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釋迦牟尼以及佛教誕生的過程

2020-12-05 終南一樵夫

古人云,聖人皆無父,感天而應。

相傳吳氏夢「日月入懷」後生孫策、孫權,陳氏夢「神人授藥」後生明太祖朱元璋,而宋太祖趙匡胤出生時「紅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唐太宗李世民出生時「有二龍戲於館門之外,三日而去」。

聖人出世,天生異象,這本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感應」思想的體現,不想在印度佛教中很早就有此類傳說。

根據佛教經典記載,佛陀的母親摩訶摩耶夫人懷孕前曾夢見一頭六牙白象馱著一位男子從天而降,撲入她的懷中。佛陀出生時更是天地震動,光明普照,上有天龍八部雲集,下有各路天神朝拜,種種祥瑞相繼湧現。佛陀出生後不扶而行,開口即言。他向東西南北各行七步後,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朗聲說道:「天上天下,唯我為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

可見,古印度人「神化」偉人的能力並不比國人差。

古印度並非現在印度,而是整個印度次大陸,包括現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等。佛陀誕生的迦毗羅衛國,正位於尼泊爾境內。

佛陀本是迦毗羅衛國的太子,姓喬達摩,名叫悉達多,屬於釋迦族,據《佛本行集經》所述,釋迦族是雅利安人的剎帝利階級,屬於甘蔗王的後裔。

雅利安人並非印度當地的原始居民,他們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進入印度北部,因為勇敢善戰,其勢力範圍迅速擴大,直至整個古印度。

在雅利安人擴張的過程中,他們的「吠陀教」與當地的土著文化互相融合,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宗教——婆羅門教。

婆羅門教主張吠陀天啟、祭祀萬能和婆羅門之上,它們認為「梵」或宇宙靈魂是唯一的真實,自我和個人來自梵,整個客觀物質世界都不過是一種幻覺。人生在世如若造「孽」,死後則要轉世為較低的「瓦爾那」,甚至是牲畜。只有遵循「達摩」的思想,才能轉世為較高的「瓦爾那」,以至於最後歸於「梵」。

「瓦爾那」的原意是指「顏色」或者「階層」,後來特指「種姓」。婆羅門教確立的「瓦爾那」制度正是影響印度長達數千年的 「種姓」制度。

在「種姓」制度中,婆羅門和剎帝利是祭司和貴族,共享著「管轄一切生物」的權利,而吠舍和首陀羅是農牧人和奴僕,世代身受剝削與壓迫。

出身剎帝利階層的佛陀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因為聰明好學,智慧超人,他很早就精通了文學和數學,且擅長軍事和謀略。

有幾次出城遊玩,他分別遇到了老人、病人和死人,歸來後感到無比困惑。人生為什麼如此痛苦?如何才能擺脫這些人生之苦呢?

這些困惑折不斷磨著他,直到遇見了一位出家修行的沙門。沙門是對非婆羅門教的宗教教派和思想流派的總稱,意為「勤息、息心、淨志」。

那位沙門對他說:「自從你見到人間的苦難以來,在你的心中就有了答案。只要你仍舊沉溺在聲色犬馬之中,就永遠找不到答案!」

細想這句話,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不正是當代佛教所提倡的「佛在心中,莫向外求」理念的起源嗎?

正是在這句話的啟示下,佛陀決定出家修行。他先是拜宗教大師阿羅邏迦蘭和鬱陀羅摩子為師,後來又去尼連禪河畔苦修六年,最後在伽耶村的菩提樹下,靜坐四十九天後終得開悟,成就了正上正覺的智慧,被世人尊稱為「釋迦牟尼」。

「釋迦」是佛陀的種族名,「牟尼」義譯為寂默,是稱讚之號。釋迦牟尼合起來就是「釋迦族之聖者」的意思。

佛陀釋迦牟尼在得道後即刻找來了自己的五個侍者,向他們宣講了「四聖諦」、「八正道」等佛教教義。五位侍者聽後皈依佛教,成為最早的比丘,並與佛陀一起修行,開始了僧伽的生活。

至此,「佛、法、僧」都已齊具,佛教宣告正式誕生!

