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欽老和尚:人是帶著各種業力來到這個娑婆世界的

2020-11-23 手機鳳凰網

核心提示:廣欽老和尚,近代高僧。1892年生,因入山苦時山中猛虎皈依調伏而被稱為「伏虎和尚」。7歲時,隨養母素食終身,11歲養父母去世後長期在寺院生活。1927年於泉州承天寺出家,專志苦修,常坐不臥,一心念佛,夜不倒單。老和尚受比丘戒後入山修行13年,禪定功夫極深,曾入定數月不食不動,甚至鼻息全無,被樵夫誤認圓寂,後經弘一大師來尋乃出定,震動一方。後至臺灣弘法,創建承天寺等多個道場,95歲於念佛時安詳圓寂。鳳凰佛教《般若講堂》欄目今日刊登法師開示如下。 

人是帶著各種業力來到這個娑婆世界的(圖片來源:資料圖)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九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

緣起:上午,信徒鄭某某來請示佛法。

廣欽老和尚說:『人是帶業來的,來這娑婆世界,受輪迴生死煩惱苦、受五蘊之苦,眼睛貪看好的,耳朵貪好音聲,舌嗜美味,成天只知道要如何經營,要穿好、住好、睡得舒適,在世俗認為這是理所當然,以為人生只是為了享福作樂而已,殊不知道這番作為乃是造業,造了一些貪業,帶舊的業來,再造新的業去,而人身也就再難得了。而佛法中的作為,是福慧雙修,是把自己的身心付出,全為了利益他人,不著形相,而不是貪一己的私利,雖不為己,但在為人之時,同時利益了自己,是自利利他。雖然我們每天做種種的事務,穿衣、吃飯、睡覺等等,但這些都是有形相的生死因,必須還要了解,我們尚有一個不可見、不可聞的一面,那一面並沒有在看、在聽,在吃,或在做什麼,是一條真正解脫的路途。我們帶惡業來到這個娑婆世界,要曉得入佛門,由佛法中找到一條解脫的好路回去。一個人在生之時,若不能得到解脫,則死後不可能得到解脫。』

老和尚又說:『世間的父母子女,乃是相互債主,今世做你的父母,撫養還債,他世則做你的子女,受你的養育,如此,一世一世,怨親相繼,彼此互養,無有終止。而出家乃是要斷絕這條生死債緣,將世俗愛別離苦的親情,轉為度這些親人來皈依三寶,同來念佛、拜佛,度他們出娑婆世界,免生死輪迴苦,這樣才叫做大孝報恩,否則,父母未度,這點恩情,還會使我們再入娑婆度他們。實則無始以來,世世相生,六道中都是我們過去的怨親眷屬,因隔世相遠而忘失,今生為父母兄弟,來世可能為怨家債主,有的甚或墮入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等三惡道中,所以,我們度眾生,必須怨親平等,慈悲一切,現世父母、兄弟固為親眷,一切眾生亦為過去生的親眷,故要發大悲心,誓度一切眾生,像大願地藏王菩薩一般,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像這樣怨親平等地度眾,把現世父母兄弟親眷,也視作一般眾生,平等度化,在這種基本的態度上,為度親人而與俗家親屬往來,亦不屬攀緣。』

午後,天雨風寒,無遊客信眾上山,大殿寂然,某某師正抄寫八大人覺經,老和尚喚某某師過去,對他說:『我們出家受戒,乃是要除去我們在世俗社會中所薰染的習氣,革除貪念,修忍辱行,不可再以人非我是或我非人是的觀念來處事待人,那是一種社會習氣,必須改掉。如果人家說的有道理,我們可聽一聽,拿來作參考,如果說的沒道理,那就把它放一邊,不起煩惱,這就是一種忍辱智慧。否則,若起我是人非,就是勝負我執的心,凡事必欲佔上風,無明煩惱便生,這就是一種愚痴。』

