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娑婆世界如此苦,為何我們還要來這裡?因為這三大因緣

2020-12-04 紅塵若鏡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

佛陀曾經說過有三千大千世界,大家勉強可以理解為三千個銀河系,而每個大千世界都是有著自己的名字的,以表示這個世界的特質。

比如我們所在的世界就叫做「娑婆世界」,這是梵語,翻譯過來就是「堪忍」——堪忍,也就是痛苦和忍耐,因此娑婆世界又被稱為是五濁惡世,和清淨、莊嚴、光明、殊勝的如東方清淨琉璃世界和西方極樂世界似乎有著很大的差距。

而這個世界的教主就是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這裡還有著三界六道,我們現在所在的就是居中的人間道。

但是不知道各位師兄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咱們為何會降生在這個「堪忍」世界之中呢?

或者說,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又是為了什麼呢?難不成就是為了在這個世上活個幾十年或者一百多年,最後又塵歸塵,土歸土,毫無痕跡的徹底消失嗎?

當然不是這樣,有人曾說過,人生就是一場修行,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我們降生到這裡,其實是因為有著下面這三大因緣。

看完之後各位師兄應該就明白了,這娑婆世界確實是一場堪忍之旅,但同時也是一條解脫之道,就看您如何選擇了。

01第一因緣:業不重不生娑婆,來此消業

「業」是佛法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準確來說又可以分為善業,惡業和無記業這三種。

所謂的善業就是行善的行為,或者溫暖人心的話語,或者為善的心念,這些都會在我們的阿賴耶識中種下種子,然後再慢慢長大。

當然了,惡業也是同樣道理,大到無故殺生,搶奪錢財,小到說謊騙人,說人是非,心存歹念,這都是造業,都有或大或小的惡業種子種下。

此外還有一種叫做「無記業」,也即是不善不惡,昏昏沉沉的那種,比如說整天睡懶覺,天天吃喝玩樂,雖然沒有給別人造成損害,但損害的卻是自己的「慧命」,所以嚴格來說也是一種惡業,只是比較小而已。

佛法中的懺悔偈是這樣說的——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我們眾生從無始劫也來,生生世世不知道造下了多少惡業。

如果把我們的阿賴耶識看作是一大塊田地的話,相當於裡面已經長了許許多多的毒草,而且還在瘋狂的生長,如果就這樣放任它們全都長大的話,這塊地恐怕也完了。

所以我們來到世上,一定要明白自己前世是有著很多罪業的,要有懺悔之心,要多多反省自己,要找到這些罪業種子的根源,並且盡力去把它們一一拔出來,不能給它們長大結果的機會。

這也就是當年達摩祖師所提出的「抱冤行」,要明白自己身上是有罪業的,不然您投生的地方就是各種淨土佛國了,而不是這個五濁惡世。

而您一旦有了這種心態之後,對於生活中遇到的種種磨難和痛苦就不會那麼悲觀消極,甚至抱怨憤怒了,這本來就是消業,我們隨緣就好,千萬不可再造新業。

02第二因緣:還債

我們來這裡的第二大因緣,就是為了還債。

有師兄可能問了,我做人一向清清白白,從不和人借錢,更不會欠人情,哪裡來的債呢?

這個理解其實是不對的,人活在世上,必須要和各種各樣的人以及世上的萬事萬物相交互,所以是不可能不欠債的,無非多少而已。

比如若沒有農民種地和飼養動物,您哪裡來的食物吃呢?若沒有工人生產,您哪裡來的衣服穿,房子住,車子開,馬路走呢?若沒有各種老師們的教導,您怎麼會識字,怎麼會算術,怎麼來的生存技能呢?您是否欠了上面這些人的債呢。

更不用說母親懷胎十月,一朝分娩,受了多少苦難和危險,然後人類都是三歲才能勉強自己生活,之前都是要靠父母或者老人照顧的,尤其孩子一生病大人都是徹夜難眠,恨不得以身替之,您難道不欠父母的養育之恩嗎?

