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之中有許多出自佛經的專有名詞,譬如「不可說」就是其中之一。
在大乘經典《金剛經》記載:「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又記載到:「一合相即是不可說,但凡夫其人貪著其事」。在《地藏經》中有如是記載:「爾時十方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訶薩,皆來集會。」
在《華嚴經》之中更是出現了多個「不可說」這個詞:「不可言說不可說,充滿一切不可說,不可言說諸劫中,說不可說不可盡。不可言說諸佛剎,皆悉碎末為微塵,一塵中剎不可說,如一一切皆如是。此不可說諸佛剎,一念碎塵不可說,念念所碎悉亦然,盡不可說劫恆爾。此塵有剎不可說,此剎為塵說更難,以不可說算數法,不可說劫如是數……」
對於佛經之中 「不可說」這個詞,要從兩個方面來理解。
1.「不可說」是一個巨大的數量詞
深諳佛法的人都知道,佛教之中有著十分嚴謹的數量詞體系,從極小的數量單位「須臾」、「剎那」,到極大的數量單位「恆河沙」、「不可思議」、「那由他」等,都有嚴格的層級。而「不可說」就是其中一個表示極大數量的數量單位。
很多類型的數量是超越人類想像的,因此需要以表示極大、但不確定具體數目的數量單位來概括。譬如在《金剛經》之中,佛陀多次問須菩提:「恆河的沙粒有多少?」須菩提答道:「甚多。」佛陀又問:「恆河中的每一粒沙都變成一個恆河,這所有的恆河沙,又有多少?」佛陀所說的這些天文數字是極其巨大的,幾乎不可能用一個確切的數目去表示,因此只能用「恆河沙」、「不可說」等表示極大數目的數量詞,去大概描述一下。
2.「不可說」有說不盡之意
佛法是純粹的心法,其中許多深邃微妙的真理,超越人類語言的範疇,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對於這種語言無力表達的情況,就以「不可說」這個詞大略的概括一番。
譬如提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什麼是佛?」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是即使佛陀本人住世時用語言表述,也不能說出完善的答案。這種情況下,只能以「不可說」這個詞,大略的概括。又如解釋「禪定」這個詞,「禪定」是高級的思維層次,我們現在所處的思維狀態當然是無法理解,更遑論以現在這種思維狀態的語言去表達清楚。到頭來,還得以「不可說」這個詞去大略概括。
佛經中凡事出現「不可說」的地方,或者表示難以形容的巨大數量,或者表示現在這種思維狀態的語言無法表述清楚的真理及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