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五百年前的釋迦牟尼尊者,如何打造出佛家宏大無邊的世界觀?

2021-01-15 漫夜譚

#宗教文化#

說起佛教,約莫會想起以下這些詞條。

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佛陀、薄伽梵、世尊、如來、大雄,等等……

各位應該對喬達摩·悉達多這個名字不陌生。

喬達摩·悉達多

古印度迦毗羅衛國國王——淨飯王之子,釋迦族的王子。

釋迦牟尼並不是名字,而是一個尊稱。意為:釋迦族的聖人。

佛陀又是什麼意思?

梵語意為覺者,或是大徹大悟者。而如來、世尊跟佛陀一樣,都是佛的十大稱號之一。

其他的還有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土、調御丈夫、天人師。

而薄伽梵就是世尊在梵語中的音譯。

而大雄則是佛的德號,大者,包含萬有;雄者,懾服群魔。

這些所有的詞條匯聚成一個偉大的存在,佛家思緒的創始人——釋迦牟尼。

釋迦

下文中我們簡稱為釋迦。

時至今日,佛教已經傳播到了全世界,歷經兩千五百多年,信眾眾多、群寺林立。

然而,在諸多寺廟供奉的諸佛之中,釋迦佛在我們的世界佔據極為重要的地位。

為什麼?

因為釋迦佛是娑婆世界的教主,也是教化我們所處世界的聖人之一。

什麼是聖人?

這裡從哲學和現實意義上稍作解釋。

能夠踏入聖人之列,無一不對世界有著獨特且深刻的洞見。

通過自我對自然和人間疾苦的觀察中,創造了獨有的、具有普世意義的思想。

比如,道家的老子、儒家的孔子、的瑣羅亞斯特、古希臘的柏拉圖、基督教的耶穌、佛家的釋迦牟尼等等。

諸多聖人懷著使命感降生,以超絕的智慧、悲天憫人的情懷,照拂著人類的精神世界。

他們的出現,基本框定了人類幾千年的社會生活、精神文化的格局。

老子

老子的道家思想開啟了華夏對於宇宙的思考,也促使後世本土道教的形成,一部《道德經》締造了中國人最早的善惡和福報觀念,在道德規範上具有重要意義。

孔子

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一種道德倫理哲學,規範了華夏早期人與人,以及人與社會的關係。被後世追思為至聖先師,影響了封建社會兩千餘年。

直至今日,儒家思想已經轉化為中國人的思維方式。

瑣羅亞斯特

祆教的瑣羅亞斯特留下的《波斯古經》開創的善惡二元論,旨在將人類的靈魂從世俗和罪惡中解脫出來。

對於後世的諸多宗教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包括猶太教、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在內,都有對其宗教思想有著相當分量的繼承。

柏拉圖

古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總結的靈魂不滅理論,被轉化為佛教和基督教中的生死觀。

耶穌

耶穌基督神愛世人的思想,在羅馬帝國風雨飄搖的時期,來自天國的鼓舞幫助人們從苦難中解脫出來。

釋迦佛

而釋迦摩尼的眾生平等和輪迴思想,具有強烈的人文關懷,給予了東方人獨特的對抗死亡恐懼的方式。

以上所述,這些聖人的思想都脫離宗教範疇,教導世人關心自我的內心世界,強調對靈魂的尊重,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他們無愧於聖人之名。

本文主要介紹佛家的誕生、發展,以及影響。剩下的筆墨都將留給釋迦佛陀。

公元前6世紀,北印度有十六個國家,釋迦族的迦毗羅衛國就是其中之一。位於現今的尼泊爾境內。

淨飯王和摩耶夫人

迦毗羅衛國王淨飯王為釋迦族的族主之一,妻子為摩耶夫人。

摩耶夫人夢白象

摩耶夫人在夢中見到白象,回娘家的途中,在藍毗尼園的無憂樹下誕下了一名男嬰,取名為悉達多。

釋迦降生

在生下悉達多的七天後,摩耶夫人去世。這個男嬰由姨母養大成人。

29歲時,拋棄了榮華富貴,自行削髮,去深山密林覓道。

釋迦剃度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悉達多是尊貴的王子,為什麼會突然拋下王國,去深山老林尋找什麼真理?

