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上的十法界是六道和四聖法界,極樂世界的四土是什麼?

2020-12-04 菩提心路

我們今天在六道,六道裡頭全是妄心做主;四聖法界,他也是妄心,不過他有覺悟,他有很高的覺性,依然用的是妄心,四聖法界;到實報莊嚴土完全用真心。這第二個,生方便有餘土,是妄心用得正,沒有用邪。

更深的,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是圓教初住以上菩薩的境界,謂之理一心,生實報莊嚴土,這就是真的。釋迦牟尼佛,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在哪裡?就是華藏世界,《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完全是真心,沒有妄心。所以真心所現的境界永遠不變。

極樂世界是真心所現的,但是極樂世界很特殊,一切諸佛剎土四土都不在一處,都是有隔礙,它不能通的,極樂世界是通的。換句話說,它的方便土、同居土、實報土,它是通的,在同居土裡面往生的人,人天,跟生實報土裡面的法身菩薩沒有障礙,天天在一起,所有的活動都在一起,這是我們世界上沒有。

我們這個世界也是凡聖同居土,菩薩、阿羅漢我們見不到,他看到我們,我們看不到他。但是在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的人跟法身菩薩是天天在一起的,生活在一起,學習在一起,研究討論在一起,所以他進步快。這是極樂世界的殊勝,這是我們必須要求生淨土真正的原因,我到那裡學習快,很快就成就、就畢業了,我們的事情就圓滿了。

實報土再往上去,這就是常寂光土,常寂光土就是法身,常寂光土就是哲學裡頭所講的本體。佛家說遍法界虛空界,這個世間人講全宇宙,整個的宇宙從哪裡來的?

法身變現出來的。法身變現出來這個現象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沒有,你說它沒有,你看得清楚、聽得清楚,六根接觸到;你要說它真有,這些現象剎那生滅,也就是像科學所說的,它是一秒鐘有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滅,頻率太高了,我們無法想像,以為它是真的有。其實它現象不能說有,不現相不能說無,為什麼?它遇到緣它就現相。

緣是什麼?緣是十法界裡面的眾生,你跟他有緣,他現在有苦難,他有苦難你看到了,你一定會現身去幫助他,幫助他解決。這就是他顯隱自在。隱現沒有起心動念,不是說我看到那個人要幫助他,我就發個心、發個願去幫助,不是的,念頭沒有,自然的,確實沒有起心、沒有動念。

