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印度的遭遇:鹿野苑初試啼聲

2020-12-07 三聯生活

佛教在印度的遭遇:鹿野苑初試啼聲

2013-01-25 16:49 作者:袁越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傳說佛祖悟道後一路向西走了200多公裡,來到印度教聖地瓦拉納西(Varanasi),在郊外的一個養鹿場首次開壇講道,傳播佛法。後人將此處稱為鹿野苑(Sarnath),是僅次於菩提伽耶排名第二的佛教聖地。

傳說佛祖悟道後一路向西走了200多公裡,來到印度教聖地瓦拉納西(Varanasi),在郊外的一個養鹿場首次開壇講道,傳播佛法。後人將此處稱為鹿野苑(Sarnath),是僅次於菩提伽耶排名第二的佛教聖地。

去瓦拉納西最好的辦法是搭火車,但車票早就賣光了。「印度人通常會提前3個月就把火車票買好,像這樣的熱門線路早就沒票了。」旅行社的人對我說,「你只能先坐計程車去距離最近的伽耶鎮(Gaya)火車站碰碰運氣,興許有剩票。」

在印度做背包客,火車幾乎是唯一的交通工具。這個國家只有很少的幾條高速公路,遠距離交通幾乎全靠鐵路。印度的鐵路系統最初是英國人投資建起來的,從1840年動工到1947年印度獨立為止,英國人把印度變成了一個擁有世界第三大鐵路系統的國家。馬克思曾經預言鐵路將迅速把印度從一個農業國轉變成工業化國家,但他的預言沒有實現。事實上,印度幾乎是所有具備發達鐵路系統的國家當中唯一沒有實現工業化的國家。

印度火車票是出了名的難買,新德裡和瓦拉納西等熱門地點有專門供外國人使用的售票廳,會有適量的特供票留給遊客,但伽耶鎮就沒這個待遇了。我和大家一樣排隊買票,體驗了一把普通印度人的生活。印度售票員的出票速度出奇的慢,平均每個人要花10分鐘,購票者不但要出示證件,還必須填一張申請表,家庭住址、電話號碼什麼的都要填,差一項都不行。另外印度人非常喜歡加塞,售票窗口永遠圍著一大堆人。好在他們不喜歡動真格的,只要我上前阻止,加塞者一般都會主動走開,避免和我發生正面衝突。

在印度僅次於菩提伽耶、排名第二的佛教聖地鹿野苑

這裡還有一個女性窗口,其實就是專為婦女留出的排隊之處,讓她們避免和男性發生身體接觸,但仍然還得跟男人們搶位置,並不優先多少。後來我才意識到,這件事恰好說明了印度婦女遭受的性騷擾有多麼嚴重。

排了兩個多小時隊後,我終於買到了一張臥鋪票。印度沒有動車,火車最高時速不到100公裡,再加上停車頻繁,有效時速不超過50公裡,與30年前的中國差不多。印度的臥鋪車廂格局和中國的很相似,但比中國的寬一些,過道一側還能再安排兩個豎著的鋪位,也就是說每個單元要睡8個人,再加上經常會有買不到臥鋪票的人偷偷過來蹭地板睡覺,印度的火車車廂比中國的更擁擠。另外,印度火車上的小販特別多,幾乎每時每刻都有賣各種零食的小販吆喝著走來走去,乘客幾乎沒辦法休息。

印度火車還有一點和30年前的中國很像,那就是各種身份的人都不得不聚集在同一個空間裡。我在印度旅行的過程中曾經和農村婦女、普通工人、大學生、國家機關幹部、小職員、公司老闆、高等法院的律師,以及來自世界各國的遊客們分享過同一個車廂,這是因為大部分印度人可選擇的公共運輸工具非常有限,除非是巨富或者政府高級官員,大家在這個問題上一律平等。

200公裡的路程,火車開了將近5個小時才到。瓦拉納西火車站非常混亂,遊客要和神牛野狗搶道,站臺上到處是嚼檳榔後吐的口水印,鐵軌上隨處可見人畜的糞便和各種塑料垃圾,發出陣陣惡臭。

我在市中心找了家旅館住下,卻又被鞭炮聲和喇叭聲吵得睡不著。原來樓下有人舉行婚禮,親朋好友們簇擁著花車在街區轉悠,旁若無人地大聲喧譁。印度的大街上隨時隨地都可以見到各種宗教或者民俗儀式,對於遊客來說這是印度吸引人的地方,但同時也說明這個國家的老百姓沒有公德心,分不清公共空間和私人空間的區別。比如,我訪問過的大部分印度家庭內部都很乾淨,但一走出家門就完全變成了另一個世界。

