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慶年間,我國曾經大規模地流行過霍亂。在瘟疫流行期間,很多人都因感染了霍亂而死亡。一時之間,全國人民都人心惶惶,在家閉門不出,生怕下一個染病的人就是自己。這次霍亂給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一些權貴也未能倖免。
霍亂期間,民間出現了很多有關於瘟疫的謠言。有的人說這次霍亂是鬼神作祟,有的人則認為這是老天在懲罰人間。更有甚者,宣稱霍亂是從平時吃的瓜果蔬菜中傳來的。不少老百姓因此類言論,最後不敢吃任何食物,活活餓死了。明明只是一場瘟疫,最後卻生出了這麼多謠言,真的是讓人有些匪夷所思。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種現象也是必然的,是社會群眾心理的深刻反映。
1、瘟疫本為百姓懸頭刀
平常老百姓最希望的就是平安健康,戰爭和瘟疫可以說是百姓們最恐懼的事情。權貴們如果感染了霍亂的話,尚且有好藥好醫多存活些時日。但如果是平常老百姓感染了霍亂的話,那基本上只能等著魂歸西天了。自中國出現大規模瘟疫以來,太多人見證了身邊的人因為霍亂而家破人亡,白髮人送黑髮人。所以霍亂出現之後,百姓們都極其恐慌,生怕這樣的厄運會降臨到自己頭上。
百姓們都親眼見過,只要是感染了霍亂的人,離世的速度都極快。《一斑錄》中曾有記載,大多數感染了霍亂的人,一兩日內就沒了性命。有的人身體素質好一些,能拖個十多日,但是病中的面容都極其可怖:青筋暴起,身材消瘦,連大小便都無法自理。最後飽經折磨,才離開這人世。平常老百姓見到這種情況,怎麼能不對霍亂產生恐懼心理呢?
2、變態性的恐怖傳播速度
霍亂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瘟疫,而且存在非常嚴重的人傳人現象。在1820年之前,百姓們也經歷過一些大大小小的瘟疫。但是那些瘟疫的傳染性遠沒有霍亂這麼強,一般都是在某一個村莊或者是某一個省蔓延,很少有像霍亂這樣,可以用如此快的速度,大規模地蔓延到全國的。
霍亂發生的時候,僅僅用了幾個時日,全國各地就已經都出現了感染了霍亂的病例。放眼望去,普天之下,似乎沒有一塊淨土可供人們駐足。
霍亂的傳染性之強,加重了百姓們對它的恐懼心理。以至於那嘉慶年間,人人談「瘟」色變。也正因為這種恐懼心理,越來越多的人把原因歸咎到了鬼神身上。
1、忽視重疫區
解決霍亂問題時,第一步就是要找到疫情最嚴重的地方,對此地域進行封閉和管控治療。但是在在1820年那次瘟疫發生的時候,清朝政府並沒有準確完整地定位當時的疫情重災區。霍亂傳入我國的時間其實比較晚,剛開始是在中國的南部開始爆發疫情的。在清朝政府治理霍亂的時候,把重點都放在了中國的南部,而忽略了江西等地區。
在當時的清朝政府看來,江西這個地方其實只有幾個散在的疫區,不足以花費大量的精力在這裡。沒想到的是,江西成了當時疫情最嚴重的的地區之一。江西之所以會爆發這麼嚴重的疫情,跟當地的氣候也有很大的關係。江西當時剛剛經歷了大旱,半年時間不曾落過一滴雨。
也正是因如此,才給霍亂提供了溫床。在霍亂的問題終於塵埃落定之後,贛州官府在統計人口時發現,當地的很多口人家全都去世了,還有很多人家「全家十餘口只留一二口」。如此慘狀,真是令人唏噓。
2、醫療未能及時完善
當時醫療技術落後,無法查出霍亂背後真正的病因。很多郎中也只知這是一場瘟疫,並不知道霍亂是由「霍亂弧菌」而來的。因此,也一直沒有治癒的好辦法。很多達官顯貴感染了之後,都一心靠著人參來續命。但是人參畢竟只是一種補藥,如果不能對症下藥的話,用再多人參也是無濟於事。
不過對達官顯貴們來說,用人參也算是個心理安慰。但是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在霍亂期間,能夠買到一些草藥已經實屬不易,更別提人參這樣的名貴藥材了。