相關焦點

  • 淨空法師:如何理解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不是二?
    諸位讀大乘經,也許你曾經讀過大乘經上講的,「身土一如」。我們淨土宗講到常寂光土,常寂光,身跟土是一不是二,這個很難理解。依正不二,性相一如,真妄不二,理事不二,這些話說的是什麼?我們在虛空法界,我們這個人就好像一個細胞一樣,不知道虛空法界是一體、是自己,願心發不出來。什麼時候真正覺悟虛空法界是一體,你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跟諸佛如來一樣,真的發起來了,一點都不假。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十法界裡面的人都沒有。
  • 成佛是遍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的理想
    我們可不要認為成佛是很辛苦的事情,如果成佛很辛苦很難受的話,釋迦摩尼佛為什麼放著太子和未來的國王不做,而非要去修行成佛呢?這就說明成佛的意義與價值遠遠大於做太子,做國王。可憐我們眾生手裡明明端著一隻破碗,整天為衣食而煩惱……佛說,「把破碗放下吧,我保證你們成佛,快快放下吧!」我們還是不敢放下,不肯放下。這就是佛所說的「可憐愍者!」
  • 《達摩祖師傳》裡的佛教知識試解析一
    佛教創立前,印度是奴隸社會,有著諸多的哲學流派和宗教派系,其中佔主導地位的「婆羅門教」根據《摩奴法典》將印度民眾分為四個等級:一、婆羅門——古印度宗教徒,有崇高的地位、屬於天神派。二、剎帝利——與婆羅門同樣被尊敬的王族,屬於統治階級。三、吠舍——農工商階級,為前兩個階級所統治,有人身自由卻沒有接受教育的權利。
  • 佛說宇宙眾生分十類 四類不受輪迴束縛
    由於這個無明的妄想,使眾生在過去、現在及未來的三世中,不斷在六道中流轉。六道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也就是十法界中的六法界,又稱六凡。另外,佛陀的聖弟子,依各人解脫方式和度眾願力的差異,分為聲聞、緣覺與菩薩。此三者與佛陀合為四法界,又稱四聖。六凡加四聖,合稱「十法界」,每一法界有各自的特色與因緣果報。以下細分而解。
  • 淨空法師:往生極樂世界,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都知道了
    淨空法師西方世界只要去往生的,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他的智慧神通道力幾乎都跟阿彌陀佛差不多,這是不可思議的譬如佛在經上給我們講,以娑婆世界來說,小乘阿羅漢(這四果羅漢)見思煩惱斷了,他的天眼能夠見一個小千世界,有這麼大的能力。阿羅漢裡面,天眼最特殊的,是阿樓馱,阿樓馱是修得的,也不過見一個三千大千世界而已,就這麼大的能力,這是小乘羅漢天眼最大的。西方世界往生的那些人,他們所得的天眼是盡虛空遍法界,沒有見不到的,不是一個小千世界、大千世界,無量無邊恆沙世界他都見得到。
  • 在法界當中誰對我們的恩德最大?阿彌陀佛
    1.淨空法師:在法界當中誰對我們的恩德最大?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恩德布施八方上下。無窮無極。深大無量。不可勝言。】誰對我們的恩德最大?阿彌陀佛,誰知道阿彌陀的恩德?都忘掉了!一生,那到西方極樂世界一生,那這沒話說,我們能理解;不要到西方極樂世界也一生成就,為什麼?經上說了所有現在、未來。現在,是在西方極樂世界那些菩薩;未來,是我們想去往生的,這就是未來。還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已經是一生補處菩薩,這什麼人相信?真的是難信!可是我們仔細想想,它有道理,它不是沒有道理,為什麼?
  • 正慈法師開示:六道就夠苦了 你還來十二道
    六道就夠苦了,你還來十二道 一居士談起十法界。十法界本是佛教術語,將佛和眾生分為十大類,分別是指地獄法界、餓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羅法界、人法界、天法界、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和佛法界。前六項稱為六凡,後四項稱為四聖,合稱為六凡四聖。但是這個居士學佛不久,對此並不太清楚,說成了「十二道輪迴」。
  • 一個念頭起,遍虛空法界都能收到
    當我們一個念頭生起,遍法界虛空界都能收到,這是真的,它太快了,光的速度跟它不能相比。我們起心動念很重要,善念惡念一起就有所感,一個善念,說不定那個地方有人平安、幸福,一個惡念一生說不定哪個地方發生災難,阿彌陀佛淨念生成西方極樂世界,雜念造就了今天娑婆世界。
  • 方立天:中國佛教的宇宙結構論
    此書分門別類地介紹了佛教的各項義理和一般知識,具有佛教百科全書的性質,書中第一至四卷的劫量篇、三界篇和日月篇,敘述了佛教的時空觀和宇宙圖式等,構成為本章論述的重要素材。 《法界安立圖》,六卷,燕山沙門仁潮輯錄,明神宗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成書。全書三卷七章,敘述的是世界建立的次第和結構,可謂是中國佛教宇宙論的典型作品。
  • 不是天道,也非天堂,一起看看佛教中的「淨土」是什麼樣的存在
    佛教裡的天,大致有三層意思。第一是指天界。天界,也就是指六道輪迴中的「天道」,是整個輪迴六道中的最高級別。天道一共有二十八種,通俗解釋就是二十八層。這二十八層天,分處在佛教所說的三界之中。我們有句口頭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是佛教關於世界範疇劃分的一個概念,分為欲界、色界和無色界。
  • 《法界》是這樣建成的!舟山廣電歷時3年多,全現場記錄,重磅...
    2020年11月14日,觀音文化園正式開園 舟山廣電紀錄片團隊 從2018年7月開始 「半駐紮」在建設工地 三年多來點滴輯錄成集 為您呈上紀錄片《法界》 紀錄片《法界》 30分鐘 帶你了解震撼外觀背後 蘊藏的建築、文化與藝術之美 用心記錄 呈現大美 2020年11月14日開園的觀音文化園,是一個以觀音文化為主題
  • 極樂世界:能量和物質的高級轉換
    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快關注念佛居士大家知道,上世紀有一位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是揭開二十世紀科學新篇章的巨擘,他裡程碑式的科學發現是相對論,還有質能互變公式。質能互變公式是:E=MC2,就是能量E,等於質量M乘上C2(速度的平方)。這個簡單的方程式,揭開了這個物理世界的一個秘密,質量和能量相互轉換。質量是什麼?質量就是閉鎖的能量。能量是什麼?能量就是釋放了的物質。而且質能互變與速度成正比例關係。
  • 佛教常說「六道輪迴」是哪六道
    六道輪迴(資料圖)「六道輪迴」是佛教的世界觀用語。具有神通和威力而無德,性多嗔恚,統率夜叉、羅剎等,以阿修羅為首,故稱阿修羅道。眾生作下品十善即可生阿修羅道。(5)人道:即人類。因人道苦樂參半,善於分辨事物的前因後果,易於知苦斷集,明理去惑,轉凡成聖,故《大智度論》卷四說,佛之三十二相要在人道中培植。眾生修五戒及中品十善即可生於人道。(6)天道:即天界。天道分布在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之中。欲界因有男女情慾,故名欲界。
  • 最常見佛教禮節:雙手合十的內涵
    正如我們對一個人豎大拇指和豎中指,別人肯定會不同的反應和結果一樣。合十作為最為常見的手印,主要包含下面幾種含義:代表善意、和平古今中外,古往今來,在世界任何角落,攤開雙手都可理解為沒有惡意。當雙手緊握(成拳)通常都會認為是挑釁或具有潛在的暴力。
  • 徹悟大師「十信」的妙義
    但於六道中的輪迴,讓你始終無法脫離生死一關,而這成為令你生信的重要因素。徹悟大師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而此處徹悟大師的輪迴觀側重於人身難得的態度。龍樹對樂行王教誡道:「大海漂浮木軛孔,與龜相遇極難得,旁生轉人較此難,故王修法具實義。」寂天菩薩也說:「人身極難得,如海中盲龜,頸入木軛孔。」
  • 四種緣起——佛教對宇宙萬法的詮釋
    因,為事物或現象產生、興起、消亡的內在要素、關係、條件;「緣」,為事物和現象產生、興起、消亡的外在要素、關係、條件。「緣起」,即事物之待緣而起。謂一切有為之法,皆由種種內因外緣等諸多條件和合而成立,宇宙間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生起變化,都有相對的互存關係或條件,任何事物皆因各種條件互相依存而變化無常。
  • 佛教的宇宙觀之須彌山丨佛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讓人嘆為觀止
    三千大千世界一日月所照臨的一世界或一國土,是佛教宇宙的基本單元。由此進一步,我們再來看看佛教常說的「三千大千世界」乃整個佛教宇宙的構造。一千個世界或一千個國土,組成一個較大的單位,稱為「小千世界」。《長阿含經》說:佛告諸比丘:如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如是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