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如來常住」一切法不生不滅,一切法生滅無常

2021-01-21 南無接引導師阿彌陀佛

《大涅盤經.如來性品》說:「或聞常住二字音聲,若一經耳即生天上,後解脫時乃能證知,如來常住無有變易」。這個常住是講如來,講佛所證的境界,也就是一部《大涅盤經》所宣演。

《大涅盤經》是佛最後遺囑。八年說《法華經》,一天一夜講《大涅盤經》,《大涅盤經》是佛的遺教。

《三藏法數》有簡單解釋,「常住」這一條很清楚,「謂此涅盤之理」,大般涅盤理體,「徹三際以常存,亙十方而常在」。

三際,過去、現在、未來,常存,超越時間。下一句是超越空間,所以叫常住。換句話說,這是一切法的本體,一切法從它而生。

六祖惠能大師開悟時最後一句話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的體是常住,常住之體生出的現象,當然也是常住。

譬如以金作器,金不變,把這些黃金造一尊佛像,佛像就是黃金,黃金就是佛像。性是黃金,相也是黃金。

將這些黃金熔化,再去造一尊菩薩像,像不一樣,但是這尊菩薩像就是前面佛像的黃金。

相改了,性是黃金,菩薩像還是黃金,不能說相不是黃金。再把這些黃金造一個人像,亦如是,人像的體是黃金,相也是黃金,這就是常住的意思。

所以佛說,一切法不生不滅,佛又說,一切法生滅無常,我們聽了不懂,到底是無常還是有常?

佛說的完全正確,怎麼說都正確,我們怎麼說都錯,什麼原因?對錯到底是什麼標準?不起心不動念,一切是對的,沒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一切都是錯的。

