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這四種行為,最損自己的福報,因果不虛

2020-12-04 你的身邊有我

佛說: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前世,今世和來世,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一場因果,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來生事,今生作者是,一個人的因果通達三世,因緣成熟,就要接受自己的果報。

為了了生脫死,出離三界,能夠有智慧的成就,遠離惡因惡果,佛教制定了嚴苛的「戒律」,一切的六度萬行,都以「戒律」為基礎,因」戒「,而得」定「,因」定「而生」慧「,沒有了」戒律「,絕對不會有成就,而最基本的戒律就是」殺、盜、淫「,一個人能夠堅守這三個戒律,就會遠離因果,會有道德的成就。

我們古老的文化中,早就有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一個人的行為,就會產生因果,只有種善因才會有善果,而有些事絕對不去要去做,會受到因果嚴厲的懲罰,這四種行為,最損自己的福報,因果不虛,一個也不要去做。

一、不孝父母。

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是一個人做人最基本的原則,是懂得感恩,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做人就不夠格,也是最損自己福報的事情。

佛說父母是我們人世間最大的福田,能夠孝順父母,感恩父母,就是為自己培福,也是自己的功德,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能夠孝順父母,就會令父母老有所養,有了溫暖和關懷,也為兒女樹立了榜樣,有良好的家風和愛的傳承。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一個溫暖的家,儘自己的能力給我們最好的生活,父母為了孩子可以犧牲一切,無怨無悔,父母甚至為了子女甘願犧牲自己的生命,在這個世界上只有父母對子女的愛,不講條件,不求回報,什麼時候也不會拋棄你。

生活中,有的人不聽父母的教誨,頂撞父母,怨恨父母,都不會有好的結果,人生的一切不順皆為不孝父母所致,有的人不但不孝父母,甚至打罵父母,侮辱父母,這樣的人總有一天會受到懲罰,不會有好的結果。

二、殺生。

佛說:眾生平等,每一個生命的本能都貪生怕死,都願意離苦得樂,都希望吃好喝好,當受到攻擊時,都會反抗和逃跑;每一個生命都有自己的天地和生存的空間,都有自己存活的權利,當你無緣無故,殺生害命,或者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剝奪別的生靈的生命時,就是結了惡緣,損耗了自己福報,有一天就要接受自己的因果。

欲知世上刀兵劫,且聽夜半屠門聲,這世上的每一場戰爭,每一場災難,每一場瘟疫都不會無緣無故,都是眾生的共業所致,就像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對森林的採伐,對野生動物的獵殺,一個國家對另一國家的戰爭,都是「共業」,有一天就會面臨戰爭,疾病和大自然的懲罰。

佛經曰:諸餘罪中,殺生為最;諸功德中,放生第一。殺生是在結惡緣,欠惡債,會致使業障增多,大大減損了自己的福報。可惜有的人愚痴,為了財富,以殺生為業,卻不敬畏生命,不懂因果的可怕。

冤有頭,債有主,善惡到頭終有報,殺生的果報一旦現前,就是人生的災難。殺生的果報,主要有多病短命、有情驚怖、慧淺福薄等,最損自己的福報。

三、偷盜。

一個人做人要本分,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不要做佔人便宜的事,偷偷摸摸的事,貪汙盜竊的事,違法犯罪的事;不屬於你的東西,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即使一時得到了,總有一天就要連本帶利地還回去,還丟了自己的臉,讓自己的人格受辱,成為人生中抹不去的汙點,嚴重的違法犯罪,就會受打法律的制裁,甚至要把牢底坐穿,嚴重地消耗了自己的福報。

我們都說偷牛的是從偷針的開始的,一個人做人要清清白白,不要佔人的便宜,不要見財起意,不要見錢眼開,一次佔了便宜,就會增加了自己的貪婪,如果不知道防微杜漸,變得貪得無厭,就會去違法犯罪,為自己帶來災禍。

