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這才是「緣起性空」的真正含義,你真的理解嗎?

2021-01-15 悅讀國學

佛教:這才是「緣起性空」的真正含義,你真的理解嗎?

緣起性空,是佛教最核心的理論,但是什麼是緣起性空,很多人並不了解。

我們經常聽到、見到一些大德居士,以及專家學者也都來講「緣起性空」,但是有一些人講的並不清楚,甚至於會讓別人產生誤解。

我舉一個例子,王德峰老師在講到緣起性空的時候,他有一個視頻講座,我看了一下,講得很生動,但是感覺,差了那麼一點意思。

比如說,他講到緣起性空的時候,說他原來並不了解緣起性空,直到發生了一件事,他才真正地領會了,就是說,某年他的父母過世了,然後呢,這個家就解散了,不復存在了,他於是真正了解了緣起性功的含義,就是——曾經沒有,將來也會沒有。

這樣解釋顯然是不恰當的,首先他並沒有說清緣起的意思,然後呢,對於「性空」的解釋也是不對的,把空說成沒有,那麼就是落於斷滅了。

《金剛經》有云: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取斷滅相。《六祖壇經》裡面,慧能大師特別強調:善知識,莫聞我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說空,但不能執著於空,空是沒有實體,但並非一無所有,若說它有,也不對,空的實質是——非有,非非有。

隨緣聚散,隨業流轉,這才是客觀世界的本來面目。

家到了散的時候自然會散,親人到了離開的時候自然會離開,家或者親人,都是由於「緣起」而暫時假和在一起,並沒有獨立不變的主體,也不能自我主宰,而是依附緣起而暫存,依據因緣果報的規律而生滅。

親人離開,並不是永遠沒有了,而是換一種方式隨因緣業力而流轉。金剛經說,諸相非相,並沒有說諸相無相。

所以《心經》會說:色即是空,會告訴我們:色不異空,六祖壇經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一切原本具足 ,一切原本不增不減,你擔心什麼,憂慮什麼!

下面詳細講解一下,什麼是「緣起性空」。

緣,如果非要用文字來解釋,可以把它理解成為一種作用力,事物之間會因為這種作用力而產生關聯,失去這個作用力,事物現象也就分崩離析,不再交集。

比如說,某人寫了一個劇本,然後被導演看中,找來一眾男女主演、龍套、劇務等人,布置好道具場景,這個劇組就成立了。

那麼,把這些演職人員以及道具匯聚在一起的作用力就是緣,因為這個作用力,本來天南地北,甚至互不相識的人可以走到一起,但是,電影拍完了,這些人也就各奔東西,不會始終聚在一起。

而劇組的存在,就是由於緣起,但是,這個劇組並不會一直存在,電影拍完,維繫這個劇組存在的作用力消失,這個劇組也就不復存在。

但是注意,這個劇組雖然解散,但是很快這些人,這些物件,又會組成新的劇組,所以你如果把空理解成為一無所有,就是錯了,如果認為曾經沒有,將來也沒有,你就錯上加錯。

何謂性空。性,是性質,本質的意思,空,意思是非實有,但注意,不是一無所有。

很多人,包括一些教授和自媒體作者,都常常會把空解釋成什麼也沒有,這是錯誤的。

緣起性空,就是說,任何事物現象所呈現的狀態 ,都沒有真實不變的主體,或者說不能自我主宰,而是依附於外部條件或者作用力(緣起)而暫時存在,外部條件或者作用力消失,事物現象也就不會繼續呈現這個狀態。