相關焦點

  • 『南懷瑾』廣欽老和尚為什麼能入定這麼久?
    1、當年在臺灣的,廈門福建去的廣欽老和尚,大家都叫他水果和尚,一輩子不吃飯,光吃水果的,人家都宣傳他一入定二十幾天,這個幾十年前,我一聽現在還有這個和尚,哪裡來的,福建來的,在哪裡,在日月洞那個山頂,我說好,我去看他去,那個朋友告訴我說。2、那個山好走嗎。
  • 宣化上人:摩柯迦葉現在還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圓寂,他要釋迦牟尼佛...
    願一切有情離苦得樂究竟解脫得自在摩訶迦葉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廣欽老和尚往生前給眾人的《金剛棒喝》!*宣化上人:羅漢有住胎之昏,菩薩有隔陰之迷*妙蓮老和尚:人最折福之處是什麼?*本煥老和尚:我這104歲的老人為什麼每天早上4點18分起床?
  • 沒有娑婆世界,娑婆是煩惱
    今天上午聊天,有人問我娑婆世界是什麼?在我心裡沒有娑婆世界、我看不見娑婆世界,為什麼?心裡這些所謂生活跡象全部消失了、沒有娑婆世界,娑婆是煩惱、煩惱了了娑婆世界沒了、找不著了。煩惱了盡還有什麼娑婆世界?痛苦和輪迴沒有了,為啥叫不輪迴了?
  • 為何所有的佛,一致將我們所在的世界,命名為「娑婆」?
    宗道法師:這個世界的真實名字叫「娑婆」世間,即是吾人所居的世界,號之為娑婆。「娑婆」二字乃是忍受煩惱業苦之義,因為居此世間的眾生,其本性皆為迷情妄見之所蒙惑,煩惱業苦之所纏縛;在此六凡界中,隨所造的業力,輪迴流轉;或入地獄,或為餓鬼,或為畜生,或為修羅,或為人,或為天;隨業升降,輪轉無定,世所稱為六道輪迴。「娑婆」,就是我們所居住這個世間的名字。「娑婆」,就是「堪忍」的意思。
  • 《劍來》老和尚的愛情觀
    老和尚在救下老烏龜的時候,對河對岸說了一句「回頭是岸」,這既是在提醒陳平安危險,要儘快離開鬼域谷,也是在對蒲禳說,事情應該有個結果了,雙方就是這麼默契,蒲禳來到了大圓月寺,老和尚也終於出來相見。蒲禳以前來過多次,老和尚都是避而不見,蒲禳以為他是內疚,實際上老和尚是沒把握過情關,如果蒲禳知道這件事,恐怕早就不再糾結了。
  • 極樂世界和娑婆世界有什麼不同
    娑婆國土,女色妖淫,燒毀善根,令無數人墮落。極樂世界,正報壯嚴清淨,國中實無女人及三惡道,眾生生者皆是蓮花化生。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獨.命濁。煩惱重重無盡,眾生被貪瞋痴三毒煩惱逼迫困撓,苦不堪言。
  • 丈夫家暴,和尚叫好;丈夫滅妻,和尚遞刀 結果夫妻倆卻雙雙開悟
    修行講究的是,學佛就要在世間學做佛一樣具有大慈悲的人,以眾生之心為己心,化解夫妻相處出現的矛盾,在業力中大發願力,彼此為對方加持,必須明白「無緣不聚,無債不來」的道理。《法界次第》裡講了四種修行度人的法門: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就是佛門的四攝法,其實也是夫妻相處最好的方式,是夫妻修行的最深法。四攝法中的「攝」字,代表著獲取信任,使其依附,由此使之聽法入道,終獲解脫。
  • 「云何有在娑婆,與不在娑婆之相」見性是心見,娑婆世界在法界中
