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書|娑婆世界的真相

2020-12-04 松吉多傑

2-7 娑婆世界的真相.mp3

04:06來自松吉多傑

現今釋迦牟尼佛這個剎土名叫三千娑婆世界,並不是因為非常好才叫娑婆的,而是因為格外不好才稱為「娑婆」。這裡的一切有情相續被貪慾、嗔恨、愚痴折磨得很難受,由此才名為娑婆世界。

現在的這個娑婆世界,並不是因為清淨才叫娑婆世界,而是因為特別不清淨才叫娑婆世界。為什麼說不清淨?因為眾生一出生就與煩惱無法分開,貪慾、嗔恨、愚痴等這些煩惱是俱生帶來的,並不是後天學來的。是我們自己與嗔恨心不願意分開、與欲望不願意分開、與愚痴不願意分開,這麼可怕的東西都是俱生帶來的。是不是這樣你們自己好好去看一下:你心中的欲望有沒有學習過?沒有學習過的,你會喊媽媽時就有欲望、嗔恨、愚痴了。

我們一直反反覆覆墮落地獄、餓鬼、畜生道,脫離不了六道輪迴,原因就是我們帶過來的五毒是這麼可怕,沒有清淨。娑婆世界不是安樂之土,是特別可憐、特別可怕、五毒圓滿具足的地方。別的清淨剎土,成就者的一切功德是自然圓滿具足的,而娑婆世界是俱生帶過來貪慾、嗔恨、愚痴。因此,過去諸佛不願意度我們,只有本師釋迦牟尼佛願意度化娑婆世界的眾生。

佛陀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幫助我們,PK我們。PK什麼呢?PK我們的貪慾、PK我們的嗔恨、PK我們的愚痴,不PK掉這些就沒有辦法成佛、沒有辦法解脫。五毒在輪迴裡抓住我們不放,它們聚在一起,就像粘鼠板的膠水一樣粘住我們,需要智慧才能PK「粘鼠板的膠水」。以前不知道,任由貪慾、愚痴等抓住了我們,現在知道了,就要把這些PK掉,必須要依靠法才可以,其他任何方式都不行。

佛是遍知,他已經完全告訴了我們輪迴的真相,我們光知道是不夠的,還要按佛說的法去實際行動,對治自己,才能把這些五毒全部清除。

《前行備忘錄講記》(壹)第二講(7)