緣起性空,諸行無常,所以,於一切法,不必執著,不取不予,這才是真正的般若智慧。

相關焦點

  • 佛學第二講——佛陀領悟的宇宙人生真理「緣起性空」是什麼?
    在第一期佛學內容中,我們提到了「心無義」的概念,我們現在來回顧一下「心無義」是一種強調內心的修行方法,讓內心對世間萬物不產生執著,但是不否認世間萬物是真實存在的,所以「心無義」是一個錯誤的理論,無論他在今天或者古代有多麼盛行,請記住,這個理論是錯的,在佛教裡是否認萬物的,一切都是空,這也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題
  • 何謂緣起性空?高僧:當你歷經人生這一大劫時,你就會明白
    他說自己在翻閱佛經時發現有這麼一個詞,叫做「緣起性空」,自己學佛時間不久,不明白其中的含義,想請高僧解釋一下。然而問來問去,群裡卻沒有一人能夠回答得上來,包括學佛有些時日的老師父,都回答的含含糊糊,只能一知半解。
  • 不信佛教說因果,知道什麼是緣起性空嗎,看世界科學院院士怎麼說
    你不相信佛教說的因果,懂得因緣法,就懂緣起性空,看世界科學院院士朱清時怎麼說中國儒釋道文化思想,釋家文化給世界帶來了諸多議論,從因果輪迴,到無神論。在佛教的文化裡,許多人不信因果關係,那麼本文大茶經就來探討佛教的的因果關係。
  • 佛學智慧:為何佛學中強調一個「空」字,有什麼含義嗎?
    佛學智慧:為何佛學中強調一個「空」字,有什麼含義嗎?佛教受到大眾的歡迎,是因為佛教中那樣謙和向善的態度。當我們去寺廟的時候,和尚們總是彬彬有禮輕聲細語的,沒有塵世的喧囂,讓我們覺得很放鬆。即使脾氣再暴躁的人,也變得柔軟很多。
  • 邏輯判斷中的「或」關係,你真的理解它的含義嗎?
    翻譯推理之"或"關係翻譯推理是邏輯判斷中最重要的題型之一,翻譯推理的解題思路為先翻譯,再推理,我們要學習四種基本形式的邏輯關聯詞的翻譯,分別是"如果P,那麼Q""只有P,才Q""P且Q""P或Q",其中"P或Q"的理解稍微有些難度,因為邏輯中P或Q代表的含義,與我們日常的P或Q的理解稍有不同
  • 佛教之中,所說的「虛幻」,是指不存在嗎?真理解的人不多
    那麼,現實中的一切存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萬事萬物,真的如佛所說的「虛幻」不實嗎?這難道不前後矛盾嗎?其實並不是佛的表達有矛盾,而是我們的理解有偏差,為什麼如此說呢?佛所說的「一切皆是本心所生的幻象」,並不是說世間萬事萬物不存在,而是要求修行之人要把萬事萬物的存在當成不存在,因此,佛所說的句話,其中的含義並沒有像眾生理所當然理解的那樣,否定客觀存在,而是承認客觀的存在,只是重點不在於存在,而在於不執於存在的意思,這才是佛所要表達的真正主題。但是我們眾生,由於迷昧或執於文字上的見解,所以,才誤解佛所傳佛法的真義。
  • 信了這麼多年佛,你真的理解「佛」的含義了嗎?
    中國百姓歷來以信仰佛教者居多。那麼信了這麼多年佛,拜了這麼多尊菩薩,你究竟學到了什麼?你悟出了什麼?你得到了什麼?小編覺得,雖然中國佛教信眾居多,但是絕大部分人都並未真正了解什麼是佛?什麼是法?什麼是佛教?總是迷迷糊糊帶著一種懵懂和迷茫,到寺院拜佛也是人云亦云,盲目跟從。只是一味地祈求佛菩薩的加持和保佑。信佛停留在迷信層面上就不是正信的佛教。
  • 「求佛不如求己」,拜佛的真正含義,你知道嗎?
    是非成敗轉頭空,一切都是虛妄的假相,這世上沒有什麼東西能長久,無論是親情還是生命。生命的歸處在哪裡?拜佛的真正含義又是什麼呢?佛教裡常說佛菩薩廣度有情、慈悲憐憫眾生,尤其是觀世音菩薩的美名流傳甚廣,素有「千處祈求千處應」,即「聞聲救度」的美名。那這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們眾生要想得到救度、脫離娑婆世界的苦海只能仰靠佛菩薩來度化了。不是的。
  • 佛教講的實像是什麼?
    大家認為這些是能看到、觸摸到、聽到是實像是真實存在的,其實在聖人的眼裡看這些看法是錯的,是看的不真切的,好像病眼看花一樣,聖人看這個世界淨若琉璃,沒有人我也沒有一件事發生或毀滅,我們的感官所認識的現象界並非實像,所以以現象界為實像就是把幻覺當實像,把不真實的當真實,佛陀講的真實不是我們理解的真實,那麼有人就會問,什麼是這個世界的實像啊,實像是空,是因為空,才能明白萬物緣起性空
  • 就是我們真正理解死亡的心
    就算你掌握了全世界的知識,成為最有知識的大科學家,就算你在人世間功成名就,富貴至極,名譽響徹一億個宇宙,權利統攝十方三世無量國土,可是宇宙本為業果相續,根本緣起性空,一切擁有獲得,只不過是因緣相續,果報聚合,皆是生滅不停中,所現虛假幻境。因緣聚合所現生,因緣分解所現空,一切繁華囂張到最終,依舊無法逃脫成、住、壞、空的結果。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的空與色,本就是一體!
