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來娑婆世界不止一次,不只這一生

2020-12-05 佛語點悟

釋迦牟尼佛來娑婆世界不止一次,不只這一生,據說本師釋迦牟佛來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已經有8000多次。

釋迦牟尼佛在過去菩薩位上,曾經為「常不輕菩薩」,見到別人都會作揖,並說我不會輕視你們。有不理解的眾生誤解了,認為他這種做法是愚蠢的,甚至還罵他。常不輕菩薩也不生氣,還是遠遠的作揖,他這是再修平常心和平等心。眾生平等,「眾生本來成佛」。

人有貴賤貧富之分,但「生老病死」是平等的。如果我們今生還不修行和修心,一樣還是會有「生來病死」。

釋迦牟尼佛在另一世中,為「大悲菩薩」,在臨終時,發願變作肉山,供廣大的眾生來吃,這種無我犧牲自我的精神,完成了成佛的誓願。

在佛的三身中,比盧舍那佛為法身佛,盧舍那佛為化身佛,釋迦牟尼佛是報身佛。

釋迦牟尼佛成佛前,在燃燈佛前敬獻五莖蓮花,並以頭髮鋪在地上迎接燃燈佛。燃燈佛給他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實際上,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經說法也好,託缽入舍衛城乞食也好,都是在給我們示現,怎麼修行和修心。

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圓寂的時候,阿難曾問過釋迦牟尼佛,「後世修學者以何為師」。釋迦牟尼佛說,「以經書為師」。

釋迦牟尼佛說法一生,實際上他還是希望我們念阿彌陀佛(a mi tuo fo)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是阿彌陀佛的國度,西方淨土。

釋迦牟尼佛,就我們所知道的,一生都在到處講經說法,為的就是讓我們離苦得樂,在這個社會上,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我們不能再生留戀之心,要按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教導,好好念佛,水到自然成。

我們要有信心,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展示了,人是可以修成佛的。「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

