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了這麼多年佛,你真的理解「佛」的含義了嗎?

2020-12-06 明月天心

每個人其實都應該有一個信仰,支撐著自己活向美好。中國百姓歷來以信仰佛教者居多。那麼信了這麼多年佛,拜了這麼多尊菩薩,你究竟學到了什麼?你悟出了什麼?你得到了什麼?小編覺得,雖然中國佛教信眾居多,但是絕大部分人都並未真正了解什麼是佛?什麼是法?什麼是佛教?

總是迷迷糊糊帶著一種懵懂和迷茫,到寺院拜佛也是人云亦云,盲目跟從。只是一味地祈求佛菩薩的加持和保佑。信佛停留在迷信層面上就不是正信的佛教。佛教有三寶:佛、法、僧。我們信佛,不是信那一尊尊泥塑的菩薩像或貼金的佛像。信佛,其實是信你自己。

真正學佛不是讓你得到什麼,而是學會失去。失去嗔恨心、傲慢心、嫉妒心,擁有一顆平常心、善良心。是讓你改掉自身的惡習,塑造一個更加真實的自己,找回真正的自己。當年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道之時說道: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卻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佛性,只是每個人累劫累世的業力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或輕或重的習氣、業障。被世間的功名利祿、紙醉金迷迷惑了雙眼,沉迷於其中,無法自拔,於苦難輪迴裡無休無止。而佛法就是讓我們看清世間的本來面目。一切都是空的,不要執著,不要被這些假象迷失了本性。

《六祖壇經》裡講: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什麼是佛?佛是清淨。「佛」本是梵語,全稱為「佛陀耶」,中國人簡稱其為「佛」,譯為「覺者」。佛有三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我們學佛,是為了了生脫死。佛是已經覺悟的人,佛已經徹底了斷生死。而人業力深厚,所以是凡夫。