    很多人讀了無數遍,仍然希望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心經》中的義理。《心經》中的內涵比較深奧,這是因為,它是一部真正指導人修行的佛經。經過許多年的品讀,很多人逐漸指導,《心經》中主要講的是「真空妙有」。但是,到底什麼是真空妙有呢?既然真的空了,又怎麼會存在有的可能呢?
  • 《洞見》:科學家告訴你,為什麼佛學是真的
    一開始,多巴胺是在喝到果汁後才分泌的。但次數多了,實驗人員就發現,在「燈亮」到「給果汁」的間隙,猴子的大腦就已經開始分泌多巴胺了。並且,隨著次數的增多,真正喝到果汁後分泌的多巴胺居然減少了,好像喝到了果汁,反而不怎麼快樂了。也就是說,「預期」給猴子帶來了愉悅感超過了「實現」後的。
  • 如何正確理解《心經》中所說的「色即是空」
    雖然很多人未聞佛法,也不曾接觸過《心經》,但是經中有這麼一句話大家定然是時常聽聞,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無論是在民間還是在佛家,都廣為流傳,各種書籍和影視劇中都有出現過,即使不了解佛學的人,對這句話也大多是耳熟能詳的。
  • 澄清「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真正含義,這才是科學的
    安忍度,不但要忍,還要安著忍,既然一切都是苦難,那麼一切的不順都是再正常不過了,比如你走在大街上,有人朝你臉上吐了一口惡痰,你從容的擦掉後,還給對方道歉,這才是安忍的境界。精進度,也就是你只有達到前三度的情況下,也就是達到三學裡的戒和定的狀態下時,沒有任何雜念時,才能夠進入修證的精進。
  • 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之間「發心」的區別
    他說:「我辛辛苦苦從糞坑裡爬出來,我還要再鑽進去嗎?」(他肯定不要再鑽進去了。) 這很正常,這就是小乘的發心。在坐的每一位,我估計也都這樣。辛辛苦苦解脫了,為什麼還要再來娑婆世界?太苦啦!都逃離魔爪了,還要再陷進去嗎?所以,這時候我們就要體會到地藏菩薩的大願,地藏菩薩為什麼叫大願呢?悲心無量啊!「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 畢卡索抽象畫的真正含義,你真的能夠理解嗎?
    畢卡索是一位非常有影響力的西班牙畫家,對於一些畫作的理解力和創作力都是十分強大的。五彩斑斕的顏色看起來就十分的養眼,給人的感覺也是非常的絢麗多彩,想必畢卡索也是一個腦子裡有內容的人。對於很多客觀的東西都能夠用自己主觀的感受來描述。
  • 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測試題,老師:孩子對乘法真正理解了嗎?
    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測試題,老師:孩子對乘法真正理解了嗎?很多孩子應用題不會列式,原因是什麼,一部分原因是對運算的含義並不是很理解,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主要讓孩子理解乘法的含義,孩子們到底學得怎麼樣,接下來老師分享一套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測試題。
  • 男人那句「我養你」背後的潛臺詞和真正含義你讀懂了嗎?
    顧瑤歇斯底裡的怒吼:「你是不是忘了,我當全職太太是你當初跪著求我的。原來我顧瑤在你心裡,一直都是一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好吃懶做坐享其成的人是嗎?」 還有《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一直引以為傲的老公和全職太太生活,最終被凌玲一個貌不驚人甚至品味顏值完全低於自己的人取代。看似不合乎邏輯,但仔細分析確實吻合當事人的心理和必然規律。
  • 「天」在佛教裡面實際的含義是什麼?幾乎沒人真懂!
    六道輪迴在一般的解釋上面,地獄、餓鬼、畜生、人、阿修羅、天,在一般的人的理解上,六道輪迴的六類眾生是根據福德、根據享受不同而分,但在內在佛教基礎之上,六道輪迴並不是以福德,而是以覺悟的程度來分,這兩者有截然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