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歷史傳承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起源於古印度,也就是現如今的尼泊爾,大家都知道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就是很多影視劇中的我佛如來。
釋迦牟尼,本名叫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是後人對其的尊稱,「釋迦」是因為他出自釋迦族,「牟尼」是當時對出家修行成就者的稱謂。當時的印度同樣也還是君主制國家,也就是剎帝利階層來統治的,劃分為很多個小國家,而佛祖出自其中的一個小國家叫迦毗羅衛,這個國家就位於今天的尼泊爾。釋迦牟尼的父親就是這個國家的統治者淨飯王,母親摩耶夫人是鄰國天臂城善覺王的妹妹。摩耶夫人在生下釋迦牟尼後七天就去世了,釋迦牟尼是由淨飯王的續妃也是姨母撫養長大。
作為一名王子,在七歲時就開始接受學業教育培養,能文能武。在十七歲時娶了天臂城主之女並育有一子。作為王族,生活自然是優渥的,可是面對不斷侵略自己家族的鄰國,釋迦族無力抵抗,釋迦牟尼就想為迦毗羅衛做點什麼,哪怕在精神上思想上也好,以此鞏固剎帝利的地位。而釋迦牟尼因年幼喪母,所以自小就比較敏感,在見到了生老病死的情景後,深感當時的婆羅門教的思想和行事無法讓他在精神上獲得解脫,終於捨棄王位,出家修行。
修習過禪定,經歷過苦修,仍無法達到覺悟和涅槃,於是在拋棄絕食和苦行後,來到菩提伽耶的一棵畢缽羅樹下,靜思冥想,終悟道,時年35歲。這成為佛後來表達佛教立場的開端,即佛教的教義不提倡無意義的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