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珠是寶石的一種,又稱九眼石頁巖,簡稱九頁巖、九眼石,或稱摩尼寶珠、火焰寶石、真陀摩尼、震多末尼,又作天珠、如意寶、如意珠、末尼寶、無價寶珠、如意摩尼等,也稱佛眼、菩薩眼、宇宙眼、佛陀珠、浮屠珠、佛塔珠等。
魯網9月26日訊 天珠是寶石的一種,又稱九眼石頁巖,簡稱九頁巖、九眼石,或稱摩尼寶珠、火焰寶石、真陀摩尼、震多末尼,又作天珠、如意寶、如意珠、末尼寶、無價寶珠、如意摩尼等,也稱佛眼、菩薩眼、宇宙眼、佛陀珠、浮屠珠、佛塔珠等。天珠是寶石中的聖者,是藏傳佛教的寶石器物,因其神奇而美麗的圖騰而被天珠愛好者所喜愛。主要產地是青藏高原。奇石天珠是因為奇石的形狀或奇石上面的圖騰形狀頗似佛教圖騰或吉祥圖騰,加之奇石的材料為石英巖玉(瑪瑙、玉髓)類等寶石,因此,奇石天珠便成了天珠中的佼佼者。(參照邱承彬編著《解密天珠》,山東教育出版社)
天然國寶初轉法輪奇石天珠是指寶石上面形成了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圖騰的奇石天珠。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奇石天珠是十大國寶奇石天珠之一。天然國寶初轉法輪奇石天珠又叫釋迦牟尼初轉法輪奇石天珠、佛祖初轉法輪奇石天珠、佛陀初轉法輪奇石天珠等。
佛教稱釋迦牟尼成道後初次宣傳他的學說為初轉法輪。
據傳在古印度「輪」既是一種農具(即小推車的車輪),也是一種兵器(形狀象個車輪子),在印度佛教借用「輪」來比喻正法及佛法無邊,具有摧邪顯正的作用。形象的說就是釋迦牟尼推轉輪寶。轉經輪(轉經筒)正是由車輪演變而來。
法輪是比喻,印度有個傳說,誰能統治全印度,自然會有輪寶出現,它能無堅不摧,無敵不克。得到輪寶的統治者便被稱為轉輪聖王。把佛的說法稱為轉法輪,即含有這種意義,同時也顯示釋迦牟尼的所悟為最高原理。
根據法顯《佛國記》記載,佛祖的前世迦葉佛(闢支佛)居住於鹿野苑,因此處有野鹿經常出沒,故而得名「鹿野苑」。
據相關資料記載,公元前531年,釋迦牟尼在古印度菩提伽耶覺悟成佛後,來到鹿野苑,找到了原來的憍陳如等五位侍者,為其講演四聖諦,他們因此有所證悟,隨即出家為五比丘僧,佛教的佛、法、僧三寶至此初創完成。
現在鹿野精舍西南方向不遠處的喬堪祗塔遺址,也稱為五比丘迎佛塔,是佛陀初轉法輪的紀念地。此塔最初建於笈多王朝時期,原為覆缽型,莫臥爾帝國(16世紀)時期在其頂端加建八角亭,地理坐標,北緯25.3768821°,東經83.0217106°。
初轉法輪後,在接下來的雨安居中,佛陀在鹿野苑的鹿野精舍(又譯作牟拉甘陀庫底精舍、根本香室精舍等)傳道,僧團逐漸擴大到60餘人,後來佛陀派遣他們到各地弘法。現在存有鹿野精舍遺址,在其不遠處有1931年復建的鹿野寺,內有介紹佛陀生平的精美壁畫。
鹿野精舍遺址旁,有建於公元前2世紀修建的阿育王石柱(地理坐標:北緯25.3813706度,東經83.0231419度)遺址。玄奘公元7世紀時看到,石柱高達70餘尺(約17米)。19世紀末期,考古發現了該石柱的頭部(長達2米多),雕有四面獅像,成為印度國徽圖案的來源。原件現保存在鹿野苑博物館中。
法顯《佛國記》記載,波羅捺城「東北十裡許,得仙人鹿野苑精舍。此苑本有闢支佛住,常有野鹿棲宿。世尊將成道,諸天於空中唱言:『白淨王子出家學道,卻後七日當成佛。』闢支佛聞已,即取泥洹,故名此處為仙人鹿野苑。世尊成道已,後人於此處起精舍。佛欲度拘驎等五人,五人相謂言:『此瞿曇沙門本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米,尚不得道,況入人間,恣身、口、意,何道之有?今日來者,慎勿與語。』佛到,五人皆起作禮處。復北行六十步,佛於此東向坐,始轉法輪,度拘鱗等五人處;其北二十步,佛為彌勒受記處;其南五十步,翳羅缽龍問佛:『我何時當得免此龍身?』此處皆起塔,見在。中有二僧伽藍,悉有僧住。」
玄奘在《大唐西域記》卷七記載:「婆羅痆河東北行十餘裡,至鹿野伽藍。區界八分,連垣周堵,層軒重閣,麗究規矩。僧徒一千五百人,並學小乘正量部法。大垣中有精舍,高二百餘尺,上以黃金隱起作庵沒羅果。石為基陛,磚作層龕,龕匝四周,節級百數,皆有隱起黃金佛像。精舍中有鍮石佛像,量等如來身,作轉法輪勢。精舍西南有石窣堵波,無憂王建也,基雖傾陷,尚餘百尺。前建石柱,高七十餘尺。石含玉潤,鑑照映徹。殷勤祈請,影見眾像,善惡之相,時有見者。是如來成正覺已初轉法輪處也。其側不遠窣堵波,是阿若憍陳如等見菩薩舍苦行,遂不侍衛,來至於此,而自習定。」原書對鹿野苑其他景觀的記述也非常周詳,成為19世紀末考古的重要依據。
初轉法輪標誌佛教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法輪為藏傳佛教吉祥八寶之一。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奇石天珠(邱木兮攝影)
邱承彬編《解密天珠》,山東教育出版社(邱木兮攝影)
天然國寶佛祖(佛陀)初轉法輪奇石天珠渾然天成,鬼斧神工。其寓意吉祥,文化底蘊豐厚,天工造物,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展現了大自然的神力,非人力所能為,其珍貴程度可想而知,令人嘆為觀止!
作者:邱承彬(字:木兮,號:六不居士,天珠學者、佛學者、傳統文化學者,旅遊專欄作家,詩人。《解密天珠》的作者,《中國頌》、《黃河頌》、《雪山聖湖頌》、《高山流水頌》、《泰山頌》為邱承彬著名的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