還有我們學佛的人,能夠得聞佛法,明白自己原來是生活在虛妄和偏見之中,都在追求毫無價值的東西,由此造業不斷,不停輪迴,而佛陀卻為我們指明了一條解脫之道,難道我們不欠佛恩嗎?

這還只是一世,其實生生世世都是如此,那加起來我們又欠了多少人的債呢?

而且佛法中講究「緣分」,眾生無緣不聚,我們身邊所有的人今生能夠相遇,都是有著種種因緣的,有時候是我們欠了別人,要還人家的債,但也有別人欠了我們,是來還我們的債,欠欠還還太多,到最後已經很難分清了。

就連證到初果,已經步入聖人行列的須陀洹,但仍然要「七還人間」,為的就是把生生世世的債都還清了,然後才算真正的得到自在和解脫,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呢

所以各位師兄一定要記住,但凡出現在我們身邊的人,可能都是我們的債主,我們都要以一顆感恩之心來對待。

相關焦點

  • 娑婆世界,是否僅僅指的地球?
    ,娑婆世界的含義佛教中,娑婆世界的含義是這樣的:娑婆是梵語的音譯,也譯作索訶、娑河等,意為堪忍,也就是說這個世界的眾生忍苦的能力相當強!這可不是誇讚我們呢,是說我們愚痴,執著於幻象而不願自拔,痛苦不堪還以苦為樂;就是說我們這些眾生們安於十惡,堪於忍受諸苦惱而不肯出離,為三惡五趣雜會之所。世人們所在的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教化的的世界。
  • 為何所有的佛,一致將我們所在的世界,命名為「娑婆」?
    「娑婆」二字乃是忍受煩惱業苦之義,因為居此世間的眾生,其本性皆為迷情妄見之所蒙惑,煩惱業苦之所纏縛;在此六凡界中,隨所造的業力,輪迴流轉;或入地獄,或為餓鬼,或為畜生,或為修羅,或為人,或為天;隨業升降,輪轉無定,世所稱為六道輪迴。「娑婆」,就是我們所居住這個世間的名字。「娑婆」,就是「堪忍」的意思。
  • 佛說:佛教人生八苦雖苦、娑婆世界雖難,但能做到十善業也可自渡
    佛教中又講人死後會經歷多個世界,如西方的極樂世界便是世人爭相前往之地,而十八層地獄卻又是大家避之不及的所在。同時也告誡世人佛教中人生有八苦,而且還有所謂的娑婆世界,這些雖苦雖難,但能做到十善業也可自渡。
  • 娑婆世界修行的三大困難!
    在整個成佛之道當中,最關鍵的一個重點,就是了生脫死這一塊。那麼了生脫死這一塊,從聖道門的角度,他是在穢土、在娑婆世界來完成他的了生脫死;那麼淨土宗的修學者,他是到淨土去了生脫死。所以雖然我們最後這個成佛的目標是一樣,但是過程是不一樣的。就是你了生死的地方,就決定你今天修行的方向。也就是說我們有兩個選擇:你選擇在娑婆世界了生死;第二個你選擇在淨土了生死,這兩個是不同的。
  • 佛經典故:娑婆世界究竟是五濁惡世,還是清淨佛土
    佛教中有一個宗派叫淨土宗,專修念佛法門。淨土,即清淨佛土,與穢土相對。虛空法界有無量佛國淨土,但淨土宗所言之淨土專指距娑婆世界十萬億個大千世界之遙的西方極樂世界。佛者,覺也,與凡夫相對。十方三世有無量諸佛世尊,而淨土宗專門持誦阿彌陀佛名號。娑婆國土,五濁惡世,乃人類所在之大千世界,教主為釋迦牟尼佛。
  • 佛說:「這是個娑婆世界」
    因此,要知道我們現前一念,從來沒有離開一相。《金剛經》說:「實相者,即是非相。」非相併不是另外有一個相。大乘經典以實相為正體,緣分分別,語言文字,都依虛妄而建立,關鍵是即相離相。即就不是無,離則不是有,不得已勉強叫做實相。了知這個真義的,就叫見實相。這也是我們娑婆世界的實相。
  • 淨土宗:娑婆世界到底苦不苦
