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七佛」除了釋迦牟尼佛,另外六個是誰?

2020-12-06 騰訊網

元壁畫高三二釐米 長一八一釐米故宮博物院藏

過去七佛,又稱原始七佛,佛經記載娑婆世界過去曾有七佛,而釋迦牟尼是最後一位,俗名悉達多,在他之前還有先出世的六佛: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佛、迦葉佛,前三佛為過去莊嚴劫千佛的三佛,後四佛為現在賢劫千佛的四佛。

過去七佛,是在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前的過去六位佛,加上釋迦牟尼佛是過去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度眾的七位佛陀。

南無毗婆尸佛

梵文 Vipasyin ,又作毗缽屍,微缽屍,為過去七佛的第一位,義曰勝觀,種種觀,種種見等。據說其出世時間,距今有九十一劫,(一劫為13億4千萬年)舉行過三次說法集會,第一次有十六萬弟子參加,第二次十萬 ,第三次八萬。

毗婆尸佛(過去莊嚴劫第九百九十八尊)偈曰:

身從無相中受生

猶如幻出諸形象

幻人心識本來無

罪福皆空無所住

《長阿含經》云:人壽八萬歲時此佛出世。種剎利。姓拘利若。父槃頭。母槃頭婆提。居槃頭婆提城。坐波波羅樹下。說法三會。度人三十四萬八千人。神足二。一名騫茶。二名提舍。侍者無憂。子方膺。

南無尸棄佛

梵文 Sikhin ,又作式式棄,大論作嚴那屍棄。為過去七佛的第二位,義曰頂髻,最上。在過去三十一劫時出世,舉行過三次說法集會,第一次有十萬弟子 參加,第二次八萬,第三次七萬。

尸棄佛(莊嚴劫第九百九十九尊)偈曰:

起諸善法本是幻

造諸惡業亦是幻

身如聚沫心如風

幻出無根無實性

《長阿含經》云:人壽七萬歲時此佛出世。種剎利。姓拘利若。父明相。母光耀。居光相城。坐分陀利樹下。說法三會。度人二十五萬。神足二。一名阿毗浮。二名婆婆。侍者忍行。子無量。

南無迦葉佛

梵文 Kasyapa ,(又稱燃燈古佛 Dipankara)義曰:飲光。即過去七佛的第六位。騎一頭獅子,是釋迦牟尼佛前世之師。舉行過一次說法集會,有二萬弟子參加,他的上首弟子是提舍和婆羅婆。

迦葉佛(賢劫第三尊)偈曰:

一切眾生性清淨

從本無生無可滅

即此身心是幻生

幻化之中無罪福

《長阿含經》云:人壽二萬歲時此佛出世。種婆羅門。姓迦葉。父梵德。母財主。居波羅柰城。坐尼拘律樹下。說法一會。度人二萬。神足二。一提舍。二婆羅婆。侍者善友。子集軍。

南無拘那含牟尼佛

梵文 Kanakamuni ,又作拘那含牟尼,俱那含等, 義曰金寂,為過去七佛的第五佛。在賢劫中第九減劫人壽四萬歲時出世。阿彌陀佛的前身是他的弟子。舉行過一次說法集會,有三萬弟子參加。

拘那含牟尼佛(賢劫第二尊)偈曰:

佛不見身知是佛

若實有知別無佛

智者能知罪性空

坦然不怖於生死

《長阿含經》云:人壽三萬歲時此佛出世。種婆羅門姓迦葉。父大德。母善勝。居清淨城。坐烏暫婆羅門樹下。說法一會。度人三萬。神足二。一舒槃那。二鬱多樓。侍者安和。子道師。

南無拘留孫佛

梵文 Krakucchanda ,又作鳩樓孫佛,拘留秦,迦羅鳩餐陀等。義曰:所應斷已斷,減累,成就美妙等。即過去七佛的第四位。在現在賢劫的一千佛之首,在賢劫中第九減劫人壽六萬歲時出世。舉行過一次說法集會,有四萬弟子參加,他的上首弟子是薩尼和毗樓。

