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冠病毒突如其來,整個世界措不及防。在人類危機的關鍵時刻,信仰往往能產生重大作用。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把保護與救助我們的人稱為天使的原因。
除了人間天使,如果佛陀或耶穌與人同在,你是不是會感到更有信心戰勝困難挺過難關呢?
佛陀和耶穌成為神,是從凡人開始的。他們的經歷或許可以成為你我信心的來源。因為歸根結底,每個人身上都具有神性。神人共存。
我們先來講講佛陀耶穌的凡人性。
一、佛的地位應介於上帝與耶穌之間
佛,指的是從情感和內心的扭曲中精華和解脫出來,獲得了無上智慧的人,可以說是所有獲得證悟的人之統稱。
佛陀(釋迦牟尼被神化的尊稱)的地位應介於上帝與耶穌之間。因為上帝作為基督教最高教主卻沒有俗世形象存在。耶穌具有人的形象,但沒有法號;佛陀是佛教最高教主,他既有人的形象,又有著法號。
早期印度佛教故事中佛陀多顯示凡人特徵。佛教經典很多並非佛陀原創,只是他運用自身能力,將已有最高智慧結晶形成系統,加上自己的闡釋,使之流傳開來。
這與耶穌的經歷相似,耶穌很多教義都來自猶太教,猶太教教義中有很多出色語句,耶穌借用這些俗語,並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思想,使之更貼近大眾,從而得以廣泛接受。
如將《摩西律法》進行改善,將它變得更溫和更貼近現實:不允許說任何不敬的話語;不允許解除婚約;不允許詛咒等;寬容敵人或給你帶來恥辱的人,因為大家同為天父的子民,天父的陽光溫暖所有人。
二、耶穌與佛陀:凡神性與出入世
根據野史作品<達文西密碼>中的內容,耶穌被賜予神性只為應羅馬政府治國需求。作為凡人的耶穌,生平平易近人,體恤弱小,抨擊權貴,是一位大善心英雄。
而曾貴為王子,為追求真理救濟世人,甘願受苦受難的釋迦牟尼,其佛陀神性則是在涅槃之後隨著佛教的成熟發展逐漸獲得。在不同的地區而具有相應的神性。
佛教根本上是出世的宗教,但是由於它強調緣生萬物,一切的存在都與他物依存,且存在因果關係,使得人具有出世性。佛陀的修行屬於精神的升華練習,需要寂寞孤獨。修成正果之後開始弘法,普度眾生,屬於入世的性質。
這就好比我們現在正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一樣。他們為了緩解大眾的苦難,不惜自己的安逸與生命,發大乘慈悲心,救濟世人。
隨著佛陀神性的發展與世人的更篡,佛教有了迷信成分。如果還原佛陀的凡人本色,可以給人在修道過程中接納凡性自我,跟隨佛陀,人會更堅定前進的步伐,從而取得最大正果。
佛陀不離世俗的修行於公元前一世紀左右在印度興起大乘佛法。這裡「乘」,筏喻,「運載工具」,這裡指修行的途徑和方法。與小乘相比,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不同:
修行方法:小乘:戒定慧「三學」或「三十七道品」;大乘:「六度」菩薩行:布施、持戒、安忍、精進、定、智慧。小乘強調出家出世;大乘相對來說重視入世,與世俗生活的密切聯繫,主張為眾生解脫而入世。
修行目的:小乘證得阿羅漢果,求取個人解脫為最高目的;大乘把成佛、普度眾生作為最高目的。
對涅槃的理解:小乘將之看做脫離生死輪迴後達到的一種獨立於世間的境界;大乘認為,涅槃只是消除了無知,認識了諸法實相,不存在一個獨立於世間的涅槃境界。
有些人甚至認為只有大乘佛法才是真正佛法。
從女人觀看神之俗性
佛陀對於錢財的態度與對於女人的態度根本上是一致的:認為是欲望的象徵而拒而遠之。大乘觀將錢財和女人看成一般事物無二。將二者看成禍水,這就是色。大乘觀,見而不亂,才是真正佛的境界。可見佛的境界也是佛陀追求的理想。
問到對於女人應該有什麼態度時,佛陀的回答是最好避開,不能避開也一定要懷有純潔的心。自己是蓮花,而女人們象徵著汙穢之地。同時他承認人間最強大的煩惱是色慾。
因此當他的姨母摩訶波者波提帶領女人們來加入僧團,佛陀決然回絕。這與小沙彌大喊:「師兄,你怎麼可以背女人過河,犯戒了啊!」一樣是內心不清淨的表現。 即使得了正果的佛陀也有顯露俗性的時候!!但在別的時候對於女人,佛陀又體現了平等的態度,如對待為阿難著迷的摩登伽女時。
耶穌對於女人是有親近力的。他生性親近弱勢,因此孩子和女人是照顧對象。因此女人們對他也很願意親近。據說耶穌在被釘十字架時,他十二門徒沒有一個在場,而是加利利的女人們一直追隨,親證受難過程。
還是這些女人,在耶穌受難之後料理後事。除了當時作為弱勢群體的女人們,窮苦人,病人等也對耶穌感恩戴德。經過耶穌改革之後的基督教,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將上帝的救助普及到任何需要的人那裡。並派來人間天使(護士們也大多為女性)親臨幫助緩解救助工作。
關於錢財
錢財的影響是巨大的,是最難割捨的,佛陀曾要求佛家弟子不能買賣,不接觸錢財。後世很多出家人都依循這一教規。比如弘一法師出家之後不碰錢財。因此,佛教後來的第一次大分裂據說就是由於向人收取錢財等10件事情上在大集結時無法達成一致,而分裂成上座部(認為犯戒)和大眾部(認為不犯戒)。現在有一些大法師如星雲法師,憑藉他們的高僧大德依正業創建豐厚財富,具備更大的能力,幫助需要的人。
佛法教人獲得個人心靈至上真理最高智慧,同時強調一切與其他所有的依存關係,構成萬物在世間的因果緣起,也構成了入世和出世的不可分割性。
三、結語
還原耶穌與佛陀的凡性,有助於我們接納自己的凡性,更易認可佛教基督教教義的至上真理性,助其作為信仰達到目標。目標可以很完美,修煉過程允許凡人特性存在,這樣的修煉生活可以貫穿一輩子。
佛陀和耶穌亦神亦人,亦師亦友,在我們渡過各種難關,追求自性圓滿的一生中,起著關鍵的指引與支持鼓勵的作用。
而在這次疫情當中,若有人有幸與白衣天使們相遇,就應該珍惜尊敬這種機緣。而白衣天使們也當珍惜並尊重這種可以服務大眾的,成為神一樣存在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