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佛手中那把土嗎?佛說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度真實不虛

2020-12-05 耀如樂園
能念佛者,人中芬陀利華!

佛經中有這樣一段故事,釋迦牟尼成佛後,魔王波旬很緊張,魔王擔心佛把閻浮提的眾生都度走了,魔界就沒有子民了。佛隨手從地上抓起一把土,問魔王,是佛手中的土多?還是大地的土多?魔王回答說大地的土多,佛手中的土少。佛說,你魔王不用擔心魔界會空,佛能度走的眾生如手中的土,不能度走的眾生如大地的土。因為閻浮提的眾生剛強難度,處在四種顛倒中,很難走解脫輪迴之路。

下面,我們以案例來說明我們眾生確實剛強難度:

我昨天在百度百家號上發布一篇文章題目是《佛教是迷信?科學才知道,佛幾千年前已知道,聽佛說胎兒每周趣聞》,這是人們應該普遍關心的一個大事,因為這是關係到每個人出生秘密的大事,同時也是讓人們通過了解佛陀的智慧是遠遠超過科學家的智慧,從而破除許多人以為佛教是迷信的錯誤觀念。

為了讓更多的人讀到這篇文章,我把它連結到我所在的公司(有一千多人)及部分其他微信群中,並且特殊提醒:「大家無論多忙都要讀一下這篇文章,你才會知道是佛眼厲害還是科學儀器厲害?」

很遺憾,群中閱讀這篇文章的人不到100人,不到群中的10%。當人們遠離佛法時,佛法再好也無濟於事了。當人們對佛法一無所知時,自然會隨著一些不懂佛法的人一起說佛教是迷信,乃至跟隨邪教走。

我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佛法愛好者,所寫文章水平有限,群中有不到10%的人閱讀應該很不錯了。可是,我有時會把明海大和尚的文章也連結到群裡,比如前幾天我把明海大和尚的關於禪修的文章《止和觀並重》連結到上述群中,結果群中閱讀的人也不到100人。

記得淨慧長老講過一個故事,大意是某法師給大家講經說法,開始時來了很多人,後來人越來越少,最後只剩下一個人。

所以佛言不虛,閻浮提的人剛強難度,能被佛度走的眾生如佛手中土,不能度走的眾生如大地土。我們都不應該做剛強難度的眾生,都應該設法成為佛手中那把土。

你是佛手中那把土中的人嗎?我想能讀到這裡的讀者已經極有可能是佛手中那把土了。

《佛說觀無量壽經》中佛說:「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在家念佛人更是難得,可謂火中蓮花,極有可能就是佛手中那把土。

我們在家念佛人今生就應該設法解決輪迴問題,而對於我們在家人,能夠今生就解決輪迴問題的法門莫過於淨土法門了。淨土法門是難信易行法門,我們都應該深信切願彌陀淨土,老實念佛,就在今生成功的實現帶業往生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將來再來娑婆世界度脫那些剛強難度的有緣人吧!

能念佛者,人中芬陀利華!

每日必誦【印光大師語錄】:「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諸善奉行。真為生死,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老實念佛。」【譯文】:「五倫個個盡本分,去除邪惡存真誠。莫去造作諸惡業,竭力奉行諸善業。真為解脫生死苦,發大乘之菩提心。深信因果之報應,老老實實來念佛。」(五倫:君臣(即上下級關係)、父子、兄弟、夫婦、朋友。)