拘留孫佛(見在賢劫第一尊)偈曰:

見身無實是佛身

了心如幻是佛幻

了得身心本性空

斯人與佛何殊別

《長阿含經》云:人壽四萬歲時此佛出世。種婆羅門。姓迦葉。父禮得。母善枝。居安和城。坐尸利沙樹下。說法一會。度人四萬。神足二。一薩尼。二毗樓。侍者善覺。子上勝。

南無毗舍浮佛

梵文 Visvabhu ,又作毗溼婆,毗舍婆,毘攝羅等, 義曰一切有,為過去七佛的第三佛。據說其出世的時間,距今已三十一劫。主要弟子是扶遊和鬱多摩。舉行過二次說法集會,第一次有七萬弟子參加,第二次六萬。

毗舍浮佛(莊嚴劫第一千尊)偈曰:

假借四大以為身

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

罪福如幻起亦滅

《長阿含經》云:人壽六萬歲時此佛出世。種剎利。姓拘利若。父善燈。母稱戒。居無喻城。坐婆羅樹下。說法二會。度人一十三萬。神足二。一扶遊。二鬱多摩。侍者寂滅。子妙覺。

南無釋迦牟尼佛

梵語 Sakyamuni 的音譯。佛教創始人。釋迦是部落的名稱,意思是'能';'牟尼'可譯作 '文',是一種尊稱,含有'仁,儒,寂默,忍'等義,意譯也可合成'能仁','能忍','能儒','能寂'等,意為釋迦族的聖人。

釋迦牟尼佛(賢劫第四尊)。父淨飯天。母大清淨妙。位登補處生兜率天上。名曰勝善天人。亦名護明大士。度諸天眾說補處行。亦於十方界中現身說法。普耀經雲。佛初生剎利王家。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地湧金蓮華自然捧雙足。東西及南北各行於七步。分手指天地作師子吼聲。上下及四維無能尊我者。即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歲四月八日也。至四十二年二月八日。年十九欲求出家。而自念言。當復何遇。即於四門遊觀見四等事。心有悲喜而作思惟。此老病死終可厭離。於是夜子時有一天人。名曰淨居。於窗牖中叉手白太子言。出家時至可去矣。太子聞已心生歡喜。即逾城而去。於檀特山中修道。始於阿藍迦藍處。三年學不用處定。知非便舍。復至鬱頭藍弗處。三年學非非想定。知非亦舍。又至象頭山同諸外道。日食麻麥經於六年。故經雲。以無心意無授行而悉摧伏諸外道。先歷試邪法示諸方便發諸異見令至菩提。故普集經雲。菩薩於二月八日明星出時。成佛號天人師。時年三十矣。即穆王三年癸未歲也。既而於鹿野苑中。為憍陳如等五人轉四諦法輪而論道果。說法住世四十九年。後告弟子摩訶迦葉。吾以清淨法眼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正法將付於汝。汝當護持。並敕阿難副貳傳化無令斷絕。而說偈言:

法本法無法

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

法法何曾法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復告迦葉。吾將金縷僧伽梨衣傳付於汝。轉授補處。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壞。迦葉聞偈頭面禮足曰。善哉善哉。我當依敕。恭順佛故。爾時世尊至拘屍那城。告諸大眾。吾今背痛欲入涅槃。即往熙連河側娑羅雙樹下。右脅累足泊然宴寂。復從棺起為母說法。特示雙足化婆耆。並說無常偈曰:

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時諸弟子即以香薪競茶毗之。燼後金棺如故。爾時大眾即於佛前以偈贊曰:

凡俗諸猛熾

何能致火爇

請尊三昧火

闍維金色身

爾時金棺從坐而舉高七多羅樹。往反空中化火三昧須臾灰生。得舍利八斛四鬥。即穆王五十二年壬申歲二月十五日也。自世尊滅後一千一十七年教至中夏。即後漢永平十年戊辰歲也。

七佛滅罪真言:

離婆離婆帝。求訶求訶帝。陀羅尼帝。尼訶囉帝。毗黎你帝。摩訶伽帝。真陵乾帝。莎婆訶。

此真言最大效用:消滅罪障,平安吉祥,事事順利,造福後世。

此咒出自《大方等陀羅尼經》,世尊因文殊師利法王子的請求,而說過去七佛曾誦過的咒。一個人若造了四重五逆罪,不僅後世受極大苦報,現世也不得平安,為了消滅罪障,最宜持誦七佛滅罪真言。

於《雜阿含經》卷三十四、《長阿含》卷一大本經、《增一阿含經》卷四十五、《賢劫經》卷七、《七佛父母姓字》經、《七佛經》等諸經中,皆詳載有關此七佛之出世、族姓、父母、生子、弟子、侍者、所居之城、道場樹、初會說法眾等

觀般若智慧 享閒暇人生

相關焦點

  • 佛教文化橫三世佛,東方藥師佛,娑婆釋迦牟尼佛,西方阿彌陀佛
    三世佛」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依「三世」原本的時間意義而劃分的過去佛、現在佛與未來佛,而另一種是按地域劃分勢力範圍,此三世佛是指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前一種三世佛稱為豎三世佛,後者為橫三世佛。
  • 天然國寶: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奇石天珠
    (參照邱承彬編著《解密天珠》,山東教育出版社)  天然國寶初轉法輪奇石天珠是指寶石上面形成了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圖騰的奇石天珠。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奇石天珠是十大國寶奇石天珠之一。天然國寶初轉法輪奇石天珠又叫釋迦牟尼初轉法輪奇石天珠、佛祖初轉法輪奇石天珠、佛陀初轉法輪奇石天珠等。
  • 釋迦牟尼佛是如來佛,但如來佛卻並不只是釋迦牟尼,千萬別混淆
    請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習,種諸善根咱們繼續來介紹佛教的人物,這次出場的是終極「BOSS」——佛。大家都知道釋迦牟尼佛,這也是我們所有學佛之人的唯一本師,也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教主,甚至在小乘佛法中都不承認有其餘佛的存在,「佛」就是釋迦牟尼的專用稱號。
  • 圓覺三代祖師:釋迦牟尼佛、文殊師利菩薩、蓮華生大士
    第一代祖師:釋迦牟尼佛 印度迦毗羅衛國淨飯王太子,見眾生苦,感悟出家,證大菩提,人稱「佛陀」(覺者)。弘法四十九年,至七十九歲時,涅盤於拘屍那國之娑羅雙樹間。此世界之佛教各宗各派所有佛法,皆由釋尊傳出,遂共尊為佛教教主。
  • 釋迦牟尼佛來娑婆世界不止一次,不只這一生
    釋迦牟尼佛來娑婆世界不止一次,不只這一生,據說本師釋迦牟佛來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已經有8000多次。釋迦牟尼佛在過去菩薩位上,曾經為「常不輕菩薩」,見到別人都會作揖,並說我不會輕視你們。有不理解的眾生誤解了,認為他這種做法是愚蠢的,甚至還罵他。
  • 「羔羊」還是「佛了」,耶穌和釋迦牟尼的終極PK
    釋迦牟尼的降生時也有很多傳奇,但是他自己是王子,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可以說是人間富貴人,可是卻看見世人的苦而萌生了出家的念頭,為的是替自己然後發展到替普羅大眾尋找一種解脫的方式。釋迦牟尼主動去過清苦的生活,也在身體和精神上遭受苦難後悟道成功,進入了佛的境界。
