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圓法師:宇宙萬有都是自性所現相

2021-01-20 網易

2021-01-02 06:00:02 來源: 無去無來亦無住

舉報

  

  我們明白了「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的道理,在修行的時候就不要再向外看,不要執著外境,要時時通過外境迴光返照,照顧我們自己的本性。知道這能見、能聞、能嗅、能嘗、能覺、能知的到底是什麼,一旦認識了這個主人公,我們就能夠明白,原來宇宙萬有的造物主其實就是我們自己,就是我們自己的真心本性,而不是什麼上帝,也不是什麼天神。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自性的作用,是真性的顯現。

  就像前幾天談到的一樣,我們要走好當下的每一步路,這都是我們以後的因,我們現在就覺醒,當來以後必定開悟,必定明了。我們自己在左右自己的命運,不是任何人左右,我們一定要明白自性的作用,讓真心本性完全的顯現出來。

  我們這個主人公雖然是萬能體,應緣現出了千差萬別的相,而萬能體卻是性空無相,正因為性空無相,才能起諸法、現相起用。就像鏡子一樣,正因為鏡中無物才能現影,否則怎麼能夠貓來現貓、狗來現狗?所以說,因性空之故,才能顯現一切。我們修行證到真性時,才明白《金剛經》中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才明白本經當中說的「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的真理。我們能透過現相見到本性,就會知道眼耳鼻舌身意等等十八界原本沒有,都是我們真心一時應緣所顯現的妙用。這十八界都是我們的真心因緣和合了,真心就顯現這些妙用了,但是它所顯現的妙用無所有、不可得,如果我們執取外境,就見不到能見之性,而只看到所見之境,就空不掉根、塵、識這十八界了,清淨本性被這十八界所障礙住了。

  總之,我們要明白一切有形有相、有作有為的東西都是幻影,都是空相而不可得,不要執著,還要把一切放下。知道它都是清淨本性當中的影子,皆是因為因緣和合在我們本性當中的現相,因緣散了,它立刻就不復存在了,都是我們的影子,不是本有的。如果明白了這個,我們就不會再執著,即可恢復我們本來清淨無染的自性光明。