佛經中偷盜的果報是貧窮是低賤,幹什麼也會不順發不了財。現實中一個靠佔別人便宜小偷小摸的人,永遠也發不了財,也不受別人的待見,甚至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見不得人,作惡大了,就會有牢獄之災,偷盜的行為最損自己的福報。

四、邪淫。

何為邪淫?只要是合法夫妻之外的性關係,比如未婚同居,婚外情,一夜情,賣淫嫖娼,乃至自慰,意淫,偷看色情圖片,視頻,黃色小說,都是邪淫的範疇。

萬惡淫為首,一個人通過無良的手段,對別人實施性侵害,就是下地獄的果報。婚姻之外,出軌背叛,會有婚姻家庭的破裂,賣淫嫖娼,不但不道德,還會有染病喪命的危險,這些都會嚴重消耗了自己的福報。

《楞嚴經》裡說: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若不斷淫,必落魔道。一個修行人,如果不斷除邪淫,一定不會有成就。

現代人崇尚性開放,性自由,不再以談性為恥,還肆無忌憚地放縱淫慾,實則對自己是最大的傷害,邪淫的果報很多:會讓人的心智變得恍惚,記憶力減退,身體的機能和免疫力降低;會導致各種難以啟齒的疾病;會導致婚姻不順,會讓一個人面色沉暗沒有好運,甚至會連累家人,殃及子孫,凡此種種都會嚴重消耗自己的福報,讓自己人生變得不順。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一場因果,以上四種行為,最損自己的福報,因果不虛,一定要嚴持戒律,堅決改過。

