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點史事匯
引言:清朝嘉慶道光年間在全國範圍內爆發了嚴重的「霍亂大疫」。由於疫情爆發突然傳播迅猛因此造成清朝大量人口的死亡。這次霍亂大疫的爆發對普通百姓和社會上層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霍亂大疫流行期間還出現了「瓜果有毒、鬼神司疫」等數量種類繁多的疫情謠言。隨著謠言在全國範圍的蔓延為清朝政府對疫情的控制帶來了一些消極負面的社會影響。謠言作為瘟疫期間社會反應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瘟疫的主要社會影響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來說謠言又是百姓對瘟疫威脅的抵禦性反應,是百姓為緩解因瘟疫爆發而帶來心理壓力的外在需要。
此次「霍亂大疫」最早發現於嘉慶二十五年的嶺南地區主要集中在汕頭、海口等海運大港口。後來疫情沿海北上傳入山東、安徽、江蘇等地,隨著疫情蔓延至河北後又通過陸路和運河雙渠道向東北地區迅速蔓延傳播。
《一斑錄》中詳細記載了對霍亂之疫患者所患症狀情況的描述:
「類無六脈,其死不過一兩日,不死即瘥,偶有病至十數日死者。其洩瀉一如無肛門收束,糞直下,色白略如米湯,瀉兩日,雖肥人必瘦,筋收則四肢拘攣,手足各指倩人扯拔。如不勝死,則膀肚肉欠過腿攣,手臂肉欠過腋下,筋骨條條岡起,周身之肉不知消歸何所。」
由於當時醫療水平落後,沒有人能夠告訴萬分驚恐的百姓這其實就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真性霍亂。人們從未見過波及範圍如此之廣、發病如此迅速、症狀如此可怕的疾病,以前百姓所見到的瘟疫蔓延之地遠不過百裡從來沒有瘟疫能夠蔓延到全國各省。
清朝時期的藥房
清朝政府駭於此次「霍亂大疫」蔓延範圍之廣,採取了一系列的應對措施。
《清實錄》中記載:「以時疫流行,命發廣儲司銀二千五百兩,分給五城,為製備藥料棺楛之用。因念貢院中號舍湫隘,士子等萃處鬱蒸,恐致傳染疾癘,非所以示體恤。今科順天鄉試,著展期一月,於九月舉行。」
在霍亂大疫肆虐的同時,另一種瘟疫「謠言」也在人與人之間迅速地蔓延開來。由於各種謠言的迅速傳播一些地區瘟疫未到謠言先至,謠言的傳播使清朝嘉慶道光年間的民間社會陷於重重危機之中。雖然因「霍亂大疫」而去世的人並沒有很多,但隨各種謠言的傳播蔓延一時間百姓都將霍亂瘟疫視為「酆都地獄」。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瘟疫到來之前各地就開始傳播「霍亂將至」的謠言,雖然造成了人心惶惶的局面。但也因此使各地對疫情的到來做出了積極的應對措施。在當時的陝西省謠傳稱瘟症已進入潼關,瘟疫所行之地將橫屍遍地。潼關百姓因此早早準備了各種「丸散方藥」,等疫情真的蔓延至潼關時,由於百姓的充分準備因此並未因霍亂之疫造成潼關疫情的大規模蔓延。
道光年間《霍亂論》
瘟病過後當地官府按戶細查後,統計出此次疫情僅造成八百餘人去世,遠低於歷朝以來因瘟疫致死的人數比率。在潼關應對霍亂之疫蔓延的過程中,由於謠言的蔓延速度遠高於疫情蔓延的速度,謠言向百姓傳達了疫情將至這一事實。從而潼關百姓提前做好了必要的應對措施,當大疫真的來臨之時由於潼關百姓的充分準備挽救了很多感染者的生命。
面對洶湧而來的瘟疫百姓迫切需要得到一種解釋,於是他們從偶然出現的異象和口耳相傳的傳說中根據自己的理解尋求答案。百姓一邊在街頭巷尾的議論中製造傳播謠言,一邊又聽信謠言並陷於謠言所帶來的恐懼之中,在茫然無措中各地百姓紛紛採取一切可能的方法進行「自救」。
《白下瑣言》中記載:「道光壬辰五月朔旦,各家門口掛紅插柳枝,謂之送瘟神,比戶皆然。」
各地百姓無論是念經吃齋祈求神佛庇護或者是盲目斬殺被視為瘟疫元兇的病雞,其實都是緩解自身壓力的一些必要的手段。因此也可以說下層民眾既是謠言主要的製造者,又是謠言主要的傳播者。
中下層的文人由於從先賢的教誨中不能解釋瘟疫從何而來,也不能將他們從鄰人患病致死的恐懼中解脫出來。因此中下層的文人們也加入到了謠言傳播者的行列之中,他們善意的傳播著道聽途說而來的治癒良方。同時中下層的文人也扮演著謠言的記錄者,他們將下層民眾對瘟疫的想像記錄下來傳諸後世,因而在此後發生瘟疫時有好事者將這些記載翻出作為製造新謠言的「歷史依據」。