  摘自 宏圓法師《心經》講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宏圓法師:諸法空相就是我們的佛性
    是,是這的意思,指諸法,諸法就是指的五蘊等一切法;空相就是真空實相。是諸法空相的意思是說,這色、受、想、行、識五蘊等一切的諸法,都是真如緣起的一種現相,當體是空,當體即是真空實相,所以說是諸法實相。這裡的空相就是指的實相。
  • 宏圓法師:十八界皆是空相,能見所見都是性的作用
    我們到了臨欲命終的時候一樣也帶不走,最後還要去受報,因為「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依各人所造的惡業和善業的多少,而分別到六道裡去受報,本來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佛性,卻因為這些惡業的拖累,冤枉地到六道輪迴中去受苦,我們的清淨本性而不能得到受用。經文中為我們說「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教導我們不要執著這十八界為實有,都是幻影、了不可得,都是自性的顯現。
  • 淨空法師:在佛菩薩眼裡,所有宗教都是一家,所有的眾神都是自性
    如何來培養一批老師,這比什麼都重要,全心全力我們要做這樁事情。  下面給我們講「真實」。什麼叫「真實」?《大乘義章》第二卷講,你看講得多好,【解】「真實」者,《大乘義章二》云:「法絕情妄為真實。」故即離妄之本真,亦即自性清淨心。「妄」是假的,你能把它放下,你真心就現前。我講經講得很多,常常提醒大家,修的人很少。真修怎麼修法?
  • 宏圓法師:疑心是修行的大障礙
    做世間任何的事情都是以信為第一,不信則疑,起疑就不能竭盡全力地去付出、去修正,那就更談不到成就了。現在的人疑法疑師,有的人剛念了幾天佛就覺得「我念了這麼久怎麼還沒有感覺?怎麼還沒有清淨下來?」好多的居士都問過我這個問題,包括我們今天在座的,對這個法門產生了懷疑。
  • 淨空法師:自性沒有邊際,所以虛空法界沒有邊際
    自性沒有邊際,所以虛空法界沒有邊際。自性沒有染汙,自性具足無量智慧德能。我們為什麼學佛?想回歸自性,回歸自性證得大圓滿。回歸自性跟一切萬事萬物同一體,證得了一體,在這一體當中才叫徹底的覺悟,這個求學就畢業了,證得大圓滿。這個大圓滿,梵文稱之為大般涅槃,所以涅槃在中國也翻作圓寂,圓是圓滿,寂是寂滅。寂滅是什麼?像我們現在講的真空,它什麼都沒有。
  • 宏圓法師:眾生是如何依十二因緣生死流轉的?
    無明就是一切煩惱的總稱,由於我們最初一念妄動,障蔽妙明本覺,對真空實相不了解,迷惑了,對妙明真相無所明了,因而妄生一切的執著,這就叫無明。我們錯誤的見解就稱為無明。  無明就是迷惑心,到底迷惑的是什麼?就是對我法二空之理的迷惑。第一、眾生不明了五蘊幻化不實,妄執四大假合的身體是我們自己本有,不知道它是因緣和合法,是四大假合。
  • 宏圓法師:阿彌陀佛成佛已來,於今十劫
    】在本經的前半部分,就是發起序中說:「彼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是說明阿彌陀佛正住世。 「於今十劫」這句經文是介紹阿彌陀佛已成佛的劫數,這兩段經文是互相照應的。什麼叫成佛呢?因行果滿,得證菩提,這就叫做成佛。
  • 淨空法師:佛所發出來的音波、光波是平的,沒有波浪
    1.淨空法師念佛一個光現這麼多色,現這麼多相,你要曉得這裡頭事實的真相是什麼?光從哪裡來?從實智,真實智慧。實智,《般若》裡頭所說「般若無知」,無知之智是實智,實智是遍虛空法界,像什麼?像大海,海水一樣,遍滿大海,水是實智。光是什麼東西?光是波動,現在我們一般人都知道,光是波動的現象,音聲是波動的現象,電是波動的現象,波是作用。諸位想想如果沒有水,哪來的波?水上的波浪,是依水而有的。諸佛菩薩放光,依什麼而有?
  • 法則自性看「重為輕根」:引力場和斥力場的時空質能轉化
    文/樸道玄燈 引力看不見摸不著,但我們的身體能感受得到「重量」帶來的感覺,被地球拉拽住不能隨意到處亂飄飛、重力指向一處有秩序的定向定位約束感。法則自性:當體即空,自性本空,一個「空」字點出了宇宙萬有的本質,萬物真正的本來面目:實相無相。
  • 宏圓法師:生滅是四大因緣的重新組合,清淨本性不生不滅
    因為我們眾生的妄執太深,本來所具足的五眼,《金剛經》中說的五眼:佛眼、法眼、慧眼、天眼、人眼(就是我們的肉眼),我們本來所具有的五眼圓明,現在只有肉眼。肉眼只能視物質的幻滅,幻生幻滅,因此堅持可見的物體生與毀滅,這個才有毀滅的觀念和意識。
