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遊記:觀釋迦牟尼打坐地方——鹿野苑

2020-12-05 主要還是搞笑

我從旅遊手冊中了解到這個城市大約有1500座神廟,覺得一路上行來,我差不多已經看到了其中至少1000座。車子開了大約20分鐘,我們來到了耆那研究所。那是一個小小的建築群,比較古老,但是非常整潔,與街道的噪音隔絕,是個非常幽靜的場所。研究所的宗旨是研究耆那哲學、歷史和文化,以及耆那教徒的生活,它附屬於貝拿勒斯印度教徒大學。我的兩位導遊都是在那所學校獲得博士學位,現在在這個研究所工作。

研究所主任帶著兩名工作人員走到前面的草坪上迎接我。我沒有聽懂他的,或者說,他們所有人的名字,但是他的微笑已經足夠。我稱他為博士,他是個身材矮小、熱情友好的人,主動提出帶我四處參觀。我們去了圖書館,我看到裡面有些書非常古老,似乎有幾百年的歷史。他又領我參觀博物館,為我解說,不過我還是沒有完全聽明白。我見到的一切都充滿了魅力,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後我們去餐廳,裡面已經有五六個人在等我們,其中包括我的那兩位朋友,其餘都是這裡的工作人員。

最後,博士又和我一起走回門口的草坪,與我道別。三輪機車就在外面等候,哈米爾說:「我們還要再帶你去看一個地方。於是我們3人坐上車,朝著6千米以北的鹿野苑出發。但是交通非常繁忙,路邊顛簸不堪,我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到達目的地。我已經被這段路程折磨得痛苦不堪,真高興能夠下車放鬆一下。鹿野苑據說是如來佛祖釋迦牟尼初次布道的地方。他們帶我進入鹿苑,來到釋迦牟尼的巨大佛像下面。如來佛像正是其經典的打坐沉思的姿勢,形態俊異,威嚴肅然。哈米爾指向一棵古老的大樹,對我說:「這就是著名的菩提樹。當年佛祖就在這棵樹下第一次講經說法,在場的只有五六名弟子,他們就坐在這兒。他指向幾米遠的一塊空地。

我仰望佛像。如來佛祖真的是這個模樣嗎?如此豐滿,如此冷漠,同我們人類相去甚遠。但就像我們關於基督的圖片和雕塑一樣,誰又知道基督真正是什麼模樣呢?更多時候我都在注視著那棵菩提樹:它怎麼可能生存那麼多年月呢?我並不是懷疑佛教的信仰,只是對其神奇感到驚嘆。我們四處閒逛,看到很多朝聖者,他們來自不同國家,跨越千山萬水,跟隨著佛祖普施濟眾的足跡,在考驗中感受佛祖的慈悲,修得內心的平靜與祥和。我拍了幾張照片。到處都是信徒,有的是全家出行,還有許多僧侶和聖人,他們誓言研習佛家的道義,普度眾生,一生清貧戒欲。我能夠體會,到這裡來朝拜是他們一生中多麼莊嚴神聖的時刻。

鹿野苑裡有許多佛學院和佛學研究所,其中一些是由緬甸、中國以及其他一些國家的佛教機構贊助的。當初我決定來瓦拉納西的時候,根本未想到過自己竟會因緣際會被帶到這個佛祖首次講經的地方;正是在這裡,佛祖把他的思想和哲學發展成為一個偉大悠久、流傳千古的教派。我們回到三輪機車上,朝著火車站進發。

我們下午5點到達火車站,火車6:35返回新德裡。這真是漫長的一天,我感覺有點疲倦,相信他們也有同感。我知道他們將陪伴我一直等到火車進站,我也相信他們一定迫不及待想回去和家人團聚,換了我,我也會這麼想的。因此我向他們道謝,並保證我一個人留下來等也沒有關係。我打開錢包,想向研究所提供一些贊助。索爾圖非常尷尬地給我一張紙條—今天為我服務的帳單。他咕噥著告訴我:「我們的研究所很窮。」