相關焦點

  • 佛教文化橫三世佛,東方藥師佛,娑婆釋迦牟尼佛,西方阿彌陀佛
    三世佛」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依「三世」原本的時間意義而劃分的過去佛、現在佛與未來佛,而另一種是按地域劃分勢力範圍,此三世佛是指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前一種三世佛稱為豎三世佛,後者為橫三世佛。
  • 聞其名號丨釋迦牟尼佛來到娑婆世界,就是把這句名號給我們
    第一句,「萬德」代表一切功德都在這句名號裡面。「以名召德」,「召」就是招呼,叫你來你就來,就像君召臣,君主要召見臣下,叫來就來。名和德的關係,「名」就是君王,具體的德目就像臣屬部下一樣。名是總的,「名」下面所有的一切萬德,三身、四智、十力、四無畏這一切,光明、智慧、慈悲,都在名號裡面。
  • 佛經典故:娑婆世界究竟是五濁惡世,還是清淨佛土
    淨土,即清淨佛土,與穢土相對。虛空法界有無量佛國淨土,但淨土宗所言之淨土專指距娑婆世界十萬億個大千世界之遙的西方極樂世界。佛者,覺也,與凡夫相對。十方三世有無量諸佛世尊,而淨土宗專門持誦阿彌陀佛名號。娑婆國土,五濁惡世,乃人類所在之大千世界,教主為釋迦牟尼佛。極樂世界,七寶裝成,乃「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之清淨國土,教主為阿彌陀佛。
  • 佛說:「這是個娑婆世界」
    佛說,這是個娑婆世界我們的一生如煙花,不可能永遠懸掛天際;只要曾經絢爛過,便不枉此生。這也是我們娑婆世界的實相。這個世界是虛幻的生活有進有退,輸什麼也不能輸了心情。佛說:這是個娑婆世界。生活之路不會那麼十全十美。學會面對,當我們真正地面對了苦和樂,得與失,成與敗之後,要選擇堅強;學會放下,當我們放下所有的糾結與不愉快,要選擇努力。一個懂得堅持並努力的人,當因緣具足時,你心中所有的善願都會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得以實現。
  • 在娑婆世界有一神力如來名釋迦牟尼,宣講《法華經》,得一切種智
    釋迦牟尼佛及坐在寶樹下的各位分身示現諸佛顯現神通力的時間。持續了百個千年後,然後才收回廣長舌相。他們同時發出輕咳聲,又同時發出彈指聲,這兩種聲音響徹十方一切佛國世界,大地都發生了六種震動,那些世界中的眾生,置身於法華會中的所有眾生,依仗佛陀神力的緣故,都看見在此娑婆世界中,無量無邊百千萬億的寶樹下面的獅子座上安坐的各位如來,並看見了釋迦牟尼佛和多寶如來在寶塔之中,一起坐在獅子座上,又看見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位大菩薩眾及四眾弟子,恭恭敬敬的圍繞著釋迦牟尼佛,看見了這種景象之後,大眾充滿無比的喜樂,
  • 佛教常識:我們所在的娑婆世界是怎麼來的?
    67西方極樂淨土是阿彌陀佛創造的,那我們所在的娑婆世界是否也是哪位佛創造的呢?請師父明示!南無阿彌陀佛。 妙印法師:阿彌陀佛:《大般涅槃經》中記載,是釋迦牟尼佛久遠劫前在因地發願創造的。在久遠劫以前,有一個世界,叫娑婆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有一個窮無分文的人,想把自己賣掉,想用賣身的錢供養當時出世的釋迦牟尼佛。因為自己沒有福報,吆喝了一天,沒有任何人買他!最後碰上一個富人,說:「我家有個活,就怕你幹不了!」這個窮人說:「沒問題,你說吧是什麼活?」富人說:「我得了個絕症,大概活不了多久了,大夫開了救命的藥方子,這個方子,每天需要3兩鮮活的人肉,做藥引子!
  • 佛說: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遺憾
    但是,一個讓能讓你痛苦的女人,是來度你的,讓你領悟,讓你成長,那個人既是你的緣分也是你的劫,所以遺憾在所難免。佛說: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遺憾!我相信緣分,相信一切也都是最好的安排,都是冥冥之中的註定。因此,今生彼此的相遇,帶來的無論是快樂還是悲傷,我都會坦然接受,情出自願,事過無悔。
  • 娑婆世界,是否僅僅指的地球?
    佛教經典裡經常提到娑婆世界,它的正確讀音是:「suō pó shì jiè」。有些經典中帶有佛誦的咒語,結尾的時候,經常出現「娑婆訶」、「梭哈」、「司哇哈」,這個「娑婆」,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是否僅僅指的地球呢?
  • 藏傳佛像釋迦牟尼與阿彌陀佛的區別是啥?
    一、地位不同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藏傳佛像釋迦牟尼不是其本名,是後人對他的尊稱,意義是「釋迦族聖者」。藏傳佛像釋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我們屬於娑婆世界)的教主,因釋迦牟尼出生於印度,對我們來說屬於西方,所以說是西方教主。
  • 有聲書|娑婆世界的真相
