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言小故事——佛經的由來?佛經真正的用意?竟然一切都是誤解!

2020-12-03 s與誰對話

預言小故事——佛經的由來?佛經真正的用意?竟然一切都是誤解! 佛經的由來,以及真正的用意,至今,無人真懂。許多聲稱能看懂的人,也都是本末倒置,不懂裝懂而已。 那麼,佛經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能看懂下文的,你自然就明白了「佛號」、「佛咒」與「佛經」的真正意義。 《問 佛》 世人問佛,佛經千百卷,世間通悟者幾人?佛曰無一。知皮毛者幾人?佛曰無一。悟萬分一者幾人?佛曰無一。那佛經何用?佛曰無用。 問佛經由來?答曰,萬千年前,眾生疾苦,求佛度化。眾生問,人生為何?佛曰唯有喜樂。問成佛為何?曰唯有喜樂。問何法?曰保持喜樂。眾生深感罪孽,無法喜樂。佛曰有一法,能解罪惡。問何法?佛曰每日默念一二三即可。驚呼怎如此短?佛曰停頓後再加四五六。眾生歡喜離去,數日後稱效果不佳。佛曰每日念之千百遍,功法自然疊加千百倍。眾生歡喜,但數日後重返歸來,曰此法簡易,不可信也。佛低語,「臥尼瑪真難哄」。眾生歡喜,問此咒可解疾苦?佛嘆息,稱此咒六字大明,「嗡嘛尼唄咪哄」得流傳,專解疾苦!問咒何意?佛曰不可說,不可說。數日後,又來人,稱世人愚鈍,何法能增加靈智?佛低語:「哦嚓,丫還想咋地」。後譯為「嗡啊啦巴扎那帝」。問何意?佛曰不可說,不可說。數日後,眾人稱佛咒難解,可有詳文?佛轉身,疾書千百卷送之。 後又來人,稱咒難念,經難懂,可有一法能解千千萬?佛曰可念我之名--阿彌陀佛。眾人問,此名何故女兒身?佛曰諸佛同身,諸佛同像,叫我觀音也行…… 今又來人,問人生何意?佛曰唯有喜樂。問如何成佛,佛曰唯有喜樂。問如此簡易,不可信也,佛曰:嫌簡單,那你們還是去看經書吧!——《與誰對話》之「佛」佛的本意,是不執著。執著於成佛的本身,也是一種執著。佛經,只是在教人如何放下。因此,看過的經書,並不在多,千卷萬卷,都不及一句,阿彌陀佛。但如果真的看破了,就連阿彌陀佛也是不用念的。放下執著,即是佛。寺廟裡的很多高僧大德念了一輩子阿彌陀佛到頭來 只是以佛之名來索取演了一世因果當佛祖用手指向月亮,而你們卻只看到了他的手指。另:請相信,任何人的觀點,都是主觀而片面的,也包括佛陀。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那就一起瘋吧。

相關焦點

  • 佛經中的「三世諸佛」,分別指的誰?
    如果你經常讀佛經,想必「三世諸佛」這個詞,對於你來說並不陌生。譬如《法華經》就是十方三世諸佛齊聚靈鷲山,為眾生應機說法,經文中也有「三世諸佛說法之儀式」之說。再比如《觀無量壽經》中也提到:「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那麼,三世諸佛分別是誰,是指代三尊佛嗎?
  • 家裡的佛經,不要隨便亂放,有損福報!
    我們請到家裡的佛經,你不要亂擺放,容易對佛菩薩不敬,折損自己的福報。佛經與世間其他的書不同,因為《金剛經》上說:「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如果我們把佛經亂擺放,就是對佛菩薩的不敬,有人認為,佛經不應該跟世間其他的書擺放在一起,應該把佛經放在世間書的上面,也有人認為,佛經一定要擺放在家裡最乾淨的地方。我們在擺放佛經時,儘量不要把佛經擺放在家裡陰暗髒亂的地方,佛法認為:「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
  • 佛經中如是說!
