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典故:娑婆世界究竟是五濁惡世,還是清淨佛土

2020-12-06 非凡之音

佛教中有一個宗派叫淨土宗,專修念佛法門。淨土,即清淨佛土,與穢土相對。虛空法界有無量佛國淨土,但淨土宗所言之淨土專指距娑婆世界十萬億個大千世界之遙的西方極樂世界。佛者,覺也,與凡夫相對。十方三世有無量諸佛世尊,而淨土宗專門持誦阿彌陀佛名號。

娑婆國土,五濁惡世,乃人類所在之大千世界,教主為釋迦牟尼佛。極樂世界,七寶裝成,乃「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之清淨國土,教主為阿彌陀佛。

本師釋迦牟尼佛

同為佛土,為何釋迦牟尼佛教化的娑婆世界是五濁惡世,而阿彌陀佛教化的極樂世界是清淨佛土呢?

釋迦牟尼佛在《維摩詰經》上說:「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意思是說如果菩薩想要得到清淨佛土,就應當先清淨其心。隨其自心清淨,則佛土自然清淨。

佛陀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聽聞佛陀所言之後,心中產生疑問:「如果菩薩自心清淨,則佛土清淨,難道是因為我們世尊在做菩薩時心不清淨,所以我們所在的娑婆國土才如此汙穢不堪嗎?」

本師釋迦牟尼佛

佛陀當即知曉舍利弗心中所想,便對他說:「盲人看不見日月,難道是日月不光明清淨嗎?」舍利弗連忙回稟道:「不是的,世尊。是盲人看不見的緣故,而非日月的過錯。」佛陀又說:「舍利弗,眾生因為罪業深重,不能得見如來清淨莊嚴國土,這不是如來的過錯。舍利弗,我所教化的國土本來清淨,只是你看不見罷了。」

這時,螺髻梵王對舍利弗說:「千萬不要有這個念頭,認為我們所在的佛土不清淨。為什麼呢?我所見到的釋迦牟尼佛教化的國土清淨莊嚴,如若自在天宮一般。」

舍利弗說:「我見此國土,有丘陵坑坎、荊棘沙礫、土石諸山,汙穢醜惡之物充滿其中。」

螺髻梵王說:「仁者心有高下,尚不具備佛之智慧,因此所見國土不清淨。舍利弗,菩薩視一切眾生皆為平等,深心清淨,依佛智慧,所以能看見此清淨國土。」

清淨蓮花

就在此時,佛陀施展神力,頓時間三千大千世界變得莊嚴華麗,無量百千珍寶裝飾其中,儼然一派莊嚴佛土景象。眾生驚嘆從所未見。

佛陀對舍利弗說道:「你看看我的佛土清淨不清淨,莊嚴不莊嚴?」

舍利弗答道:「果然清淨莊嚴,世尊。我真是從所未見、從所未聞,如今方才得見嚴淨佛土。」

佛陀說道:「我所教化的佛土,一直如此清淨,只是為了度化劣根之人,才示現汙穢國土。好比諸天人從同一寶器中取食,隨其各自福德深淺,其所見飯食顏色相狀則各有不同。正是如此,舍利弗,如果人心清淨,便可見到此國土的清淨莊嚴。」

說罷,佛陀收回神力,世界又恢復了原來的模樣。

花開見佛

由此可見,娑婆世界本來是清淨佛土,但因眾生自心不淨、業障深重而不能得見,故呈現出五濁惡世之景象。

古德有言:「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此處所言之「性」,乃「真如本性」,「心」為「妙明真心」。意思是說阿彌陀佛就在眾生本自具足的「真如本性」之中,西方淨土不離人人皆有的「妙明真心」。只要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便能親見彌陀法身,不需走動半步,當下即身處西方淨土。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無相頌》中說:「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也是說要向自心了悟智慧,而不必向外苦苦探求。

