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還是「佛了」,耶穌和釋迦牟尼的終極PK

2020-12-09 一書一談

1,靈肉是否一體

耶穌自始至終都是因為受命於上帝才來到凡世完成自己的使命,使命達成的時候,耶穌就進入了天國,其實復活之後的耶穌是沒有實體的,這就是為什麼他的門徒看到他都是突然就出現的,就是因為此刻耶穌已經脫離了肉體的束縛。但是為何墓穴裡沒有了耶穌的屍體?要解釋這個問題首先要看是否把肉體和靈魂視為一體。如果是一體的,那麼耶穌的肉身是三位一體的身體,跟靈魂是一起來到這個凡世,而後被釘上十字架,肉體和靈魂一同承受世間罪惡,最後完成使命後一同進入天國——這是可以解釋聖經裡說的耶穌屍體不見的原因。但是如果把肉體跟靈魂分裂開來,就無法解釋聖經本身體現出來的矛盾。因為聖經裡明確說了耶穌屍體不見了,也明確說了耶穌進入了天國,而且在進入天國前跟門徒的交流方式可以看出耶穌已經非常自由。所以無論如何,閱讀聖經應該確立的一個觀點就是靈肉是一體的。

耶穌

但是在佛教思想裡面,靈與肉是分開來的。因為佛教思想裡要普渡眾生的原因就在於人世有輪迴,而進入輪迴的靈魂必然是要經歷生老病死這等苦楚的,無法逃離,三界皆苦,而修佛是唯一的出路,因為佛會把一個靈魂帶入西方極樂世界,不再進入輪迴。輪迴的存在形式是多樣化的,這個你前世作惡還是行善,或是欠債或是有恩於人有莫大的關係,只是靈魂是始終如一的,在六道輪迴裡為自己前世的行為接受既定的命運,這就是因果循環。

2,使命感的內外驅動

三位一體是很複雜的宗教思想,我們姑且簡單一點說,耶穌基督是上帝的「聖子」這一個位格下凡替全人類贖罪,所以耶穌的出身本身就是神性的體現。耶穌從降臨的那一刻開始就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雖然他的母親知道自己兒子會是一個無冕之王,卻不知道是一個遭受巨大苦難的王。耶穌的經歷是身體的苦隨著使命的到來越發地苦。至於精神,剛開始的時候耶穌精神上是滿足的,愉快的,因為接受並期待使命的到來。但是在被捕的前夜,我們知道耶穌也祈禱過讓上帝換一種方式,因為那即將到來的慘烈讓耶穌也「顫抖」了。所以我認為耶穌是遭受了靈肉雙重的巨大折磨才完成使命的。最後進入天國的耶穌也沒有想像中安然舒適,因為他是上帝的「羔羊」,他依舊帶著自己的使命隨時準備遭受第二次以及接下來無數次的贖罪苦難。聯想到人們向上帝祭獻羔羊,那麼耶穌是不是上帝向自己和撒旦戰爭祭獻的羔羊呢?

釋迦牟尼

耶穌自始至終受命於既定的使命,這個驅動來源於上帝。

釋迦牟尼的降生時也有很多傳奇,但是他自己是王子,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可以說是人間富貴人,可是卻看見世人的苦而萌生了出家的念頭,為的是替自己然後發展到替普羅大眾尋找一種解脫的方式。釋迦牟尼主動去過清苦的生活,也在身體和精神上遭受苦難後悟道成功,進入了佛的境界。這個驅動自始至終是來源於他的內心,即使有一種說法,認為他是釋迦牟尼佛自願於娑婆世界五濁惡世示現成佛,也是自身驅動力在起作用。釋迦牟尼也可以說是主動犧牲自身進入塵世向世人示現成佛,提供一種進入西方極樂世界徹底解脫輪迴之苦的修行方式。

