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這是個娑婆世界」

2020-12-06 尚思修善學佛

什麼叫見實相?

人生,就是一場執意地奔忙,若能放下執著一念,在平常中,求一份簡單,一份隨和。讓思想釋然,讓心靈明淨而曠達,將心事於忙碌中收撿,在幽靜中停歇。悠閒處,便多了一些舒逸,少了一些嘈雜。用微笑,看風落塵香,看雨繞籬牆,風景這般靜好,溫馨而從容。這就是心靈的歸宿。

知道一切相而不廢於幻,因為知幻即離,離幻即覺,而覺也是幻,所以山河大地,根身器界,都是這樣,能見到這個同一的幻化之相即是實相。

佛說,這是個娑婆世界

我們的一生如煙花,不可能永遠懸掛天際;只要曾經絢爛過,便不枉此生。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因此,要知道我們現前一念,從來沒有離開一相。《金剛經》說:「實相者,即是非相。」非相併不是另外有一個相。

大乘經典以實相為正體,緣分分別,語言文字,都依虛妄而建立,關鍵是即相離相。即就不是無,離則不是有,不得已勉強叫做實相。了知這個真義的,就叫見實相。這也是我們娑婆世界的實相。

這個世界是虛幻的

生活有進有退,輸什麼也不能輸了心情。人生最值得高興的事:父母健在、知己兩三、盜不走的愛人。其他都是假象,別太糾結。

佛說:這是個娑婆世界。生活之路不會那麼十全十美。學會面對,當我們真正地面對了苦和樂,得與失,成與敗之後,要選擇堅強;學會放下,當我們放下所有的糾結與不愉快,要選擇努力。一個懂得堅持並努力的人,當因緣具足時,你心中所有的善願都會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得以實現。

勘破這個世界

娑婆世界是無明的認識,怎樣才能破無明?

這個娑婆世界也是假象的和合而成,我們的知覺認識到的世界,是不真實的。因為我們的知覺它是無明,已經是破;知覺無明緣起的所以然,就加破;知覺一切是幻,不被它流轉,就是破;不起憎見愛見,就是破;了達一切不可得,就是破;知覺無明本來不有,不象物體一樣可以見聞、把捉、觸摸,就是破;知覺無明本是從眾生的圓覺性中所出,不過是假立比量以顯示真妄,就是破。我們的無明構造了這個世界。

因緣和合的世界

在生命裡尋覓快樂的方法,就是了解你被賦予生命是為了享受生命。懂得享受生活的過程,人生才會更有樂趣。

破除無明,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修行的重要一步,人生如夢,歲月無情。因為無明的障礙,讓我們輸了心情。窮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過眼雲煙 。不管親情、友情、愛情 ,能永遠珍惜就是好心情。

在這個娑婆世界裡你有什麼樣的心情,就會有什麼樣的世界。用一朵花看世界,世界就在花中;用眼看世界,世界就在眼中;用心看世界,世界就在心裡。生活,雖有悲喜,雖有得失,卻不是全部。

佛的世界是真實的

美麗的風景,不如美麗的心情,美麗心情裡的世界永遠是美麗的風景。一笑而過,是人生的淡然,也是人生的優雅。

在這個世界裡,喜歡就爭取,得到就珍惜,錯過就忘記。生活其實就這麼簡單,人生本來不複雜,是我們自己把它搞複雜。複雜的不光是人與人之間,還有理想中的自己和現實中的自己。使一切變複雜的,是我們無休止的欲望。

因為欲望,一切得到的不再珍貴,一切得不到的才是好的。人心何時懂得知足,何時才能迎來幸福。給心靈一個休憩的空間,心,漸漸學會堅強。把一切無法遺忘的交給時間去淡忘,浮華三千,只做自己 紅塵紛擾,我自安然。不需刻意,不虛掩飾。守一份安然,永遠微笑向暖。