  • 鏡泊湖上的追尋,國內第一東方藥師佛七佛道場——藥師古剎!
    本期我們就來看看鏡泊湖不遠處的國內第一東方藥師佛七佛道場——藥師古剎!藥師古剎位於黑龍江牡丹江鏡泊湖風景區內,坐落在鏡泊湖北面湖頭的龍泉山上,這裡面對青山,三面環湖,站在寺廟的鐘鼓樓便可以看到最美的鏡泊湖,而它,本身就是一道風景線!
  • 佛陀一生,花與佛的因緣
    根據《佛本行集經》卷三的記載,佛陀前生為一婆羅門弟子,名叫雲童,有一次他參訪至蓮花城,聽說燃燈佛將來此說法。雲童希望能以鮮花供養燃燈佛,但全城的鮮花已被國王收購一空,雲童尋遍全城都找不到一朵花。後來他在井邊遇見一位婢女,雙手捧著瓶子,瓶中藏著七莖優缽羅花,雲童懇切的向她求花,婢女為其至誠感動,答應給他五莖,另留兩莖請雲童代為獻佛,以積自己的功德。
  • 佛教常識:如來佛是不是釋迦牟尼佛?
    你要問他佛教誰最大?他會說孫悟空都翻不過如來佛的手掌心,肯定是如來佛最大了。一聽這些話,你就知道他是外行了。這個如來佛到底是誰?和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是同一個人嗎?關於這個問題,我們簡單分享一下。「如來」是的佛的十大通號之一,意義很深,我們簡單分享其中的三個意思:一,「如」就是如實以及本來面目的意思,「來」就是今佛如同古佛再來,只要成佛了,佛佛道同,今佛就和古佛再來一樣,沒有區別,因此稱作如來。二,另外一個意思,佛經上講:「乘真如之道而來」,因為佛是乘真如之道而來,來成就正等正覺,來三界教化眾生,廣度有緣,所以稱「如來」。
  • 與我們地球人最有緣的一位佛(圖)
    但是凡夫不信有他方諸佛,因為沒有親眼看到。其實,事物的有無,只要有正確客觀的評判標準,即可證明。例如,印度古哲學宗派判定知識的真偽,有所謂「三量」說,即:現量、比量、聖言量。 釋迦牟尼佛出生、修行、成道在人間,是有史可考的聖者。佛陀不是唯一的,在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前,已有多佛出世。
  • 聞其名號丨釋迦牟尼佛來到娑婆世界,就是把這句名號給我們
    說釋迦牟尼佛來娑婆世界,苦行證道成無上菩提,甚至是歷劫修行,這次示現成佛,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不過是得了一聲阿彌陀佛。一般人敢這樣解釋嗎?不敢,這樣解釋人家也不信你。「如果這樣,我們跟釋迦牟尼佛不是平等了嗎?他得一聲阿彌陀佛,我也得到了?」對啊!「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釋迦牟尼佛成了佛,他得了什麼法?
  • 佛教:宇宙中一共有多少佛,說了你可能無比驚訝
    現在雖然科技發達,除了發現銀河系外,還發現了河外星系等。可以說你的心有多大,宇宙就有多大。一尊佛的剎土叫做三千大千世界,但並不是佛剎有三千個大千世界。而是一個大千世界。叫「三千大千」是因為一個大千世界等於1000中千世界,一個中千世界等於1000小千世界,一個小千世界等於1000個小世界組成。有三個1000連乘,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
  • 觀音菩薩「天冠」中的立佛是誰,與阿彌陀佛有關係嗎?
    但是,觀音的知名度卻遠超過諸菩薩,甚至於超過釋迦牟尼佛。俗語「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就毫不誇張地反應出觀音在善男信女心中的地位。觀音菩薩象徵著「大悲」,被寄予解救世間眾生出離苦厄的期望。譬如在《普門品》中,佛陀告訴無盡意菩薩:「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 阿彌陀佛,釋迦牟尼,觀音菩薩之間的關係