3,原罪和業障

我們知道耶穌贖罪的最大原因就是人類帶著原罪,世人不但本身有原罪,還容易受到撒旦的蠱惑犯下各種錯,為了把人類從罪惡中贖出來,耶穌才成為了「羔羊」犧牲掉了,在立意上當然耶穌更多體現了悲壯的嚴肅主題。而釋迦牟尼更自在一些,是示現成佛,以身作則告知世人如何做人,行事,以及進入極樂世界的修行方式。佛面向的也是普羅大眾,但是只有悟道之人才有機會消除自己的業障,明白如何為自己犯的錯進行救贖。釋迦牟尼進入了塵世,卻沒有為誰的罪孽去承擔,因為自己的業障只有自己才能承擔。所以修道修的是個人,佛教更多的是提供解除世人煩惱的思路,但是罪還是恩還得個體自己去承受。所以佛教的因果關係更強,前因後果的邏輯是唯一的邏輯,也告誡世人要謹言慎行,因為你自己的言行就是唯一的因果,而不會有誰替你受過。

六道輪迴

4,環之外的耶穌和釋迦牟尼

基督教來說,一個人的好壞,得看身體是被上帝代表的善良純潔佔據還是被代表撒旦的邪惡醜陋佔據,這裡很多時候人並沒有主動權,做好做壞全由佔據身體的靈做主。所以耶穌永遠都在天國候命,等待屬於自己的使命時刻到來——替人類贖罪,然後大家從頭再來一遍。這個環是人類永遠在善惡間搖擺不定,大部分時候被惡佔據了上風,所以上帝安排了環之外的耶穌來拯救世人。如果世人大多信奉上帝,那麼耶穌就少糟一輪的罪,如果世人大多被撒旦誘惑,那麼耶穌就得被釘完一回又一回。

釋迦牟尼

而釋迦牟尼佛則閒適很多,沒有背負這麼沉甸甸的擔子,他頂多幻化一下形體感念一下塵世,讓更多的事物加入到佛的世界裡去。至於人,緣起緣滅全憑一念之間,前世今生來世完成一個封閉的環,你不能甩鍋給任何人,從來沒有救世主,你自己就是主人。如果你悟性特別高,那麼恭喜,你可以不用受輪迴之苦,直接不生不死進入了極樂世界。這個環就是世間萬物的六道輪迴,而釋迦牟尼提供的是環之外的方式,至於你在輪迴中受苦還是享福,行善還是作惡都沒關係,因為果子都是你自個兒的。你要有悟性就跳出環,進入永恆無憂模式。

