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月10日,末世題材遊戲《神話天堂》即將開啟不刪檔測試,遊戲之前曝光的玩法和特色都很多了,今天我們的主題是,是認真地和各位聊一聊這些末世題材,以及衍生到《神話天堂》裡的末世細節。
近年來無論是影視劇作品還是遊戲,末世題材對人們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隨便翻開剛剛走過的2017回憶錄,你不難發現,殭屍、災難、輻射、瘟疫等題材的字、音、像等作品給你留下的深刻印象沒齒難忘。
1月10日,末世題材遊戲《神話天堂》即將開啟不刪檔測試,遊戲之前曝光的玩法和特色都很多了,今天我們的主題是,是認真地和各位聊一聊這些末世題材,以及衍生到《神話天堂》裡的末世細節。
殭屍(Zombie)
其實我們最初接觸到的殭屍來自於香港電影,林正英老師的殭屍系列電影將早期殭屍的形象深深的刻畫在人心。清朝的官服、額頭的符紙、獠牙和長指甲再加上跳躍的行走方式,是此時殭屍的特點。
據傳,中國殭屍是上古時代由那隻與女媧、昊天、伏羲同時被稱作四大古神之一的神獸「犼」的三魂與軀體衍生而成。相傳犼性惡,黃帝蚩尤交戰,天下大亂時趁機禍亂人間,被女媧和伏羲協力封印,將其靈魂抽出,但靈魂逃離了兩神的封印,分別和黃帝手下大將贏勾、後卿,以及黃帝的女兒魃相融,成為中國古代四大殭屍始祖中的三隻,另外一隻最為兇猛的吸血殭屍始祖將臣則是由犼的身體與昊天贈其的神樹枝相融合形成。
儘管中國殭屍由來已久,但以中國殭屍為題材的各種字、音、像以及遊戲作品中,都沒出現過因為中國殭屍導致的大範圍恐慌。人們往往在這些作品中能夠看到的是少數強大的殭屍危害一方,結局則總是被像林道長這樣的高手鎮壓消滅。
而在西方,殭屍的概念就不是那麼出神入化了,西方的殭屍其實是對「活死人」的統稱。最早讓我們接觸到的西方殭屍形象源自一部MV作品——《Thriller》。
這些復生的亡靈,一般是由於某種災變引起的,規模巨大,且引起人們極度的恐慌。這樣的特點使其成為了很多作品的題材,像是《生化危機》(ResidentEvil/Biohazard)、《求生之路》(Life4Dead)以及由託尼·摩爾(Tony Moore)的同名漫畫為題材的系列《行屍走肉》(The Walking Dead)系列作品,是最近幾年大家都耳熟能詳的。
當然,殭屍只是作為這些末世題材的怪物代表而已,其他諸如吸血鬼、木乃伊、科學怪人等也都在近幾年成為了末世題材作品所青睞的素材。無論怪物的種類如何變化,怪物誕生之時,所帶來的結果卻從沒變化過,那就是災難。
所以末世題材中在殭屍這些怪物題材之外的還有災難。
災難(Disaster)
這裡指的災難一般是天災,也就是非人為的。很多末世作品都從這裡面取材。國內像是《唐山大地震》,就是以1976年7月28日接近凌晨3點43分的時候發生的強度芮氏7.8級的強地震。據計算,當時的強震產生的能量相當於400顆廣島原子彈爆炸。而且由於當時發生在凌晨,造成24萬餘人因此喪生,16.4萬人重傷,列於20世紀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數第三。
除地震外,流星撞擊地球的題材也多被各作品採用。國內譯作《天地大重裝》(Armegaddon)的影片,就描述了美國太空總署發現巨大隕石向地球方向而來之後發生的故事。其實實際上還有一種說法解釋恐龍滅絕的原因也是由於地球受到小行星碰撞。這次碰撞導致地球被大量的塵埃籠罩,植物光合作用停止,空氣含氧量降低,巨型生物因此滅絕。
不難發現,這種自然災難引起的末日恐慌由於是不可抗的,更讓人難以接受。相比怪物帶來的驚嚇,自然災難帶來的是人類對生存的渴望以及與環境抗爭的拼搏過程。所以像是《H1Z1》、《DayZ》以及《絕地求生》(PUBG)類型的末日生存遊戲才吸引了眾多玩家。
輻射(Radiation)