    筆者年輕的時候對佛教故事很感興趣,曾經問過長輩們一個問題:阿彌陀佛是誰?結果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門。答案一:阿彌陀佛是佛號,念就可以了,阿彌陀佛本身不是一個佛。答案二:阿彌陀佛是如來佛,是世界上最大的佛,也就是西遊記的如來佛祖。
  • 釋迦牟尼佛、如來佛、阿彌陀佛,這三者,是同一尊佛嗎
    提到「佛」,我們最先想到的,無疑是這麼三個稱呼,即「釋迦牟尼佛」、「如來佛」和「阿彌陀佛」。在我們的印象中,這三個不同的稱呼,指的應該就是同一尊佛,而且是佛門中絕對的大佬,那麼,事實究竟是不是這樣呢?釋迦牟尼佛、如來佛、阿彌陀佛,這三者,是同一尊「佛」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個問題吧。
  • 藏傳佛像釋迦牟尼與阿彌陀佛的區別是啥?
    一、地位不同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藏傳佛像釋迦牟尼不是其本名,是後人對他的尊稱,意義是「釋迦族聖者」。藏傳佛像釋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我們屬於娑婆世界)的教主,因釋迦牟尼出生於印度,對我們來說屬於西方,所以說是西方教主。
  • 比藥神厲害的是誰?他是消災延壽藥師佛
    無上醫王:藥師佛(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藥師佛,全稱為藥師琉璃光如來,又稱大醫王佛、醫王善逝或消災延壽藥師佛,為東方琉璃淨土的教主。不僅能救治眾生身體疾病苦厄,更是救治眾生心性靈命中的貪、瞋、痴的大醫師,所以也是佛教祈求消災延壽的本尊佛。 據《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載,日光遍照菩薩與月光遍照菩薩同為藥師佛的二大脅士。日光菩薩與月光菩薩同為無量無數菩薩眾之上首,依次遞補佛位,悉能持藥師如來之正法寶藏。藥師佛與日光、月光二位菩薩並稱「東方三聖」。
  • 釋迦牟尼是誰
    釋迦牟尼,多數中國老百姓,大概主要從《西遊記》塑造的如來佛形象去認識釋迦牟尼,將他視為神祇,殊不知他是個實實在在的歷史人物。釋迦牟尼誕生在古印度喜瑪拉雅山南麓的一個小國—— 迦毗羅衛(jiā pí luó wèi ),地處現在尼泊爾南境的畢拍羅婆。「釋迦」是族名,「牟尼「意譯「寂默」。
  • 佛教中佛、菩薩、羅漢有什麼區別?
    而菩薩、羅漢都聽命於佛。其實從佛教義理來說,「滿天神佛」是不對的,「滿天神仙」是正確的,因為道教是多神論。對於佛教來說,和西方基督教一樣,屬於一神論。也就是說,在佛教的領域中,只有一尊佛。現世來說就是如來佛,即釋迦牟尼佛,喬達摩悉達多。
  • 三期末劫,有七佛出世,窺視宇宙138億年!
    三期之前,有七佛出世,安養世間,教化眾生,那時眾生原靈純淨純善,佛出口成法,每說一法皆成就百千萬眾生,經七佛傳道,上億原靈皆成正果!你也許在七佛時代已成正果,今生只是來完成你的使命!以下七佛,皆與你有緣:添加微信Lwyfy53更多精彩盡在朋友圈 第一佛名赤愛佛,降生南方,此人為眾生中最靈明者,也是最智慧,教化世人,開發山島,那時洪荒時期,人與天合,無識無知,性本至善,人與獸同居,人獸不分,互不相犯,互不相殺,和平共處,不相爭食,聞道一二,皆成正果,獸靈聞道七日,皆成正果。人與獸各成道也,各有所食,各不侵犯。真是安和樂利之世。掌天盤六千年,為卯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