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宇宙眾生分十類 四類不受輪迴束縛

2020-11-23 騰訊網

佛陀最初在菩提樹下成道時,曾感嘆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能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由於這個無明的妄想,使眾生在過去、現在及未來的三世中,不斷在六道中流轉。

六道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也就是十法界中的六法界,又稱六凡。另外,佛陀的聖弟子,依各人解脫方式和度眾願力的差異,分為聲聞、緣覺與菩薩。此三者與佛陀合為四法界,又稱四聖。六凡加四聖,合稱「十法界」,每一法界有各自的特色與因緣果報。

以下細分而解。

1.四聖者,佛、菩薩、緣覺、聲聞,是已證解脫聖果,永離生死,不復往返六道,是出世間的四種聖人。

佛是世間、出世間中最究竟圓滿的聖者,度眾功行圓滿,達到自覺、覺他、覺滿,能夠利益一切眾生,是出世聖人中最高的境界。

菩薩

菩薩為「菩提薩埵」之簡稱,意為「覺有情」,謂既能自覺,又能覺悟一切有情。菩薩發大慈悲心,除了轉化自己的煩惱,並廣修六度萬行,以自利利他之行,逐漸圓滿一切功德。

緣覺

緣覺。又稱「闢支佛」,分為二種:一種是生於佛世,聞佛說十二因緣,修證成道,稱為「緣覺」;另一種是生於無佛之世,由前世的善根,春觀百花開,秋睹黃葉落,觀自心、外境的變遷而悟無常、苦、空、無我的道理,證到緣覺果,稱為「獨覺」。

聲聞

聲聞修習觀音法而得證聖果。聲聞極果為阿羅漢,羅漢含有三義:一、殺賊義,謂殺盡煩惱賊。二、應供義,謂已斷盡三界諸惑,道高德重,堪受人天供養。三、不生義,謂已出三界,不再受分段生死。

2.六凡者,一切眾生,沉淪三界之內,由其所造作之罪業不同,因而輪迴六道當中。六道有善惡之別,天、人、阿修羅屬於三善道;畜生、餓鬼、地獄屬於三惡道,亦稱三途,即血途、刀途、火途。

天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欲界天乃修十善所感,所謂十善即身不造殺、盜、淫;口不言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不行貪、瞋、痴。若修十善,又修四禪八定,將來所感的果報,即是在色界天和無色界天。

受持五戒,來世得生為人。五戒是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若受上品五戒,則大富大貴,若只持少分戒,雖得人身,卻感貧窮或六根不具的果報。由於每一個人戒行持守不同,因此將來所得的果報就有貧富、壽夭、智愚、美醜、高矮等不同。

阿修羅

過去生修下品十善,但因其持戒、修福,做種種善事時,心存瞋恚、傲慢等惡念,有天人之福,無天人之德,遂感修羅的果報。

畜生

眾生因貪慾痴想心,造作下品十惡,而感畜生的果報。畜生道常為他所宰殺,或彼此弱肉強食,互相殘害,故又稱為「血途」。

餓鬼

若慳貪不舍,不知布施、修福,不明白因果,不遵守戒律,多行惡事,造諸惡業,則感餓鬼的果報。餓鬼道又有勝劣之別,有福者為神,無福者常在飢餓當中,經常受刀杖驅逼之苦,稱為「刀途」。

地獄

六道當中,地獄道最苦。凡造五逆十惡、謗法破戒,皆招感地獄果報。在地獄當中,隨個人業力所感,苦報與壽命各不相同。地獄有根本地獄、近邊地獄、孤獨地獄;地獄道眾生常受寒冰或猛火的煎熬,故稱為「火途」。