文自/ 龍欽寧提

相關焦點

  • 沒有娑婆世界,娑婆是煩惱
    今天上午聊天,有人問我娑婆世界是什麼?在我心裡沒有娑婆世界、我看不見娑婆世界,為什麼?心裡這些所謂生活跡象全部消失了、沒有娑婆世界,娑婆是煩惱、煩惱了了娑婆世界沒了、找不著了。煩惱了盡還有什麼娑婆世界?痛苦和輪迴沒有了,為啥叫不輪迴了?
  • 曼妙婆娑,並非娑婆世界
    它與佛教中的娑婆世界的「娑婆」又有什麼不同呢? -1-「婆娑」最早來自於《詩經》中的《東門之枌》,屬於《陳風》中的一首。原詩如下:《國風·陳風·東門之枌》東門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3-大家很容易把「婆娑」和另一個詞「娑婆」搞混,把娑婆世界寫成婆娑世界。一般人所想像的,認為娑婆世界就是「婆娑世界」,是舞動的世界、曼妙的世界,是一個美麗的世界。其實這兩個詞是完全不同的含義,甚至完全相反。
  • 如何解釋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不是煩惱的?
    娑婆是梵語,中國話叫堪忍。堪就是一個土,一個甚,叫堪忍。為什麼叫堪忍?我們想想也能想明白。娑婆世界你看冷熱,病苦,無常的變化。人是一個生命,是很微妙的這種狀態。當你就是說去面對,由你這個狀態去面對生活空間的時候,客觀生活的世界空間的時候,你很多時候你就必須得忍耐。忍耐啊,為什麼?
  • 娑婆世界,是否僅僅指的地球?
    佛教中,娑婆世界的含義是這樣的:娑婆是梵語的音譯,也譯作索訶、娑河等,意為堪忍,也就是說這個世界的眾生忍苦的能力相當強!世人們所在的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教化的的世界。這樣大的宇宙,在佛教中做出了比較科學的劃分,相當於現代科學研究體系中的「建模」:佛將一個日月所照,稱為一個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組成一個小千世界,相當於天文學中提出的一個恆星系。我們所在的地球屬於為娑婆世界中的閻浮提人類世界。所以佛經中常常提到:南閻浮提眾生。
  • 喜馬拉雅FM發布上半年有聲書用戶收聽數據
    日前,喜馬拉雅FM發布了2018年上半年度有聲書用戶的收聽數據。數據顯示,上半年喜馬拉雅FM用戶平均收聽了18本有聲書,累計收聽的總時長超過30.8億小時。 值得注意的是,有聲書的收聽者呈現年輕化特點,且付費意願高。
  • 我們所居住的世界叫娑婆世界。《印光法師嘉言錄》(24、25)
    我們現在所居住的世界,則是具足三苦、八苦、無量諸苦,沒有一點兒快樂,所以叫娑婆世界。古印度語娑婆,漢語叫做堪忍。說居住在這裡的眾生,還可以能夠忍受如此痛苦的緣故。然而娑婆世界並不是沒有一點快樂,但所有樂事大多數都是痛苦。眾生迷惑顛倒,反而以為快樂。比如嗜酒、色情、打獵、賭博等等,哪裡是快樂呢?一些愚痴的人纏綿不舍,沉浸其中而不知疲倦,實在是太可憐了。
  • 艾瑞報告:有聲閱讀成移動閱讀新增長點,喜馬拉雅引領國內有聲書...
    報告顯示,有聲閱讀成為了移動閱讀行業的一個全新增長點,在市場增長速度上領先行業平均水平。無獨有偶,《泰晤士報》以德勤年度技術和媒體趨勢預測報告為消息源報導:全球有聲書市場2020年將增長25%,達到近40億英鎊(約合363億元人民幣),銷量有望超過電子書,有聲閱讀行業將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 華為應用市場2020能量季亮相杭州:抓住有聲書時代的新機遇
    華為應用市場攜手懶人聽書為大家帶來了關於聽書的主題分享會,帶領大家走進有聲書的世界。  抓住有聲書時代的機遇,執著終會迎來陽光  聽書,如今已成為很多讀者的新選擇。  面對話筒,說故事、讀原著,一人分飾多角……貌似神秘的有聲主播們,讓不少人都會好奇。聲音背後的「讀」書人究竟是怎麼進入這個行業的?
  • 《挪威的森林》等9部村上春樹作品推出有聲書
    《挪威的森林》等9部村上春樹作品推出有聲書金羊網  作者:何晶  2019-08-15 火熱的八月是屬於書的節日,南國書香節和上海書展讓書香氛圍更加濃鬱
  • 中國有聲書市場規模將達95億元 中文在線雙輪驅動打造有聲精品
    數位化媒介不斷衝擊傳統的紙質報刊書籍閱讀模式,有聲書市場蓬勃發展,以聲音為載體,為國民帶來閱讀新體驗。本次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有聲書行業發展趨勢報告》主要針對有聲書行業進行外部環境研究、市場解讀、產業鏈與價值鏈分析、用戶研究、標杆企業分析以及未來趨勢預測。
  • 中國有聲書市場規模將達95億元中文在線雙輪驅動打造有聲精品
    數位化媒介不斷衝擊傳統的紙質報刊書籍閱讀模式,有聲書市場蓬勃發展,以聲音為載體,為國民帶來閱讀新體驗。本次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有聲書行業發展趨勢報告》主要針對有聲書行業進行外部環境研究、市場解讀、產業鏈與價值鏈分析、用戶研究、標杆企業分析以及未來趨勢預測。