沒有能對症的藥,加上霍亂極快的傳染速度,霍亂期間的傷病人數只會越來越多。處處哀鴻遍野,卻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方案。在霍亂爆發的時候,在百姓心中,只要是感染了霍亂,就如同被下了死亡通知書一樣。有的人在感染了霍亂之後,甚至還祈求能夠趕緊回歸期間,不想一直拖下去,遭受更多的痛苦。每天身處在這種絕望又無助的環境中,百姓們自然人心惶惶,只能求助於神佛。
1、霍亂者借謠言蠱惑人心
1820年時,清朝的時局並不算穩定。有多方勢力早已經不滿清朝政府的通知,想借霍亂這個時機,給清朝政府重重的一擊。加上當時清朝政府在治理霍亂時的措施並不太正確,更讓別的勢力有了可乘之機。
所以有的人就編出了鬼神一說,把霍亂的原因指向清朝統治者的貪汙和腐敗。這樣的行為,意為讓百姓們相信,這次霍亂是上天派來懲罰這些清朝官員的,從而激起民眾對清朝政府的不滿情緒。
還有些底蘊不足的文人,一直想在用自己手下的筆桿,傳播關於霍亂的謠言。在嘉慶年間,有一些文人專門負責把關於霍亂的謠言整理成冊,然後分發給人用來傳播這些言論。這些小冊子裡,有關於霍亂來源的記載,也有關於如何治癒霍亂的一些道聽途說。
在霍亂中走投無路的人,就把這種小冊子當成了救命稻草。口口相傳的力量是無法想像的,一個人聽信了這種謠言之後,很快就會把這種言論傳給其他人。不明真相的百姓們在絕望之中,也只能把這種言論當做是心理慰藉。
2、愈演愈烈的霍亂傳聞
在老百姓看來,在霍亂時期,能夠保住自己的小命才是最實在的。在霍亂發生的時候,清朝政府確實也採取了很多措施,用來治理霍亂。《清實錄》中記載:「以時疫流行,命發廣儲司銀二千五百兩,分給五城,為製備藥料棺楛之用。因念貢院中號舍湫隘,士子等萃處鬱蒸,恐致傳染疾癘,非所以示體恤。今科順天鄉試,著展期一月,於九月舉行。」儘管這樣,由於當時的制度問題,政府下的用來治理霍亂的銀子,不一定都能落到實處上。
百姓們每天都聽著政府在治理霍亂的消息,卻遲遲不能看到這些措施落實到自己的身上,每天眼看著自己的親人一個又一個地因霍亂而死去,處處都是人心惶惶的場面,百姓們也不得不恐慌。連當時的郎中都不能透徹地了解關於霍亂的治療方法,百姓們對這種陌生但又具有殺傷力的瘟疫就更是恐懼了。
處在當時的環境中,百姓們一直得不到有用的救治,只能用盡渾身解數來自救。《白下瑣言》中記載:「道光壬辰五月朔旦,各家門口掛紅插柳枝,謂之送瘟神,比戶皆然。」既然謠言都說,這次霍亂是鬼神所帶來的的,那他們就只能用自己的方法來驅走鬼神了。在當時來說,這樣的辦法雖然沒有實質性的作用,但是總算是能給百姓們一種心理安慰。
清政府在發現民間的這些言論之後,很快也對這些言論的真假性作出了判斷。並且在確定民間言論為假的時候,很快就用國家的力量禁止了這些言論。當時清朝政府還曾多次尋找謠言的源頭,但是在尋找的過程中,清政府發現,這些謠言幾乎存在於每個角落,根本就找不到源頭。在用國家的力量施壓禁止傳播謠言之後,也就作罷了。
1820年的這次霍亂之所以會帶來這麼多謠言,歸根究底還是民眾對霍亂並不了解,加上疫情遲遲得不到有效的管控,百姓們只能用鬼神之說來安慰自己。在那種疫情當道,人人自危的情況下,有這麼一個心理安慰,現在想想也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現在霍亂已經有了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醫療技術也發展成熟了很多。自踏入可以社會以來,我國也沒有再發生過大規模的霍亂疫情了。在大型瘟疫發生的時候,我們國家也已經有了非常完備的應對方案,力求在瘟疫發生時,能用最快的速度控制住疫情,不讓疫情大規模傳播。我們要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一定會解決瘟疫的問題!
參考資料:
《一斑錄》
《清實錄》
《白下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