    科學所指的宇宙是一切物質、時空的總和。自然科學研究表明:宇宙起源於一次大爆炸,以一個奇點不斷向外擴張。目前的宇宙直徑約930億光年,年齡約138.2億年。也就是說,科學的宇宙世界是有起點與盡頭的,只是我們目前的科學還不能證明它是什麼樣子。
  • 揭秘二十四種動物在佛經中的神秘含義
    佛法認為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無二的,在本質上並無差別。由於因緣果報的關係,所以現前的生命形態各有不同。而佛陀善於根據眾生不同的根性,以不同的教理說法,度其出輪迴苦海。在佛陀的各種說法當中,譬喻說法是比較生動、形象的,其中有些譬喻是有關動物的寓言故事,富有趣味的同時賦予了深刻的內涵,這也成為佛陀教化眾生的一個有效方式。下面就佛經的一些動物的寓意略作闡解。
  • 揭秘二十四種動物在佛經中的神秘寓意
    佛法認為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無二的,在本質上並無差別。由於因緣果報的關係,所以現前的生命形態各有不同。而佛陀善於根據眾生不同的根性,以不同的教理說法,度其出輪迴苦海。在佛陀的各種說法當中,譬喻說法是比較生動、形象的,其中有些譬喻是有關動物的寓言故事,富有趣味的同時賦予了深刻的內涵,這也成為佛陀教化眾生的一個有效方式。下面就佛經的一些動物的寓意略作闡解。
  • 佛經開頭中的「如是我聞」是什麼意思?
    我們許多學佛的人應該都知道,佛經中三藏十二部,每一部經文正文開頭的第一句話就是「如是我聞」,比如在《佛說阿彌陀經》中,經文開篇便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那麼,這個「如是我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佛經與科學的驚人「巧合」
    佛經與科學的驚人「巧合」(製圖:曉愚)佛教所說的極樂世界到底有沒有呢?並在太陽系的空間,還有數不盡、算不清的星雲星系,而且每一個星球都有至少一或兩個類月球衛星。這與佛教所說的百億須彌、百億日月的數目,可謂不謀而合。寬邊帽星系,華嚴經記載為:輪輞形(圖片來源:資料圖)●佛經還說,世界無量,眾生無量。
  • 美國萬佛聖城的佛經為何仍是中文而非英文?宣化上人也是無可奈何
    從那以後,針對貪嗔痴慢疑,都有相應的對治禪法。因此更具針對性且更有效。鳩摩羅什、真諦、玄奘和不空並稱中國四個譯經家。他們都是將梵文或巴利文翻譯成中文佛經。但是,從沒有中國人將漢文大乘佛經翻譯成外文經典向外傳播,這是為什麼?
  • 在佛經中為什麼經常出現「不可說」這個詞?
    佛教之中有許多出自佛經的專有名詞,譬如「不可說」就是其中之一。在大乘經典《金剛經》記載:「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又記載到:「一合相即是不可說,但凡夫其人貪著其事」。在《地藏經》中有如是記載:「爾時十方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訶薩,皆來集會。」
  • 佛經講的空,到底是指什麼
    佛經說,不立文字。因為文字講不清空,反而會製造空的概念。如果一定要用文字來講空,那麼最好的引導大家去覺知那個無處不在的空。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一切事物,實際都用到了自己內在的空。所以音樂會要求大家都保持安靜,讓大家都在空的狀態,去接納音樂的進入。空可以把一切事物連接在一起。我們可以看到太陽,跟太陽連接在一起,是因為我們內在的空容納並顯現了太陽,關鍵是我們和太陽之間是空的,要是中間有什麼阻擋住了,我們就看不見太陽了。我們甚至可以通過閱讀佛經,跟幾千年前的佛陀形成一種連接。因為空是唯一可以穿越時間和空間的。
  • 解讀佛經裡「輪迴」的真相!
    最近常研讀佛經,但並非是一定要尋求覺悟,我也肯定自己還沒達到能夠步入佛門的門坎的境界,自己的根基如何我還是知道的。但這並不妨礙我對於佛法的興趣,也不妨礙我對於佛經裡的一些詞語表達我的一些見解。佛經因此佛法裡所說的「輪迴」,其實並不是說真的有一個「我」在其中不停的輪迴,生生世生。
  • 南懷瑾:什麼是佛經裡的波若智慧?