第二天我坐「摩的」來到了距離瓦拉納西市中心10公裡遠的鹿野苑,司機把我放在了一座耆那教(Jainism)寺廟的門前。這座寺廟緊挨著鹿野苑,外表看很不起眼,內部也是相當低調,布置得極為簡單,與耆那教的教義非常吻合。

耆那教創始人大雄筏馱摩那和佛祖釋迦牟尼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大雄所創立的耆那教同樣反對婆羅門的種姓制度,主張通過苦修來悟得正道。當年佛祖正是因為看到了耆那教徒在森林裡苦修,才決定去山洞裡待了6年。後來佛祖悟出了「中道」,但耆那教我行我素,仍然相信苦修是唯一的道路。耆那教徒認為一切殺生的行為都是可恥的,甚至包括植物,因此耆那教奉行嚴格的素食主義,甚至不吃土裡長的東西,因為怕傷到小蟲子。聖雄甘地的母親就是耆那教徒,甘地的所作所為與耆那教有非常大的關係。

耆那教和佛教均誕生於公元前6世紀,那段時間印度出現了很多宗教流派,史書中稱其為「沙門」(Sramana)。佛經中常提到的「六師外道」指的就是沙門思想中有影響力的學派及其領袖。尚會鵬教授認為,沙門思想的大量出現,一方面說明了當時的印度土著文化和雅利安文化之間的融合尚未完成(佛祖本人就是黃皮膚的土著),另一方面也說明生產力的進步導致社會結構發生了根本改變,執掌經濟和行政大權的世俗貴族剎帝利的勢力飛速上升,而商業的發達使得吠舍的地位也逐漸增長,兩者都對婆羅門至高無上的權威發起了挑戰。而佛教和耆那教的核心都是反對種姓制度,對剎帝利和吠舍階層很有吸引力。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跟著上遊看世界:印度(七)佛教聖地鹿野苑
    鹿野苑今屬印度國北方邦瓦拉納西。佛陀在此初轉法輪和成立僧伽團體,是佛教四大聖地之一。鹿野苑現有的佛寺,除了鹿野寺外,1908年修建的緬甸法輪寺,是鹿野苑最早的外國佛寺;1967年,由印度教育部文化局資助修建的西藏高等研修中央學院,是一所佛學院;還有中華佛寺、泰國佛寺、日本佛寺等。
  • 鹿野苑——佛教在古印度的四大聖地之一
    鹿野苑位於印度北方邦瓦拉納西以北約10公裡處,是佛教在古印度的四大聖地之一。在這裡釋迦牟尼第一次教授佛法,佛教的僧伽也在此成立。相傳,釋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覺悟成佛後,來到鹿野苑,找到了原來的五位侍者,為其講演四聖諦。
  • 印度鹿野苑猶如一個廢墟,印度女人喜歡穿紗麗環遊
    如今隨著國人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走出國門環遊全世界,已不再是曾經夢寐以求的空想,作為中國的鄰國,印度也是備受矚目的四大文明古國,值得中國人行走的地方成千上萬,但令不少遊客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印度的景區主要以雄偉建築為主。
  • 印度佛教遺蹟,是印度「佛教四大聖地」之一,今卻化為廢墟
    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雖然現在的印度佛像信徒並不是最多的,在印度有著非常多的古城,這些古城的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印度這麼多的古城裡面有一座城市是不得不提的,這裡就是瓦拉納西。佛教歷史上的第一批的佛教徒就是在附近的鹿野苑誕生的,雖然佛教在當時收到了王室的支持但是卻沒有在印度人心中紮根。
  • 佛教徒心中的聖地印度鹿野苑真正是什麼樣子的?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更加注重心靈上的放空,今天小編就帶你來到印度鹿野苑感受下,心靈放空的力量。公元前531年,釋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覺悟成佛後,來到鹿野苑,找到了原來的五位侍者,為其講演四聖諦,他們因此有所證悟,隨即出家為五比丘僧,佛教的佛、法、僧三寶至此初創完成。因為在此地初轉法輪和成立僧伽團體,是佛教四大聖地之一。
  • 實拍隱藏在佛教聖地鹿野苑的「網紅」氣質廟,網友:確定是寺廟?