以修道而言,天道耽於遊樂,修羅道雖有天之福卻瞋心重,三惡道多苦難、多愚痴,故此五道皆難修行;惟有人道,苦樂參半,智慧較高,最適宜修道。

文章選自中國佛學院廣行法師編著《走近佛教》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佛威儀萬千是給人看的,佛的大空合於眾生的大有才有宇宙同體大悲
    在《圓覺經》第三部分最後,佛繼續開示眾生。佛說:「善男子,覺成就故,當知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脫;不厭生死,不愛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毀禁;不重久習,不輕初學。何以故,一切覺故。譬如眼光曉了前境,其光圓滿,得無憎愛。
  • 佛是實語者,為何佛說宇宙世界與科學探索的不一樣?
    佛是實語者,非妄語者。佛弟子都深信:佛之所說,必是或必將成為現實。然而,隨著科學的發展,佛教的世界觀遭到了嚴峻的挑戰與質疑。比如佛說宇宙世界的生成、發展與毀滅與科學探知的宇宙世界有很大出入。佛不妄語,那這到底怎麼回事呢?
  • 宇宙法則下的眾生平等
    佛說,眾生平等。但我們目之所及,眾生並不平等呀,人與螻蟻就不用說了,人與人之間也是極不平等的,富有與貧窮,健康與病厄,美麗與醜陋,好運與衰運,聰明與愚笨等等。難道是佛說錯了嗎?佛沒有錯。所謂眾生平等,可以從三個層面去理解,即世俗層面,宗教層面,宇宙法則層面。首先說世俗層面,眾生平等即人類的公民權力平等,也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多贅述。其次是宗教層面,拿佛教來說,三世六道是佛教設定的時空模式。
  • 佛法:佛所說的宇宙範圍有多大?
    佛法也說人生觀和宇宙觀,人生觀是指人的正報,這個正報身會有許多的煩惱,煩惱來自人所造的業,這些業是苦因,也是人被束縛的工具,不同的造作生起不同的業,這個業使眾生當前所受的苦,不同的分別業帶來的三苦,八苦,讓眾生在苦中不自由,無法自己做主,不同的正報身帶來不平等的地方。
  • 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圓瑛大師
    世界提倡素食會十周紀念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祗因無明妄動,是為大咎。從真起妄,迷上加迷,依惑造業,依業受報。由因感果,以善惡而定升沉;隨業受身,現輪迴而招生死。胎卵溼化,諸趣紛然;大小妍媸,群生複雜。然形骸雖異,本覺之佛性無殊;人畜攸分,貪生之心理一致。詎可以我強而欺彼弱,將他肉而養自身耶?
  • 佛說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度真實不虛
    佛經中有這樣一段故事,釋迦牟尼成佛後,魔王波旬很緊張,魔王擔心佛把閻浮提的眾生都度走了,魔界就沒有子民了。佛隨手從地上抓起一把土,問魔王,是佛手中的土多?還是大地的土多?魔王回答說大地的土多,佛手中的土少。佛說,你魔王不用擔心魔界會空,佛能度走的眾生如手中的土,不能度走的眾生如大地的土。
  • 佛教的世界觀和輪迴觀(終於懂了)
    太陽系不存在旋臂,在銀河系的圖片中到是可以很明顯地看到這四條旋臂,正如萬字符那樣的。  移民到其他世界的地獄去受罰,但是就算受罰完畢,應該隨業受生,若他世界的眾生狀態沒有合適的,就要等這個壞的世界再形成,形成完畢了,有了眾生了,眾生造作惡業了,終於有了地獄了,他就再轉移回來,再參與輪迴,所以這個由地獄辦理的移民時間太漫長,情節太狗血。另一個移民是由阿彌陀佛領隊往生極樂的移民,這是我們學佛同修都希望去的。  人道在4大部洲中,《地藏經》裡說得仔細。
  • 佛說無我,那又是「誰」在輪迴?
    佛陀在世的時候,對這類問題時一律不予回答的。佛陀認為這些問題都是毫無意義的「戲論」,都是惑人的迷魂陣,就像傀儡戲,像熱帶森林,像荒蕪的沙漠,是束縛人的枷鎖,使人困惑、沮喪、憂悔、痛苦;它們不能使人得到寂靜、智慧和解脫,對修道及消除煩惱,是毫無用處的。佛陀滅度之後,僧團缺乏一個絕對的權威,爭議不斷,這些「戲論」就又被重新拿到檯面上討論。
  • 佛學三大基礎概念「因果」、「輪迴」、「時間」,應該如何理解?