    智慧觀照,令起欣厭:先說厭離心,「厭」是厭惡,繼而生起要求離開的情緒狀態,要離開的環境是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語,翻譯成中文,意思是堪忍,這個世間充滿著種種的苦難,然而生存在這個世界的眾生還忍受得了,不僅忍受得了,還會以苦作樂,所以稱為堪忍。這個世間雖然很苦,但是我們已經習慣了,習慣了就很難產生厭離之心,然而修行淨宗念佛法門,首先要求我們從心裡真實地把這種心引發出來。
  • 旅遊知識之三大宗教佛教
    佛教創立於公元前6世紀。世界三大宗教中佛教創立最早,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佛徒稱其為釋迦牟尼,意思就是釋迦族的聖人,他生活的年代和中國孔子是同一個時代。佛教大致分為三個600年,初600年為原始佛教時期及部派佛教時期:中600年為大乘佛教時期,後600年為密乘佛教。佛教教義為四諦,諦就是真理的意思,四諦即為苦、集、滅、道。苦、集說明人生的本質及其形成的原因;滅、道指人生解脫的歸宿和解脫之路。
  • 我們所居住的世界叫娑婆世界。《印光法師嘉言錄》(24、25)
    《阿彌陀經》說:「從這裡往西方經過十萬億個佛土,那裡有一個世界名字叫做極樂世界。那個國土有一尊佛,他的名字叫阿彌陀佛,現在正在演說佛法。」又說:「那個國土為什麼叫極樂世界呢?因為那個國土的眾生沒有任何痛苦,只是享受一切的快樂,所以名叫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沒有痛苦,只是享受快樂,這是由於阿彌陀佛福德智慧,神通道力,所莊嚴成就的。
  • 娑婆世界的快樂,沒有一個是安穩的
    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地藏經》中佛陀也曾讚嘆觀世音菩薩與娑婆世界的眾生最為有緣,而菩薩又為何要如此辛勞的來幫助我們拔苦予樂呢?因為娑婆世界的我們有生老病死等種種痛苦,也習慣於「苦中作樂」,但我們所追求的「財富、美食」等等「樂趣」其實依舊是「苦」,當失去它們後又會悵然若失。因為自身的這種愚痴,我們雖然受苦,卻不知是在苦難之中,不知這一切是假的、是空的、是暫時的、是不可得的,因而常常不能自在。
  • 佛教:為什麼「好人多磨難,壞人樂逍遙」?看完你就明白了!
    人們都想現世報,看得見善惡因果,但因緣不具足,果報是不會顯現的。為何總是看到好人沒有好報?有句話叫:行善不見善,前世有虧欠。今生行善做好事,雖然暫時沒有看到善報,但是災禍已經遠離,這個災是你曾經過去世造下的惡業,業障現前就要受苦,吃苦也是在消業,吃苦了苦,消除往昔罪業。而你當下行善,也是為以後謀取福報,今生積德,來世受益。
  •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極樂世界 (宣化上人)
    講是這樣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如果沒有善根,沒有福德的人,他沒有法子生到極樂世界去的。這都要有大善根,有大福德的人,都是生生世世修行諸波羅蜜門,才能生到極樂世界去。不然,他就沒有機會遇著這種的妙法,所以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C2.
  • 佛教常識:我們所在的娑婆世界是怎麼來的?
    67西方極樂淨土是阿彌陀佛創造的,那我們所在的娑婆世界是否也是哪位佛創造的呢?請師父明示!南無阿彌陀佛。 妙印法師:阿彌陀佛:《大般涅槃經》中記載,是釋迦牟尼佛久遠劫前在因地發願創造的。在久遠劫以前,有一個世界,叫娑婆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有一個窮無分文的人,想把自己賣掉,想用賣身的錢供養當時出世的釋迦牟尼佛。因為自己沒有福報,吆喝了一天,沒有任何人買他!最後碰上一個富人,說:「我家有個活,就怕你幹不了!」這個窮人說:「沒問題,你說吧是什麼活?」富人說:「我得了個絕症,大概活不了多久了,大夫開了救命的藥方子,這個方子,每天需要3兩鮮活的人肉,做藥引子!
