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相信佛教說的因果,懂得因緣法,就懂緣起性空,看世界科學院院士朱清時怎麼說
中國儒釋道文化思想,釋家文化給世界帶來了諸多議論,從因果輪迴,到無神論。在佛教的文化裡,許多人不信因果關係,那麼本文大茶經就來探討佛教的的因果關係。緣起論是佛法的根本,我們懂得因緣法,就懂得「緣起性空」的道理,懂得「緣起性空」道理,相信你就懂得因果。
本文內容會通過簡易認識「緣起性空」的道理,在通過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物理學家和教育家,原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院士來探討「緣起性空」,看佛教文化佛陀的偉大理論,看您是否還覺得佛教的因果觀念是錯的還是對的。
佛教的因緣法與因果,什麼是緣起性空?首先「緣起論」是佛法的根本,緣起論認為世間上的所有事物,並非憑空而有,不能單獨存在,必須依靠種種因緣條件和合才能成立,一旦組成的因緣散失,事物本身也就歸於烏有,所謂「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的因果定律就稱為緣起。
因緣法與因果,因就是起因,緣就是條件,所謂「因緣聚則生,因緣散則滅」。我們來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如我們現在所吃米飯,米飯是哪裡來的?用米蒸的,米從哪裡來?米又是人們種植稻穀而來的,那稻穀又是從哪裡來的呢?是地球上某個時候單細胞生命經過多少年進化來的。
沒有地球這種特殊的環境,也就不會有生命,生命也不會進化為稻穀,那地球又是怎麼來的呢?就像禪宗的禪修文化參話頭一般一直可以參到底。所有的「果」都必定有「因」的存在。沒有地球就沒有稻穀種子,這就是因果的相連。那麼為什麼佛教有說「緣生性空」呢?
「緣起性空」與「緣生性空」,這裡佛教講的「空」並不是我們平常說的沒有。依上所述,如果你不信,我們根據思路,停下來想想,有沒有世界上的哪個事情沒有任何條件下就能夠發生呢?所以佛教說,一切萬法都是互有條件而產生。所以,有果必定是有因的,就是所謂的因緣。既然一切諸法都有條件的存在,那麼就是因為有條件的存在,就可聚也可散。所以說,這些都是條件組合的,所以說緣起性空。
2009年3曰8日,朱清時院士發表了一篇精彩的演講,即《物理學步入禪境:緣起性空》,在演講後,他用這樣說了一句話:「當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時,佛學大師已經在這裡等候多時候了。」他以愛因斯坦的統一場論和霍金的「弦論」,與佛學經典《成唯識論》的「藏識海」進行比較和研究。
他認為是相通的。物質世界,是無數宇宙弦的交響樂,與眼前世界是藏識上因風緣而起的波浪,是極其相似的。他在演講中舉了個例子。
世界科學院院士朱清時,在發表文章時,舉例談「緣起性空」因果關係「要得到一顆蘋果樹, 首先要有一粒蘋果的種子,這是「因」。但是單靠這粒種子也不會長成一顆蘋果樹,比如把種子放在倉庫裡,無論放多久也不會長出樹來,所以單有因是結不出果的。一定要將種子放在土壤中,並且要有適當的水分、陽光、溫度、肥料等等的配合,種子才會發芽長大,最後長成一顆蘋果樹,結出蘋果來。這裡的土壤、水分、陽光、溫度、肥料等等,就是「緣」。所以「因」一定要配合適當的「緣」,在因緣和合之下,才能生出果來。」
緣是許多的配合條件, 緣有好緣,也有不好的(「惡」)緣。因此即使是同樣的種子,結出的果也就很不相同了。比如,把種子放進貧瘠的泥土裡,或者施肥不夠,蘋果樹必然長得不大,結出的蘋果也不會好吃。 假如把種子放在肥沃的土壤中,加上細心照料,結出的果實就會香甜好吃。
朱清時院士例舉完繼續說到:「由此可見,同樣的因遇到不同的緣,結出的果便會很不相同。同時,由於緣是由很多條件配合而成的,所以緣會不停地變化著。既然緣會影響果,而緣又在那麼多條件配合下產生作用,假如某個條件改變了,甚至消失了, 那麼果便可能不再存在。在蘋果的例子中,如果天旱缺水,蘋果樹便會因之枯萎。所以當因緣散盡之時,果就會滅。換句話說:『因緣和合而生,因緣散盡而滅』。」
在演講論壇上,他還舉了個佛經的例子,說道:「《入楞伽經》云:『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風起。洪流鼓冥壑。無有斷絕時。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種種諸識浪。騰躍而轉生。』」這句偈語說:「譬如一個大海,風平浪靜,澄然湛寂,當陣陣烈風吹來時,使平靜的大海,生起重重無盡的浪波,從此便如萬壑怒號,天地晦冥,再沒有停息澄清的時候了。」
對於佛教的因果關係,「緣起性空」的道理,朱清時院士作為國際著名物理學家和教育家,立足於現代物理學後最新成果,與佛教哲學相結合,探討了物質與意識的本質意義。所以,當天結束後,說了 「當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時,佛學大師已經在這裡等候多時候了。」說到這句時候,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對於緣起性空,對於因果關係,你還不相信嗎?歡迎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