相關焦點

  • 佛教四大聖地之一,佛祖釋迦牟尼道場,千年不毀
    佛教起源於印度,同樣也沒落於印度,僅保留了佛教著名四大聖地。即便如此,印度也是佛教八大朝聖地中,最重要的一站。蘭毗尼是釋迦牟尼的誕生地;菩提迦耶是其開悟得道的地方;鹿野苑就成了他人生中的首個傳道及僧伽成立地。
  • 如來佛祖釋迦牟尼的出生
    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歷史傳承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起源於古印度,也就是現如今的尼泊爾,大家都知道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就是很多影視劇中的我佛如來。釋迦牟尼,本名叫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是後人對其的尊稱,「釋迦」是因為他出自釋迦族,「牟尼」是當時對出家修行成就者的稱謂。當時的印度同樣也還是君主制國家,也就是剎帝利階層來統治的,劃分為很多個小國家,而佛祖出自其中的一個小國家叫迦毗羅衛,這個國家就位於今天的尼泊爾。釋迦牟尼的父親就是這個國家的統治者淨飯王,母親摩耶夫人是鄰國天臂城善覺王的妹妹。
  • 釋迦牟尼獻了什麼,感動燃燈古佛?歡悅之餘,預言他定成如來佛祖
    通讀西遊神話,燃燈佛祖先後在唐僧師徒遇難獅駝嶺,與如來佛祖、彌勒佛祖「三世佛」,以及文殊、普賢菩薩等聯合出手 三國時期,吳支謙編譯的佛教典籍《瑞應本起經》,記載了釋迦牟尼成佛前與燃燈古佛的淵源關係。
  • 佛教是釋迦牟尼創立,有人說他只是發揚了佛教,真相究竟如何呢?
    公認的佛教創始人當然是佛祖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出生於公元前5世紀左右。釋迦牟尼是佛教徒對他的尊稱,意思是「釋迦族的賢人」。釋迦牟尼是個非常了不起的人,他出身宮廷,錦衣玉食,卻心憂百姓疾苦,20歲時他捨棄王族生活,出家尋訪師友,他先是在摩揭陀國王舍城附近學習禪定,後在尼連禪河畔獨修苦行,進而至伽耶(菩提伽耶)畢缽羅樹下深思默想,終於「悟道成佛」,這一年他35歲。
  • 佛教:歷史上,真實的「釋迦牟尼」,很多人都不懂
    引語事實上,很多人不知道歷史上真正的釋迦牟尼是怎樣的。其中當然也包括很多佛教信徒,或許他們對釋迦牟尼的歷史也不太清楚。的確,釋迦牟尼並不是神,而是他們找到了一套能夠引導人們減輕痛苦的理論和方法。事實上,釋迦牟尼一生的經歷都被記載在佛經上,佛教本來就是一種無神論的宗教,但是釋迦牟尼反對世界上有神的觀點。事實上,最原始的佛教經書中記載的內容非常準確,因為在佛陀死後不久,官方立即將佛陀的一言一行詳細記錄下來。
  • 在這裡釋迦牟尼第一次教授佛法,佛教的僧伽也在此成立
    瓦拉納西鹿野苑是佛教在古印度的四大聖地之一。佛祖釋迦牟尼在鹿野苑初法輪,相當於基督教的耶路撒冷。古印度佛教遺址。當年,釋迦牟尼在菩提伽耶悟道成佛後,西行200公裡,來到鹿野苑,隨後就在這裡對父親淨飯王派來照顧他的5個隨從講解佛法,向他們闡述人生輪迴、苦海無邊、善惡因果、修行鹿野苑—佛陀第一次講經說法的地方。在這裡釋迦牟尼第一次教授佛法,佛教的僧伽也在此成立。公元3世紀時,鹿野苑已經成為重要的藝術中心。
  • 如來佛祖 釋迦牟尼佛陀
    摩耶夫人在他誕生七天後去世,他由淨飯王的續妃波闍波提撫育(大乘佛教傳此人是佛的姨母;另說由乳母撫養)。七歲開始接受學業培養,包括吠陀和五明學藝,以及兵法和武術等。十六歲娶天臂城主之女耶輸陀羅為妃(另說有三夫人),生有一子名羅睺羅。在一部早期經典中,他自述青年時期生活奢侈,極盡聲色娛樂,有暖、涼、雨三時宮殿輪換居住。
