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再繼續往下看,「此論」是《往生論》,天親菩薩的《往生論》,「直顯事理無礙之一真法界」,這個一真法界就是指極樂世界。「即事而真,當相即道」。極樂世界沒有一樣不真實,沒有一樣是虛妄的。什麼叫真實,什麼叫虛妄?不生不滅叫真實,永恆不變的叫真實。
有生有滅的是假相,會改會變的是假相,這在極樂世界沒有。所以極樂世界即事而真,當相即道,道就是自性,就是實相。「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一一皆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一一即是實相。故云本經以實相為體」。因為這個經上講的字字句句全是介紹極樂世界的狀況,極樂世界的人事物全是真的,也就是全都是不生不滅,不變不改。
明朝蘧庵大師說,「瓊林玉沼,直顯於心源」。這是講物質環境,瓊林是寶樹,極樂世界的樹林,森林,玉沼是寶池,七寶池,直顯於心源,從哪來的?自性變現出來的。換句話說,自性變出來的相叫法相,跟法性是一體,見相就是見性,見性就是見相,這是依報。下面講正報,「壽量光明,全彰於自性」。自性跟心源是一個意思,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壽是福德,圓滿的福德,無量光是智慧,圓滿的智慧,為什麼?稱性。
智慧、福德從哪裡來的?是自性流出來的,自性流出來的是真的,不是假的,自性流出來的永恆不變。自性裡頭有無量無邊無盡的智慧、無盡的福報,不是從外來的。我們迷失了自性,智慧、福報全沒有了,要靠什麼?要靠修。凡是修得來的不是自性本有的,它有局限、有範圍,而且有生滅、有變化,無常,從自性生的常住。
幽溪大師《圓中鈔》裡頭說。《阿彌陀經》有三大註解,第一個蓮池大師的《疏鈔》,第二個蕅益大師的《要解》,第三個幽溪大師的《圓中鈔》,《彌陀經》的三種註解。幽溪大師他說,「夫瓊林玉沼,壽量光明,固一切諸法之相也。然則直顯於心源,全彰於自性,顧何相之可得哉!此正無相不相、相而無相之正體。(即指實相)」。極樂世界所有的現相非常奇妙,跟我們這裡完全不一樣,我們這是心現識變,它那裡心現沒有識變,全是真實,無相不相,無相無不相,相而無相,性相一如,性相不二,這個境界多美好。
「蓋吾人心性,量同法界」。這樁事情一定要知道,是真的,不是假的。「靈明洞徹,湛寂常恆」。這是形容自性靈明洞徹,換句話說,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像外國宗教徒對於上帝的讚美,全知全能,在佛法裡頭全知全能是真的不是假的。是誰?是自性,每個人的自性是平等的。所以大乘教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要能承認,不能推辭。佛太高了,我怎麼配得上,不敢當。
佛講的是真話,沒有妄語,千真萬確的事實。從哪裡講?從你的本性,就是自性,自性是佛,相雖然不是佛,性是佛性。所以佛在《觀經》裡面告訴我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八個字是淨土宗建立這個宗派法門理論的根據,根據什麼道理?就這八個字。我們的真心是佛,真的是佛,現在為什麼不是佛?
現在我們沒有用真心,用妄心。雖用妄心,真心沒有失掉,只是迷了,回過頭來用真心,不用妄心,成佛就很快。想想我們願不願意用真心?用真心沒有虛妄,現在這個社會別人都用妄心對我,我用真心對他,我豈不是吃大虧了?怕吃虧不敢用真心,怕吃虧不敢成佛,這就是我們當前的狀況。如果真搞明白、搞清楚了,我不怕吃虧,我不怕上當,他就成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