相關焦點

  • 娑婆世界的眾生是從何來的呢?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為何來此度眾
    請問師父:《大悲經》中說:【娑婆世界,諸眾生等,煩惱厚重,專行惡業,如是眾生,諸佛世界所不容受,是一千四佛所放舍者,是他方諸佛世界之所擯棄,以重業故。】《地藏經》又說到【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娑婆世界的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連十方諸佛世界都擯棄,那娑婆世界的眾生是從何來的呢?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的願力和娑婆世界相應才來度化的嗎?請師父開示!
  • 眾生皆佛,佛本無相,無相即為眾生萬象
    佛教在我國的普及度很高,在很多人的心中,佛作為一種神靈,他們擁有有求必應的法力。所以,很多人都把佛作為實現願望的載體。也正因如此,在所有玉雕題材中,玉雕佛是銷量最高、受眾最廣的題材之一。翠趣兒無相佛翡翠無相佛,正是從佛教教義出發,以「眾生皆佛」的理念創作作品,不執著於佛,不執著於相。佛本無相,以眾生相為其相,因為眾生無量無邊,所以看到佛的相也是無量無邊,更因每一個眾生的境界不同,見到佛的相便不同。
  • 佛說金剛經白話文
    在你看來如何?須陀洹能這樣想:我得到須陀洹果了嗎?須菩提說:不可以的,世尊!因為什麼緣故呢?須陀洹名字叫入流,而實際上沒有所入,不入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只是假名須陀洹。須菩提!在你看來如何?斯陀含能這樣想:我得到斯陀含果了嗎?須菩提說:不可以的,世尊!因為什麼緣故呢?斯陀含名字叫一往來,而實際上沒有往來,只是假名斯陀含。須菩提!在你看來如何?阿那含能這樣想:我得到阿那含果了嗎?
  • 拜佛為何要「上供」,花果燈香的含義,你都知道嗎?
    佛前上供,很多人已經司空見慣,我們常看到佛案前或者擺放花果,或者燃點香、燈,這樣做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到底是用來裝飾,亦或者如某些善信所說,是為了讓諸佛聞到撲鼻的香氣呢?供品並非有些人認為的那樣,等於走親訪友時帶一個果籃或者一束花,用來表達友善。
  • 求佛有用嗎?為什麼說佛菩薩會保佑信眾
    求佛有用嗎?為什麼說佛菩薩會保佑信眾我們一直在強調佛菩薩是全知者,不是神,也不是萬能的,那麼我們求佛為了什麼呢?為什麼還在說佛菩薩能夠保佑眾生呢?那接著就會有人會問:既然佛是向內求的,為什麼我們還要頂禮外在的佛像呢?這不是在自相矛盾嗎?其實這一點也不矛盾。佛是先覺者,是我們的老師,而眾生是學生,是後覺,我們必須要通過老師的引導才能夠獲得解脫和覺悟,從倫理道德上來講,拜佛就是一種至誠恭敬的一種禮節,表達學生對於老師的恭敬,感恩,向老師膜拜學習,就像是儒家所講的「見賢思齊焉」禮佛就是要與佛心相契合。
  • 佛說,放不下的都是痛苦,所掛牽的都是恐懼,真實不虛
    作者:艾聞(情感自媒體人)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什麼可以不勞而獲的東西,那就是感情——你什麼都不用做,就會有人對你付諸深情;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是付出未必有回報的東西,那也一定是感情,你做了一切,到頭了可能是一場泡影
  • 佛教說的眾生平等是什麼意思?
    有人聽到「眾生平等」就會有疑問,明明眾生貧富貴賤不一樣,明明大家高矮胖瘦也不一樣,明明大家善惡美醜也不一樣,哪來的平等呢?眾生不平等,那是因為眾生努力的不同,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同的業,有不同的結果。
  • 佛教:宇宙中一共有多少佛,說了你可能無比驚訝
    佛教:宇宙中一共有多少佛,說了你可能無比驚訝。在《金剛經》中佛對須菩提說,「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
  • 【佛教經典】佛說梵網經卷上·菩薩心地品上(1)白話文
    這時,釋迦牟尼佛全身放如如智慧光,逼照天王宮乃至蓮華臺藏世界。此間,一切世界,一切眾生,見此往未曾有之光,皆歡喜快樂,然不知此光依何因何緣而放,故皆生疑念。不僅地上眾生如此,就是有身光之無量天人,因心昏蒙亦不知佛光之因緣。  那時候,聚此聽法的無量菩薩中,有位大菩薩,名玄通華光主菩薩,從大莊嚴光明正定中起定,隨承佛之神力,放金剛白雲色光,遍照一切世界。
  • 佛說眾生平等?西遊記裡唐僧一句話說破真相!
    佛說眾生平等?西遊記裡唐僧一句話說破真相!但是孫悟空說得更絕!佛說眾生平等?為何《西遊記》裡唐僧師徒還要除妖?妖精就不是三界眾生?如果說,除妖是為了懲惡揚善,那麼,為什麼從來不吃人肉的黃獅精卻被人剝皮吃肉?為什麼善良的有來有去卻被孫悟空一棍子打死還被豬八戒補刀?