  • 我們的娑婆世界是怎樣形成的呢?這是修行人一定要知道的問題
    什麼是華嚴世界?《華嚴經》說:「華藏世界所有塵,一一塵中見法界。」如經所說,我們的世界就是一個智慧的世界,其中所呈現的一切,都互相依存。在華嚴世界之中,每個眾生、每個因緣,都如同帝釋天主──釋提桓因頭上的摩尼寶珠一般,嚴密地層層互攝,由此排列成就智慧莊嚴的世界。
  • 外星上會有佛教嗎,如果真有外星人,他們也會信佛嗎
    佛教,旨在讓眾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獲得究竟圓滿的智慧,從而破迷開悟,徹底覺悟。佛法與世間法不同,不是依靠各種手段向外探求,而是通過清淨智慧向內觀照。萬事萬物雖形態各異,但都只是因緣所生、空無自性,而真如法性則無有差別。正所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與一切是一不是二。若能徹底照見本心自性,則可了知諸法實相。
  • 當科學家遇上佛教 港大腦神經科學專家談科學與佛教
    這裡專門研究與遺傳學相關的腦神經科學題目,這讓蘇國輝大開眼界,從此對腦神經科學產生興趣。與佛教結緣 中學時期的蘇教授曾每星期上教堂和教友們討論生命及宇宙的問題。雖然聽了不少道理,但他總覺得有一些疑團,得不到滿意的答案。這些令他內心總有些不舒服。蘇教授的姐姐在志蓮淨苑工作,是宏勳法師的弟子。
  • 廣欽老和尚:人是帶著各種業力來到這個娑婆世界的
    老和尚受比丘戒後入山修行13年,禪定功夫極深,曾入定數月不食不動,甚至鼻息全無,被樵夫誤認圓寂,後經弘一大師來尋乃出定,震動一方。後至臺灣弘法,創建承天寺等多個道場,95歲於念佛時安詳圓寂。鳳凰佛教《般若講堂》欄目今日刊登法師開示如下。
  • 曼妙婆娑,並非娑婆世界
    也許也引申於這婆娑的舞姿,讓眼淚在臉龐曼舞、流淌,既刻畫了憂傷,又充滿了詩意。因此淚眼婆娑只形容女子,即使那女子充滿憂傷,也楚楚動人、令人愛憐。-3-大家很容易把「婆娑」和另一個詞「娑婆」搞混,把娑婆世界寫成婆娑世界。
  • 到比娑婆世界眾生更難度化的地方去
    這個法好,在釋迦法化中裟婆眾生剛強難化,我了解到真理的實相,聽說有一個國土叫極樂世界,眾生沒有苦,好教化,表示他沒有苦集滅道,自然成就,不需要特別修行。娑婆這個地方我執深重,人我對立;那個地方沒有,他的法與這地方的法完全不一樣。
  • 佛教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解,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我們所處的世界
    一、佛教時間觀在現代科學體系中,時間具有一個維度,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將時間分為過去、現在、未來三個部分。然而,我們思考一下當下,沒有一分一秒稱為現在,那哪裡來的過去和未來呢?針對上面這個問題,佛經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解釋,世界是由成(形成)、住(維持)、壞(敗壞)、空(虛空)四種狀態的無窮循環而成的。宏觀世界的時間是無始無終的,我們根本追溯不到一個根本源頭,因為在浩瀚的宇宙中這個世界誕生,另一個世界可能在住劫,而有的世界已經壞掉再成為了虛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