佛經說,哪一法是佛法?在六道眾生心目之中,心之所思,眼之所見,哪一法是佛法?沒有一法是佛法。為什麼?佛法常住。

佛問菩薩,這一切萬法哪一法是佛法?沒有一法不是佛法,沒有一法是佛法,不執著就叫佛法,執著就不叫佛法。

本文節錄自【2012淨土大經科注】249集

相關焦點

  • 無生法忍就是一切法不生不滅
    這部經是《楞嚴經》,《楞嚴經》完整的經題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經題很長,簡稱稱《大佛頂首楞嚴經》,或者就稱之為《楞嚴經》。這個地方的解釋,確實是略釋。「楞嚴者,一切事究竟堅固也,乃大部之總名」,這一句是解釋經題。
  • 淨空法師:極樂世界是不生不滅,永恆不變的
    極樂世界沒有一樣不真實,沒有一樣是虛妄的。什麼叫真實,什麼叫虛妄?不生不滅叫真實,永恆不變的叫真實。有生有滅的是假相,會改會變的是假相,這在極樂世界沒有。所以極樂世界即事而真,當相即道,道就是自性,就是實相。「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一一皆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一一即是實相。故云本經以實相為體」。
  • 宏圓法師:生滅是四大因緣的重新組合,清淨本性不生不滅
    肉眼只能視物質的幻滅,幻生幻滅,因此堅持可見的物體生與毀滅,這個才有毀滅的觀念和意識。以我們人類輪迴的現象我們來看,師父拿自己來做一個比喻,不拿老菩薩來做比喻,要不老菩薩接受不了。師父一會兒談生一會兒談死,老菩薩一害怕就不敢來聽經了。師父拿自己來做一個比喻。
  • 生滅離不開因果的定律
    世間一切皆是無常法,無常所以有苦空,苦空中飽含著生滅聚散,無常是生滅的法則。世俗傳說中的黑白無常,以佛教的眼光來審視,那也只能說是以一種方便的口吻,來做一個不是特別恰當的兩極相連、生老病死苦、生滅無常迅速的某種譬喻罷了。
  • 佛教:無常、無我、法印、般若、諸法實相,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佛教的宗教信仰已經躋身世界三大之一,由此可以看出佛教中的佛學文化博大精深,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學中的無常、無我、法印、般若、諸法實相,知道了無常才更懂珍惜:無常無常,即隨生隨滅,在佛教教義中,無常指的是世界萬有(包括切事物和思維意識)都有生有滅,沒有長存不變的。佛教認為,任何事物或現象都不是永存的,它們從生到無,只是剩那間的事,因此把這叫做「剎那無常」;而在這剎那之中,它將要經歷「生、住、異、滅」四個階段,這叫做「有為四相」,也就是指一切事物必有的四種特徵。
  • 四大極微體恆常住不壞是物質不滅?過去名意,未來名心,現在名識?八地以上無功用行何意?未那識所識法塵是內塵還是外塵?
    答:1.作意心所有法既然攝屬於遍行心所,所以乃是遍一切識、遍一切地;八識心王皆有遍行心所有法,平實導師此處的開示乃是延續此段之前所開示的「隨入如如」的法義。3.五無心位中之眠熟、悶絕、無想定、滅盡定四位,如來藏仍藉五扶塵根攝受外五塵,仍在五勝義根處生起內相分六塵境,末那識亦仍不斷對法塵境作了別,故能於後時醒覺或出定。但在正死位,因為五根(尤其是五勝義根)已壞,如來藏不能再藉五根變現內相分五塵境,亦無法塵現起供末那了別,此時末那必作意令阿賴耶識出生中陰身,末那再與阿賴耶識捨身駐到中陰。
  • 《楞嚴經》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是稱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盤,二轉依號。阿難!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詣如來,大涅盤者,先當識此眾生,世界,二顛倒因。顛倒不生,斯則如來,真三摩地。】這篇講阿難為眾生向佛陀請教修行大法,問從乾慧地到等覺位的修行次第。這時阿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對佛說:我輩「愚鈍」,「愚」指缺乏智慧、「鈍」指根鈍。根有五根,即: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 《無門檻讀懂楞嚴經》生命、心念、普朗克時間、生與滅(宜收藏)
    合掌禮佛,願聞如來,顯出身心真妄虛實,現前生滅與不生滅,二發明性。】【略解】阿難和大眾都初步開悟到了真心,身心泰然,希望如來繼續開顯身心真實不生滅性和虛妄生滅無常性。「今日開悟」:悟了「能推之心」離塵無體,只是第六識的「前塵分別影事」;而「能見之性」不隨根塵而動搖,悟能見之性乃是離根、脫塵,不動,超然物外。「如失乳兒,忽遇慈母」:「乳」,喻法乳。「慈母」,喻如來,能供給法乳。
  • 《心經》「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解讀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諸法空相,佛法是諸法空相。「當說立即破」,此處不要執著認為佛法有相。「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諸法空相,法也是因緣和合的產物,法無我。法,有任持自性,軌生物解之意。任持自性,保持自體自性(各自的本性)不變。軌生物解,則是能遵循一定的規範讓人們產生理解事物的依據。萬法唯識,所有世間法都來自識,識是心的本性。為了區別天地萬物,有了名,名為思量的意思。
