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科學的「巧合」,釋迦牟尼難道是科學家?

2021-01-22 新用工

很多人知道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認為是封建迷信,可佛教對世界、時間、空間的認知很多地方與科學研究都不謀而合,讓人不得不懷疑提出這些理論的釋迦牟尼究竟是出家人還是科學家。

佛教宇宙觀與現代不謀而合

百億須彌、百億日月的數目,這是佛教的世界觀,認為宇宙中有3000個大千世界,無數個小千世界,每個世界都有自己的太陽月亮。整個宇宙有上百億的太陽月亮。

任何一個接觸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都知道,宇宙中有無數個類似太陽系的星系,每一個有固定軌道的星球幾乎都有類似月球的衛星。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這些類似太陽系的星系每一個都是一個獨立的世界。這些星系中的恆星與衛星是不是就是佛教所說的百億日月呢?

發現微生物、寄生蟲的存在

17世紀晚期荷蘭人列文虎克,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顯微鏡,在他的顯微鏡下人類首次發現了細胞、細菌、浮遊生物的等微型生物,在這之前沒有任何科學界人人士發覺他們的存在。

然而讓人驚訝的是在公元前600年左右釋迦牟尼在恆河邊指著一缽水說:這缽水中有八萬四千蟲。我不知道釋迦摩尼說的「蟲」是不是這些微型生物,但這句話卻道出了世間存在微生物的真相。

《治禪病秘要》記載釋迦牟尼佛對弟子說,人是蟲子的巢穴,有80多種蟲子生活在人的身體裡,並且指出了這些蟲子的活動位置和狀態,其中有數十種與今天已知的寄生蟲一般無二。很難想像2000多年前釋迦摩尼是如何發現寄生蟲的存在的。

2000年前知道地球是圓的

生活在21世紀每個人都知道地球是圓的,這個地理的基礎知識,在2000多年前是不可想像的,古人通過肉眼是難以觀測到這一點的,直到14世紀末麥哲倫所領導的船隊才證實地球是圓的。

然而《楞嚴經》卻載,釋迦牟尼的弟子阿那律陀觀測到我們生活的地方像庵摩羅果(印度一種橢圓形的水果)一樣是球形的。

《俱舍論》中說地輪依水輪、水輪依風輪、風輪依空輪。這句話是說的是圓的外面包裹了水,水外包裹了風,風外包裹了天,這是不是間接地說明地球是圓形的,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水,水外圍是大氣層,大氣層外圍是太空?

《起世經》說於黑月分第十五日,最近日宮,由彼日光所覆翳故,一切不現,準確說明了月食的形成原因,據說佛教徒可以根據《時輪金剛續》準確測算日食月食發生的時間。

歷史上科研項目「撞車」的機率微乎其微,很少有科學家同時提出同一個科學概念,所以單純說這是宗教與科學的巧合來解釋是根本說不通的。很難想像在沒有科技儀器的幫助下釋迦摩尼是如何發現宇宙形態、月食原因、地圓說、寄生蟲、微生物等真相的?這至今依然是一個謎。