    在所有的佛經,以及後世菩薩高僧大德們的著作中,金剛經在學術的分類上,歸入般若部,所以叫做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什麼叫般若呢?大致上說,大智慧就叫做般若。因為過去翻譯佛經的原則是觀念不完全相同的字不翻,寧可譯音再加以註解。
  • 《西遊記》提到的四大部洲是人類居住的地方,佛經裡有記載
    吳承恩的《西遊記》裡寫的是神佛事,那麼在《西遊記》中出現的四大部洲,在佛經的記載中,又是什麼樣子呢?關於四大部洲的敘述,散見於《長阿含經》、《立世阿毗曇論》、《俱舍論》等佛教經典中,這裡簡單匯集佛經中的一些記錄,我們一起看一看吧。
  • 佛經故事:佛的前世鹿王菩薩與鹿野苑的由來
    正因這個美麗的傳說,在拉薩大昭寺的教徽法輪下,建有二鹿跪仰雕塑……歡迎關注本帳號,了解更多佛經故事!
  • 佛教:中國最早胡僧的佛經翻譯
    從東晉到南北朝,雖然南北割據,但由於南北方都敬奉佛法,所以僧侶在南北之間的往來並沒有太大障礙。從印度來的僧侶,可以由北方絲綢之路和南方絲綢之路來到中國的北方或南方,然後穿行於南北,選擇合適的落腳之地,使南北兩路相互貫通成一個大圓圈。
  • 本生故事:七歲神童虎口喪命 轉世輪迴精通佛經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為尋牛犢虎口喪命,轉世輪迴幼通佛經。於是就問長者道:「你家中有誰在念深奧的佛經,聲音微妙得如此美好呀!」 長者答道:「我的夫人得了鬼病,晝夜不斷地說胡話,口中始終不得停息。」 比丘才知道這位長者不懂佛法,於是對他說:「這不是鬼病呀!她是在念尊貴的經典,是佛說的大道啊!我願到你家中與她相見。」 長者答應可以,就將比丘帶到他夫人的房間裡。婦人見到比丘,隨即向他行禮。
  • 佛經中常說的「善男子善女人」,這裡「善」的標準是什麼,要懂得
    佛經中常說的「善男子善女人」,這裡「善」的標準是什麼,要懂得。很多佛經都提到,「善男子善女人」。那「善」的標準是什麼,首先最低的層次,就是嚴持五戒,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也是做人的基本。
  • 佛經中記載的須彌山和四大部洲真實存在嗎,具體位置在哪裡?
    佛經中記載的須彌山和四大部洲真實存在嗎,具體位置在哪裡?須彌山一詞來自婆羅門教術語,後佛教引用。意思是寶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佛教稱有三千大世界,億萬小世界。根據佛經記載,須彌山位於一小世界的中央,周圍有四大部洲。在這個世界中存在三十三天,四大部洲,七重香水海,七重金山,鐵圍山等等傳說中的區域劃分,在各個不同的層面上還存在著不同的時間線,有的一天等於四大部洲50年,有的一天等於1600年,時間線各不相同。
  • 釋慶道:猴子在佛經中常常代表凡夫眾生的心意
    桑吉扎西攝 先說說佛經裡猴子常常代表什麼。在佛經中,猴子常常代表凡夫眾生的心意。因為猴子心性愛動,抓耳撓腮、左顧右盼、上蹦下跳、遊來蕩去,一刻也難定住,難捉難調,常常舍一取一,是不是很像凡夫眾生五心不定時?《維摩詰所說經》中,維摩詰大士也說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眾生:「此土眾生剛強難化,故佛為說剛強之語,以調伏之……以難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種法,制御其心,乃可調伏。」
  • 就佛經中「須彌山」問題與道友展開之爭論二
    唯心的確屬於境內深層面,就如你的距離,按照你說,釋迦只是找了一個參照物,看上去一切物體都是圍繞他們轉,那麼就出現兩個問題:1.很簡單,當世界還處在「地心說」的階段時,處於「蓋天說」階段時,是地球圍繞太陽轉還是太陽圍繞地球轉?地球是不是圓的?如果釋迦只是以一物為參照物,而這個宇宙不以之意志為轉移,那麼,他不是唯心論是什麼?2.為什麼日月圍繞須彌山轉,地球不圍繞他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