相關焦點

  • 佛說,有福之人的四種特徵,看看你有嗎?
    一個人有沒有福報,是可以從他的行為、語言和思想上,即身、口、意三業上體現出來的。要想有福報,就要自己去積攢福報、培植福報,要廣種福田。要懂得布施、救濟窮苦;要深信因果、放生護生;要孝敬父母、知恩報恩。有福報的人,總是善良的人。善良之人必有厚報。
  • 一位老僧說:這四種人,就算不拜佛,也會招來好運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善因,結善緣,必得好的果報;為非作歹,魚肉鄉裡,就不要再想著有好事了,就算你建寺供僧,燒香拜佛也沒用,一位老僧說:如果你是這4種人,就算不拜佛,也能招來好運,看看有你嗎?第一種人:孝順父母的人。孝順父母之人,不需要燒香拜佛,因為父母就是每個人的守身佛,好好孝順父母,就是在拜世間最大的佛。
  • 佛說:善惡由心,這3種行為不用去拜佛,也有大福報
    惡緣就是人們經常說到的因果,它會造成人生的不幸和坎坷。而善緣就是不斷地積攢個人的福分,它能夠讓人生順利心想事成。佛陀為了讓人明白行善和行惡的區別,就給眾生講了佛法,希望眾生能夠明白其中之意。人們在明白行善拜佛能夠增進自己的福報,而行善可不是經常遇上的,但是拜佛卻是可以在特定的日子裡去禮敬佛陀,在佛前一心懺悔,消去自己的惡業。
  • 為什麼很多人不信因果?因為人講的是因果報應,佛說的是緣起生滅
    為什麼很多人不信因果?因為因果的說法本就有漏洞。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學佛法的人,相信這話是佛所說。然而萬法皆空,是佛所說;因果不空,非佛所說。因也是法,果也是法,因果也是法,既已萬法皆空,因果如何不空?
  • 佛說:這5種人,命苦福薄,沒有福氣,看看有你嗎?
    其實人生的痛苦,其根源就在於自己沒有修來福氣,有句話叫「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有福的人想要得到什麼東西往往是輕而易舉的,而沒有福氣的人,往往一生困頓、窮苦。天生命苦也不要怨天尤人,因為一切苦樂皆是自己造就的,都是自己感召的因果。佛家言:預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今生命苦,多是因為前世沒有積德。
  • 佛說:這四種人,千萬別去傷害,因果報應很嚴重!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種小善之因,便得小善之福,種大善之因,便得大善之福;反之,種小惡之因,便得小惡之果,若是種下大惡之因,大難也會隨之而來。由此,一個人到底是行惡還是做善,所得之果可謂是天壤之別。但是,同樣是行惡或者是做善,這其中也是有大小之分的。在佛教當中認為,一個人若是傷害了這四種人,肯定就會種下無量惡因,獲得無法承受的惡果。所以,當大家一旦遇到這四種人,切記要萬不可去傷害。第一種人,修行人,僧人修行人大都是有德之人,常行的也是方便之事。
  • 因果定律8條,真實不虛!
    為何佛教會常說這些話語呢?因為這些話語,能夠很好的讓我們明白「因果」,更好地去深信因果。因果定律8條,真實不虛!一、學會改變脾氣,才能擁有更多福報。佛教常講「火燒功德林、火燒功德林」,一把火,就能將我們的功德盡數燒毀。這把火是什麼火呢?
  • 佛教:佛說,一切皆有因緣果報,想要修福報就要從「它」做起!
    佛教:佛說,一切皆有因緣果報,想要修福報就要從「它」做起!福報,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都非常重要。一個有福報的人,出門遇貴人,好運連連,做什麼事都容易成。而想要修福報,就一定要修善法。那麼什麼是修善法呢?修善法就是修善因、修善業,用善法和善業來成就自己,那麼就一定可以得到福報。佛法還認為,修善法可以幫助改善自己的命運。與其將希望寄託到看風水、算命之事上,還不如學習向善,從修善法做起。佛法中有說到,修善法有兩個方面,一面是積極,另外一面是消極。消極的修善法就是節流、惜福;而積極的修善法就是開源。
  • 為何古人說福報是有定數的,看懂這4句話,福報能自然長久
    其實,這一切都是註定了的。一個善良的人,福雖未至,但禍已遠去,因果報應其實一直都圍繞在你的身邊。人心本來就是相互的。一個熱心腸的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別人也會去拉他一把。就像《孟子》裡面所說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句話本來是形容君王的。如果一個君王講仁義,誠信道德,那麼支持他的人自然是很多。如果一個君王暴戾,不仁不義,必將會喪失人心,國不久矣。
  • 禍從口出,網絡是虛擬的,但因果不虛
    節選自:希阿榮博堪布∣《前行筆記》「因果不虛」—如是因如是果惡語,即說難聽的話。比如罵人,利用別人的生理缺陷或缺點來說笑、取外號,說人過失,汙言穢語,等等。此外,雖然態度平和、語言平常,但說話是為了讓對方傷心,或者故意激怒、挑釁,這種語言也屬於惡語。
  • 佛說: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必讀)