    2-7 娑婆世界的真相.mp304:06來自松吉多傑現今釋迦牟尼佛這個剎土名叫三千娑婆世界,並不是因為非常好才叫娑婆的,而是因為格外不好才稱為「娑婆」。這裡的一切有情相續被貪慾、嗔恨、愚痴折磨得很難受,由此才名為娑婆世界。現在的這個娑婆世界,並不是因為清淨才叫娑婆世界,而是因為特別不清淨才叫娑婆世界。為什麼說不清淨?因為眾生一出生就與煩惱無法分開,貪慾、嗔恨、愚痴等這些煩惱是俱生帶來的,並不是後天學來的。是我們自己與嗔恨心不願意分開、與欲望不願意分開、與愚痴不願意分開,這麼可怕的東西都是俱生帶來的。
  • 為何所有的佛,一致將我們所在的世界,命名為「娑婆」?
    我們不得不佩服釋迦牟尼佛,假如我們是一個局外人,在娑婆世界外面,幾個人指著娑婆世界商量:「這個五濁惡世,貪瞋痴慢疑充斥,業浪滔天的世界,我們起個名吧!這個世界叫什麼呢?」這個名必須是高度濃縮的,整個娑婆世界一切現象都能賅羅起來,這個詞要能高度地揭示世界本質的東西,這個多難!
  • 娑婆世界的眾生是從何來的呢?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為何來此度眾
    請問師父:《大悲經》中說:【娑婆世界,諸眾生等,煩惱厚重,專行惡業,如是眾生,諸佛世界所不容受,是一千四佛所放舍者,是他方諸佛世界之所擯棄,以重業故。】娑婆世界的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連十方諸佛世界都擯棄,那娑婆世界的眾生是從何來的呢?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的願力和娑婆世界相應才來度化的嗎?請師父開示!【曙提師父答】娑婆是梵語音譯,意為堪忍。
  • 佛說:佛教人生八苦雖苦、娑婆世界雖難,但能做到十善業也可自渡
    佛教中又講人死後會經歷多個世界,如西方的極樂世界便是世人爭相前往之地,而十八層地獄卻又是大家避之不及的所在。同時也告誡世人佛教中人生有八苦,而且還有所謂的娑婆世界,這些雖苦雖難,但能做到十善業也可自渡。
  • 「過去七佛」除了釋迦牟尼佛,另外六個是誰?
    又稱原始七佛,佛經記載娑婆世界過去曾有七佛,而釋迦牟尼是最後一位,俗名悉達多,在他之前還有先出世的六佛: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佛、迦葉佛,前三佛為過去莊嚴劫千佛的三佛,後四佛為現在賢劫千佛的四佛。
  • 釋迦牟尼佛是如來佛,但如來佛卻並不只是釋迦牟尼,千萬別混淆
    請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習,種諸善根咱們繼續來介紹佛教的人物,這次出場的是終極「BOSS」——佛。大家都知道釋迦牟尼佛,這也是我們所有學佛之人的唯一本師,也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教主,甚至在小乘佛法中都不承認有其餘佛的存在,「佛」就是釋迦牟尼的專用稱號。
  • 「羔羊」還是「佛了」,耶穌和釋迦牟尼的終極PK
    因為佛教思想裡要普渡眾生的原因就在於人世有輪迴,而進入輪迴的靈魂必然是要經歷生老病死這等苦楚的,無法逃離,三界皆苦,而修佛是唯一的出路,因為佛會把一個靈魂帶入西方極樂世界,不再進入輪迴。輪迴的存在形式是多樣化的,這個你前世作惡還是行善,或是欠債或是有恩於人有莫大的關係,只是靈魂是始終如一的,在六道輪迴裡為自己前世的行為接受既定的命運,這就是因果循環。
  • 鏡泊湖上的追尋,國內第一東方藥師佛七佛道場——藥師古剎!
    本期我們就來看看鏡泊湖不遠處的國內第一東方藥師佛七佛道場——藥師古剎!藥師古剎位於黑龍江牡丹江鏡泊湖風景區內,坐落在鏡泊湖北面湖頭的龍泉山上,這裡面對青山,三面環湖,站在寺廟的鐘鼓樓便可以看到最美的鏡泊湖,而它,本身就是一道風景線!
  • 與我們地球人最有緣的一位佛(圖)
    如《佛說七佛經》中,釋迦牟尼佛告諸弟子:過去九十一劫之前,有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波佛先後住世。在《法華經·授記品》中,釋迦牟尼佛一一為諸大弟子授記未來當得成佛,如大迦葉號為光明如來,須菩提號為名相如來,目犍連號為多摩羅跋旃檀香佛等。
  • 釋迦牟尼佛偈
    在《妙法蓮華經》上,佛陀講述了他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因由。佛唯以一大事因由而出現於世,為了令眾生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佛的知見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和規律。由於我們不了解這個真理和規律而盲目地活動,就會常時處於生死輪迴的苦海不能出離。
  • 佛教:娑婆世界如此苦,為何我們還要來這裡?因為這三大因緣
    比如我們所在的世界就叫做「娑婆世界」,這是梵語,翻譯過來就是「堪忍」——堪忍,也就是痛苦和忍耐,因此娑婆世界又被稱為是五濁惡世,和清淨、莊嚴、光明、殊勝的如東方清淨琉璃世界和西方極樂世界似乎有著很大的差距。而這個世界的教主就是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這裡還有著三界六道,我們現在所在的就是居中的人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