清朝時期的醫生與患者
道光元年瘟疫流行御史向朝廷上奏稱:「東省瘟疫流行,比戶傳染。德州等處,有匪徒乘間倡言,七月初一二日,有鬼打門,應者必死。遂致居民互相傳惑,終夜倉皇。 對此。」道光帝批覆:「訪拿布邪言為首之犯, 嚴刑懲治。」
上層統治者所擔任的則是鑑定謠言的角色,他們對於謠言的分析是最為理性的。由於遠離瘟疫的威脅得以冷靜地分析思考,他們認為有。由於謠言可能引起的社會秩序的混亂,出於這種擔心道光皇帝出動了國家的力量終結了謠言的傳播。
謠言的起源是對疫情答案的尋求,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百姓想知道究竟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災難。然而卻沒有人能給出一個合理的答案,於是圍繞這個問題人們就會根據一些現象和現有經驗進行種種猜測。
在瘟疫期間看起來較為可疑的東西和現象順其自然的便為成了罪魁禍首。人們聚在一起交換自己所知道的種種小道消息,這些消息又在傳播的過程中開始「變異」,或被刪減或被誇大正如瘟疫本身一樣迅速而不受控制地在人與人之間開始蔓延。
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
瘟疫的可怕症狀及其導致的非正常死亡給清朝百姓的心理帶來了巨大衝擊。儘管此次「霍亂大疫」的死亡率並不高,但這不意味著不會讓百姓產生巨大的恐懼。在「嘯梁瞰室,草木皆兵」這種恐懼氣氛的籠罩之下,人們總要通過某種方式來緩解釋放高壓下的心理壓力。
《瑣事閒錄》中記載嘉道之疫的謠言「當時人恐懼,訛言四起,千奇百怪,不可備述。然俱得之耳聞,未敢遽信。惟西瓜中切出蚰蠍,茄中破出毒蟲,則是予所親見,斯以奇矣。」
通過對「嘉道之疫」謠言的分析,可以看到除惡意造謠的謠言外瘟疫時期的謠言實際上是民間百姓訴求真相的嘗試,這種嘗試是一種社會群體的心理反映。與有政治目的的謠言不同它並不具備任何指向性不針對某個人或特定群體。
它們既沒有特定目的也沒有受益人,儘管造成了造成社會緊張的氣氛。傳布謠言者的本意並不在此,他們傳播謠言或是與他人分享疫情消息純粹是懷著好意去告誡別人提高警惕。
不論這些人的目的是什麼,謠言所造成消極負面的影響是確實存在的。在謠言的傳播中,所有的傳謠者都會有意無意地對謠言的內容加以刪改增添,因此難以找到謠言的最初源頭在哪裡。
清朝名醫:葉天士
「所有人都說」就等於「沒人說」,在道光皇帝派遣琦善在山東搜捕造謠者時,由於無法確定謠言的源頭最終無果而終,道光帝也只好不再過問。因此想要通過尋找謠傳恐怖言論的首犯加以嚴懲以此來平息謠言的做法看來並不可行。官府的查辦也會給本就因為「霍亂瘟疫」橫行而亂做一團的局面火上澆油使百姓更加惶恐。
謠言既然產生於百姓對真相的訴求,那麼消滅謠言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讓民眾了解霍亂瘟疫的真相來使民間壓力得以緩解。這使人群全面地了解病源及瘟疫疫情真實情況的方法對於道光時期社會的信息化程度和醫療水平來說是不可能實現的。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從謠言產生的根源入手再由各地官府加以疏導,或許是消除謠言與百姓恐懼最有效的途徑。
結語:近日,我們國家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牽動人心,我們中華兒女要「以史為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為戰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取得最終的勝利而努力。隨著我們國家的高速發展我國醫療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均位於世界前列,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偉大的國家可以帶領我們走出困境。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參考歷史文獻:
《一斑錄》
《清實錄》
《瑣事閒錄》
《清代江南的瘟疫與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