親愛的讀者你認為釋迦牟尼是如何發現這些真相的,他又有哪些理論與科學不謀合和?歡迎在留言區一起談論。

相關焦點

  • 佛經與科學的驚人「巧合」
    佛經與科學的驚人「巧合」(製圖:曉愚)佛教所說的極樂世界到底有沒有呢?在我們還未針對問題作出分析之前,要請您且先看看,一些關於佛教與科學十分驚人的巧合:●古人普遍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佛卻說地不是方的,而是圓的,佛經中做「地輪」。此事後來科學發達了,測知地的確是圓的,叫做「地球」。●《華嚴經》和《梵網經》等記載,華藏世界,如雲似海,重重無盡。
  • 非因果聯繫的巧合
    老子、孔子、釋迦牟尼、墨子、莊子、孟子、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裡斯多德……這些不世出的文化英雄似乎聯袂而來,如此高能而密集地放射著各自的熠熠光華,同時盛放於世界的共時舞臺。老死不會相遇的這一群思想巨擘們,共同締造著關於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超驗世界關係的思考認知高峰。他們之間年代如此接近,老子比孔子大20歲左右,孔子比釋迦牟尼大14歲左右。
  • 佛教是釋迦牟尼創立,有人說他只是發揚了佛教,真相究竟如何呢?
    公認的佛教創始人當然是佛祖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出生於公元前5世紀左右。釋迦牟尼是佛教徒對他的尊稱,意思是「釋迦族的賢人」。釋迦牟尼是個非常了不起的人,他出身宮廷,錦衣玉食,卻心憂百姓疾苦,20歲時他捨棄王族生活,出家尋訪師友,他先是在摩揭陀國王舍城附近學習禪定,後在尼連禪河畔獨修苦行,進而至伽耶(菩提伽耶)畢缽羅樹下深思默想,終於「悟道成佛」,這一年他35歲。
  • 佛教四大聖地之一,佛祖釋迦牟尼道場,千年不毀
    佛教起源於印度,同樣也沒落於印度,僅保留了佛教著名四大聖地。即便如此,印度也是佛教八大朝聖地中,最重要的一站。蘭毗尼是釋迦牟尼的誕生地;菩提迦耶是其開悟得道的地方;鹿野苑就成了他人生中的首個傳道及僧伽成立地。
  • 佛祖釋迦牟尼以及佛教誕生的過程
    聖人出世,天生異象,這本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感應」思想的體現,不想在印度佛教中很早就有此類傳說。根據佛教經典記載,佛陀的母親摩訶摩耶夫人懷孕前曾夢見一頭六牙白象馱著一位男子從天而降,撲入她的懷中。佛陀出生時更是天地震動,光明普照,上有天龍八部雲集,下有各路天神朝拜,種種祥瑞相繼湧現。佛陀出生後不扶而行,開口即言。
  • 佛教:歷史上,真實的「釋迦牟尼」,很多人都不懂
    引語事實上,很多人不知道歷史上真正的釋迦牟尼是怎樣的。其中當然也包括很多佛教信徒,或許他們對釋迦牟尼的歷史也不太清楚。的確,釋迦牟尼並不是神,而是他們找到了一套能夠引導人們減輕痛苦的理論和方法。事實上,釋迦牟尼一生的經歷都被記載在佛經上,佛教本來就是一種無神論的宗教,但是釋迦牟尼反對世界上有神的觀點。事實上,最原始的佛教經書中記載的內容非常準確,因為在佛陀死後不久,官方立即將佛陀的一言一行詳細記錄下來。
  • 歷史上佛教到底是誰創立的呢?有人說釋迦牟尼只是發揚了而已?
    歷史上佛教到底是誰創立的呢?有人說釋迦牟尼只是發揚了而已?佛教源於古印度,世界公認的佛教創始人為喬達摩·悉達多,後人尊稱他為「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屬於古印度釋迦族人,剎帝利種姓。其出生地現在屬於尼泊爾,成佛地點位於現在印度的巴特那,圓寂於現在的印度卡西亞。
  • 在這裡釋迦牟尼第一次教授佛法,佛教的僧伽也在此成立
    瓦拉納西鹿野苑是佛教在古印度的四大聖地之一。佛祖釋迦牟尼在鹿野苑初法輪,相當於基督教的耶路撒冷。古印度佛教遺址。當年,釋迦牟尼在菩提伽耶悟道成佛後,西行200公裡,來到鹿野苑,隨後就在這裡對父親淨飯王派來照顧他的5個隨從講解佛法,向他們闡述人生輪迴、苦海無邊、善惡因果、修行鹿野苑—佛陀第一次講經說法的地方。在這裡釋迦牟尼第一次教授佛法,佛教的僧伽也在此成立。公元3世紀時,鹿野苑已經成為重要的藝術中心。
  • 印度佛教聖樹——釋迦牟尼佛悟道處菩提樹遭砍傷(圖)
    當年,釋迦牟尼來到菩提樹下,在所鋪草座上面靜坐。他發誓:「我不成正覺,誓不起此座。」(佛經稱此座為金剛座) 佛教在線7月21日訊 據德新社駐新德裡記者7月20日報導:日前,一群不法分子心狠手辣地將位於印度的佛教聖樹——釋迦牟尼成道處的菩提樹砍下一根樹枝。
  • 《釋迦牟尼的故事》—最強大心靈的佛陀傳記
    她不僅搜集了大量第一手的研究材料,而且對佛教有比較深刻的認識。本書是她第一部介紹佛教的通俗讀物,是西方普通讀者了解釋迦牟尼生平的主要著作之一。【譯者簡介】趙子健(筆名趙煒徵),北京市人。80年代初期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歷任新華社駐美國華盛頓記者、新華神國際部歐美新聞編輯室主任和新華社出國人員英文資格考試官。