阿彌陀佛

有些人學了幾句禪話,便自以為懂得了禪理真義,看到他人念佛求生西方淨土,便不以為然,甚至出言譏諷,動輒說念佛便是著相,是向外馳求,是盲修瞎練,是緣木求魚,是不明白「自性彌陀,唯心淨土」的道理。

這些人說起來頭頭是道,其實只不過自以為是、大言不慚罷了。他們所講的佛理並不是自己真修實證悟得的,而是佛陀悟道後向眾生宣講的,他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好比一個剛識幾個字的孩童念了幾句博士論文上的言論,就自以為成了博士生一樣,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阿彌陀佛

佛法廣大,有八萬四千法門,眾生可根據各自根器與因緣來選擇適合自己修行的方法,並應彼此尊重,不該互相詆毀。

諸佛說法,「事」「理」雙備,二者不可偏廢其一。「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是從「理」上講,道理確實如此,但卻不是凡夫所能輕易達到的境界,若非像惠能大師那樣上根利智之人,終究難以體悟。西方真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是從「事相」上講,凡夫之人業惑煩惱未斷,切不可執「理」廢「事」,而應在明「理」的基礎上,從「事」上著手修行,也就是要熟讀淨土諸經,生出實信,發起切願,至心持誦阿彌陀佛名號。

西方三聖

一門深入,長時燻修。老實念佛,必有成就。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襲非凡(非凡之音)