  • 佛經典故:娑婆世界究竟是五濁惡世,還是清淨佛土
    釋迦牟尼佛在《維摩詰經》上說:「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意思是說如果菩薩想要得到清淨佛土,就應當先清淨其心。隨其自心清淨,則佛土自然清淨。佛陀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聽聞佛陀所言之後,心中產生疑問:「如果菩薩自心清淨,則佛土清淨,難道是因為我們世尊在做菩薩時心不清淨,所以我們所在的娑婆國土才如此汙穢不堪嗎?」
  • 兩個常用詞就讓你相信佛是真正的覺悟者 佛法真實不虛
    《金剛經》裡云:「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意思說佛說的都是真話,說的都是真理。但對一般人來講我們如何相信佛講的是真理呢?從兩個現在常用的詞就可知佛是真正的覺悟者,他講的話都是覺悟後認識的真理。
  • 佛說眾生平等,平等何解,淺談眾生平等的真正含義
    想起早上的時候,孩子大呼小叫地跑進來,說他在客廳發現一隻蟲子。我說算了,隨它去吧。至多也不過半月十天的壽命了,與它計較什麼。孩子眼中懵懂而清澈:眾生平等麼?我笑,你這又是從哪學來的。佛說,眾生平等。道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此為聖賢真理,固然不會有錯。可是問題在於,這話是聖賢說得,你說不得。
  • 愛因斯坦說「宇宙有界但無邊」,釋迦佛說……
    他曾說「宇宙有界,但無邊」。感覺這句話就把我們的智商瞬間打了個結,點(dim)解(gai)。而在更早的兩三千年前,那時候就有修行者問過釋迦佛,因為佛陀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而佛陀沒有正面回答,也囑咐大家不要去討論這種問題。這些屬於十四難問題。就好像有人被毒箭射中了,親人急著幫他找醫生,取出毒箭治療,但是這個人卻說不行。
  • 佛說:這四種行為,最損自己的福報,因果不虛
    佛說: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前世,今世和來世,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一場因果,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來生事,今生作者是,一個人的因果通達三世,因緣成熟,就要接受自己的果報。我們古老的文化中,早就有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一個人的行為,就會產生因果,只有種善因才會有善果,而有些事絕對不去要去做,會受到因果嚴厲的懲罰,這四種行為,最損自己的福報,因果不虛,一個也不要去做。一、不孝父母。
  • 佛教:因果相報,真實不虛——看看六道的「因」都是什麼?
    01《紅塵說禪》系列第175篇佛法雲——因果相報,真實不虛,又雲——神通不敵業力,哪怕是釋迦佛自己都無法抗拒因果,因此才會有諸如「背寒之疾,空缽而回,佛身出血」等九難。但是正如金字塔一樣,絕不是每一道的數量都是一致的,越往上數量越少,而且不成正比——大家可以理解為我們社會中的億萬富翁,千萬富翁,百萬,十萬這個樣子,下面每一層人數都是上面的十倍甚至百倍。所以某種程度來說,能夠投生為人已經很難得了,就像是大地抓土,盲龜浮孔一樣概率率。看過西遊記的朋友應該對二師兄豬八戒不陌生吧?
  • 娑婆眾生有美有醜,極樂世界眾生皆是貌美如花,下一生你去哪裡?
    娑婆眾生有美有醜,極樂世界眾生皆是貌美如花,下一生你去哪裡?省庵大師:相好凡夫皆具足,六通無礙異常倫。直將果用為吾用,不改凡身作佛身。(摘自省庵大師淨土詩)【略解】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的相貌美醜不同,只有肉眼,沒有天眼、慧眼、法眼及佛眼,更沒有六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及漏盡通。極樂世界與娑婆世界不同,那裡的眾生都像佛一樣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都是貌美如花。都有五眼六神通。
  • 佛以大慈大悲,於念念中憶念攝化於我
    今生藉助宿世的一些善因,知道了阿彌陀佛以他的大慈大悲,於念念中憶念、攝受、教化於我。「今且知」,我們是不是當下就已經了知、相信了這個事呢?可能還不一定,不是所有的人。何以故?末法眾生的一個特點就是不知恩、不報恩,有這麼一個特點。不知恩是由於沒有智慧;不報德是他沒有德行。確實,要我們對阿彌陀佛這種同體的大悲、無緣的大慈,從內心深處感知到、接納到、信解這一點,還不是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