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佛學略有涉獵的朋友一定聽說過「鹿野苑」這個地名。昔釋迦牟尼佛證道後,在此初轉法輪,為五比丘宣說苦集滅道四諦。從此人間有了甘露法鼓、正法妙音。
其實,鹿野苑這個地方十分特別,這裡是人為的「野鹿保護區」,立此大功德的,正是我佛釋迦牟尼!
《出曜經》記載:仙人鹿野苑處波羅奈國地界,釋迦牟尼佛的前世為鹿野苑千鹿之王。有一次,波羅奈國王入山狩獵,恰好將千鹿一網打盡,群鹿驚慌失措,不知所以。這時,鹿王菩薩挺身而出,求告國王:如果千鹿齊受死,肉久置則變質。願日獻一鹿,供王所食!
國王念其誠,答應了鹿王的請求。於是釋迦牟尼佛的化身鹿王菩薩與提婆達多的化身另一鹿主分別率500鹿,抽籤決定了獻食的秩序。
一天,輪到提婆達多鹿群獻食時,被抽到的母鹿已懷妊數月,正要臨盆。母鹿求提婆達多待產後受食,此次另選它鹿。提婆達多憤恨說:「何不速往?誰願代你受死!」不得已,母鹿只好向鹿王菩薩哀求自陳。鹿王菩薩說:「你沒有去問你的主人提婆達多嗎?」母鹿回答:「說了,但他不聽。」鹿王菩薩悲憫母鹿,便寬慰她:「放心吧,我願代你去獻食!」
於是鹿王召集千鹿,安排後事。提婆達多聞訊後呵斥母鹿:「你不往獻食,竟來叨擾鹿王?」鹿王菩薩說:「止!止!不要呵斥她,這是我自願代她獻食的。」群鹿不忍,紛紛表示由己代替,鹿王菩薩沒有同意。
群鹿追逐菩薩直至王宮,御廚認出這是鹿王,趕緊稟告國王:「鹿王前來獻食,不知道大王決不決定要殺他?」國王聞訊大驚,趕緊讓人帶鹿王上殿。國王詫異地問:「難道千鹿吃盡了嗎?」國王的意思,作為鹿王,自然有權最後接受厄難。
鹿王菩薩回答:「自從大王下令不得肆意狩獵,千鹿安然妊娠,數量有增無減。」「那為什麼輪到你前來呢?」波羅奈王更奇怪了。鹿王菩薩便向國王回稟了其中緣由。波羅奈王自責不已:「我為人王,殺伐肆意。不若鹿王,愛惜子民。」於是廢止了群鹿獻食之約,同時下令:鹿野苑殺鹿,罪同殺人!
從此,鹿野苑是史料記載、官方認可的第一處「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到了佛陀時代,許多修行人齊聚此地清修悟道,成了名副其實的仙人鹿野苑!正因這個美麗的傳說,在拉薩大昭寺的教徽法輪下,建有二鹿跪仰雕塑……
歡迎關注本帳號,了解更多佛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