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四月裡的說法兒」——謠言和傳染病

2020-09-05 80後老母親

騎著我的小摩託出街,等紅綠燈的時候聽到旁邊兩對兒人在聊天。一個大姐說今年閏月有「說法兒」,她得給弟弟買雞蛋,弟弟多少歲就給買多少斤。

我感覺她說的不對,我聽的「說法兒」是:買罐頭,還得是桃的!

這種所謂的「說法兒」經常有。

什麼「閏月」、「寡婦年」、「光棍年」,你需要買雞蛋、罐頭、紅秋褲什麼的給某個親人,幫他消災避禍,保他平安順遂。至於是否真的有用,大家其實心知肚明。但是花上幾十塊錢,既能促進家庭和睦,又能交流感情,誰還去在乎它究竟是什麼來歷,有沒有道理呢。不過關於來歷,我猜應該和菜市場有關係。最起碼雞蛋5塊錢一斤的時候,沒見到誰給自己六十多歲的弟弟買。送罐頭也只選10塊錢三瓶的水果罐頭,絕不可能是瑞士的臭鯡魚。

構建一個傳遞親情的方式自然是好的,但這種所謂的「說法兒」總有種道德綁架的感覺。難道沒有你的「說法兒」姐姐就不能給弟弟買雞蛋了。

所以能不能換個時尚點的「說法兒」,比如我這個:疫情防控不能停,認真對待莫放鬆,閨女給媽媽買口罩,弟弟幫姐姐消消毒。

所謂的謠言,和傳染病一樣流行起來需要滿足三個條件:

傳染源:製造謠言的人;

傳播途徑:傳統的口口相傳,現代的網絡、朋友圈;

易感人群:總有一些心甘情願並對謠言深信不疑的人。

當然傳染病的流行有時候還需要一些背景,比如自然災害、戰爭等等以及某些可能造成大規模人口流動的情形。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俗語「大災之後必有大疫「。當然大災之後不一定有大疫。但是災害,尤其是嚴重災害,往往會增加傳染病發生的概率。比如1991年發生再哥斯大黎加大西洋地區的地震,震後即引起當地瘧疾的流行。一方面是因為地震改變原來的生態環境,隨後的暴雨和洪水又造成多處積水,大量蚊蟲滋生,為瘧疾這種蟲媒傳染病的流行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災難過後,經歷了驚嚇、飢餓和精神創傷的人們免疫力下降,使易感人群的規模比以往更龐大。這時候一旦出現傳染源,傳染病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發不可收拾了。

除了蟲媒傳染病,來自不同區域的人群,相對封閉的空間,也使得呼吸道傳染病比以往更容易傳播。在一些落後、貧困地區,衛生條件相對較差,疫苗普及率也比較低,如果清潔的水源難以保證,像霍亂、傷寒、痢疾等這些可經消化道傳播的傳染病,也會發生流行。

不過這些出現在自然災害、戰爭之後的傳染病僅僅局限在災害發生地,相對比較容易控制。但是如果「催化劑」出現,則真的有可能「大流行「了。這個「催化劑」就是「人口流動」。

人口流動對於傳染病好比導火索和炸藥,它可以造成感染人群與非感染人群大範圍接觸,無形中為傳染病的傳播流行提供了方便。比如西班牙大流感。歷史記錄中,影響最大的災後疫情就是西班牙大流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這場突然暴發的疫情幾乎直接終結了戰爭。疫情傳播速度之快、暴發範圍之廣,令人措手不及。在1918~1919年間,全球約1/3人口的感染,數千萬人因此喪生。要知道流感並不是百分百致死的疾病,而西班牙大流感之所以造成如此驚人的死亡率,和這場全球性戰爭帶來了空前的人口流動有很明顯的關係。

當今社會,在衛生系統健全的國家和地區,災後大疫基本是不可能了。但是,傳染病是一直都在的。就好比謠言,舊的謠言消失了,又有新的謠言出現,沒有新的謠言,舊的謠言也可以死灰復燃。謠言止於智者,傳染病同樣止於智者,想給弟弟買雞蛋的姐姐們是擰不過市場經濟這條大腿的,註定會被淘汰的水果罐頭永遠賣不出網紅臭魚的價格。所以,疫情總有一天會過去,傳染病遲早會被消滅。

最後別忘了傳謠兒:

疫情防控不能停,認真對待莫放鬆, 閨女給媽媽買口罩,弟弟幫姐姐消消毒。


  • 想了解更多,請持續關注80後老母親
  • 如果有幫到你,請讚一個
  •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說「閏四月,吃樹葉」,這是什麼意思?2020年是閏四月嗎?
    摘要:農村老話說"閏四月,吃樹葉",這是什麼意思?2020年是閏四月嗎?今年確實是個閏四月,這在我們的日曆上是可以看到的,注意需要看的是陰曆的日期哦,而對於這個「閏四月,吃樹葉」的俗語我確實沒有聽說過,問了我奶奶,我奶奶也沒有聽說過,估計我們這邊的農村裡沒有流傳過這個俗語吧!
  • 今年閏四月,農村俗語「閏四月兆荒年」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因為今年是閏四月,所以農村老人感嘆「閏四月兆荒年」,今年不僅有兩個立春,還遇到了閏四月,那麼「閏四月兆年荒」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先來看一下雙立春和閏四月的由來。雙立春指的是一個農曆年中有兩個立春的年份,閏四月指的是當年有兩個農曆四月,今年第一個立春在正月十一,第二個正月在臘月二十二,所以今年便是雙立春和閏四月的年份。
  • 今年閏四月,為何不見閏正月和閏臘月?
    今年閏四月,為何不見閏正月和閏臘月?文:枯木今年閏四月,因而四月剛過完,又緊跟著一個四月,想過端午節的還需要等一個月,這讓一些「節日控」來說,有點無奈。而商家和平臺則見縫插針,不斷製造各種臆造的節日,不外乎忽悠人刺激購買慾望。說起閏月,還有閏年,雖然大多數人都了解,知道閏月指的是傳統曆法陰曆所置,而閏年則是現在通用的公曆所置。可是還有不少人對此分辨不清,比如為何有閏年閏月?比如為何不見閏正月和閏臘月?下面我們就簡單科普一下。
  • 2020年是雙春年還閏4月,農村老人說「閏四月,吃樹葉」啥意思呢
    ,但是今年還是鼠年的雙春年,更是難得一見的年份,當然了今年除了有兩個立春的節氣,還有的就是有兩個閏四月,那麼農村有著「閏四月,吃樹葉」的俗語,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對於在農村裡,有的俗語也是有著流傳很多年的歷史了,尤其是在很早的時候,農民吃不上飯,主要是遇到災年的情況下,很多的老人都會記憶猶新,到現在家裡的父母都還會說在農村裡沒有分地的時候,大家都過得比較苦,可以說是吃不上飯的時候也是有的,其次就是吃得比較差,和現在的生活也是沒法比的,這些老人都是過了苦日子之後,在我們身邊才告訴我們不要隨便浪費糧食,有的時候想想以前還是比較苦的,這幾年隨著農村的經濟建設發展迅速
  • 今年閏四月,也是「雙春年」,有什麼農村老話嗎?什麼意思?
    2020年的鼠年,是個閏年,閏四月,也出現了農曆年裡面,年頭和年末,都趕上了立春,所以被人稱呼為「雙春年」。在這樣的年份裡面,一些老輩人就有這樣一句俗語「閏四月,兩頭春,老農民,賣兒孫」,這句話的意思是,在這樣的年份裡面,老農民為了一大家的溫飽,就只能賣兒賣女了。
  • 俗語「閏四月,兆年荒」啥意思?為何農村老人都不喜歡閏四月?
    今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從能力上來講,今年閏4月,多一個月份。所以在農村裡面有很多關於4月閏月的俗語,比如說閏4月兆年荒,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為何很多農村老人都不喜歡閏4月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農曆閏月的事情,以及這句俗語的意思。
  • 俗語說「閏四月,吃樹葉」,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閏四月,吃樹葉」是很古老的俗語,是古代農民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總結出來的警示俗語。這是針對氣候而來的,它直接關係到農作物的生長和農民的生活問題。「閏四月,吃樹葉」俗語的關鍵詞是「閏四月」。緊跟後面的「吃樹葉」是形容詞,是說明人們遇到「閏四月」,農業生產不好,減產,農民的生活自然也不會好,沒糧食吃,甚至到了吃樹葉的地步了。因此,弄明白「閏四月」的含義十分關鍵。「閏四月」是怎麼回事?知道了閏月是怎麼來的?就明白了「閏四月」是怎麼回事了。
  • 2020年閏年又閏月,閏四月還有這些傳統習俗,一起來了解下吧
    但是自古農曆就沒有13個月這麼一說,所以在十二個月裡重複一個月,如閏四月,就是過了四月之後就叫閏四月。具體閏哪個月是依照十二個月中哪個月份裡只有一個農曆的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那麼就設置這個月(一般是小月,就是29天)為閏月。農曆閏年的規律一般是3年一閏、5年二閏。
  • 2020年是雙春年,還是閏四月,有何講究呢?
    雙春年,即是指在一年之內出現了兩個立春節氣,雙春年一般在閏月年出現,2020年將是閏四月。雙春閏四月在雙春年,有什麼講究呢?首先,寶媽們可能最關心寶寶在今年出生命運如何?民俗講「雙春」代表著「多子多福,婚姻幸福」。
  • 俗語:「閏七不閏八」,為什麼不能閏八月?2020年是閏幾月?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閏月是閏的七月的話,那麼就會出現嚴重的自然災害,要是閏八月的話就會出現戰爭。其實結合古代的歷史背景,還是有些道理的,在古代,人們都是靠天吃飯,所以要是遇到了自然災害,人們沒有飯吃,自然就會想要造反,所以自然災害也就總是和戰爭聯繫在一起。
  • 「年閏四月,鼠發慌」!什麼意思,會不會鬧饑荒?