這其中有三個原因。

第一,王國的悲劇般的未來。

當時,迦毗羅衛國強敵環伺,隨時都有被吞併的危機。悉達多看透了這一點,意識到眼前的榮華富貴只是過眼雲煙。冥冥中產生了出家的念頭。

第二,沙門思潮的影響。

當時的古印度形成了一種自由者思潮,以勤息、息心、淨志為旨。與階級種姓制度著稱的婆羅門教(印度教)保持對立。

悉達多王子雖然也是高級剎帝利種姓,但認為優越的階級也不能阻擋生老病死。所以,而沙門思潮更為寬泛的哲學理論,更契合他去尋找真理的道路。

第三,天性使然。

悉達多幼年喪母,對於自身有強烈的內省傾向,對外界有著敏銳的感知力。多於人間疾苦的的思考,比尋常人要更加深刻。而且,具有超越普通人的慈悲心。

出於以上原因,釋迦終於做出了決定,悄悄離開了王國,去尋找自我的解脫之道。

釋迦苦行

起初,釋迦遍訪名師,想從禪定中尋找證悟之道,但最終沒有成功;

後來,他又學習苦行僧的修心方法,想要以承受肉身之苦達到解脫。

然而,在六年之後,他認為這並非是正道。

最後,他又回歸了禪修的道路。

釋迦證道

直到去往了菩提伽耶城,在一顆菩提樹下靜坐了七天七夜,抵禦諸魔入侵,最終證悟成佛。

至於釋迦是如何證悟,沒有人能夠知曉。只知道他悟出了世間一切智慧,成為了迷茫苦海中的燈塔,為眾生照亮了一條解脫之道。

首度說法

此後,釋迦又靜坐了一個月,然後開始遊行。第一個抵達的地點為鹿野苑,在那裡首次宣揚自己的法。

僧團建立

隨後的數十年,僧團的日益壯大,釋迦的思想朝著四面八方傳播。終於在八十歲時,生命走到了盡頭,於拘屍那羅入滅。

釋迦滅度

可佛真的會死嗎?又為什麼會死?

這裡有兩種解釋。

第一種:涅槃。

尋常人認為,涅槃等同於死亡。而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涅槃也可以意為圓寂、滅度、入滅等等,卻絕不等於死亡,也並非是重生或是永生。而是進入了一種非生非滅的狀態,也稱為出世間。

什麼是世間?

一切生死之法為世間,不生不滅之涅盤為出世間。

這麼解釋可能有些不好理解,那筆者就通俗的解釋一下。

比如,人有生老病死,而宇宙也有成住壞空,等生滅輪迴。

而世界上只有一種存在是無生無滅的,那就是洞悉一切真理的覺者,也就是佛,也可以稱為宇宙本源。

如果說宇宙源於能量大爆炸,而佛陀就是那股支撐宇宙運行的能量。

從來沒有生,也從來沒有滅;無論宇宙如何演變,它始終就在那裡,存於清淨的虛空。

這裡可能有人會提出異議:

無論你怎麼狡辯,悉達多王子的確是在80歲死了,肉身入土,隨著時光腐朽為泥。這是鐵打的事實。

不錯。從某種意義上,釋迦的確是死了。可他已經成了佛,為什麼還要死呢?

因為肉身是障礙。

生命終究是有盡頭的,執著於長壽就是一種執著,難以解脫的表現。而覺者的死亡是順應這種規律。

所以向世人示現,他是在有選擇性的放棄對於肉身的常、樂、我的執著,獲得真正的解脫。

因此,佛陀之死並非是無力抗拒之舉,而是一種證明自性的表現。

什麼是自性?

實際上,世間萬物原本都是佛,都是一體的,只是本世間煩惱所障,看不清回歸自性的道路。

而佛就是回歸的先行者,尋回了自性,率先為眾生開啟了一條通往解脫的道路。

很多高僧在活著的時候,就已經預料到自己的涅槃的時間。這並非是預知到了自己的死期,而是確定了自己何時證道的時機。

第二個解釋:佛的來源。

其實,早在我們的世界誕生之前,宇宙虛空早就有了佛的存在。至於到底是哪一尊佛最先出現,凡俗無法考證。

但有一點,釋迦佛不是無緣無故在我們的世界降生的。悉達多王子只是一位受世間疾苦感召而來的化身。

那麼他的真身是誰?又在哪裡?