  • 印度佛教聖樹——釋迦牟尼佛悟道處菩提樹遭砍傷(圖)
    當年,釋迦牟尼來到菩提樹下,在所鋪草座上面靜坐。他發誓:「我不成正覺,誓不起此座。」(佛經稱此座為金剛座) 佛教在線7月21日訊 據德新社駐新德裡記者7月20日報導:日前,一群不法分子心狠手辣地將位於印度的佛教聖樹——釋迦牟尼成道處的菩提樹砍下一根樹枝。
  • 世界級考古謎團被揭開,佛祖釋迦牟尼的墓穴,終被發現與證實
    佛教作為世界四大宗教之一,其創始人釋迦牟尼死後的陵墓究竟位於何處,一直都是一個謎團。到了19世紀初,釋迦牟尼的陵墓和遺骨疑似被發現,這本應是一件好事,然而發現此事的人,卻蒙受了接近一個世紀的不白之冤,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尼泊爾佛祖誕生地:進入園區需要脫鞋,修行者說能感受到強大磁場
    尼泊爾是旅行勝地,有壯麗的雪山和歷史悠久的建築,各種神廟也不少,不少國人喜歡來這裡旅遊,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釋迦牟尼就是在這裡誕生的,這裡還有一個誕生地景區。佛祖是在藍毗尼誕生的,現在這裡已經是佛教四大聖地之一了。
  • 釋迦牟尼是誰
    釋迦牟尼,多數中國老百姓,大概主要從《西遊記》塑造的如來佛形象去認識釋迦牟尼,將他視為神祇,殊不知他是個實實在在的歷史人物。釋迦牟尼誕生在古印度喜瑪拉雅山南麓的一個小國—— 迦毗羅衛(jiā pí luó wèi ),地處現在尼泊爾南境的畢拍羅婆。「釋迦」是族名,「牟尼「意譯「寂默」。
  • 釋迦牟尼是哪國人?尼泊爾和印度打起嘴仗
    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此前則稱,那位佛教創始人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印度人之一。印度外長的這番話引來尼泊爾政界要人作出一系列反應,該國前總理尼帕爾說,蘇傑生有關佛陀的表態「令人反感」。據《印度教徒報》網站8月9日報導,尼泊爾外交部發言人在一份官方聲明中說:「經歷史和考古證據證實,毋庸置疑的確鑿事實是,釋迦牟尼生於尼泊爾的藍毗尼。
  • 釋迦牟尼的遺骨被找到了?居然就在南京!
    如來佛祖竟然真的存在!說起如來佛祖,出現在你們腦海裡的是不是這種形象?身光普照、咽如螺貝、身頰如獅、儀如象王,看似神話的背後,其實確有其人!在傳說中,弟子們將他火化後、從灰燼中得到了一塊佛頂骨舍利、四枚佛牙舍利,一節佛指骨舍利以及84000顆珠狀舍利子,然後自發集結、回憶他的言傳身教並記錄成文,匯集成今三藏十二部佛教經典,這便是我們所知的《佛經》。為世人揭示了離苦得樂、修行解脫之道,至今仍有不朽的精神價值。
  • 釋迦牟尼是哪國人?尼泊爾和印度打起嘴仗……
    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此前則稱,那位佛教創始人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印度人之一。印度外長的這番話引來尼泊爾政界要人作出一系列反應,該國前總理尼帕爾說,蘇傑生有關佛陀的表態「令人反感」。據《印度教徒報》網站8月9日報導,尼泊爾外交部發言人在一份官方聲明中說:「經歷史和考古證據證實,毋庸置疑的確鑿事實是,釋迦牟尼生於尼泊爾的藍毗尼。