    大地回春,轉眼間已進農曆四月幾天了,進入四月的這幾天,筆者家鄉下起了連陰雨,雨水落地氣溫突然低如初冬時,不少鄉親們紛紛穿起厚外衣。年閏四月,鼠發慌王大爺說:一年中如閏四月,據他的經驗家鄉農民種地苦惱多,後續天氣複雜多變,大爺表示以前有老輩人說「閏四月,吃樹葉」,意思就是如一年之中閏月在四月的話;那麼,這年的年景相對不會理想,過去家鄉有出現糧食不夠吃,找樹葉充飢了農民家庭。末了,老人笑著說,這個時代好,鬧饑荒基本不可能了,但是無論是後面雨水太多,還是乾旱嚴重,都不是啥好事。
  • 農村老人講,「閏七不閏八,閏八見刀殺」,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裡除了現在的陽曆之外也格外重視農曆,就是平常所說的「黃曆」、「陰曆」。作為傳統的一種曆法來說,許多人仍然深受影響,尤其是一些老人更是如此。但凡婚喪嫁娶、蓋房、祭祀等重要的場合,老人們都會都習慣翻出一本萬年曆,或找一些「風水先生」來算下日子。
  • 閏月年吃糠甜,四月要閏種田閒!老農民說出的話,專家都沒有想到
    對下一代青年而言,是一種學習的方法與有趣味的理解,從而對俗語的理解與思考的方法之一,農村的農俗很多,有很多老農民說:閏月年吃糠甜,四月要閏種田閒,它的含義你了解嗎,為大家仔細分析一下吧。鬥閨四月今年是子鼠年,閏月是季節的轉變而成
  • 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2020年是閏哪個月?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就比如老一輩人常說的「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說的就是一種現象,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
  • 2014年閏九月 有兩個重陽節嗎
    現行農曆置閏方法是「十九年七閏」,即在19個農曆年中加上7個閏年。農曆閏年因為多了個閏月,因此一年有383天~385天,而農曆平年一般有353天~355天。  閏九月按照陰陽曆的說法,指在某年中出現兩個九月的意思,閏月在九月的很稀少。閏九月在2020年前的200年中,僅有1832年和2014年,閏九月的下一次出現將會在2109年。
  • 2020年的「閏四月」是怎麼回事?竟然可以過兩個生日
    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數學課本上就會教會大家什麼叫閏年和什麼叫平年,而區分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看下這個年份的天數是365天還是366天。閏年是一年有366天,代表著二月份有29天(出生在2月29號的人特慘,4年才能過一次生日),平年就是一年只有365天,代表著二月份只有28天。而閏年又分為普通閏年和世紀閏年。
  • 農村老人說:今年是「閏四兆荒年,兩春夾一冬」啥意思?有道理嗎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農村小毛,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的三農諮詢,更有俗語,習俗等知識,喜歡的朋友不妨點個關注,好了言歸正傳,進入咱們今天的話題,農村老人說:今年是「閏四兆荒年,兩春夾一冬」啥意思?它是數千年來,勞動人們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朗朗上口的俗語背後,不僅富含哲理,還蘊含著這個國家或民族的傳統和習俗,反映著人們的生活經驗和願望。實乃文化精髓!前段時間,受到疫情的影響,在農村老家呆了一段時間,閒來無事時就和村裡的老人談天論地的,從他們的口中就聽到一句特別有趣的俗語「今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吖,真應了那句老話「閏四兆荒年,兩春夾一冬」。
  • 閏月是幾月 閏月都是閏幾月
    導語:閏月是困擾了很多人的一個時間問題,有時候我們翻看農曆就會發現這個月就是閏月,但是很多人都搞不清楚為什麼會有閏月,除了看日曆也不知道閏月是幾月或者說閏月都是閏幾月。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關於閏月的詳細介紹。
  • 閏年結婚的說法
    為了克服這一缺點,我們的祖先在天文觀測的基礎上,找出了「閏月」的辦法,以保證農曆年的正月到三月為春季,四月到六月為夏季,七月到九月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為冬季,也同時保證了農曆歲首在冬末春初。那麼多長時間加一個閏月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求出回歸年日數與朔望月的日數的最小公倍數。先輩們通過計算和觀察,最後確立每19回歸年閏七個月的辦法。
  • 今年閏幾月?
    今年閏幾月?本篇文章我們就一起來看看。2020年是閏年嗎2020年是閏年,這一年閏四月。所謂的閏年,指的是為了彌補曆法規定的年天數和地球實際公轉的天數的不同而設立的。一般來說,閏年每四年一次。以往的閏年有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以及即將到來的2020年和未來的2024年、2028年、2032年等,都可以被四整除。也就是說,2020年是閏年,且閏四月。在閏年的閏月,民間有著很特別的風俗習慣,如閏月鞋、閏月衣、閏月飯以及閏月襪等。除了2020年以外,2001年、2012年也是閏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