一花一世界

佛說,這是個娑婆世界,當我們不能掌握自己的心情時,把它交給佛法,你現在所認為存在的和認識存在的這個你,本質上都是虛幻不實的。那麼,在虛幻不實的這個身語意的自我當中,有一個能夠認知這個虛幻的「認知」,這個認知,就是我們所認為的自我、我執識的根源。

這個世界,我們身邊的一切事物,都是名和相--名相構成的。那麼支持這個名相的是什麼呢?是什麼賦予萬事萬物,緣起性空的能量聚合的形態,以它具體的區別於其他形態的名相呢?是意識,它源於人的意識。

只要你遇到正法了,只要你一心虔誠地供養正法、修行正法,獲得的福報是不可思議的。我們得到真理「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能夠自利利他,通過這些大乘法義的義趣,去修行,去研究真理,不貪戀人世間,你就覺悟了。佛說,這是個娑婆世界。我們留戀什麼呢?

相關焦點

  • 佛說: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遺憾
    佛說: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遺憾!我相信緣分,相信一切也都是最好的安排,都是冥冥之中的註定。因此,今生彼此的相遇,帶來的無論是快樂還是悲傷,我都會坦然接受,情出自願,事過無悔。無論是緣分也好,是劫數也罷,我都會珍惜並心懷感恩,不會辜負彼此,也不會辜負歲月。
  • 釋迦牟尼佛來娑婆世界不止一次,不只這一生
    釋迦牟尼佛來娑婆世界不止一次,不只這一生,據說本師釋迦牟佛來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已經有8000多次。釋迦牟尼佛在過去菩薩位上,曾經為「常不輕菩薩」,見到別人都會作揖,並說我不會輕視你們。有不理解的眾生誤解了,認為他這種做法是愚蠢的,甚至還罵他。
  • 佛經典故:娑婆世界究竟是五濁惡世,還是清淨佛土
    淨土,即清淨佛土,與穢土相對。虛空法界有無量佛國淨土,但淨土宗所言之淨土專指距娑婆世界十萬億個大千世界之遙的西方極樂世界。佛者,覺也,與凡夫相對。十方三世有無量諸佛世尊,而淨土宗專門持誦阿彌陀佛名號。娑婆國土,五濁惡世,乃人類所在之大千世界,教主為釋迦牟尼佛。極樂世界,七寶裝成,乃「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之清淨國土,教主為阿彌陀佛。
  • 佛教文化橫三世佛,東方藥師佛,娑婆釋迦牟尼佛,西方阿彌陀佛
    三世佛」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依「三世」原本的時間意義而劃分的過去佛、現在佛與未來佛,而另一種是按地域劃分勢力範圍,此三世佛是指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前一種三世佛稱為豎三世佛,後者為橫三世佛。
  • 佛說:佛教人生八苦雖苦、娑婆世界雖難,但能做到十善業也可自渡
    佛教中又講人死後會經歷多個世界,如西方的極樂世界便是世人爭相前往之地,而十八層地獄卻又是大家避之不及的所在。同時也告誡世人佛教中人生有八苦,而且還有所謂的娑婆世界,這些雖苦雖難,但能做到十善業也可自渡。
  • 娑婆世界,是否僅僅指的地球?
    佛教經典裡經常提到娑婆世界,它的正確讀音是:「suō pó shì jiè」。有些經典中帶有佛誦的咒語,結尾的時候,經常出現「娑婆訶」、「梭哈」、「司哇哈」,這個「娑婆」,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是否僅僅指的地球呢?
  • 為何所有的佛,一致將我們所在的世界,命名為「娑婆」?
    我們不得不佩服釋迦牟尼佛,假如我們是一個局外人,在娑婆世界外面,幾個人指著娑婆世界商量:「這個五濁惡世,貪瞋痴慢疑充斥,業浪滔天的世界,我們起個名吧!這個世界叫什麼呢?」這個名必須是高度濃縮的,整個娑婆世界一切現象都能賅羅起來,這個詞要能高度地揭示世界本質的東西,這個多難!