    「業」相當於是一個非常精密的齒輪,將我們束縛在了六道輪迴之中受苦,脫離不了。我們每動一個念頭,都是在「造業」,我們身體的行為被稱為「身業」,說的話又是「口業」,想法則是「意業」,要時常把控自己修行「不記業」那實在是困難。
  • 我佛慈悲,卻還有十八層地獄,豈不矛盾?如來佛祖如是說
    佛祖回道:我雖是世間神通力最大的佛陀,卻仍有四件事情我無法做到:第一,因果不可改:有果必有因,世間之事一飲一啄,皆是定數;第二,智慧不可:世人想要得到智慧、靈根,自身必須努力;第三,真法不可說:世間大道不是語言可以訴說的,也不是用耳朵就可以聽明白的,要身體力行;
  • 與我們地球人最有緣的一位佛(圖)
    諸佛福慧具足,具有威德廣大、勇猛精進、光明莊嚴等特徵,因此有不少佛名與光明、宇宙、動物,乃至香、花、燈、寶珠等有關,如:金光明佛、日月光明佛、智光明佛;虛空藏佛、星宿王佛、海須彌佛、師子吼佛、龍髻佛、香象奮迅佛;旃檀香佛、戒香佛、分陀利香佛;寶華佛、覺華佛、華光佛;然燈佛、燈王佛、日月燈明佛;寶王佛、寶幢佛、摩尼功德佛等。
  • 佛親證的宇宙人生真相是什麼
    世人由於貪、嗔、痴的習性,來到了娑婆世間輪迴受苦,看似一無所有的來,其實帶來了無量的業果和頑固的迷痴習性。譬如,小孩子還不會說話,剛有一點意識的時候,他吃的食物就不給別人吃,只知道自己食用。直到他有點分析、理解能力的時候,才能教導他分享給別人,改變其思想行為。
  • 佛說眾生平等?西遊記裡唐僧一句話說破真相!
    佛說眾生平等?西遊記裡唐僧一句話說破真相!但是孫悟空說得更絕!佛說眾生平等?為何《西遊記》裡唐僧師徒還要除妖?妖精就不是三界眾生?如果說,除妖是為了懲惡揚善,那麼,為什麼從來不吃人肉的黃獅精卻被人剝皮吃肉?為什麼善良的有來有去卻被孫悟空一棍子打死還被豬八戒補刀?
  • 到底如何才能跳出三界,不受輪迴?
    受中國神話傳說的影響,大家都知道這麼一個說法:人死後會下地獄,要想從地獄回到陽間,必須經過六道輪迴。但是,到底何為六道輪迴呢?如何知道你是從哪一道輪迴投胎轉世的呢?怎樣才能跳出三界,不受輪迴呢?今天咱們來一一講述:一、何為六道輪迴?
  • 眾生皆佛,佛本無相,無相即為眾生萬象
    翠趣兒無相佛翡翠無相佛,正是從佛教教義出發,以「眾生皆佛」的理念創作作品,不執著於佛,不執著於相。佛本無相,以眾生相為其相,因為眾生無量無邊,所以看到佛的相也是無量無邊,更因每一個眾生的境界不同,見到佛的相便不同。
  • 佛說:佛教人生八苦雖苦、娑婆世界雖難,但能做到十善業也可自渡
    此界眾生安於十惡,堪於忍受諸苦惱而不肯出離,為三惡五趣雜燴之所。從空間上看,宇宙是沒有邊際的。從時間上看,宇宙是前前無始、後後無終的。佛將「一個日月所照」,稱為一個「小世界」,相當於如今時代所指的一個行星系,我們所在為太陽系。
  • 眾生本是自性天真佛,心迷、業系、愛執而流浪於娑婆世界
    有情世間,眾生者,有情有種有性有生,有苦。生即是苦。人生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中峰明本禪師說:心不迷不墮生死,業不系不受形質,愛不重不入娑婆。眾生本是自性天真佛,心迷、業系、愛執而流浪於娑婆世界,六道之中,生死輪迴。娑婆是梵語音譯,意為堪忍,能夠忍受,因為有苦,但是也有樂;有絕望,但是從不喪失希望;在苦難與陽光之間,有情眾生流連眷戀,堅固執持,不願出離。佛度有緣人。
  • 佛說:未來世中有人,於佛法中,種少善根,所受福利,不可為喻
    六祖說:「內舍貪慳,外利眾生,是名布施。」以此布施一法舍儘自己的煩惱,外又能利益眾生,這是多麼好的事!所以布施這個法門能讓人從生死岸,而直達涅槃的彼岸。但是此法微妙,不是粗心具我法兩執的人所能夠究竟的,因此如來解釋、較量其深淺。
  • 佛教:眾生平等的含義其實是這個,不要曲解了!
    佛所以說,「眾生平等」不是能力等級平等,而是「心」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眾生平等」與「因果輪迴」佛講究的是三世因果,也就是進入輪迴之後,沒有人能夠知道自己下一世會重生是什麼等級,比如,一個剎帝利,下一世可能就會變為吠舍,又或者,前世是一個婆羅門,下一世成為首陀羅也不一定。那就可以得出結論了,所謂眾生平等,指的是在因果面前所有人都一樣,有因必有果,並且因果的規律不以眾生的屬性、樣貌、身份而承接到下一世,這也是在佛教中的輪迴的特點所在。
  • 佛說金剛經白話文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