自從「重核裂變反應」在1938年末被德國科學家奧託·哈恩(OttoHahn)發現以來,核能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如今已經應用到很多領域。核能雖然強大,但帶來的危險也不容小覷,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車諾比核電站事故導致8噸多強輻射物質洩露,致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許多地區遭到核輻射汙染,核電站所在地烏克蘭的普利皮亞季城因此被廢棄。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太平洋地區強地震引起的海嘯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放射性物質洩漏,至今仍未解決。
輻射是多方面的,像是福島事故,雖然是由於地震引起的,但也不能完全歸結於自然災害。由於輻射是至今尚未研究清楚的一種汙染形式,讓很多末世題材的經典作品選擇向其下手。比如2002年上映的《轟天潛艦》(K-19: The Widowmaker)、以及2017年的《再見》。
由於輻射有很多的未知性,所以在這些作品裡產生了兩種設定分支,一種是輻射致死的設定,另外一種是輻射帶來的變異。當然,變異也可能產生諸如浩克(Hulk)這樣的漫畫英雄,同時也更多的被設定為產生變異生物攻擊人類。
在遊戲作品中,更是衍生了很多關於輻射題材的經典大作,深受玩家喜愛。比如《輻射》(Fallout)系列、《伊甸園》(Edengard)等。在這種輻射為誘因的末世題材下,生存是所有要素的重中之重。相比殭屍題材那種怎麼樣躲避敵人防止被殺死,以及災難題材那種如何在已經廢掉的世界活下來,輻射題材似乎更介於兩者之間,這也是該類型遊戲大受歡迎的主要原因。
瘟疫(Plague)
因疾病而起的災難被稱為瘟疫,瘟疫與前面提到的殭屍、自然災難、核輻射有著截然不同的特點,那就是——傳染。殭屍帶來的恐慌可以用躲避,逃亡來解決,自然災難則是一時的,大家在災難過後面臨的不過是百廢待興的世界,核輻射雖然也存在持續性的人體傷害,卻也不至於那麼無解,但是瘟疫,空氣、水、接觸……很多生活中潛在的因素都可能導致感染,最後造成死亡又或者是很多作品中設定的另外一種結果——變異。
要知道,瘟疫是活的,只要有載體就可以存在下去,並且不斷地造成傳染。瘟疫可能帶來變異生物,造成進一步的恐慌,所以很多瘟疫題材的作品裡,解決的辦法要麼是所有感染者以及感染地區人道毀滅,要麼就是提取出血清來進行治療。更多的作品甚至不去描寫如何解決瘟疫帶來的問題,而是通過這樣一種末世感來扒出人性的光彩,比如《釜山行》(Train to busan)。
諸神黃昏(Ragnarok)
可能大家看到這個詞會覺得熟悉,確實,不久前上映的《雷神3》的副標題就是它。諸神黃昏原意是指北歐神話預言中註定要降臨的末日劫難,在這個劫難到來的時候,神也必須要和凡人一起面臨毀滅。這樣大框架的末世題材,儘管相比前面列出的殭屍、災難、輻射和瘟疫更加具有拓展性,卻因為涉及到的文化內涵更深厚,導致鮮有人觸及。
儘管諸神黃昏的末世題材難度很大,但2018年伊始,也有遊戲廠商嘗試接觸。畢竟這樣萬人矚目的宏偉題材若能夠加工得當,勢必會帶來滿堂彩。
九遊以其多年來對移動端遊戲的運營經驗和在業內的敏銳視角,將中文在線在手遊界首次研發的處女作品,末世題材角色扮演遊戲《神話天堂》攬入懷中。作為擁有「17K小說網」和「四月天小說網」兩大知名網絡小說平臺的中文在線,絕對有實力將如此恢宏的末世題材劇情展現到極致。而以九遊在移動端行業的強大技術力,遊戲的畫面表現等也會給玩家帶來驚豔。
目前遊戲尚為開啟公開測試,各APP平臺預約人數呈火爆勢態,就目前流出的幾張遊戲截圖來看,畫質完全不輸端遊。就像遊戲所說:「末世來臨,等待諸位的除了逃亡還有拯救。」也相信在九遊與中文在線的強強聯合下,《神話天堂》能夠將ARPG類型遊戲在手遊市場開闢一片天地,在2018開年之時打破吃雞和moba一統江山的局面,真正為玩家帶上一種有關末世題材的新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