  • 克勞銳:2018喜馬拉雅有聲書用戶行為洞察報告(附下載)
    報告下載:添加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復關鍵詞【2018喜馬拉雅有聲書用戶行為洞察】即可!
  • 極樂世界和娑婆世界有什麼不同
    娑婆國土,無佛住世,釋迦佛已滅,彌樂尊未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現在正在說法。娑婆國土,國土危脆充滿穢惡,諸魔競作,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惱亂行人。娑婆國土,女色妖淫,燒毀善根,令無數人墮落。極樂世界,正報壯嚴清淨,國中實無女人及三惡道,眾生生者皆是蓮花化生。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獨.命濁。煩惱重重無盡,眾生被貪瞋痴三毒煩惱逼迫困撓,苦不堪言。
  • 《挪威的森林》等九部村上春樹作品首次發布有聲書和電子書
    8月14日下午,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書展分會場靜安嘉裡中心發布會獲悉,包括《挪威的森林》在內的九部村上春樹代表作電子書和有聲書(以下簡稱「電聲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首發。現場,上海譯文出版社還攜手多家平臺合作方代表,籤署「反盜版聲明」,共同維護數字出版環境的純淨。
  • 娑婆世界修行的三大困難!
    那麼了生脫死這一塊,從聖道門的角度,他是在穢土、在娑婆世界來完成他的了生脫死;那麼淨土宗的修學者,他是到淨土去了生脫死。所以雖然我們最後這個成佛的目標是一樣,但是過程是不一樣的。就是你了生死的地方,就決定你今天修行的方向。也就是說我們有兩個選擇:你選擇在娑婆世界了生死;第二個你選擇在淨土了生死,這兩個是不同的。
  • 娑婆怎麼讀?娑婆是什麼意思?
    娑婆的讀音是「suō pó」。娑婆是娑婆世界的簡稱,娑婆音譯為沙訶、娑呵、索訶,華譯為「堪忍」,因此世界的眾生,堪能忍受十惡三毒及諸煩惱而不肯出離,故名「堪忍世界」,或簡稱「忍土」。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又名「堪忍」,意思是我們要忍受、忍耐這個缺憾不完美的世界。我們有過去生,現在生,未來生,種種因緣不是我們都能看到的。
  • 佛說:「這是個娑婆世界」
    這也是我們娑婆世界的實相。這個世界是虛幻的生活有進有退,輸什麼也不能輸了心情。勘破這個世界娑婆世界是無明的認識,怎樣才能破無明?這個娑婆世界也是假象的和合而成,我們的知覺認識到的世界,是不真實的。因為我們的知覺它是無明,已經是破;知覺無明緣起的所以然,就加破;知覺一切是幻,不被它流轉,就是破;不起憎見愛見,就是破;了達一切不可得,就是破;知覺無明本來不有,不象物體一樣可以見聞、把捉、觸摸,就是破;知覺無明本是從眾生的圓覺性中所出,不過是假立比量以顯示真妄,就是破。
  • 有聲小說平凡的世界在線收聽_有聲小說平凡的世界聽書在線下載...
    喜馬拉雅為你提供有聲小說平凡的世界在線收聽,喜馬拉雅採用最輕鬆的讀書方式,讓用戶通過聽書來閱讀,體驗到最愉悅的閱讀方式,海量資源包括了小說、新聞、段子、相聲、脫口秀等等,想聽什麼就聽什麼,所有內容只有你想不到。
  • 一念成魔,娑婆世界沒有佛!韓國爆款靈異推理片讓信仰遭遇危機
    要想繞開故事解剖影片的動機,必須弄明白「娑婆」的意思。根據佛教說法,人們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語的音譯,意為「堪忍」。共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罪業深重,必須忍受種種煩惱苦難,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譯為「忍土」,被稱為「五濁世間」,是「極樂世界」、「淨土」的對立面,這裡容易產生各種罪孽;另一層意思,指菩薩或佛很能忍受勞累,在汙濁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眾生,表現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佛菩薩和眾生雖然都能堪忍,但區別在於,眾生的果報是緣於自私,貪慾,愚痴;佛菩薩的果報卻是緣於無私,有情,智慧。
  • 「云何有在娑婆,與不在娑婆之相」見性是心見,娑婆世界在法界中
    「云何有在娑婆,與不在娑婆之相」。其實報身已經圓了,圓同法界,歸於法界,到底是不是在娑婆,沒有娑婆,這些愛、恨、情、仇等等;生、老、病、死等等的苦,全都沒有,他本來就是這樣,這麼清淨,這真如本性,就是不必說是在娑婆,也就是在中道之中,早就已經不是屬於娑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