深入經藏,演暢法音,匡扶世道淨人心。

(本文系原創首發,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觀音菩薩為何從西方極樂淨土來到娑婆五濁惡世?
    事實上,觀音與佛並非上下級,甚至,她都不屬於咱娑婆世界……我們知道,咱們所處的娑婆世界乃是劫濁、眾生濁、命濁、煩惱濁、見濁的五濁惡世。娑婆世界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惡,無不是罪。無量劫至今,甚至連佛菩薩們都不願住於咱娑婆世界修行證道。
  • 帶你認知我們所處的世界,佛家所稱的娑婆世界
    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中文讀音:suo娑婆,梵語的音譯。譯著:「堪忍」。什麼是堪忍呢?就是堪於忍受,有二層意思。第一層是對眾生而言,指眾生堪於忍受世間的種種苦惱,安於十惡世間不願超脫出離出來。另一層意思是對諸佛菩薩而言,指諸佛菩薩為了度眾生、行利樂,堪受諸苦,表達了堅韌無畏與慈悲心懷。我們所處的大千世界,即娑婆世界,也稱堪忍世界。釋迦牟尼佛為娑婆世界教主。
  • 極樂世界和娑婆世界有什麼不同
    娑婆國土,無佛住世,釋迦佛已滅,彌樂尊未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現在正在說法。娑婆國土,國土危脆充滿穢惡,諸魔競作,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惱亂行人。娑婆國土,女色妖淫,燒毀善根,令無數人墮落。極樂世界,正報壯嚴清淨,國中實無女人及三惡道,眾生生者皆是蓮花化生。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獨.命濁。煩惱重重無盡,眾生被貪瞋痴三毒煩惱逼迫困撓,苦不堪言。
  • 人們常稱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究竟何方神聖?
    影視作品裡,僧人和別人打招呼,合掌問訊時,總是要稱一聲「阿彌陀佛」,這阿彌陀佛究竟何方神聖?佛教認為,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叫做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包含三千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因為它裡面有小千、中千、大千,我們稱作「三千大千世界」,而三千大千世界為一個佛國土的世界。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是佛法所說的「五濁惡世」,所謂五濁,指劫濁、眾生濁、命濁、煩惱濁、見濁。我們這個世界的教主是化現於古印度的釋迦摩尼,也就是《西遊記》中的如來佛祖。
  • 有聲書|娑婆世界的真相
    2-7 娑婆世界的真相.mp304:06來自松吉多傑現今釋迦牟尼佛這個剎土名叫三千娑婆世界,並不是因為非常好才叫娑婆的,而是因為格外不好才稱為「娑婆」。這裡的一切有情相續被貪慾、嗔恨、愚痴折磨得很難受,由此才名為娑婆世界。現在的這個娑婆世界,並不是因為清淨才叫娑婆世界,而是因為特別不清淨才叫娑婆世界。為什麼說不清淨?因為眾生一出生就與煩惱無法分開,貪慾、嗔恨、愚痴等這些煩惱是俱生帶來的,並不是後天學來的。是我們自己與嗔恨心不願意分開、與欲望不願意分開、與愚痴不願意分開,這麼可怕的東西都是俱生帶來的。
  • 聞其名號丨釋迦牟尼佛來到娑婆世界,就是把這句名號給我們
    2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這段解釋非常值得讚嘆,這段解釋可以說很大膽,超情離見,一般人解釋不出來,也不敢這麼講。說釋迦牟尼佛來娑婆世界,苦行證道成無上菩提,甚至是歷劫修行,這次示現成佛,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不過是得了一聲阿彌陀佛。一般人敢這樣解釋嗎?不敢,這樣解釋人家也不信你。「如果這樣,我們跟釋迦牟尼佛不是平等了嗎?他得一聲阿彌陀佛,我也得到了?」對啊!「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釋迦牟尼佛成了佛,他得了什麼法?
  • 娑婆世界,是否僅僅指的地球?
    佛教經典裡經常提到娑婆世界,它的正確讀音是:「suō pó shì jiè」。有些經典中帶有佛誦的咒語,結尾的時候,經常出現「娑婆訶」、「梭哈」、「司哇哈」,這個「娑婆」,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是否僅僅指的地球呢?
  • 「泥菩薩過江」究竟是何含義,悟透這則典故,就離開悟不遠了!
    日常用語當中,芸芸眾生、大千世界等等都出自佛經,乃至佛經典籍中的諸佛菩薩,也成為常用語的一部分。譬如民間就流傳這樣一句歇後語,「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這句話常用來表達「連自己都保護不了,更顧不上別人」之意。但是在祖師達大德看來,禪機無處不在,趙州從諗禪師身上公案數不勝數,除了「吃茶去」,關於泥菩薩,他還有這樣一段論述。
  • 佛經中的「三世諸佛」,分別指的誰?
    」再比如《金剛經》中佛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上面這些經文,都可以證明「三世諸佛」是方便說,諸佛為了酬報因地修行時所發的宏願,廣度十方眾生,故而自法身中應化,示現在娑婆世界,乃至十方世界。