我明白,我明白,你們研究所也就是美國人所說的非贏利機構。」我向他們解釋了一下。他們開始微笑,一個地點頭。帳單價格不足10美元。我多給了他們一些,他們非常開心。我又給司機一筆小費,他也非常開心。如果有一天我有機會的話,我將去中國」,哈米爾說。「或許我能有幸拜訪您」,索爾圖也向我表示同樣的意願。「那當然,你們一定要來。」我給他們我的郵箱地址,「我會帶你們去看我們的河,康乃狄克河,非常美麗,不過不如你們的恆河那般神聖,也沒有它那麼出名。而且我們的河有一個非常大的不足—我們不能在裡面沐浴清洗我們的罪孽。」他們吃吃地笑起來。我又說:「到那時,就輪到我為你們划船了。」

回去的路上非常順利。在車上,我回想今天的經歷,又想起了感恩節。是啊,多麼神奇的節日—感恩的日子。朋友第二天上午到火車站接我。他咳嗽的厲害,實在應該待在家裡躺在床上,或者去醫院看看。但是他堅持要陪我在德裡再到處逛逛,當天下午他又送我去機場。分離總是那麼令人難受,依依不捨;我們儘量直接乾脆,微笑著說再見—我們真的以後還有機會再見面嗎?

相關焦點

  • 佛教四大聖地之一,佛祖釋迦牟尼道場,千年不毀
    佛教起源於印度,同樣也沒落於印度,僅保留了佛教著名四大聖地。即便如此,印度也是佛教八大朝聖地中,最重要的一站。蘭毗尼是釋迦牟尼的誕生地;菩提迦耶是其開悟得道的地方;鹿野苑就成了他人生中的首個傳道及僧伽成立地。
  • 佛教徒心中的聖地印度鹿野苑真正是什麼樣子的?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更加注重心靈上的放空,今天小編就帶你來到印度鹿野苑感受下,心靈放空的力量。公元前531年,釋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覺悟成佛後,來到鹿野苑,找到了原來的五位侍者,為其講演四聖諦,他們因此有所證悟,隨即出家為五比丘僧,佛教的佛、法、僧三寶至此初創完成。因為在此地初轉法輪和成立僧伽團體,是佛教四大聖地之一。
  • 鹿野苑是古印度四大佛教聖地,是釋迦牟尼初轉法輪之地,玄奘來過
    鹿野苑是古印度四大佛教聖地,是釋迦牟尼初轉法輪之地,玄奘來過鹿野苑是古印度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傳說是釋迦牟尼初轉法輪的地方,也就是他初次向弟子講經布道之處。10世紀以後,印度佛教開始衰微,到13世紀,鹿野苑完全毀滅。直到1851年,考古學家開始對鹿野苑進行發掘,發掘出曇麥克塔、主寺、柯羅馬特維寺等佛教遺址,還有重要遺物阿育王石柱、紅砂石菩薩像和眾多的佛像。從瓦臘納西到鹿野苑車程約20分鐘,邦政府交通局每天都有定期觀光巴士前往。
  • 問:釋迦牟尼成佛之後,都做出過哪些成就?
    問:釋迦牟尼成佛之後,都做出過哪些成就?答:關於釋迦牟尼佛(釋迦文佛)成佛的年齡,是有不同說法的。又說佛陀是在三十歲的時候成就無上正覺,也有說佛陀在三十五歲的時候成就無上正覺。佛陀最初的弟子,就是以憍陳如為首的五位侍者,佛陀在鹿野苑向他們宣說苦集滅道四聖諦,這是佛陀第一次說法。在古代的印度,有一種法器叫做轉輪,因此當時的印度風俗,也將能夠徵服四大部洲的聖王,稱為轉輪王。佛陀的成就,佛在鹿野苑首次說法,也被視為大轉輪聖王的功德成就。
  • 釋迦牟尼是哪國人?尼泊爾和印度打起嘴仗
    來源:參考消息網印度媒體稱,尼泊爾外交部當地時間9日堅稱,尼泊爾是佛陀的出生地。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此前則稱,那位佛教創始人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印度人之一。印度外長的這番話引來尼泊爾政界要人作出一系列反應,該國前總理尼帕爾說,蘇傑生有關佛陀的表態「令人反感」。據《印度教徒報》網站8月9日報導,尼泊爾外交部發言人在一份官方聲明中說:「經歷史和考古證據證實,毋庸置疑的確鑿事實是,釋迦牟尼生於尼泊爾的藍毗尼。藍毗尼是佛陀的出生地,也是佛教發源地,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佛教在印度的遭遇:鹿野苑初試啼聲