  • 阿彌陀佛,釋迦牟尼,觀音菩薩之間的關係
    很多人未正式學佛之前,可能只是接觸過一些民間傳說或神話小說,例如《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之類,更多的人還是聽老一輩或是街坊大媽講一講佛教故事。筆者年輕的時候對佛教故事很感興趣,曾經問過長輩們一個問題:阿彌陀佛是誰?
  • 「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 與佛教又有何淵源?
    倒是南朝齊梁時代佛教文史學家僧佑所編撰的《釋迦譜》介紹了臘八與佛教的淵源:釋迦牟尼因長時間苦修,身形若枯木,奄奄一息之際,有位牧羊姑娘及時獻上乳粥,釋迦牟尼喝下後,體力很快恢復,因而悟道成佛。其成道之日,正是臘月初八,後世佛徒便於此日喝粥紀念釋迦牟尼。此故事明顯是附會而成,因為印度有關佛經說佛祖所食為乳非粥。
  • 佛教與科學的「巧合」,釋迦牟尼難道是科學家?
    很多人知道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認為是封建迷信,可佛教對世界、時間、空間的認知很多地方與科學研究都不謀而合,讓人不得不懷疑提出這些理論的釋迦牟尼究竟是出家人還是科學家。佛教宇宙觀與現代不謀而合百億須彌、百億日月的數目,這是佛教的世界觀,認為宇宙中有3000個大千世界,無數個小千世界,每個世界都有自己的太陽月亮。整個宇宙有上百億的太陽月亮。任何一個接觸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都知道,宇宙中有無數個類似太陽系的星系,每一個有固定軌道的星球幾乎都有類似月球的衛星。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這些類似太陽系的星系每一個都是一個獨立的世界。
  • 天然國寶: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奇石天珠
    (參照邱承彬編著《解密天珠》,山東教育出版社)  天然國寶初轉法輪奇石天珠是指寶石上面形成了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圖騰的奇石天珠。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奇石天珠是十大國寶奇石天珠之一。天然國寶初轉法輪奇石天珠又叫釋迦牟尼初轉法輪奇石天珠、佛祖初轉法輪奇石天珠、佛陀初轉法輪奇石天珠等。
  • 佛教須知:「五樹、九花」之說
    當然,既然去了勝地遊玩,口誦「南無阿彌陀佛」朝拜寺廟的佛祖、菩薩也是必去之地。不知您有否注意到?寺廟種裁的樹木和花草也許有些是與佛教有著不解之緣!其中有一些還有故事的典故。按照佛教之說:植物中佛教之樹有五種:「菩提樹、高榕、貝葉棕、檳榔、糖棕」。佛教中吉祥之花有九種:「荷花、文殊蘭、黃姜花、雞蛋花、緬桂花、地湧金蓮、曼陀羅花、山玉蘭、優曇婆羅花」。
  • 印度遊記:觀釋迦牟尼打坐地方——鹿野苑
    研究所的宗旨是研究耆那哲學、歷史和文化,以及耆那教徒的生活,它附屬於貝拿勒斯印度教徒大學。我的兩位導遊都是在那所學校獲得博士學位,現在在這個研究所工作。研究所主任帶著兩名工作人員走到前面的草坪上迎接我。我沒有聽懂他的,或者說,他們所有人的名字,但是他的微笑已經足夠。我稱他為博士,他是個身材矮小、熱情友好的人,主動提出帶我四處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