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習,種諸善根
咱們繼續來介紹佛教的人物,這次出場的是終極「BOSS」——佛。
大家都知道釋迦牟尼佛,這也是我們所有學佛之人的唯一本師,也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教主,甚至在小乘佛法中都不承認有其餘佛的存在,「佛」就是釋迦牟尼的專用稱號。
而對於釋迦牟尼佛來說,由於西遊記這部小說以及86版電視劇的影響,大家都更喜歡稱呼他老人家為「如來佛」,或者如來佛祖。
在這裡面「我佛如來」就是實力榜的頂端,哪怕主角之一的齊天大聖孫悟空雖然神通廣大,一個跟頭十萬八千,卻都翻不出佛祖的手掌心。
其實這是一種誤會,至少也是不夠全面的——釋迦牟尼佛確實是如來佛,但如來佛卻並不僅僅只是釋迦牟尼佛。
因為佛有十大稱號——應供,明行足,調御丈夫,天人師,正遍知,善逝,世間解,無上士,大醫王,以及如來。
這裡面的如來指的是三界六道,三世十方來去自如,但是本心卻如如不動,正如「金剛經」中所說——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而且南懷瑾老師也曾感嘆過我們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這個「如來」就是好像來了,又好像沒來,若來若去,若有若無,正代表了佛法的不二法門,所以非常的妙。
換句話說,這個「如來」是指三世十方一切諸佛的共性,所有的佛都可以稱為如來。
如果用世俗中的例子來說明的話,這個「如來」就可以看作是院士稱號,代表了極高的能力和貢獻標準,而袁隆平院士,鍾南山院士才是他們特有的稱號,比如多寶如來,不動如來等等,當然,也有我們的釋迦牟尼如來。
那麼其餘的九個稱號又分別代表什麼含義呢?咱們就來一一介紹,畢竟佛教也好,佛法也好,三寶也好,都是以「佛」為中心的,這也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方便起見,我們每三個為一組,分為三組來分享。
01第一組:應供,明行足,調御丈夫
①應供
應供,顧名思義,就是應當供奉。
佛曾經說過,供養一千普通人,不如供養一位持五戒的善人,供養一萬位善人不如供養一位比丘僧,然後依次是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闢支佛,最後是供養恆河沙的闢支佛,不如供養一位佛。
這裡倒不是讓大家生出分別心出來,只不過雖然佛法中眾生平等,但這個指的是因地而不是果地,雖然眾生從因地上都是佛,但在果地上那區別就太大了。
所以供佛的福德自然是極大的,就像是同樣是做工作,鍾南山袁隆平等德才兼備且為眾生做出極大貢獻的人,肯定比普通人更加值得我們尊重,就算是國家多給他們一些待遇和獎勵也是合情合理的。
當然了,以他們的境界肯定不在乎這些,但國家和人民卻必須要給,就和佛不需要我們供奉,但我們也要誠心供奉是一個意思。
②明行足
這個明行指的是三明和五行。
三明為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而五行為聖行、梵行、天行、嬰兒行、病行,佛三明五行皆具足,所以稱為明行足。
還有一種解釋,明代表明理,行代表行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知行合一」,而佛在這兩方面也都圓滿,故此得名。
③調御丈夫
這裡的調御可以理解為管理和駕馭,比如孫大聖當年還曾經做過「弼馬溫」,但他還真的非常善於調御那些天馬,這個工作幹的很好,只不過確實大材小用了,若是玉帝有眼光封他個一品的御馬總督的話,後面也就不會被大鬧天宮了。
這個丈夫並不是我們世俗間的「丈夫」,指的是有氣魄,有雄心,有勇氣的大丈夫。
所以這個合起來就是說佛是一位大丈夫,而且善於調整和駕馭世間世外一切眾生。
02第二組:天人師,正遍知,善逝
①天人師
我們後世往往把佛推到高高在上,比神還高的位置,其實佛仍然是人,只不過是徹底覺悟的人,而且還願意來教導眾生也都像他這樣大徹大悟。
所以某種程度來說,佛更像是一位老師 ,在這一點上各種聖人都是如此,負責著為世人指明方向和驅散黑暗的責任,比如孔子,蘇格拉底,耶穌,默罕穆德,老子等大聖人們都是。
只不過佛的學生不僅僅只是世人,也包括一切諸天,他得道後第一部經就是在天上為天人菩薩們講的「華嚴經」,所以他也被稱為天人師。
②正遍知
這裡的正指的是正知正見正覺正行等八正道,是相對於「邪門外道」來說的。
對這個「正」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我們常說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譯過來是「無上正等正覺」。
對於佛門的三聖來說,小乘阿羅漢和中乘闢支佛等於是正等,大乘菩薩是正等正覺,而唯有佛才稱得上是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不僅「正」,而且遍知一切法,所以叫做正遍知。
③善逝
善逝,也別稱為是妙往。
佛已經證得無上菩提,早就不入生死輪迴,來去自由,而且他無論來去都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眾生,哪裡有眾生需要他就去哪裡,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