    人這一生帶有多少福氣,有多少衣穿、多少糧食吃,是有定數的,並非無窮無盡,如果過早揮霍完,就要福盡人亡。聰明智慧的人懂得惜福和培福,就像「開源節流」一樣,不浪費福報,而且通過各種途徑為自己修福。很多人喜歡到寺院,到佛菩薩寶像前求福,希望能得佛菩薩加持,賜予財富福報,但其實天上不會掉餡餅,福報是求不來的。福報是靠個人行善積德修來的,我們所做下的每一件善事,存下的每一分好心,最終其實都是成就了我們自己。利人者最終都利益了自己,就像那句話說的: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能夠「舍」的人終有「得」,把自己的福報舍給他人,那麼自身的福報才會加倍。
  • 佛教:一個人業障深重,會有這4大徵兆,看看你佔幾個?
    《太上感應篇》裡有句話非常經典: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其實講的就是「因果」,因果是宇宙間最根本的法則。「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是不可不信因果。人的命運,包括我們今生的福禍吉兇,都是自己前世種下的因與果,世間一切緣法皆不離因果。
  • 佛說,「人生有八苦」,看看你正在經歷哪一苦?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這八種苦,沒有誰能逃得過?任誰都要去嘗一遍。只不過各人福報大小不同,則所受痛苦的深度也會不同。人來此娑婆世界,苦大於樂,眾苦充滿,「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人人都有難走的路。
  • 佛教:因果相報,真實不虛——看看六道的「因」都是什麼?
    ,真實不虛,又雲——神通不敵業力,哪怕是釋迦佛自己都無法抗拒因果,因此才會有諸如「背寒之疾,空缽而回,佛身出血」等九難。六祖惠能也在生前就預示過自己死後將有「斷頸之災」,後來果然有人盜屍的時候應驗,可見這因果不空。而我們也知道這個娑婆世界其實又因為釋迦佛的願力分成了六道,眾生會根據自己的業報生生世世的在其中翻滾輪迴,時而上升,時而下降,而且每次投胎都會有隔陰之迷,把前世的事情忘得乾乾淨淨,所以在許多人看來人就只有「一生」而已。
  • 為什麼說佛菩薩會保佑信眾
    為什麼說佛菩薩會保佑信眾我們一直在強調佛菩薩是全知者,不是神,也不是萬能的,那麼我們求佛為了什麼呢?為什麼還在說佛菩薩能夠保佑眾生呢?我們學佛就應當了解,「佛」並不是向外求的,「佛」就是我們人人具足的清淨自性。求佛,不是要你向外求,而是向內求,向自己的如來藏進行祈求。換句簡單的話來理解就是。
  • 扒了50條佛沒說過的「佛說」後,我們總結出5個分辨方法!
    「佛說體」  得到是福,失去是緣。    15. 屬於你的,永遠都在。    16. 放下是擁有。    17. 別人的嘴,不必在意。    18. 你給別人的一切,都會回到自己身上。    19. 若不相知,何來相思。    20.
  • 佛說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度真實不虛
    佛經中有這樣一段故事,釋迦牟尼成佛後,魔王波旬很緊張,魔王擔心佛把閻浮提的眾生都度走了,魔界就沒有子民了。佛隨手從地上抓起一把土,問魔王,是佛手中的土多?還是大地的土多?魔王回答說大地的土多,佛手中的土少。佛說,你魔王不用擔心魔界會空,佛能度走的眾生如手中的土,不能度走的眾生如大地的土。
  • 印光大師:善惡之報,非一朝一夕之故,因果通三世,善惡終有報
    不知善惡之報,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譬如三尺之冰,豈一朝之寒所能結。百川之泮,亦豈一日之暖所能消。切不可怨天而尤人,更不可猶豫而退悔。宜學俞淨意之修身、袁了凡之立命。(摘自《印光大師全集》)【耀如樂園略解】逆來順受、隨遇而安是一種修行境界,我們凡夫常常是逆來逆受,順來順受,逆來之時怨天尤人,順來之時喜出望外,全然不知逆來之事是自己曾經做的惡業今日苦果已熟,應該甘心忍受,不怨天尤人,慚悔自己曾經所做惡業。
  •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明《了凡四訓》這3點,一切福報,皆由心生
    他想了想就說:自己福薄,而且不懂得寬恕,總是想著自己的才能比別人強,說話也不知分寸,非常狂妄,是真的不適合做官,而且又說,孔先生算出來我註定一生無子,那是因為我沒有慈愛之心,不會捨己救人,又喜歡喝酒,喜歡整夜坐著,精神萎靡,所以我不會有孩子。
  • 佛說: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有這三個特徵,看看你有嗎?
    每個人都想通過學佛來獲得大智慧,而這種大智慧就體現在我們的行為裡,言語裡,在我們的起心動念裡。無論我們想什麼,做什麼,都有因果,而這些因果又決定了人一生的福報與命運。想要有大智慧,遠離煩惱、災難、厄運就要從當下做起,努力去培植自己的福報,自開發自己的智慧,佛說這三種人,是最有智慧的,看看你有嗎?一、不妄語,不起妒忌之心。佛經中說: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