自己覺悟之後,還能發心度化、教化更多的人,令眾生覺悟,這是行菩薩道。覺行圓滿,就是證得阿羅漢果位,所明道理已經究竟圓滿。菩薩具有自覺、覺他兩種,佛具有三種。我們修行,首先要學會修心。萬法唯心,莫向外求。信佛不如學佛,學佛菩薩的慈悲、智慧,善用其心、從善如流,覺悟人生、奉獻人生,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求佛有用嗎?為什麼說佛菩薩會保佑信眾
    我們學佛就應當了解,「佛」並不是向外求的,「佛」就是我們人人具足的清淨自性。求佛,不是要你向外求,而是向內求,向自己的如來藏進行祈求。換句簡單的話來理解就是。學習佛的慈悲,平等,否則的話,不理解拜佛的含義就是在搞形式主義,這和迷信是沒有區別的。有人會說,我並沒有看到佛菩薩啊,我怎麼會知道他有沒有加持我呢?
  • 我就是佛,你不是佛
    在霹靂布袋戲《霹靂天罪》中,最具人氣的正道角色「雅僧佛公子」有許多啟示別人的佛偈,其中與女俠左手香有三次打賭,兩人之間的對話非常有意思,對學習佛理的很有開示作用。左手香為百姓打抱不平,質疑佛公子利用佛騙了百姓的錢財。
  • 釋迦牟尼佛、如來佛、阿彌陀佛,這三者,是同一尊佛嗎
    釋迦牟尼佛、如來佛、阿彌陀佛,這三者,是同一尊佛嗎? 記得有位朋友,曾經不無玩笑地說,在當今社會,真正把佛教「發揚光大」的,並不是什麼僧侶,不是什麼協會,而是一部電視連續劇——《西遊記》。玩笑歸玩笑,不過說的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正是那一部經典的《西遊記》,竟不自覺地讓「佛」的稱呼深入人心了。
  • 佛說金剛經白話文
    佛告訴須菩提說:在你看來如何?如來以前在燃燈佛那裡,對於佛法有所得嗎?不是的,世尊!如來在燃燈佛那裡,對於佛法實際上沒有所得到的。須菩提!在你看來如何?菩薩莊嚴佛的世界嗎?不是的,世尊!因為什麼緣故呢?莊嚴佛土的,就沒有莊嚴佛土,只是假名叫莊嚴佛土。所以說須菩提!
  • 你知道佛教的佛,法,僧是什麼嗎?
    「佛」在梵文中翻譯過來是「覺悟」的意思。並非神話後,金光閃閃法力無邊的想像。而是那些世上那些真善美助人為樂的好人。佛像,是對聖人精神的紀傳承和人世間一切真善美的供養。2.「法」傳承下來的就是佛經。佛經其實和世間一切的學問一樣。是一種經歷的總結和感悟,一種對思維邏輯的描述,一種精神的傳承。一般人都是對神神鬼鬼的痴迷,還會看不到佛陀真實的想法。
  • 佛以大慈大悲,於念念中憶念攝化於我
    末法眾生的一個特點就是不知恩、不報恩,有這麼一個特點。不知恩是由於沒有智慧;不報德是他沒有德行。確實,要我們對阿彌陀佛這種同體的大悲、無緣的大慈,從內心深處感知到、接納到、信解這一點,還不是很容易的。我們還會覺得「佛是佛,我是我,阿彌陀佛跟我有什麼關係,他憑什麼要關心我呀?或者他關心我,他真的就能幫助我嗎?」內心會不期然地隱隱約約地出現這些疑點。
  • 佛系出自哪裡佛系什麼梗?解釋佛系屬性什麼意思及佛系生活來源出處
    佛系出自哪裡佛系什麼梗?解釋佛系屬性什麼意思及佛系生活來源出處!最近網上特別流行一個詞「佛系」,什麼佛系追星、佛系男孩、佛系女孩、佛繫戀愛都出來了,讓人看得摸不清頭腦。那麼,佛繫到底是什麼意思?佛系是什麼梗呢?》》》佛系是什麼意思佛系女孩是什麼梗?
  • 你還在佛系嗎?該怎麼看待現在年輕人的佛系生活
    不知道怎麼回事現在的網絡流行一種佛系的生活態度,讓一些家長感到很苦惱。每到放假孩子待在家裡,讓家長們大倒苦水。很多家長一見面就是寒暄幾句,然後就往孩子方面拐。唉呀,你家孩子去學校了沒有,我家的孩子還沒去啊。不得了啊,你知道他在家都幹些什麼嗎?我真的是看到他就煩。
  • 佛前供養香、蠟燭、花、幢幡、寶蓋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供養具包括香、花、水、水果、衣物、幢幡、寶蓋等,具就是品類,為什麼要供養佛菩薩這些東西?佛法其實不是宗教,而是一種教學、教育。這些供養具是表法的,是佛陀留給我們的教學用具。佛門裡頭一句話,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是表法。
  • 佛前燒三支香的真正含義,你知道嗎?
    所謂塗香,即佛陀住世時,信眾以香料塗抹佛足,末香則是以研磨精細的香料灑在道場。佛法向自性中求,可以說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觀心論》中達摩祖師有言:「又燒香者,亦非世間有相之香,乃是無為正法香也,薰諸穢惡業,悉令清滅。」意思是說,燒香拜佛,所燒的並非栴檀、沉水香這些有相之香。《妙法蓮華經》中說,眾生與佛一樣,自性中本具心香與光明,只不過被妄想執著所障礙。