    Hi,這裡是KK見世界獨家旅行分享頻道;攝於印度南方克拉拉邦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的鹿野苑,位於印度聖城瓦拉納西城西10公裡處,這裡有一個舉世聞名的佛教遺址園:鹿野苑遺址園,以及一個收藏著印度國徽原型的阿育王石柱頭的考古博物館,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被稱網友稱作不像寺廟的鹿野苑「主寺」:牟拉甘陀庫底寺(Mulagandhakuti Temple);
  • 鹿野苑是傳說中的佛祖成佛後,第一次公開傳授佛法的佛教聖地
    鹿野苑便是一個未知的地方。恕我孤陋寡聞,來之前只知道佛祖誕生地,以及佛祖頓悟成佛之地。並不知道,瓦拉納西有鹿野苑。到達之後,才知道這個地方在這裡。之前只是聽說過有這麼個地方,它是傳說中的佛祖成佛後,第一次公開傳授佛法的佛教聖地。佛祖如來2500年前來到這裡,公開講經傳授佛法,在這裡完成了佛教的佛 法 僧 三寶集結。
  • 印度「四大佛教聖地」之一,還是印度國徽出處,如今卻已變成廢墟
    眾所周知,古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我們耳熟能詳的《西遊記》唐僧西天取經就是玄奘歷經磨難前往古印度的故事,因此,印度現在依然遺留著大量的佛教聖地遺址。其中,位於印度北方都貝魯勒斯地區的「鹿野苑」就是非常重要的佛教遺蹟之一,也被大家譽為古印度「佛教四大聖地「之一。
  • 鹿野苑是古印度四大佛教聖地,是釋迦牟尼初轉法輪之地,玄奘來過
    鹿野苑是古印度四大佛教聖地,是釋迦牟尼初轉法輪之地,玄奘來過鹿野苑是古印度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傳說是釋迦牟尼初轉法輪的地方,也就是他初次向弟子講經布道之處。在佛教經典中,鹿野苑被稱為初轉法輪處視為佛教傳播地和教團建立處。中國古代高僧法顯和玄奘都曾來到此地。鹿野苑位於瓦臘納西西北約10公裡處,當地人稱它為「仙人論處」、「仙人鹿園」。據佛教《六度集經》記載,古時候這裡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常有鹿群出沒。傳說,國王經常帶著侍從們到林中獵鹿,佛的前世菩薩鹿王於心不忍託夢給國王,勸他不要再射殺群鹿。
  • 印度05:參觀佛教聖地鹿野苑,唐僧曾在鼎盛時到此,如今只剩寂靜
    鹿野苑是佛教四大聖地之一,是釋迦摩尼得道成佛後第一次講法的地方,佛陀在此初轉法輪和成立僧伽團體。鹿野苑離印度教聖城瓦拉納西大約10公裡。我們搭乘了一輛Tutu前往,沿途揚塵很重,建議佩戴口罩。公元前531年,釋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覺悟成佛後,來到鹿野苑,找到了原來的五位侍者,為其講演四聖諦,他們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佛教僧侶與僧團,佛教的佛、法、僧三寶至此初創完成。7世紀唐僧玄奘曾來此,當時鹿野苑正如日中天,是重要的佛教中心之一。考古學家發現,這裡有4、5層壘疊的寺廟和僧房遺址,說明這裡的佛塔和寺廟在歷史上被反覆修繕建造過很多次。
  • 鹿野苑,印度「佛教四大聖地」之一,如今僅剩下一片斷壁殘垣
    在印度眾多的城市當中,有一座城市不得不提,它就是「瓦拉納西」,坐落在恆河西岸的瓦拉納西是印度最古老、最神聖的城市,佛教歷史上第一批佛教信徒就是誕生在瓦拉納西附近的「鹿野苑」,雖然當時的佛教受到了阿育王的扶持,但始終沒有在眾多的印度人們心中紮下根。
  • 3月朝聖印度鹿野苑,中國女孩探訪各國寺廟,其中一個竟布滿灰塵
    Hi,這裡是KK見世界獨家旅行分享頻道,我是KK;作為佛教聖地的鹿野苑,如同菩提迦耶一樣,被各個國家捐贈的寺廟所佔領,每個國家都通過一個小小的寺廟展示著整個國家佛教精華的部分,所以,來到鹿野苑朝聖,當然要去各個國家的寺廟看看;中華寺
  • 佛教聖地鹿野苑的美麗傳說