  • 唯識宗(法相宗)「諸法無自性」與禪宗「明心見性」兩者是否衝突
    芸芸眾生兩宗的由來唯識宗,即法相宗,又有慈恩宗、瑜伽宗、有相宗、相宗等多個名稱諸法無自性唯識宗講究的「諸法無自性」,是佛教經過長期的發展,由般若宗的「一切皆空」發展而成的。中國南北朝之前,經常用「一切皆空」這個詞。但一般人很容易把「空」與「無」等同,什麼都沒有了,這個空就成了《金剛經》中所說的「斷滅相」「斷見」。所以等到唯識宗發展起來,就用了另一個新的術語,代替之前的說法,也就是「諸法無自性」。
  • 【老法師智慧法語】第108期:千言萬語話放下(九十九)
    阿彌陀佛是你心變現出來的,真心所變。極樂世界也是我真心所變,哪有距離?臨終接引,就在當下,阿彌陀佛沒有來去。我們臨命終時,這個是感,佛來應,感應道交,絲毫都不差。(老法師)「故《觀經》曰:阿彌陀佛去此不遠」。為什麼?他在你心裡頭,阿彌陀佛是你心變現出來的,真心所變。極樂世界也是我真心所變,哪有距離?
  • 淨空法師:佛菩薩跟我們到底差別在哪裡?
    後面說得好,說法身、說淨土,都是非常不得已勉強用的這個名詞。名詞萬萬不能執著,不可以去想像它。真的有個常寂光淨土,真的有個清淨法身,你要這麼想就錯了。如果你說沒有常寂光淨土,沒有清淨法身,也錯了。這個事情,一定要到自己心地清淨,清淨到相當一個純度,自自然然你就入了這個境界。然後聽諸佛菩薩講經說法,你會報以默契的微笑,你才能懂得他的意思,你才會點頭,真正能體會他所說的這個實相,就是事實的真相。
  • 佛說心外無法,一切萬法都是自心顯現的虛相
    眾生不曾親證大乘菩提,所以不知道《華嚴》所說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真實義,總以為心外實有六塵境界被自己所觸、所知、所覺,而不知道自己所觸知、覺察、領受的一切六塵境界,都只是自心如來藏所顯現的境界相,都只是觸知到自己如來藏所顯現的內相分罷了。
  • 靈性實相 | 吸收宇宙能量的奧秘(附視頻)
    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存在,萬物都是振動!人類存在於宇宙之間,也是由不同振動頻率的能量所組成的,身體是低頻振動、有形的能量;意識則是高頻振動、無形的能量。,身體有一股像羽毛般的輕安感,身體的不同部位可能會出現移動的感覺,有時候甚至會有整個身體都在旋轉的感覺,這就是所謂的星光移動。
  • 四種緣起——佛教對宇宙萬法的詮釋
    謂一切有為之法,皆由種種內因外緣等諸多條件和合而成立,宇宙間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生起變化,都有相對的互存關係或條件,任何事物皆因各種條件互相依存而變化無常。「緣起」理論,是釋迦牟尼佛對現象界各種現象生起與消滅之原因、條件所證悟的法則。
  • 淨空法師:佛家講外道指的是心外求法,決定沒有輕視的意思
    1.淨空法師念佛在古代,印度宗教非常發達,修學也確實有成就。世尊出世那個時候,有許許多多的外道,佛家講外道是從理事來建立這個名詞,決定沒有輕視的意思,所以外道指的是心外求法,凡是心外求法的都稱為外道。如果我們學佛不懂得向自性當中求,也向心外求,那也是外道,這個道理我們要明了,名詞術語的含義要清楚。這些人他們修定也有相當的定功,佛家講世間禪定,四禪八定他們都得到了。
  • 關於「自性」(Self)的筆記
    L. von Franz所寫)的最後一節 The social aspect of the Self,感覺尤其重要,需要特別記錄一下。Only if he can use his freedom to create something meaningful is it relevant that he should be free.
  • 淨空法師:盡虛空遍法界只有一個自己,無有一法
    我們曉得,凡是有相,它都是常常在變化。常常變化,所以佛說這個相是虛妄相,不是真實相。這個妄相,它不離性,器器都不離金,金不變,這個我們很容易能夠明了的。分別,範圍就更大了,八個識都有分別,八識裡面,分別功能最大的就是第六意識。所以這個緣慮、分別,它上面加了「一切」,是第六意識所起的這些妄念。諸位要曉得,這個不是自性,自性裡頭沒有這些東西,沒有一切緣慮、分別、言語、文字。不但沒有緣慮、分別,言語也沒有,文字也沒有,正如六祖所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說無相的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