  • 有聲書|娑婆世界的真相
    2-7 娑婆世界的真相.mp304:06來自松吉多傑現今釋迦牟尼佛這個剎土名叫三千娑婆世界,並不是因為非常好才叫娑婆的,而是因為格外不好才稱為「娑婆」。這裡的一切有情相續被貪慾、嗔恨、愚痴折磨得很難受,由此才名為娑婆世界。現在的這個娑婆世界,並不是因為清淨才叫娑婆世界,而是因為特別不清淨才叫娑婆世界。為什麼說不清淨?因為眾生一出生就與煩惱無法分開,貪慾、嗔恨、愚痴等這些煩惱是俱生帶來的,並不是後天學來的。是我們自己與嗔恨心不願意分開、與欲望不願意分開、與愚痴不願意分開,這麼可怕的東西都是俱生帶來的。
  • 聞其名號丨釋迦牟尼佛來到娑婆世界,就是把這句名號給我們
    這段解釋非常值得讚嘆,這段解釋可以說很大膽,超情離見,一般人解釋不出來,也不敢這麼講。說釋迦牟尼佛來娑婆世界,苦行證道成無上菩提,甚至是歷劫修行,這次示現成佛,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不過是得了一聲阿彌陀佛。一般人敢這樣解釋嗎?不敢,這樣解釋人家也不信你。「如果這樣,我們跟釋迦牟尼佛不是平等了嗎?
  • 「云何有在娑婆,與不在娑婆之相」見性是心見,娑婆世界在法界中
    他全都在這裡,所以文說「離伽耶城」,這其實法常住,也沒有離和不離,沒有說離開和不離開。佛陀入滅和沒有入滅一樣,因為我們現在還是,佛,釋迦牟尼佛說的法,延伸至現在,佛陀的法身,還是住在我們現在中,沒有滅,也沒有生。所以,這不是在那個時候說哪裡,才去哪裡坐菩提樹、才在哪裡成佛,其實原來佛陀他就是在靈鷲山,靈鷲山是要代表什麼呢?
  • 一念成魔,娑婆世界沒有佛!韓國爆款靈異推理片讓信仰遭遇危機
    要想繞開故事解剖影片的動機,必須弄明白「娑婆」的意思。根據佛教說法,人們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語的音譯,意為「堪忍」。共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罪業深重,必須忍受種種煩惱苦難,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譯為「忍土」,被稱為「五濁世間」,是「極樂世界」、「淨土」的對立面,這裡容易產生各種罪孽;另一層意思,指菩薩或佛很能忍受勞累,在汙濁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眾生,表現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佛菩薩和眾生雖然都能堪忍,但區別在於,眾生的果報是緣於自私,貪慾,愚痴;佛菩薩的果報卻是緣於無私,有情,智慧。
  • 極樂世界和娑婆世界有什麼不同
    娑婆國土,無佛住世,釋迦佛已滅,彌樂尊未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現在正在說法。娑婆國土,國土危脆充滿穢惡,諸魔競作,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惱亂行人。娑婆世界的人,生所從來,死將何去,茫然無知。極樂世界人,自知無量劫時宿命,知十方去來現在之事。娑婆世界的人,心念散亂,住於不定聚,心馳神飛,難得一刻淨心清涼。極樂世界的人,皆同一心,住於定聚,永離熱惱,心得清涼。
  • 沒有娑婆世界,娑婆是煩惱
    今天上午聊天,有人問我娑婆世界是什麼?在我心裡沒有娑婆世界、我看不見娑婆世界,為什麼?心裡這些所謂生活跡象全部消失了、沒有娑婆世界,娑婆是煩惱、煩惱了了娑婆世界沒了、找不著了。煩惱了盡還有什麼娑婆世界?痛苦和輪迴沒有了,為啥叫不輪迴了?
  • 我們的娑婆世界是怎樣形成的呢?這是修行人一定要知道的問題
