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了解佛教的人都知道提婆達多這個名字。提婆達多和阿難一樣,是佛陀的堂兄弟。由於提婆達多經常性地和佛陀作對,所以在《百業經》等佛經中提婆達多出現的頻率很高。
根據佛經記載,提婆達多犯有「五逆」,不同的版本所記載的略有出入,概括起來如下:
1、投石器迫害佛陀。2、投下大石想砸佛陀,石頭碎片傷佛足而出血(出佛血)。3、放狂象害佛陀。4、至死比丘尼。5、置毒於手指甲中,而傷佛足。
除此之外,提婆達多還執行並非佛陀所制定戒律(不同版本也略有出入):
1、不吃乳酪。2、不食魚及肉。3、不吃鹽。4、不裁剪衣服的布料。5、住於林間,不住於房舍之中。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佛陀不但不加以怪罪,還是「善知識」來稱謂提婆達多,並對眾比丘說,提婆達多終將成佛。佛陀親自講了一個自己前世和提婆達多為「共命鳥」的故事。
在講述這個故事之前,先略微先一下共命鳥:
佛陀在《百業經》中講述的這個共命鳥,和佛教中作為佛家的六舁座之一的共命鳥並不相同。作為佛教吉祥鳥之一的共命鳥,在《涅槃經》中叫作「命命鳥」,《勝天王般若經》中譯為作「生生鳥」,梵名耆婆耆婆,是一身兩頭的鳥,常伴隨在佛左右。
佛陀所講述的這個共命鳥,也是一個身子兩個頭。這個故事在不同的版本中,兩個頭的名稱也各不相同,如有的版本為「一頭叫念堂,一頭叫居林」,還有的則寫作「一頭叫法;一頭叫非法」等等,故事的內容基本一致,總的說來就是(在這裡採用法和非法的稱呼):有一隻兩頭鳥,這隻兩頭鳥雖共用一個身體,卻有完全不同的思想。
有一天法看到一枚甘美的果子,由於這時候非法睡著了,法就想,我們是一個身體,我吃了也等於非法也享受了,它現在熟睡之中,就不打攪它了。所以法就吃了這枚果子。非法醒來之後聞到果香,就問法是怎麼回事,法如實而言,結果非法懷恨在心。
所以後來有一天法睡著的時候,非法看見一枚有毒的果子,就把毒果吃了,結果二鳥同時中毒而死。
因為非法痛恨法曾經獨食,所以死前發毒願說:「當來所生之處生生世世,共汝相害常共為怨。」而法鳥回答說:「願我生生世世,常共與汝為善友。」
佛陀說,那時候的法就是我,非法就是提婆達多。
正是由於這樣的因緣,佛陀才讚嘆提婆達多,說因為有提婆達多的緣故,自己才能成佛,並且授記說,提婆達多將來也會成佛。
在《大寶積經》中有如下記載:「佛言:善男子!若無提婆善知識者,終不得知如來具有無量功德。善男子!提婆達多是善知識,共我諍勝,現作怨家,得顯如來無量功德。」
也就是說,提婆達多是作為一個反證而存在。但是他的作用,是否只是僅限於此呢?
共命鳥,一身雙頭——從這個故事裡,我有著自己的感觸:這種一體兩面就像快樂和痛苦,順利和磨難,從來都是不可分的。每一個佛都有提婆達多,就像我們的人生,總是伴隨著不同的磨難。
另外還有一個關於雙頭鳥的故事,不是《百業經》中所記載。我在很小的時候,不記得是從哪本故事書上看到。當時看過就看過了,如今,經過歲月的沉澱,才有了深刻體會。
故事是這樣的:國王得到了一隻雙頭鳥,覺得太神奇了。後來他天天看著雙個鳥頭各有各的思想和想法,就突發奇想,覺得能不能讓雙頭鳥分開呢?於是國王貼出皇榜召集天下能人,說只要能讓雙頭鳥分開,一定有重賞。
還真的來了一個人。這個人每天在其中一個鳥頭前說「悄悄話」,其實什麼也沒說,嘴唇在動裝出樣子而已。另一個鳥頭就問:這個人給你說了什麼?
什麼也沒說啊!
就這樣,兩個鳥頭心生間隙,終於有一天,兩個鳥頭再也無法忍受對方,懷著最大的猜疑和怨恨分別把頭扭向一邊——他們的鳥身也一分為二。
雙頭鳥分開了。看著和普通鳥類毫無區別兩隻鳥,國王覺得索然無味,就問將雙頭鳥分開的這個人,能不能再讓它們複合到一起?
自然不能。結果就是國王不但沒獎勵錢財給這個人,而是把他痛打了一頓,然後趕出去皇宮。
和生命不能分開的,是什麼?讓生命煥發光彩的又是什麼呢?希望通過後一個雙頭鳥的故事,能讓我們領悟到一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