽綺羅把頭砍成兩半沒死,自己又把頭長了回來;後來又憑著一隻手,慢慢的長成一條蛆,然後又從蛆長成毛猴,最後褪去毛之後,變成無心。每100年失去一次記憶,他既不是神,也不是妖,他似乎跟人一樣知冷知熱,會餓會困,但卻又跟人不一樣,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他不知自己如何來到這個世界,活得太久,連自己也不知道活了多久,但是唯獨他的一生都用來斬妖除魔。第一種說法就是無心是濟公放在酒葫蘆裡面的血,這個有靈性的葫蘆化一個俊俏的少年,而葫蘆本就無心,所以取名無心,在濟公去世後為人間斬妖除魔。
  • 淨空法師:「如來常住」一切法不生不滅,一切法生滅無常
    《大涅盤經.如來性品》說:「或聞常住二字音聲,若一經耳即生天上,後解脫時乃能證知,如來常住無有變易」。這個常住是講如來,講佛所證的境界,也就是一部《大涅盤經》所宣演。《大涅盤經》是佛最後遺囑。八年說《法華經》,一天一夜講《大涅盤經》,《大涅盤經》是佛的遺教。
  • 《楞嚴經》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是稱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盤,二轉依號。阿難!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詣如來,大涅盤者,先當識此眾生,世界,二顛倒因。顛倒不生,斯則如來,真三摩地。】這篇講阿難為眾生向佛陀請教修行大法,問從乾慧地到等覺位的修行次第。這時阿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對佛說:我輩「愚鈍」,「愚」指缺乏智慧、「鈍」指根鈍。根有五根,即: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 楞嚴經:大眾開悟身心泰然,此身當從滅盡,如何證知不生滅地呢?
    東開背經23:會眾意請,匿王別請,如來徵顯不滅,顯身有遷變要背誦的這段經文如下:爾時阿難,及諸大眾,聞佛示誨,身心泰然。念無始來,失卻本心,妄認緣塵分別影事。今日開悟,如失乳兒,忽遇慈母。合掌禮佛 ,願聞如來,顯出身心真妄虛實,現前生滅與不生滅,二發明性。
  • 無生法忍就是一切法不生不滅
    這個堅固的意思,不但《楞嚴》上講得很清楚,《法華經》上也講得很妙,是法住法位,世間相不壞。我們今天看這世間相,像剛才講的成住壞空、生住異滅、生老病死,我們所看的是一切萬象緣聚緣散,我們只看聚散,聚就生,散就滅了。其實你要是離開緣,聚散之緣,你看這些物質原來是不生不滅。
  • 妙喻答疑,佛學講的不生不滅,到底是什麼含義?
    不生不滅是佛教的一個重要理論,那麼不生不滅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現在就讓我們來探求不生不滅的義趣何在,也讓大家悟佛知見,從而真正超脫生滅法,生滅即滅,則寂滅現前!在探尋不生不滅的真諦之前先讓我們看個譬喻。比如說有一個特殊的房子,怎麼特殊?
  •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空相
    隨著自己年齡的增加,不斷變換著,或者有人開始逃避,不去思索。什麼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呢?在《心經》種給出一個詞:「諸法空相。」《心經》的開頭就講到:「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 道家《陰符經》說宇宙:本性應宇宙,生滅源自身
    本性應宇宙,天人通相漏。生滅源自身,由來另及否。《黃帝陰符經》窺:通過「宇宙」明白超越科學的哲學思維為什麼覺得《陰符經》出現不會早於東周,因為在用詞上,比起出自東周的《道德經》要來的更貼近現代。當然這並不代表《陰符經》沒有可取之處,畢竟這本書經過多位大師之手進行演繹和解讀,而其中文字也是模稜兩可,更增加了其中的深度。對於「宇宙」,這是中國人很古老的概念,而這個概念一直沿用至今,甚至於變成了一個現代科學詞彙。其中含義也已經大有不同。這種詞彙的新生,在西學東漸的過程中,經常發生。例如:革命一詞,其實來源很早,湯武革命。但是之後就荒廢了,一直到了近代的重新標定。
  • 不生不滅的宇宙發自於心
    現代物理學證實,物質是能量的一種存在方式,佛家認為色空不分,人們肉眼所見並非真實存在,這種能量的化身在觀察時,它已糾纏定位在觀察者的眼前。能量振動其實就是傳播攜帶信息,信息聚物質實相生,信息散則滅。老話講"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九月寒",言語的力量影響深遠,最終都會回到自己身上,因為不生不滅的宇宙,是發自於心的,心就是整個能量波的中心。
  • 腦洞大開,中國有不死不滅的《無心法師》,外國有不死不滅的……
    眾所周知,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走向死亡,死亡便意味著要和這個世界永遠說再見,但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從古至今,都有許多人在追尋如何不死不滅,從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藥到利用現代科技的冰凍人體,都是對延長生命的一種探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影視劇中「不死不滅」的人物。
  • 若棄生滅,守於真常
    《楞嚴經》裡有句話:「若棄生滅,守於真常,常光現前,根塵識心,應時銷落。」這是佛給堂弟阿難講述的修行經驗。如果捨棄生滅的現象,安住於真實永恆的如來自性,時間長了,自性本具的光明自然就會現前。從前糾結的身心世界分別,就會暫時不生起作用了。
  • 宏圓法師:阿彌陀佛成佛已來,於今十劫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法身佛是一切眾生本來就具有的,各各不無,人人本具,就是我們說的在聖不增、在凡不減。這是我們人人就都有的,所以我們要恭敬一切的眾生,禮敬一切諸佛,就是因為眾生本來成佛,人人本具的,這個沒有什麼成與不成的。第二是報身佛,這個就是因行果滿所得證菩提,可以說「成」,但它有始無終,無所謂成佛多少劫。
  • 《無門檻讀懂楞嚴經》生命、心念、普朗克時間、生與滅(宜收藏)
    合掌禮佛,願聞如來,顯出身心真妄虛實,現前生滅與不生滅,二發明性。】【略解】阿難和大眾都初步開悟到了真心,身心泰然,希望如來繼續開顯身心真實不生滅性和虛妄生滅無常性。【若水中觀】P45-P50是佛開示第三番顯見——「顯見不滅」。這是佛在上段開示「從始洎終念念生滅,遺失真性,顛倒行事,性心失真,認物為己,輪迴是中,自取流轉」後,現在開始解答生滅與不生滅的問題。P51開始解釋「顛倒行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