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不信因果?因為因果的說法本就有漏洞。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學佛法的人,相信這話是佛所說。
然而萬法皆空,是佛所說;因果不空,非佛所說。因也是法,果也是法,因果也是法,既已萬法皆空,因果如何不空?
其實因果的說法,不是佛法專有。婆羅門也講,耆那教也講,道教也講;東方在講,西方也在講。單講因果的是「因果論」,「因果論」最終導向的,一定是「宿命論」。而佛所說的,其實是「緣起論」,而非「因果論」。緣起論才是正法。
緣起論簡單點說,就是萬法因緣生。什麼是因緣?因緣就是條件。一件事情發生的根本原因和條件就是「因」,其他輔助次要的原因和條件就是緣。什麼是法?法是指一切事、物和現象。
佛法認為世間一切都是因緣合和或者眾緣合和而生。如果眾多條件(緣)中有主次之分,就是因緣合和。如果沒有主次之分,就是眾緣合和。
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區分緣起論和因果論的差別。
案板上有一把鋒利的菜刀,我拿起來切菜,這時有人和我說話,結果我一不小心,切傷了手。
如果是因果論,它是這樣的。「因」是有一把鋒利的刀,「果」是我切傷了手。
如果是緣起論,它是這樣的。「因」是有一把鋒利的刀。緣是我切菜,是有人和我說話,是我不小心等等。當然,說話和不小心之間也是一個緣起則法生的現象,是一個微循環。當這所有的條件(緣),合起來的時候,就能出現我切傷了手這個果(法)。
這裡,你就可以看到因果論的漏洞了吧?比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等等。
如果用因果論來解釋,就有不通的時候。因為父慈也有子不孝的時候,行惡也有無惡報的時候。
而用緣起論來解釋就一定通。因為除了「因」這個主要條件,還有說不盡的緣。而且每個緣,它又是由許多更細微的因緣合和而成。
這裡邊每個緣的變動,都會影響了最後的果(法)。因果論忽略了這些過程,所以常有例外,人們見到了,就不再相信。
實際上,緣起論是因果論的升華和完善。那麼許多佛法高深的人,都在說因果循環,是摒棄了緣起論嗎?不是!那是他們的方便說。
為什麼有人不信因果?因為人們或許都能隱約感知到因果,卻不知它落在了何處。
自古及今,許多人不信因果,是因為他們看不到因果最終的著落。那麼因果又著落在何處?
因果落在情願不情願處。
人的願望很多很多,哪一個是人最渴望的,或許自己都不清楚。只有事到臨頭時才可能知道,自己最看重什麼。
而善報要落在情願之處,惡報則會落在不情願之處。情願接受的惡報,那就不是惡報了;而不情願接受的善報,也就不是善報了。
兩人一起做了一件壞事,一個人得短壽,一個人得絕嗣。為什麼?
短壽的人貪生,絕嗣的重子孫。然而旁人不知他們誰貪生,誰親重子嗣。因為人只能看到別人外在表現,看不到其內心本意。所以人就以為惡無惡報。
同樣,做好事也是如此。總之報應要落在痛點上。
因果落在實處不落虛處。
實處是本質,虛處是外相。比如兩個賊,一個人只偷了幾百塊錢,他就該有絕命報。另一個人盜取了巨萬,卻僅得了牢獄之災。
有人因此就覺得輕罪重報,重罪輕報,因果之事虛無不真。
然而,那幾百塊錢,可能是別人的救命錢。他盜取了就是在害命。所以他該有絕命報。另一個人雖然盜取了巨萬,那可能只是失主一件衣服一頓飯的本錢,失主或許不屑一顧。所以有點牢獄之災也不算輕。這就是因果報應的實質。
在這裡,數額就是虛處,失主身心受到的傷害就是實處。因果落在實處,不落在虛處。看不懂的人,就以為因果虛無,因此不信。
這個沒有二三十年的目睹和親身經歷,人就不能切實體會到。我見過很多很多了,才有了這兩個結論。因果還是有的,隨緣生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