    佛教在印度的遭遇:鹿野苑初試啼聲 2013-01-25 16:49 作者:袁越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 釋迦牟尼是哪國人?尼泊爾和印度打起嘴仗……
    印度媒體稱,尼泊爾外交部當地時間9日堅稱,尼泊爾是佛陀的出生地。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此前則稱,那位佛教創始人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印度人之一。印度外長的這番話引來尼泊爾政界要人作出一系列反應,該國前總理尼帕爾說,蘇傑生有關佛陀的表態「令人反感」。
  • 在這裡釋迦牟尼第一次教授佛法,佛教的僧伽也在此成立
    瓦拉納西鹿野苑是佛教在古印度的四大聖地之一。佛祖釋迦牟尼在鹿野苑初法輪,相當於基督教的耶路撒冷。古印度佛教遺址。當年,釋迦牟尼在菩提伽耶悟道成佛後,西行200公裡,來到鹿野苑,隨後就在這裡對父親淨飯王派來照顧他的5個隨從講解佛法,向他們闡述人生輪迴、苦海無邊、善惡因果、修行鹿野苑—佛陀第一次講經說法的地方。在這裡釋迦牟尼第一次教授佛法,佛教的僧伽也在此成立。公元3世紀時,鹿野苑已經成為重要的藝術中心。
  • 印證神奇印度的古城——瓦拉納西,一個古老又神聖的地方
    印證神奇印度的古城——瓦拉納西,一個古老又神聖的地方。瓦拉納西古城(),又稱貝拿勒斯,位於印度北方邦東南部,坐落在恆河中遊新月形曲流段左岸,該市有各式廟宇1500座以上。印度教聖地、著名歷史古城。印度的母親河——恆河也在這兒流淌。瓦拉納西的名勝古蹟有:恆河浴場、印度金廟、杜爾迦廟、印度之母廟、拉瑪王廟、貝拿勒斯印度大學、新印度金廟、林訥格爾堡等等。河岸附近的街頭巷尾,到處樹立著象徵溼婆的神柱(被稱為「林伽」),為印度教徒所頂禮膜拜,有些許尷尬。每天日落時有特別儀式,日出時上船看恆河,然後半天去佛教發源地鹿野苑。當地人都很熱情,當你問路的時候他們會帶你去。
  • 鹿野苑——佛教在古印度的四大聖地之一
    鹿野苑位於印度北方邦瓦拉納西以北約10公裡處,是佛教在古印度的四大聖地之一。在這裡釋迦牟尼第一次教授佛法,佛教的僧伽也在此成立。相傳,釋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覺悟成佛後,來到鹿野苑,找到了原來的五位侍者,為其講演四聖諦。
  • 印度鹿野苑猶如一個廢墟,印度女人喜歡穿紗麗環遊
    如今隨著國人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走出國門環遊全世界,已不再是曾經夢寐以求的空想,作為中國的鄰國,印度也是備受矚目的四大文明古國,值得中國人行走的地方成千上萬,但令不少遊客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印度的景區主要以雄偉建築為主。
  • 印度05:參觀佛教聖地鹿野苑,唐僧曾在鼎盛時到此,如今只剩寂靜
    鹿野苑是佛教四大聖地之一,是釋迦摩尼得道成佛後第一次講法的地方,佛陀在此初轉法輪和成立僧伽團體。鹿野苑離印度教聖城瓦拉納西大約10公裡。我們搭乘了一輛Tutu前往,沿途揚塵很重,建議佩戴口罩。公元前531年,釋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覺悟成佛後,來到鹿野苑,找到了原來的五位侍者,為其講演四聖諦,他們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佛教僧侶與僧團,佛教的佛、法、僧三寶至此初創完成。7世紀唐僧玄奘曾來此,當時鹿野苑正如日中天,是重要的佛教中心之一。考古學家發現,這裡有4、5層壘疊的寺廟和僧房遺址,說明這裡的佛塔和寺廟在歷史上被反覆修繕建造過很多次。
  • 釋迦牟尼是哪國人?聽聽尼泊爾人印度人怎麼說,其實呢……
    印度人常常把釋迦牟尼看成是印度人,世界其他地方也有不少人也是這麼看的。尼泊爾人當然並不這麼認為,因為釋迦牟尼出生於尼泊爾的藍毗尼,這一點沒什麼爭議。尼泊爾人強調藍毗尼在佛教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釋迦牟尼是迦毗羅衛國的王子,誕生在藍毗尼的婆羅雙樹下。