    什麼是華嚴世界?《華嚴經》說:「華藏世界所有塵,一一塵中見法界。」如經所說,我們的世界就是一個智慧的世界,其中所呈現的一切,都互相依存。在華嚴世界之中,每個眾生、每個因緣,都如同帝釋天主──釋提桓因頭上的摩尼寶珠一般,嚴密地層層互攝,由此排列成就智慧莊嚴的世界。
  • 帶你認知我們所處的世界,佛家所稱的娑婆世界
    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中文讀音:suo娑婆,梵語的音譯。譯著:「堪忍」。什麼是堪忍呢?就是堪於忍受,有二層意思。第一層是對眾生而言,指眾生堪於忍受世間的種種苦惱,安於十惡世間不願超脫出離出來。另一層意思是對諸佛菩薩而言,指諸佛菩薩為了度眾生、行利樂,堪受諸苦,表達了堅韌無畏與慈悲心懷。我們所處的大千世界,即娑婆世界,也稱堪忍世界。釋迦牟尼佛為娑婆世界教主。
  • 娑婆世界修行的三大困難!
    在整個成佛之道當中,最關鍵的一個重點,就是了生脫死這一塊。那麼了生脫死這一塊,從聖道門的角度,他是在穢土、在娑婆世界來完成他的了生脫死;那麼淨土宗的修學者,他是到淨土去了生脫死。所以雖然我們最後這個成佛的目標是一樣,但是過程是不一樣的。就是你了生死的地方,就決定你今天修行的方向。也就是說我們有兩個選擇:你選擇在娑婆世界了生死;第二個你選擇在淨土了生死,這兩個是不同的。
  • 眾生本是自性天真佛,心迷、業系、愛執而流浪於娑婆世界
    娑婆世界,有情眾生。有情,梵語曰薩埵,有情識故,又情者愛也,能有愛生故。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中峰明本禪師說:心不迷不墮生死,業不系不受形質,愛不重不入娑婆。眾生本是自性天真佛,心迷、業系、愛執而流浪於娑婆世界,六道之中,生死輪迴。娑婆是梵語音譯,意為堪忍,能夠忍受,因為有苦,但是也有樂;有絕望,但是從不喪失希望;在苦難與陽光之間,有情眾生流連眷戀,堅固執持,不願出離。
  • 如何解釋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不是煩惱的?
    娑婆是梵語,中國話叫堪忍。堪就是一個土,一個甚,叫堪忍。為什麼叫堪忍?我們想想也能想明白。娑婆世界你看冷熱,病苦,無常的變化。人是一個生命,是很微妙的這種狀態。當你就是說去面對,由你這個狀態去面對生活空間的時候,客觀生活的世界空間的時候,你很多時候你就必須得忍耐。忍耐啊,為什麼?
  • 我們所居住的世界叫娑婆世界。《印光法師嘉言錄》(24、25)
    《阿彌陀經》說:「從這裡往西方經過十萬億個佛土,那裡有一個世界名字叫做極樂世界。那個國土有一尊佛,他的名字叫阿彌陀佛,現在正在演說佛法。」又說:「那個國土為什麼叫極樂世界呢?因為那個國土的眾生沒有任何痛苦,只是享受一切的快樂,所以名叫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沒有痛苦,只是享受快樂,這是由於阿彌陀佛福德智慧,神通道力,所莊嚴成就的。
  • 佛教常識:我們所在的娑婆世界是怎麼來的?
    67西方極樂淨土是阿彌陀佛創造的,那我們所在的娑婆世界是否也是哪位佛創造的呢?請師父明示!南無阿彌陀佛。 妙印法師:阿彌陀佛:《大般涅槃經》中記載,是釋迦牟尼佛久遠劫前在因地發願創造的。在久遠劫以前,有一個世界,叫娑婆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有一個窮無分文的人,想把自己賣掉,想用賣身的錢供養當時出世的釋迦牟尼佛。因為自己沒有福報,吆喝了一天,沒有任何人買他!最後碰上一個富人,說:「我家有個活,就怕你幹不了!」這個窮人說:「沒問題,你說吧是什麼活?」富人說:「我得了個絕症,大概活不了多久了,大夫開了救命的藥方子,這個方子,每天需要3兩鮮活的人肉,做藥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