    印度的鹿野苑是佛教聖地之一,據記載,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道後,在鹿野苑初轉法輪,度五比丘,佛教由此開始發揚光大,鹿野苑也因此而聞名於天下。想到這裡,釋迦牟尼又思考道,「過去各佛轉法輪的地方都是在波羅奈國鹿野苑中仙人住的地方,恰好這五個人也住在那裡,我正好前往鹿野苑,為他們演講佛法。」於是,釋逝牟尼當即從座位上站起來,準備前往波羅奈國。鹿野苑位於恆河和波羅奈河之間,那兒有一片繁茂的森林,環境十分幽靜,非常適宜於修行。撟陳如等五人就在這片森林的苦行林中修習苦行。
  • 曾是印度佛教聖地,如今變成一片廢墟,標誌性建築被供奉在博物館
    文/1很多人都被印度的奇葩事跡所吸引了過去,但我們不要忘了, 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我們從小看的《西遊記》就是古印度的故事改編的。如果你準備去印度旅遊的話,一定不要忘記看看這裡的各種佛教遺址。印度一共有四大佛教聖地,位於北方都貝魯勒斯地區的「鹿野苑」就是其中之一,這裡有一座非常重要的佛教遺址,想要了解佛教文化,這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實拍印度佛教著名的聖地,與菩提伽耶齊名,卻鮮有人知
    在印度的旅行中,大部分都會去泰姬陵,新德裡等地打卡,但是卻往往會忽略一個著名的佛教聖地。這裡就是鹿野苑,這裡是和菩提伽耶,拘屍那羅齊名的佛教聖地,相比菩提伽耶,這裡卻鮮有人知。鹿野苑距離瓦拉納西約10公,三輪車差不多40分鐘就能到達,據說這是釋迦摩尼在這裡第一說法的地方。雖然這裡遊客鮮有人知,但因此在眾多的信眾中,鹿野苑也是非常重要的打卡地,他們會來到這裡朝拜和禪修。鹿野苑中最特色的就是這座建築,高達39米,直徑達28米餘,成為鹿野苑的標誌,卻也見證這這裡1600多年歷史。
  • 印度遊記:觀釋迦牟尼打坐地方——鹿野苑
    研究所的宗旨是研究耆那哲學、歷史和文化,以及耆那教徒的生活,它附屬於貝拿勒斯印度教徒大學。我的兩位導遊都是在那所學校獲得博士學位,現在在這個研究所工作。研究所主任帶著兩名工作人員走到前面的草坪上迎接我。我沒有聽懂他的,或者說,他們所有人的名字,但是他的微笑已經足夠。我稱他為博士,他是個身材矮小、熱情友好的人,主動提出帶我四處參觀。
  • 瓦拉納西,感受印度聖地的世俗生活
    瓦拉納西享有「印度之光」的稱號,是印度恆河沿岸最大的歷史名城,相傳6000年前由作為婆羅門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溼婆神所建。「牛是以創造之神毗溼奴為本,毗溼奴不同於性格激烈的溼婆神,脾氣溫和;而且在世間遭遇災難時會化身成世間生物拯救生靈,據說其化身有10種。它的第8個化身--黑天神,具備神力擅長於吹笛,擁有迷惑女性的魅力,少年時是一個牧童,看牧的就是牛。」在印度只見人讓牛,不見牛讓人。瓦拉納西的所有廟宇群都集中在恆河西側,而在恆河東側則沒有任何建築。
  • 在這裡釋迦牟尼第一次教授佛法,佛教的僧伽也在此成立
    瓦拉納西鹿野苑是佛教在古印度的四大聖地之一。佛祖釋迦牟尼在鹿野苑初法輪,相當於基督教的耶路撒冷。古印度佛教遺址。當年,釋迦牟尼在菩提伽耶悟道成佛後,西行200公裡,來到鹿野苑,隨後就在這裡對父親淨飯王派來照顧他的5個隨從講解佛法,向他們闡述人生輪迴、苦海無邊、善惡因果、修行鹿野苑—佛陀第一次講經說法的地方。在這裡釋迦牟尼第一次教授佛法,佛教的僧伽也在此成立。公元3世紀時,鹿野苑已經成為重要的藝術中心。
  • 瓦拉納西,曾誕生第一批佛教徒,如今這裡信仰佛教的人口卻不足1%
    如今殘垣斷壁的佛教誕生地:鹿野苑鹿野苑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圖中的佛塔,佛塔的旁邊還有菩提樹,以及釋迦牟尼與弟子的雕像,這些是後來興建的。而另一部分,就是鹿野苑古代的遺址,那裡是佛教誕生的地方,釋迦牟尼初次講法也在那裡。
  • 佛教四大聖地之一,佛祖釋迦牟尼道場,千年不毀
    佛教起源於印度,同樣也沒落於印度,僅保留了佛教著名四大聖地。即便如此,印度也是佛教八大朝聖地中,最重要的一站。蘭毗尼是釋迦牟尼的誕生地;菩提迦耶是其開悟得道的地方;鹿野苑就成了他人生中的首個傳道及僧伽成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