(本文作者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釋迦牟尼佛是如來佛,但如來佛卻並不只是釋迦牟尼,千萬別混淆
    請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習,種諸善根咱們繼續來介紹佛教的人物,這次出場的是終極「BOSS」——佛。大家都知道釋迦牟尼佛,這也是我們所有學佛之人的唯一本師,也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教主,甚至在小乘佛法中都不承認有其餘佛的存在,「佛」就是釋迦牟尼的專用稱號。
  • 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耶穌 基督,他們的頭頂上都有光(續篇)
    釋迦牟尼佛、耶穌基督、老子,祂們累世都是老師, 代表那種光亮的品質,把我們娑婆世界善惡的氣氛化為平均。光對我們很重要,我們看到天堂的人,或是天使,都有光, 至於鬼魔當然是暗黑無光,因為他們代表黑暗,佛、天使代表光亮, 在娑婆世界則有黑暗有光亮,正如有白天也有晚上一樣。
  • 釋迦牟尼佛來娑婆世界不止一次,不只這一生
    釋迦牟尼佛來娑婆世界不止一次,不只這一生,據說本師釋迦牟佛來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已經有8000多次。釋迦牟尼佛在過去菩薩位上,曾經為「常不輕菩薩」,見到別人都會作揖,並說我不會輕視你們。有不理解的眾生誤解了,認為他這種做法是愚蠢的,甚至還罵他。
  • 同時在世的三大聖人:老子、孔子和釋迦牟尼,到底發生了什麼?
    還有穆罕默德和耶穌,這5個人基本都是一個時代的人,不超過兩百年,參照心靈能量等級,一個超過1000的人的能量值至少等於好幾億普通人。有這五位聖人接力助陣,頂得上地球所有人了。為什麼會這樣。當時地球運行到星座附近,沒有足夠大的能量估計就毀滅了,也許是恆星爆炸一類的事情,能量不足就形成不了護盾。現在的網絡小說還沒有從這個角度去切入展開的。很期待啊。
  • 佛教文化橫三世佛,東方藥師佛,娑婆釋迦牟尼佛,西方阿彌陀佛
    三世佛」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依「三世」原本的時間意義而劃分的過去佛、現在佛與未來佛,而另一種是按地域劃分勢力範圍,此三世佛是指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前一種三世佛稱為豎三世佛,後者為橫三世佛。
  • 老子、孔子和釋迦牟尼基本同時在世,這是蹊蹺嗎?三人誰貢獻大?
    還有穆罕默德和耶穌,這5個人基本都是一個時代的人,不超過兩百年,參照心靈能量等級,一個超過1000的人的能量值至少等於好幾億普通人。有這五位聖人接力助陣,頂得上地球所有人了。為什麼會這樣。當時地球運行到星座附近,沒有足夠大的能量估計就毀滅了,也許是恆星爆炸一類的事情,能量不足就形成不了護盾。現在的網絡小說還沒有從這個角度去切入展開的。很期待啊。
  • 天然國寶: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奇石天珠
    (參照邱承彬編著《解密天珠》,山東教育出版社)  天然國寶初轉法輪奇石天珠是指寶石上面形成了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圖騰的奇石天珠。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奇石天珠是十大國寶奇石天珠之一。天然國寶初轉法輪奇石天珠又叫釋迦牟尼初轉法輪奇石天珠、佛祖初轉法輪奇石天珠、佛陀初轉法輪奇石天珠等。
  • 佛教:歷史上,真實的「釋迦牟尼」,很多人都不懂
    引語事實上,很多人不知道歷史上真正的釋迦牟尼是怎樣的。其中當然也包括很多佛教信徒,或許他們對釋迦牟尼的歷史也不太清楚。的確,釋迦牟尼並不是神,而是他們找到了一套能夠引導人們減輕痛苦的理論和方法。和佛陀一起,也一直跟著一個叫阿難陀的人,這個人的記憶力很強,不管佛陀講佛法多長時間,講了多少萬字,第二天他都能完整地跟其他弟子複述。那釋迦牟尼到底是個什麼人呢?以下是釋迦牟尼為人處世的故事。
  • 聞其名號丨釋迦牟尼佛來到娑婆世界,就是把這句名號給我們
    名和德的關係,「名」就是君王,具體的德目就像臣屬部下一樣。名是總的,「名」下面所有的一切萬德,三身、四智、十力、四無畏這一切,光明、智慧、慈悲,都在名號裡面。而且,名到哪裡,德都跟進,沒有不包含在內的。這樣的話,名號當然是多善根福德。
  • 圓覺三代祖師:釋迦牟尼佛、文殊師利菩薩、蓮華生大士
    第一代祖師:釋迦牟尼佛 印度迦毗羅衛國淨飯王太子,見眾生苦,感悟出家,證大菩提,人稱「佛陀」(覺者)。弘法四十九年,至七十九歲時,涅盤於拘屍那國之娑羅雙樹間。此世界之佛教各宗各派所有佛法,皆由釋尊傳出,遂共尊為佛教教主。