想要弄清楚這兩個問題,就需要弄清楚佛教的大世界觀,以及三身佛的概念。

這裡,我們從空間上的由小到大,來解釋佛教的世界觀。

佛家說:一個日月所照,為一個小世界(恆星系);一千個小世界為一個中千世界(銀河系),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個大千世界(本星系群)。

而一個大千世界中有小千、中千、大千三種概念,所以又稱為三千大世界。

而這個三千大世界就是一方佛土,而一個佛土中只有一尊佛。

而我們的地球,僅僅是一方佛土中塵埃。而釋迦只是佛陀億萬化身中的一位,來我們的世界說法,普度眾生。

所謂:生已滅盡,梵行已立,所做皆辦,不受後有。與此世界緣盡,就不在了。

所以說,佛陀沒有死,也沒有涅槃,而是化身消失了。

問題又來了。

釋迦的真身是誰?

這裡又要涉及到三身佛的概念,也是系統的解釋了到底什麼是佛,本質上又是何種狀態。

通俗來講,佛有三具身體:法身、報身、應身,也可以稱為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

什麼是法身?

毗盧遮那佛

毗盧遮那佛,又稱大日如來。代表真理和宇宙本源的佛身,穹宇中無盡佛土中的所有佛,都只有這一個公共的身體。

什麼是報身?

盧舍那佛

盧舍那佛,經過修習得到佛果,享有自己的佛土。

具體解釋,世間萬物由於果報不同,輪迴為不同形態的身體(色身)。諸如天人、阿修羅、人、畜生、惡鬼、地獄,而報身佛是最高等級的果報產物。

通俗來講,你的德性越高,輪迴的等級越高。

什麼是應身?

釋迦牟尼佛

在我們的娑婆世界內,指的就是釋迦牟尼佛。盧舍那佛有億萬化身,而釋迦牟尼只是其中一位。

只不過,釋迦牟尼佛通過修習,也修成了自己的報身,常駐於自己的佛土——娑婆世界。而我們的地球,也只是這個世界中的一粒塵埃。

那麼盧舍那佛的佛土在哪?

華藏世界

華藏世界!

宇宙中的佛土多如星辰,一切世界都包含其中。

極樂世界

比如,釋迦牟尼的娑婆世界、盧舍那佛的華藏世界、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藥師琉璃光佛的東方淨琉璃光世界,等等等等……

這裡有必要提一句,不能將諸佛作為單獨的個體而論。

所有的佛都是覺者,萬法同源,他們不分彼此,只是各自的教化不同。

諸多佛土也是同樣的概念。

當然,這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實在太難於理解。

說到這裡,釋迦的來歷、生平和去向就差不多清楚了。

但這也只講了佛家的世界觀和神觀,至於生命觀和輪迴觀又是另外一個話題。

需要另開篇解說,如果各位看官感興趣,請在評論區留下您的寶貴意見。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相關焦點