  • 佛教:娑婆世界如此苦,為何我們還要來這裡?因為這三大因緣
    比如我們所在的世界就叫做「娑婆世界」,這是梵語,翻譯過來就是「堪忍」——堪忍,也就是痛苦和忍耐,因此娑婆世界又被稱為是五濁惡世,和清淨、莊嚴、光明、殊勝的如東方清淨琉璃世界和西方極樂世界似乎有著很大的差距。而這個世界的教主就是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這裡還有著三界六道,我們現在所在的就是居中的人間道。
  • 與我們地球人最有緣的一位佛(圖)
    如《佛說七佛經》中,釋迦牟尼佛告諸弟子:過去九十一劫之前,有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波佛先後住世。在《法華經·授記品》中,釋迦牟尼佛一一為諸大弟子授記未來當得成佛,如大迦葉號為光明如來,須菩提號為名相如來,目犍連號為多摩羅跋旃檀香佛等。
  • 為何所有的佛,一致將我們所在的世界,命名為「娑婆」?
    宗道法師:這個世界的真實名字叫「娑婆」世間,即是吾人所居的世界,號之為娑婆。「娑婆」二字乃是忍受煩惱業苦之義,因為居此世間的眾生,其本性皆為迷情妄見之所蒙惑,煩惱業苦之所纏縛;在此六凡界中,隨所造的業力,輪迴流轉;或入地獄,或為餓鬼,或為畜生,或為修羅,或為人,或為天;隨業升降,輪轉無定,世所稱為六道輪迴。「娑婆」,就是我們所居住這個世間的名字。「娑婆」,就是「堪忍」的意思。
  • 佛教文化橫三世佛,東方藥師佛,娑婆釋迦牟尼佛,西方阿彌陀佛
    三世佛」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依「三世」原本的時間意義而劃分的過去佛、現在佛與未來佛,而另一種是按地域劃分勢力範圍,此三世佛是指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前一種三世佛稱為豎三世佛,後者為橫三世佛。
  • 中國神話裡的仙境,佛經中的極樂世界,為什麼都在東方和西方?
    無獨有偶,佛經中的極樂世界,也在東方和西方。東方的琉璃世界,是藥師佛的淨土。藥師佛依因地修持行菩薩道時,曾發十二大願,其中包括「除一切眾生病,令身心得安樂」等,要讓眾生今世生活於安樂無病苦之中,使具足諸根,導入解脫,「故依此願而成佛,住淨琉璃世界,其國土莊嚴如極樂國」。西方的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淨土,距離我們所在的娑婆世界,有十萬億佛土之遙。
  • 佛說:「這是個娑婆世界」
    佛說,這是個娑婆世界我們的一生如煙花,不可能永遠懸掛天際;只要曾經絢爛過,便不枉此生。佛說:這是個娑婆世界。生活之路不會那麼十全十美。學會面對,當我們真正地面對了苦和樂,得與失,成與敗之後,要選擇堅強;學會放下,當我們放下所有的糾結與不愉快,要選擇努力。一個懂得堅持並努力的人,當因緣具足時,你心中所有的善願都會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得以實現。
  • 「云何有在娑婆,與不在娑婆之相」見性是心見,娑婆世界在法界中
    佛陀入滅和沒有入滅一樣,因為我們現在還是,佛,釋迦牟尼佛說的法,延伸至現在,佛陀的法身,還是住在我們現在中,沒有滅,也沒有生。所以,這不是在那個時候說哪裡,才去哪裡坐菩提樹、才在哪裡成佛,其實原來佛陀他就是在靈鷲山,靈鷲山是要代表什麼呢?
  • 一念成魔,娑婆世界沒有佛!韓國爆款靈異推理片讓信仰遭遇危機
    要想繞開故事解剖影片的動機,必須弄明白「娑婆」的意思。根據佛教說法,人們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語的音譯,意為「堪忍」。共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罪業深重,必須忍受種種煩惱苦難,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譯為「忍土」,被稱為「五濁世間」,是「極樂世界」、「淨土」的對立面,這裡容易產生各種罪孽;另一層意思,指菩薩或佛很能忍受勞累,在汙濁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眾生,表現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佛菩薩和眾生雖然都能堪忍,但區別在於,眾生的果報是緣於自私,貪慾,愚痴;佛菩薩的果報卻是緣於無私,有情,智慧。
  • 「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首先,「南無」讀音為「nā mó」,是佛教專用語,意思是皈依、頂禮,表示對佛菩薩的恭敬、尊敬和皈依,是對佛菩薩發自內心的讚美和稱頌,也表示自己對佛法的堅定信心。這兩個字通常用在佛菩薩名號、一切賢聖僧尊名之前,表示娑婆世界眾生,致心頂禮、歸命佛法僧三寶。
  • 法華經:富樓那的成佛授記,那時候的娑婆國土比現在美好(48)
    為淨佛土故,常作佛事,教化眾生。】「那些佛所的世間人都認為富樓那是聲聞乘聖者,而富樓那也藉助這個方便,饒益無量百千的眾生,又化度了無量阿僧祗數的眾生,令他們立下無上正等正覺的志向。他為了清淨佛土的緣故,常常做佛事來教化眾生。」世人誤會富樓那是聲聞乘,富樓那亦藉助於這種誤會來教化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