  • 「過去七佛」除了釋迦牟尼佛,另外六個是誰?
    又稱原始七佛,佛經記載娑婆世界過去曾有七佛,而釋迦牟尼是最後一位,俗名悉達多,在他之前還有先出世的六佛: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佛、迦葉佛,前三佛為過去莊嚴劫千佛的三佛,後四佛為現在賢劫千佛的四佛。
  • 瘟疫肆虐,天神在人間:耶穌,佛陀的凡人性帶來啟發
    除了人間天使,如果佛陀或耶穌與人同在,你是不是會感到更有信心戰勝困難挺過難關呢?佛陀和耶穌成為神,是從凡人開始的。他們的經歷或許可以成為你我信心的來源。因為歸根結底,每個人身上都具有神性。神人共存。我們先來講講佛陀耶穌的凡人性。
  • 兩千五百年前的釋迦牟尼尊者,如何打造出佛家宏大無邊的世界觀?
    比如,道家的老子、儒家的孔子、的瑣羅亞斯特、古希臘的柏拉圖、基督教的耶穌、佛家的釋迦牟尼等等。諸多聖人懷著使命感降生,以超絕的智慧、悲天憫人的情懷,照拂著人類的精神世界。他們的出現,基本框定了人類幾千年的社會生活、精神文化的格局。
  • 「釋迦牟尼」用英語怎麼說
    放下金箍,不能救你;戴上金箍,卻不能愛你至於人的七情六慾,筆者因為對佛教並無研究,所以還是順其自然。回歸正題,「釋迦牟尼」用英語怎麼說?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釋迦牟尼是漢語對梵文的音譯,英語中對應的也是音譯,或者直接引用梵文或巴利文。因為是音譯,所以版本不一。英文中稱釋迦牟尼為the historical Buddha(Buddha,即佛陀,佛陀本指釋迦牟尼,後演為圓滿覺悟真理者之總稱)。
  • 阿彌陀佛,釋迦牟尼,觀音菩薩之間的關係
    很多人未正式學佛之前,可能只是接觸過一些民間傳說或神話小說,例如《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之類,更多的人還是聽老一輩或是街坊大媽講一講佛教故事。筆者年輕的時候對佛教故事很感興趣,曾經問過長輩們一個問題:阿彌陀佛是誰?
  • 如來佛祖 釋迦牟尼佛陀
    佛的堂弟提婆達多也曾自稱和佛都是「母族成就」;季羨林認為「喬達摩」不是姓氏,而是古印度貴族依照習慣從婆羅門氏族借用來的。悉達多(Siddhāttha;Siddhārtha)又作「悉達」、「悉陀」、「悉多頞他」等,義譯有「財吉」、「成利」、「一切義成」等。一般認為這是釋迦牟尼在俗家時的本名;也有認為是後人的假託。
  • 東北古剎正覺寺,坐擁世界最大的釋迦牟尼坐佛,門票100值不值?
    導讀:東北古剎正覺寺,坐擁世界最大的釋迦牟尼坐佛,門票100值不值?帶你日行三千裡,吃貨相見泯恩仇,RR帶你看世界,大家好,我就是那個靠臉吃飯的小R。對於佛教的信徒來說,還是遊客來說,這些地方都不僅僅是佛教聖地,同時也是著名的佛文化旅遊勝地,你能夠感受佛教文化,還可以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我們國家也真的是十分的壯美秀麗。不過在小夥伴們的心中,我們國家的東北應該是一片豪邁粗獷的地方和細膩的宗教基本上是沾不上邊。
  • 釋迦牟尼佛偈
    >一切無有如佛者。佛唯以一大事因由而出現於世,為了令眾生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佛的知見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和規律。由於我們不了解這個真理和規律而盲目地活動,就會常時處於生死輪迴的苦海不能出離。佛陀慈悲哀愍我們這個世界上的苦難眾生而出現於世,為的就是給眾生開示佛所知道的真理,從而讓眾生也能夠悟入這個真理,從而離苦得樂直至成佛。
  • 釋迦牟尼佛、如來佛、阿彌陀佛,這三者,是同一尊佛嗎
    釋迦牟尼佛、如來佛、阿彌陀佛,這三者,是同一尊佛嗎? 記得有位朋友,曾經不無玩笑地說,在當今社會,真正把佛教「發揚光大」的,並不是什麼僧侶,不是什麼協會,而是一部電視連續劇——《西遊記》。玩笑歸玩笑,不過說的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正是那一部經典的《西遊記》,竟不自覺地讓「佛」的稱呼深入人心了。
  • 藏傳佛像釋迦牟尼與阿彌陀佛的區別是啥?
    一、地位不同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藏傳佛像釋迦牟尼不是其本名,是後人對他的尊稱,意義是「釋迦族聖者」。藏傳佛像釋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我們屬於娑婆世界)的教主,因釋迦牟尼出生於印度,對我們來說屬於西方,所以說是西方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