  • 釋迦牟尼糾偏法,對治禪定出偏
    因為「治禪秘要法」的經文深奧,其經文又限於(上世紀)二十年前的時代背景,有些是屬於宗教性質,不便在此文中全部寫出。為今天的氣功糾偏,選出其中與氣功坐禪有關的重要的十則進行探討和學習。一、坐禪入定後因外聲產生的狂亂症釋迦牟尼在古時以阿難為首領導伍百比丘在樹林深靜處,用數息法,修心十二,入琉璃三昧時,因聽見象的叫聲,五百比丘,發生狂奔不可禁止。
  • 佛家中所說的十八羅漢與五百羅漢
    【十八羅漢】本作十六羅漢,玄奘所譯《法住記》說他們是釋迦牟尼的十六個弟子,受釋迦之囑,不入涅槃,常住人世,以濟度眾生為己任。十六羅漢因專事教化、濟度眾生,故在中國古代曾得到信眾的普遍敬奉。大約在五代時,又多出兩羅漢,成了十八羅漢。
  • 如來佛祖釋迦牟尼的出生
    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歷史傳承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起源於古印度,也就是現如今的尼泊爾,大家都知道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就是很多影視劇中的我佛如來。釋迦牟尼,本名叫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是後人對其的尊稱,「釋迦」是因為他出自釋迦族,「牟尼」是當時對出家修行成就者的稱謂。當時的印度同樣也還是君主制國家,也就是剎帝利階層來統治的,劃分為很多個小國家,而佛祖出自其中的一個小國家叫迦毗羅衛,這個國家就位於今天的尼泊爾。釋迦牟尼的父親就是這個國家的統治者淨飯王,母親摩耶夫人是鄰國天臂城善覺王的妹妹。
  • 如何評價《火影忍者》的世界觀設定,宏大史詩還是村民械鬥?
    火影忍者的世界觀包括五大國,五大國最鼎盛的五大忍村,木葉村,砂隱村,雲隱村,霧隱村,巖隱村。以及非常多的小國,夾在五大國之間有許多小忍村,比較知名的有音忍村和雨忍村,音忍村就是大蛇丸的老巢,雨忍村是曉組織的根據地。
  • 我是你佛前五百年的那顆痣
    許久,佛主才說:「五百年後,你若不能感動魚兒,會有另外一段姻緣。今日,我就將你與魚兒一起,化為我佛座下的並蒂蓮。記住:你只有五百年的時間。」夢醒了,我終於如願以償的與魚兒廝守在了一起。我以為五百年的執著足能感動魚兒。
  • 釋迦牟尼在千年前就參悟到的,人們不相信,科學家證實他是對的
    如果經常觀察被光線照亮的塵埃,說不定就能發現宇宙中的秘密,傳說中釋迦牟尼就是這樣細心觀察萬物的佛祖。他對眾生說過:如果你細心觀察沙子,你就會發現一粒沙子中會存在3000個世界,而這3000個世界中又有數以百億計的日和月。也就是說世界上任何一種存在都構成了一個世界,上至宇宙,下至人,沙土,塵埃都是獨一無二的世界。這樣流傳2500年的說法竟與現代科學不謀而合。
  • 世界觀最宏大的遊戲是什麼?光靠設定出作品,內容不亞於一本小說
    而世界觀最宏大的遊戲都有什麼呢?今天老狼就來跟大家說一說,那些設定非常有趣且磅礴的遊戲!魔獸世界作為遊戲史上的一座裡程碑,魔獸世界的世界觀可以用無比宏大還形容,想看具體的可以百度魔獸編年史,這裡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一些簡單的內容,因為將世界從頭到尾給介紹完,估計一個月的時間,才能給大家介紹到廣為人知的巫妖王之怒這個地方。
  • 釋迦牟尼佛第一個度化的是憍陳如尊者,他們有什麼樣的因果關係
    釋迦牟尼佛成道後先講《華嚴經》,但《華嚴經》是圓頓的法門,度菩薩根機,聲聞根機聽不懂其中的道理,所謂「有眼不見舍那身,有耳不聞圓頓教」。所以,釋迦牟尼佛觀機逗教,又在鹿野苑講四諦法門,度五比丘。釋迦牟尼佛觀察五比丘的根機最先成熟,是因為釋迦牟尼佛出家後,與佛最有緣的就是這五位大臣。其中,憍陳如尊者更是過去生就與佛有緣,所以第一個得度。
  • 存在很多護法神的佛家「無神」論
    佛家是主張「無神」論的,但是佛家的「無神」卻又和唯物主義的無神並不一樣。佛家與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處,在於「無神」的主張,不論任何宗教,不是崇拜多神的偶像,就是信奉一神的主宰。只有佛教獨樹一格,認為不是神創造了世界,而是世界創造了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因為緣起而產生的。
  • 在這裡釋迦牟尼第一次教授佛法,佛教的僧伽也在此成立
    佛祖釋迦牟尼在鹿野苑初法輪,相當於基督教的耶路撒冷。古印度佛教遺址。當年,釋迦牟尼在菩提伽耶悟道成佛後,西行200公裡,來到鹿野苑,隨後就在這裡對父親淨飯王派來照顧他的5個隨從講解佛法,向他們闡述人生輪迴、苦海無邊、善惡因果、修行鹿野苑—佛陀第一次講經說法的地方。在這裡釋迦牟尼第一次教授佛法,佛教的僧伽也在此成立。公元3世紀時,鹿野苑已經成為重要的藝術中心。
  • 《神奇寶貝》遠古世界觀詳解,你對這世界到底了解有多少?