  • 鹿野苑是古印度四大佛教聖地,是釋迦牟尼初轉法輪之地,玄奘來過
    鹿野苑是古印度四大佛教聖地,是釋迦牟尼初轉法輪之地,玄奘來過鹿野苑是古印度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傳說是釋迦牟尼初轉法輪的地方,也就是他初次向弟子講經布道之處。傳說,釋迦牟尼在菩提迦耶成道後,來到鹿野苑傳道,他在此收了5位弟子,開始向他們宣講他所悟出的道理。在佛教經典中,鹿野苑被稱為初轉法輪處視為佛教傳播地和教團建立處。中國古代高僧法顯和玄奘都曾來到此地。鹿野苑位於瓦臘納西西北約10公裡處,當地人稱它為「仙人論處」、「仙人鹿園」。據佛教《六度集經》記載,古時候這裡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常有鹿群出沒。
  • 佛教到底是迷信還是科學?你的認知該清醒了
    這就要看你的虔誠程度與諸佛菩薩的緣分了,真正地相信絕對地相信,心中無欲無求,沒有任何的一絲雜念,拜一塊泥巴也會有感應,這叫做「感應道交」,你真正相信佛法,依教奉行,一定會得到護法神的保護,佛在很多經典中都提到護法神,佛在《金剛經》中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難道佛祖會欺騙我們嗎?
  • 如來佛祖釋迦牟尼的出生
    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歷史傳承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起源於古印度,也就是現如今的尼泊爾,大家都知道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就是很多影視劇中的我佛如來。釋迦牟尼,本名叫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是後人對其的尊稱,「釋迦」是因為他出自釋迦族,「牟尼」是當時對出家修行成就者的稱謂。當時的印度同樣也還是君主制國家,也就是剎帝利階層來統治的,劃分為很多個小國家,而佛祖出自其中的一個小國家叫迦毗羅衛,這個國家就位於今天的尼泊爾。釋迦牟尼的父親就是這個國家的統治者淨飯王,母親摩耶夫人是鄰國天臂城善覺王的妹妹。
  • 當科學家遇上佛教 港大腦神經科學專家談科學與佛教
    當一位喜歡追尋答案的科學家遇到佛教時,發現科學和佛教之間原來有密切的共通點。他就是香港大學醫學院解剖學系暨香港腦神經科學專家蘇國輝教授。 當上腦神經科學家的因緣 在中學升學後,蘇國輝遠赴美國波士頓的東北大學念書。 「當時我的志願是做醫生,但在美國讀醫科學費很昂貴,所以報讀藥劑。」
  • 如來佛祖 釋迦牟尼佛陀
    這裡的「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包含在原始佛教教理的「四無色定」中。佛教在禪定上安立智慧,表示只修定並無法契合真理。禪定雖是心的鍛鍊,但出定後又回到動搖不停的心,所以禪定自身是盲目的。苦行:釋迦牟尼苦行處是尼連禪河畔的優婁頻羅聚落。苦行流行於各時代,主張折磨不淨的肉體達到解脫,受出家人普遍崇敬。
  • 佛教文化橫三世佛,東方藥師佛,娑婆釋迦牟尼佛,西方阿彌陀佛
    三世佛」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依「三世」原本的時間意義而劃分的過去佛、現在佛與未來佛,而另一種是按地域劃分勢力範圍,此三世佛是指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前一種三世佛稱為豎三世佛,後者為橫三世佛。
  • 阿彌陀佛,釋迦牟尼,觀音菩薩之間的關係
    很多人未正式學佛之前,可能只是接觸過一些民間傳說或神話小說,例如《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之類,更多的人還是聽老一輩或是街坊大媽講一講佛教故事。筆者年輕的時候對佛教故事很感興趣,曾經問過長輩們一個問題:阿彌陀佛是誰?
  •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
    這個問題很容易引起爭議,涉及佛教、科學、迷信等。薩裡茲的理論來源於佛教。在古印度,死後留下的屍體叫薩瑞拉,屍體火化後留下的水晶叫薩瑞拉。佛教認為,舍利子是由高僧實踐中的紀律和智慧產生的。薩拉也是一種物質,而不是超自然的東西,學習佛教的人尊重薩裡子來肯定高僧,並從他的慈悲中學習智慧,這與學習佛教是一樣的。
  • 藏傳佛像釋迦牟尼與阿彌陀佛的區別是啥?
    一、地位不同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藏傳佛像釋迦牟尼不是其本名,是後人對他的尊稱,意義是「釋迦族聖者」。藏傳佛像釋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我們屬於娑婆世界)的教主,因釋迦牟尼出生於印度,對我們來說屬於西方,所以說是西方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