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鹿野苑是佛教聖地之一,據記載,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道後,在鹿野苑初轉法輪,度五比丘,佛教由此開始發揚光大,鹿野苑也因此而聞名於天下。據說佛成道之後,智慧通達,無所堊礙;大地有18種瑞相顯現;天鼓自然發出美妙的聲音;香風緩緩而起,柔軟清涼;雜色瑞雲,降下甘露雨;園林花果,不等季節到來而提前開花結果;天上又落下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曼殊沙花、摩訶曼殊沙花、金花、銀花、琉璃花、七寶蓮花,環繞菩提樹,圍滿三十六踰闍那;諸天大起歌舞伎樂,散落鮮花,焚燒好香,梵唄齊起,讚嘆之聲自然從天而至;還有天神手執寶蓋以及幢旛充塞虛空之中,天龍八部前來遮護如來法身。一切眾生,頓時心裡都充滿慈愛。真是佛光普照,禮義圓明。大梵天王知道佛已經得到了無上的智慧,功德圓滿,他對佛說:「世尊過去為了眾生的緣故,因此而久住塵世,甚至可以捨棄身體、頭、眼睛等用來布施,備受種種痛苦,以廣修功德,因此到今天才成就至高無上的道。而現在成道之後,卻默然而不說法,眾生沉淪於漫漫長夜,墮溺於無明的黑暗之中,僅憑他們的力量,脫離這黑暗和苦海是極難辦到的,但其中還有一些眾生過去世時,親近善良的朋友,種植了各種功德的根基,是完全可以聽受您的說法,得到至高無上的菩提大道的。
只希望世尊為了這些人,而用大慈大悲的力量以及高妙的佛法給他們以開導,使他們因此而脫離苦海,抵達智慧彼岸。」世尊思考了7天,最終才決定為全天下的眾生說法,要用大慈大悲的心願使眾生脫離苦海,從而到達極樂世界的彼岸。又過了7天,釋迦牟尼佛反覆觀照眾生根基因緣,以及所有煩惱所在。滿了14天之後,便決定應當馬上前往世間說法。然而從哪裡開始呢?最後,釋逝牟尼想到國師、大臣所派遣的伺候看顧他的撟陳如等五人,他們都是異常聰明的有道行根基的人,現在應當先為他們說法。想到這裡,釋迦牟尼又思考道,「過去各佛轉法輪的地方都是在波羅奈國鹿野苑中仙人住的地方,恰好這五個人也住在那裡,我正好前往鹿野苑,為他們演講佛法。」於是,釋逝牟尼當即從座位上站起來,準備前往波羅奈國。鹿野苑位於恆河和波羅奈河之間,那兒有一片繁茂的森林,環境十分幽靜,非常適宜於修行。撟陳如等五人就在這片森林的苦行林中修習苦行。鹿野苑這個名稱的由來還和一段美麗動人的傳說有關。
很久以前,在一座森林裡,有一隻雄偉奇特的鹿王,它率領著幾千頭梅花鹿一起生活在一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這隻鹿王身材高大、頂角挺拔、四蹄溫潤如玉、雙目炳炯有神,身上的絨毛五彩斑斕。特別威武美麗。這群鹿餓了吃林中的嫩葉鮮花,渴了喝溪中清澈的泉水。不幸的是這一帶地方出現了一位國王,很喜歡吃鹿肉,所以每隔三、五天便來打一次獵。他每一次都帶來許多士兵,牽著獵狗、架著獵鷹,把森林團團圍住,每一次,鹿王帶領群鹿東奔西跑,狼狽逃竄,好不容易才逃出包圍圈,但每一次總有不少鹿或死於士兵的亂箭之下,或被活捉,或跌下山崖、墮入陷阱,或被荊棘扎傷、被泥淖淹沒。面對這種災難,鹿王想:「我身為鹿王應當保護群鹿不受損害,如果為了貪圖豐美的水草待在這兒不走,反而使大家都受到傷害,這就是我的罪過了。可是遷到哪兒去好呢?哪兒才能找到這樣豐美的水草呢?」鹿王考慮再三以後動身到王城中。鹿王走到國王面前跪下說:「我們在大王的國境內生活,指望能得到大王的庇護,安居樂業,沒想到近來經常受到獵人的襲擊,每次都死傷很多、損失慘重。