  • 楞嚴經:大眾開悟身心泰然,此身當從滅盡,如何證知不生滅地呢?
    東開背經23:會眾意請,匿王別請,如來徵顯不滅,顯身有遷變要背誦的這段經文如下:爾時阿難,及諸大眾,聞佛示誨,身心泰然。念無始來,失卻本心,妄認緣塵分別影事。今日開悟,如失乳兒,忽遇慈母。合掌禮佛 ,願聞如來,顯出身心真妄虛實,現前生滅與不生滅,二發明性。
  • 有為法和無為法,哪個更接近中道實相,看得懂說明見性開悟了
    然而文字上的理解並不是真正懂;會談論無常卻無法在生活中起觀照、破執著,也還不算修行。所以「願解如來真實義」很重要。更有甚者,認為「有為」、「無為」是相對,「無常」、「真如」是矛盾,於佛法名相爭辯不休,則離般若很遠。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說:「佛法是活的。」藉由佛法的名相、教理,領悟其中真義,方可靈活運用,一切無礙,否則處處被名相所縛,解藥反成毒藥。
  •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空相
    多少年前,就有個想法,自己雙眼就是一個攝像機的鏡頭,外面看到的一切,只不過是一種相。而這樣思索,越思索越感到一切都空掉了,看到一個不斷動的世界,而這個世界和自己一點關係也沒有,到最後感到這個世界只剩下一個孤零零的自己,這一刻是害怕的。
  • 佛學認為一切無常,任何東西不可能永恆存在,一切東西都是暫時的
    假使有先後、有所得,有一個因,然後得一個果,把這個果造一個實體的東西,那麼這個所得、所造皆是無常。凡是世界一切的東西,有一個形狀,有一個作用,都是無常。無常是佛學的名詞。佛學認為世界一切無常,任何東西不可能永恆存在,世界一切東西都是暫時的。例如,一間房子剛剛落成的那一天,就是它開始毀壞的一天。
  • 如來藏的空相和諸法空相
    第三節 諸法空相為什麼不生不滅一切法都是如來藏幻化的,所以說諸法都是空相。如來藏這個能生萬法的真如心體雖然是真實有,但祂不是三界有,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觸不著;凡是三界有的東西都是要生滅的,如來藏不是三界有,因此不生不滅。「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 佛法楞嚴|有生滅則有來去?十番顯見之五:顯見無還
    二、如來破顯二心(一)破緣心有還佛對阿難說:「你們現在還是用攀緣心來聽法,所聽的法仍然是所緣的塵境,沒有獲得法性真理。」「如來破顯二心」,是世尊極力的為阿難尊者和與會大眾破妄顯真。「如來破顯二心」之下,分為二科,第一科「破緣心有還」,是破緣慮分別心是有還的。「有還」是有往還,就是有來有去,境有則有,境無則無的意思。
  • 卞和曾為不識和氏璧的君王哭,一切皆虛幻唯不生不滅的自性是真我
    由於行動很不方便,滿腔的忠君抱負無法實現,就懷抱玉璞,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楚文王聞訊後,就派人去問卞和:「天下被砍去雙腳的人很多,為什麼你悲傷到如此地步呢?」卞和回道:「我並非為我失去雙腳而哭,而是為這塊無人能識的寶玉而哭。以前君王把我的忠心看成欺君,顛倒是非,我是為君王哭啊!」
  • 佛說心外無法,一切萬法都是自心顯現的虛相
    眾生不曾親證大乘菩提,所以不知道《華嚴》所說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真實義,總以為心外實有六塵境界被自己所觸、所知、所覺,而不知道自己所觸知、覺察、領受的一切六塵境界,都只是自心如來藏所顯現的境界相,都只是觸知到自己如來藏所顯現的內相分罷了。
  • 什麼是「常住」的「常」?佛陀在涅槃前著重講了它
    言醍醐者,喻於佛性,佛性者即是如來。」法師開示佛陀示現涅槃佛教裡有句話說,「讀《大般涅槃經》,不出淚水的人不是佛的孝子。」因為作為佛的弟子,看釋迦佛陀涅槃的經,怎麼會不流淚、不被震撼到呢?佛陀說,我的法如白蓮花,等待著世間如蓮花一樣的人。佛法雖然偉大,但只有知道的人才會尊重它、珍惜它,不知道的人甚至會詆毀它、傷害它,造下惡業。
  • 淨空法師: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
    1.淨空法師: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大乘經上常說的,「延促同時,廣狹自在」。「延促同時」是講時間,「廣狹自在」是講空間,空間跟時間都不是真的。在法相經典裡面,把時間、空間定位,定在哪個地位?不相應行法。什麼叫不相應行法?
  • 淨空法師:佛菩薩跟我們到底差別在哪裡?
    無量壽經  (第七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072.淨空法師:法身菩薩的思想行持跟凡夫完全不一樣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常名是什麼?常名,沒有名。常道是什麼?常道,沒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