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壁畫中的「哈奴曼」神猴形象。桑吉扎西攝
先說說佛經裡猴子常常代表什麼。在佛經中,猴子常常代表凡夫眾生的心意。因為猴子心性愛動,抓耳撓腮、左顧右盼、上蹦下跳、遊來蕩去,一刻也難定住,難捉難調,常常舍一取一,是不是很像凡夫眾生五心不定時?《維摩詰所說經》中,維摩詰大士也說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眾生:「此土眾生剛強難化,故佛為說剛強之語,以調伏之……以難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種法,制御其心,乃可調伏。」在《雜阿含經》中,釋迦牟尼佛打了個比方,說明猴如凡夫心意:有一個人在空房子裡的柱子上拴了6種動物,譬喻六根,其中一種動物就是猴子,而柱子就是身念處。這猴子就如同人的心意,奔啊、跳啊、掙扎啊,可是如果身念處的柱子足夠堅固——行時知行、住時知住、坐時知坐、臥時知臥,了了分明,猴子被拴在柱子上蹦來跳去也跑不脫,筋疲力盡,終於靠著柱子安歇下來。
可是永不安分的猴子居然也會示現安安靜靜的七支坐(跏趺坐),立了大功呢!佛經中說,迦葉佛圓寂後,釋迦牟尼佛還沒有出世,有五百羅漢在崑崙山頂修道入不了定。有一天,五百羅漢看到對面山上有五百隻猴子在盤腿打坐,它們是迦葉佛末法時期活下來的。猴子喜歡學人樣,模仿人打坐,雖然沒有悟道,卻得了長壽。五百羅漢見猴子跏趺坐,必有道理,由此因緣而又把七支坐法找回來,因為七支坐法速成禪定。這些猴子後來看到很多外道各種姿勢的苦行:翹著腳的、倒立的、舉著胳膊的,於是教他們跏趺坐,用手合上他們的嘴,閉上他們的眼,外道們看猴子們教得這麼熱心,讚嘆說,肯定有殊勝的法!依教而行,證得了闢支佛。
而在藏傳佛教裡,我們常能看到大象的背上馱著一隻猴子,這是有名的吉祥四瑞圖——在一棵大樹旁,一隻大象的背上馱著一隻猴子,猴子的背上背著一隻兔子,兔子的背上立著一隻布穀鳥。為了調伏年輕僧眾的不和諧和不尊老,釋迦牟尼佛在《本生經》中講了這個故事:布穀鳥最年長,它銜著種子種下了大樹,還用糞便為種子施肥。這棵樹在枝葉茂盛時為後來的兔子提供了嫩葉,果實纍纍時又為後來的猴子提供了果實,樹木參天時又為再後來的大象提供了庇蔭。於是,最弱小而年長的布穀鳥在最高處。釋迦牟尼佛說,那猴子就是今世聰明第一的佛弟子舍利弗,大象就是佛弟子目犍連,年幼的大象就是佛弟子阿難,長者布穀鳥就是今日的釋迦牟尼佛。這4隻動物當時和睦相處、尊長愛幼、互相合作,成為一方國土的祥瑞。
真正讓猴子在佛教裡發揚光大的,還是中國這個大乘佛教的中心。猴子在佛教中寓意深刻、登峰造極的形象,要屬《西遊記》中的美猴王孫大聖,正是大乘佛教在中國的燦爛輝煌,創造和發展出了孫悟空這樣一個鮮活而又深刻的佛教人物形象。它最後成了佛——鬥戰勝佛。這隻佛教裡的猴子,在人們的眼裡機智勇敢、活潑樂觀、善良忠誠、疾惡如仇、敢於鬥爭……這是大眾的看法,然而僅僅是這些嗎?其實,這隻猴子還為佛弟子說了很多法要。比如孫猴子是石猴,本無生死之憂,可它是為解決眾猴兒的生老病死而求法的,這緣起便是大乘發心。孫猴子是找須菩提祖師學的法,佛教裡須菩提是向釋迦牟尼佛啟問《金剛經》的,解空第一,所以給猴子取名「悟空」,這也暗示著解悟空性能調伏心意。孫猴子沒悟空,卻學來了神通。