聽說大王歡喜吃鹿肉,我們也不敢逃避,只希望大王能告訴我們每天需要幾頭鹿,我們一定相互推選,每日如數自願前來,絕不欺騙大王。老天爺是慈悲為懷的,希望大王能可憐我們!」國王聽了鹿王的這番話心中十分驚訝,對鹿王說:「御廚房每天只用一頭鹿就夠了,沒想到為了每天的一頭鹿,讓你們死傷這麼慘重。如果真像你說的,每天會有一頭鹿自動走進我的御廚房,我發誓再也不到森林中去打獵。」鹿王辭謝了國王后,回到森林中,召集群鹿,向大家宣布與國王談判的結果。從此以後,每天都有一頭鹿自動來到王宮中,國王再也沒到森林中打過獵。這天,輪到一頭大母鹿去送死。但這頭大母鹿眼看就要分娩了。母鹿跪在鹿王面前,哭著哀求道:「並非我貪生怕死,但我腹中的孩子是無辜的,它有活下去的權利啊!求大王寬限幾天,讓下一個先去,等我把孩子生下來,一定馬上去御廚房報到。」下一頭鹿聽說要叫自己先去,也跪在鹿王面前叩頭哀求道:「大王!到該我死的那一天我絕不多說二話。但按規矩我還能再活一天一夜,讓我活夠這一天一夜我才死而無怨。」鹿王左右為難,最後決定由自己代替母鹿前去。鹿王到了御廚房後,跪在地上,引頸待宰。碰巧廚師認得這隻鹿王,他看到這隻雄奇的鹿王親自前來就死,覺得非常奇怪,不敢輕舉妄動,而是馬上跑去報告國王。國王下令把鹿王牽來問道:「今天你為什麼親自前來?」

鹿王便告訴國王,母鹿已懷小鹿,自己不忍心傷害兩條性命,其他鹿也希望多活一天,他不忍心以其他鹿替代,所以親自前來。國王聽了,感動得流下淚來,說:「真沒想到一頭牲畜還會這樣殺身成仁!我是一個人,卻每天要宰一頭鹿,以滿足自己的口欲,我真是連鹿王也不如啊!」國王立即讓廚師把鹿王放了,從此戒吃鹿肉,並下令全國軍民,從此以後,無論什麼人,都不準傷害鹿,若敢違犯,嚴懲不赦。鹿王回到森林,又和群鹿一起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這片森林成了鹿的天堂,於是被稱為鹿野苑。釋迦牟尼佛來到鹿野苑,僑陳如等五人起身迎接他,佛為他們講法,對他們說:「你們不要用你們那樣的小智小慧,來輕量我有沒有成道。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形體在痛苦中,心中就會懊惱煩亂;身體在快樂中,情緒就會表現快樂的樣子。所以說痛苦和快樂這兩者都不是道的原因。」「現在如果能捨棄痛苦和快樂,按中道行事,你們的心就會寂靜安定,就能修習那八正道(八正道:一、正見;二、正思維;三、正語;四、正業;五、正命;六、正精進;七、正念;八、正定),因而能脫離生老病死的禍患。我便是按照中道的法則行事,因此成就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釋迦牟尼佛三轉四諦(三次講解四諦)十二行因緣法輪時,阿若僑陳如在諸法中,遠離塵塘,獲得了法眼淨。釋逝牟尼佛知道另外四人的心意,於是重新為這四個人宣講四諦。於是,這四人在諸法中,也遠離塵垢,得到法眼的清淨。他們成為五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