  • 抱佛腳的真實含義是什麼,你可以抱佛腳,親感佛的殊勝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佛祖當年在遙遠的靈山道場傳法,可以說是金剛道場、金剛聖地,我等不要執著哪裡的殊勝,實際上靈山與佛就在自己的心裡,莫要向外求。即自己的心就是修行最好的道場,佛菩薩無處不在,就在自己的心中,就在自己的身邊。
  • 佛只是人,人只是佛(美篇)
    但是眾生學習佛,往往不夠切實、仔細,忘了自家寶藏,於是煩惱痛苦產生了。百丈有一次對溈山靈祐說:「你撥一撥爐灰,看看是否有火?」靈祐撥了撥,說道:「沒有。」懷海便親自起身,深撥爐灰,找到了一丁點火星,就舉起來給靈祐看,說道:「這不是火嗎?懷海由此啟示靈祐佛性本來具足,絲毫都不欠缺,只不過常常被虛妄分別心遺忘了。
  • 佛親證的宇宙人生真相是什麼
    直到他有點分析、理解能力的時候,才能教導他分享給別人,改變其思想行為。這些行為,都是貪慾業果造成的小孩子的本能。我們既然帶著業果來到這個世間,就要隨緣接受,安然處之。不怨天、不尤人,一切向內找,只有自己才能轉化一切。如何轉化呢?念佛修行培養福慧,消除貪、嗔、痴,放下煩惱執著,清淨自心回歸本性。誰在修?我是誰?這才是作為修行者首要解決的問題。
  • 釋迦牟尼佛是如來佛,但如來佛卻並不只是釋迦牟尼,千萬別混淆
    請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習,種諸善根咱們繼續來介紹佛教的人物,這次出場的是終極「BOSS」——佛。大家都知道釋迦牟尼佛,這也是我們所有學佛之人的唯一本師,也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教主,甚至在小乘佛法中都不承認有其餘佛的存在,「佛」就是釋迦牟尼的專用稱號。
  • 佛教:宇宙中一共有多少佛,說了你可能無比驚訝
    佛教:宇宙中一共有多少佛,說了你可能無比驚訝。在《金剛經》中佛對須菩提說,「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
  • 【第五講】吐火羅文-佛的勝利
    佛教十五講的第五講和第六講都是語言學問題,討論的都是兩個字——額,浮屠一個詞、佛一個詞。這兩個詞都是佛教裡我們來稱呼佛陀的,但是第五講和第六講成文相差了四十多年。  這第五講是在1947年寫的。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就是這個「浮屠」,是我們最早稱呼佛陀的一個詞。還有一個詞就是我們日常用的「佛」字。
  • 佛母五大明王之一:大孔雀明王
    由於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神怪小說《西遊記》的影響,尤其是被改編為影視劇之後,很多人對「佛母」以及「佛母大孔雀明王」的理解遵循了小說(影視劇)中的說法。作為普通讀者和觀眾而言,這樣的理解對通讀整部作品有所幫助,但若以此了解作為佛教知識儲備卑,則有著明顯的誤差。這一現象還包括小說中「如來佛」這樣一個稱謂。
  • 我們有三維空間,四維空間,那麼佛在第幾維呢?
    因為我們是共同的法身,我們可不可理解為兄弟姐妹?完全可以。沒有比佛更高的了。佛的果位已經接近融入自性融入法身。他最接近於我們的自性、空性。也可以理解為現代人所說的「源頭」。變一個名相而已。十方三世一切佛共同法身不就是我們諸位的源頭嗎?為什麼新立一個名詞,感覺源頭成了另外一個概念呢?那可能就不是真正的「源頭」了。
  • 【禪修課】第一期006「佛的狀態」
    「虛無態」……盧舍那佛放出的光,現在已經不再是那種赫赫大光明了,祂處在光明宮、處在光明座上……但是,祂的光屬於一種消隱的狀態……昨天,在一號院說我寫個偈子……最後,我說:佛光熠熠失(就是佛光非常地閃耀,好像消失了一樣)……有的師兄,沒辦法理解……今天應該能理解了。
  • 聞其名號丨釋迦牟尼佛來到娑婆世界,就是把這句名號給我們
    這段解釋非常值得讚嘆,這段解釋可以說很大膽,超情離見,一般人解釋不出來,也不敢這麼講。說釋迦牟尼佛來娑婆世界,苦行證道成無上菩提,甚至是歷劫修行,這次示現成佛,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不過是得了一聲阿彌陀佛。一般人敢這樣解釋嗎?不敢,這樣解釋人家也不信你。「如果這樣,我們跟釋迦牟尼佛不是平等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