    神奇寶貝有著漫畫作品中最為龐大的世界觀。要知道,世界觀對於一部作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品未來的開發很大程度就要看世界觀的完整性,世界觀越豐富完整,劇情展開就越輕鬆,而神奇寶貝最為風靡了三十年的一部作品,涵蓋了無數的動畫、漫畫、電影。
  • 藏傳佛像釋迦牟尼與阿彌陀佛的區別是啥?
    一、地位不同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藏傳佛像釋迦牟尼不是其本名,是後人對他的尊稱,意義是「釋迦族聖者」。藏傳佛像釋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我們屬於娑婆世界)的教主,因釋迦牟尼出生於印度,對我們來說屬於西方,所以說是西方教主。
  • 世界觀設定宏大而精美,想像力天馬行空,玄幻網文—《永夜君王》
    #永夜君王#世界觀設定宏大而精美,想像力天馬行空,玄幻網文——《永夜君王》書名:《永夜君王》,作者:煙雨江南煙雨江南作為起點大神,其創作風格靈活多變,題材新穎,對文字的駕馭可謂信手拈來。一個全新世界觀架構——永夜世界下,人族與黑暗種族戰爭、權謀的故事,《永夜君王》世界觀設定宏大不失精美,想像力更是天馬行空。小說概要故事開始:生活在永夜大陸底層飛艇墳場的少年千夜,自小被遺棄在垃圾墳場,靠撿拾垃圾為生。之後被帝國元帥賞識並收為義子,加入黃泉訓練營訓練,接著進入血蠍特種部隊。
  • 世尊前五百世父親居然是同一個人
    《百業經》是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宣說因果不虛的一部甚深經典。共有一百多個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仙人、國王、大臣、婆羅門、施主,居民、妓女、獵人等人物,形象地闡明了善惡之因必感善惡之果的真諦。 因果規律是在世俗諦中一條真正打不破的真理,此經主要細說。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 天然國寶: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奇石天珠
    (參照邱承彬編著《解密天珠》,山東教育出版社)  天然國寶初轉法輪奇石天珠是指寶石上面形成了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圖騰的奇石天珠。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奇石天珠是十大國寶奇石天珠之一。天然國寶初轉法輪奇石天珠又叫釋迦牟尼初轉法輪奇石天珠、佛祖初轉法輪奇石天珠、佛陀初轉法輪奇石天珠等。
  • 釋迦牟尼佛偈
    再過56億年,彌勒菩薩下降人間成佛就是彌勒佛。釋迦牟尼佛當年做補處菩薩時的名號為護明菩薩,在迦葉佛之後成佛。當時迦葉佛給我們本師授記,說:「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 『釋迦牟尼』。」夢象受孕一天夜裡,摩耶夫人睡夢中夢到天人們前後簇擁著一頭白象向她飛來。白象騰空而來,從右肋進入了自己身體。
  • 佛教與科學的「巧合」,釋迦牟尼難道是科學家?
    很多人知道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認為是封建迷信,可佛教對世界、時間、空間的認知很多地方與科學研究都不謀而合,讓人不得不懷疑提出這些理論的釋迦牟尼究竟是出家人還是科學家。佛教宇宙觀與現代不謀而合百億須彌、百億日月的數目,這是佛教的世界觀,認為宇宙中有3000個大千世界,無數個小千世界,每個世界都有自己的太陽月亮。整個宇宙有上百億的太陽月亮。任何一個接觸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都知道,宇宙中有無數個類似太陽系的星系,每一個有固定軌道的星球幾乎都有類似月球的衛星。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這些類似太陽系的星系每一個都是一個獨立的世界。
  • 吳承恩的作品「出了錯」,釋迦牟尼十大弟子裡沒有一個叫金蟬子的
    吳承恩的作品「出了錯」,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裡頭沒有一個叫金蟬子的唐僧的前世叫作金蟬子,這一點在《西遊記》裡先後有三次提到。五百年前,我與他在『蘭盆會』上相識,他曾親手傳茶,佛子敬我,故此是為故人也。」相識五百年以後,鎮元大仙還記得唐僧這位老朋友,而且囑咐清風、明月兩位童子好好招待。招待之物是兩個人參果,很珍貴,一萬年才能結三十個,因為當初見過一面就要給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