  • 佛教聖地鹿野苑的美麗傳說
    印度的鹿野苑是佛教聖地之一,據記載,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道後,在鹿野苑初轉法輪,度五比丘,佛教由此開始發揚光大,鹿野苑也因此而聞名於天下。又過了7天,釋迦牟尼佛反覆觀照眾生根基因緣,以及所有煩惱所在。滿了14天之後,便決定應當馬上前往世間說法。然而從哪裡開始呢?最後,釋逝牟尼想到國師、大臣所派遣的伺候看顧他的撟陳如等五人,他們都是異常聰明的有道行根基的人,現在應當先為他們說法。
  • 天然國寶: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奇石天珠
    (參照邱承彬編著《解密天珠》,山東教育出版社)  天然國寶初轉法輪奇石天珠是指寶石上面形成了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圖騰的奇石天珠。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奇石天珠是十大國寶奇石天珠之一。天然國寶初轉法輪奇石天珠又叫釋迦牟尼初轉法輪奇石天珠、佛祖初轉法輪奇石天珠、佛陀初轉法輪奇石天珠等。
  • 釋迦牟尼佛第一次說法之地——波羅奈國鹿野苑中初轉法輪度人寶塔
    波羅奈國鹿野苑,位於印度北方邦瓦拉那西北約10公裡的地方,是釋迦牟尼佛悟道成佛後,第一次宣講佛法(初轉法輪)的地方。釋迦牟尼在菩提伽耶悟道成佛後,西行200公裡來到鹿野苑,並在此迎來了曾經離開他的五位弟子,經釋迦牟尼佛度化後,即披上了袈裟,而成為佛陀最早的弟子,並成為最早的佛教僧侶,歷史上稱此五人為「五比丘」,這也是世間有比丘的開始,從此,佛教具足佛、法、僧三寶,波羅奈國鹿野園也被尊為佛陀的「初轉法輪」之地,在佛教歷史上自然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 鹿野苑,印度「佛教四大聖地」之一,如今僅剩下一片斷壁殘垣
    在印度眾多的城市當中,有一座城市不得不提,它就是「瓦拉納西」,坐落在恆河西岸的瓦拉納西是印度最古老、最神聖的城市,佛教歷史上第一批佛教信徒就是誕生在瓦拉納西附近的「鹿野苑」,雖然當時的佛教受到了阿育王的扶持,但始終沒有在眾多的印度人們心中紮下根。
  • 印度「四大佛教聖地」之一,還是印度國徽出處,如今卻已變成廢墟
    眾所周知,古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我們耳熟能詳的《西遊記》唐僧西天取經就是玄奘歷經磨難前往古印度的故事,因此,印度現在依然遺留著大量的佛教聖地遺址。其中,位於印度北方都貝魯勒斯地區的「鹿野苑」就是非常重要的佛教遺蹟之一,也被大家譽為古印度「佛教四大聖地「之一。
  • 跟著上遊看世界:印度(七)佛教聖地鹿野苑
    鹿野苑今屬印度國北方邦瓦拉納西。佛陀在此初轉法輪和成立僧伽團體,是佛教四大聖地之一。鹿野苑現有的佛寺,除了鹿野寺外,1908年修建的緬甸法輪寺,是鹿野苑最早的外國佛寺;1967年,由印度教育部文化局資助修建的西藏高等研修中央學院,是一所佛學院;還有中華佛寺、泰國佛寺、日本佛寺等。
  • 曾是印度佛教聖地,如今變成一片廢墟,標誌性建築被供奉在博物館
    印度一共有四大佛教聖地,位於北方都貝魯勒斯地區的「鹿野苑」就是其中之一,這裡有一座非常重要的佛教遺址,想要了解佛教文化,這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鹿野苑的出名與它的背景故事分不開關係,據說當初釋迦牟尼第一次演說佛法就是在這個地方,而且是有史料可查的,所以這裡還有「仙人論處」以及「仙人住處」的說法。之所以把這裡叫做鹿野苑,是因為佛祖曾在這裡居住時經常有野鹿出沒,並且虔誠的聽佛祖講佛,於是就把這裡叫成了鹿野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