還有大家都知道的「孫悟空跳不出如來佛的手心」,猴子是表法,是心猿,表示我們的心,心再怎麼十萬八千裡的翻筋鬥,還是在心內,這就是「孫悟空跳不出如來佛的手心」之深義。而孫悟空大鬧天宮,既是魔性,也是想破除一切束縛。但因為不得究竟,不能跳出輪迴,所以被壓在五行山下,該受的果報還是要受,哪怕你有神通。六字大明咒壓了孫猴子五百年,寓意著佛弟子雖然用念咒的方式壓制住了自己的心,可還是不得究竟。
《西遊記》中,有一段師徒三人關於領悟《心經》的故事和對話。烏巢禪師傳《心經》時,說認識豬八戒卻不認識孫悟空,還問「這位是誰?」其實他早就知道這位猴王,他這樣說是在暗示唐僧一個修佛人還不知道心是什麼、心在哪裡?而取經的過程不正是心路歷程嗎?所以,唐僧問西天在哪兒時,禪師回答:「遠哩!遠哩!一路上儘是狼蟲虎豹,太難走了。路途雖遠,總是能到的。但只是那些魔障難消。我這有《多心經》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計二百七十個字。若遇魔障之處,但念此經,自無傷害。唐僧抓住禪師執意再問西天路,禪師卻回答說,問問你身邊的老猴吧!他是心猿,他知道的。」這話裡有深意,修不修得到,原來要問自己的心,它知道的!而最終等到猴子悟了《心經》,它卻又說不出來了,且看——三藏道:「《般若心經》是我隨身衣缽,自那烏巢禪師教後,那一日不念?那一時得忘?顛倒也念得來,怎會忘得?」行者道:「師父只是念得,不曾求那師父解得。」三藏說:「猴頭,怎又說我不曾解得?你解得麼?」行者道:「我解得,我解得。」自此,三藏、行者再不作聲。旁邊笑倒一個八戒,喜壞一個沙僧,說道:「替我一般的做妖精出身,又不是那裡禪和子,聽過講經,那裡應佛僧,也曾見過說法。弄虛頭,找架子,說甚麼『曉得』、『解得』。怎麼就不作聲?聽講,請解。」沙僧說:「二哥,你也信他?大哥扯長話,哄師父走路。他曉得弄棒罷了,他那裡曉得講經?」三藏道:「悟能、悟淨,休要亂說。悟空解的是無言語文字,乃是真解。」
再說這《西遊記》中的孫猴子,處處有玄機、有深義!孫猴子煉就了火眼金睛,是在哪裡煉就的?是在大火爐裡,這難道不是說明洞察一切的慧眼正是煩惱焰中煉就的嗎?西天取經剛上路,孫猴子打死了6個強盜:一個叫「眼見喜」,一個叫「耳聽怒」,一個叫「鼻嗅愛」,一個叫「舌嘗思」,一個叫「意見欲」,一個叫「身本憂」。這顯然是在說打死了「眼、耳、鼻、舌、意、身」這六賊,六根清淨啊!孫猴子三打白骨精,是暗喻佛教的白骨觀;孫猴子一怒回花果山,可最終因為善良的心,又重回取經路。可見善根是我們的大護法。孫猴子識破外表非常像西天的小雷音寺,說明他有慧眼,能識破附佛邪教;而唐僧等人卻以外相取,是告訴我們肉眼所見依相而取不可靠,要用心辨別。真假美猴王說的是修行人辨真心假心,更是說破我相我執。那我執正如假美猴王,能千變萬化,可終於被心——孫猴子得佛加持而辨出,一棒打死!
猴年說了這麼多佛教中的猴,大家看看是不是猴子的形象在我們中華佛教裡得到了充分的運用,表達了深刻的佛法寓意?我們猴年說佛教的猴,是祝願大家猴年生機勃勃、樂觀向上,認識自心、調伏自心,勇敢前進,創造未來美好的生活。
微信搜【鳳凰華人佛教】與智者為伍,攜善者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