    代表大乘法集中的地方,就是講《法華經》處;能夠講《法華經》,菩薩法在那個地方延伸出去,將這個法顯現出來那個道場,就是顯一乘法的道場,所以這是「常寂」。「法性身緣遍法界」,這是法性身,不論是生、老、病、死,也不離開法性身。不論是講「阿含」的時代,「法華」、「華嚴」,這都是同樣不離法性身,這就是佛他的智慧,法身永遠存在。
  • 觀音菩薩為何從西方極樂淨土來到娑婆五濁惡世?
    出於這樣的一種認知,許多人將原本為男兒身「勇猛丈夫觀自在」(《華嚴經》),藝術加工成了一位「端莊慈母」般的「美女」觀音。經過小說家的附和,觀音菩薩儼然成為了佛祖的女助理,通俗而言簡稱「小秘」。事實上,觀音與佛並非上下級,甚至,她都不屬於咱娑婆世界……我們知道,咱們所處的娑婆世界乃是劫濁、眾生濁、命濁、煩惱濁、見濁的五濁惡世。娑婆世界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惡,無不是罪。無量劫至今,甚至連佛菩薩們都不願住於咱娑婆世界修行證道。
  • 娑婆世界,是否僅僅指的地球?
    佛教經典裡經常提到娑婆世界,它的正確讀音是:「suō pó shì jiè」。有些經典中帶有佛誦的咒語,結尾的時候,經常出現「娑婆訶」、「梭哈」、「司哇哈」,這個「娑婆」,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是否僅僅指的地球呢?
  • 如何解釋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不是煩惱的?
    娑婆是梵語,中國話叫堪忍。堪就是一個土,一個甚,叫堪忍。為什麼叫堪忍?我們想想也能想明白。娑婆世界你看冷熱,病苦,無常的變化。人是一個生命,是很微妙的這種狀態。當你就是說去面對,由你這個狀態去面對生活空間的時候,客觀生活的世界空間的時候,你很多時候你就必須得忍耐。忍耐啊,為什麼?
  • 曼妙婆娑,並非娑婆世界
    男女相悅時,心愛的姑娘越看越美似錦葵,她也把手中象徵定情物的一束花椒贈與心上人,兩情相悅,共敘幽情。-2-所以「婆娑」就是形容女子曼妙的舞姿和優雅的舞蹈。另一成語「淚眼婆娑」則是形容眼淚在眼眶中打轉,模糊了視線。也許也引申於這婆娑的舞姿,讓眼淚在臉龐曼舞、流淌,既刻畫了憂傷,又充滿了詩意。
  • 有聲書|娑婆世界的真相
    2-7 娑婆世界的真相.mp304:06來自松吉多傑現今釋迦牟尼佛這個剎土名叫三千娑婆世界,並不是因為非常好才叫娑婆的,而是因為格外不好才稱為「娑婆」。這裡的一切有情相續被貪慾、嗔恨、愚痴折磨得很難受,由此才名為娑婆世界。現在的這個娑婆世界,並不是因為清淨才叫娑婆世界,而是因為特別不清淨才叫娑婆世界。為什麼說不清淨?因為眾生一出生就與煩惱無法分開,貪慾、嗔恨、愚痴等這些煩惱是俱生帶來的,並不是後天學來的。是我們自己與嗔恨心不願意分開、與欲望不願意分開、與愚痴不願意分開,這麼可怕的東西都是俱生帶來的。
  • 娑婆世界修行的三大困難!
    那麼了生脫死這一塊,從聖道門的角度,他是在穢土、在娑婆世界來完成他的了生脫死;那麼淨土宗的修學者,他是到淨土去了生脫死。所以雖然我們最後這個成佛的目標是一樣,但是過程是不一樣的。就是你了生死的地方,就決定你今天修行的方向。也就是說我們有兩個選擇:你選擇在娑婆世界了生死;第二個你選擇在淨土了生死,這兩個是不同的。
  • 佛說:「這是個娑婆世界」
    了知這個真義的,就叫見實相。這也是我們娑婆世界的實相。佛說:這是個娑婆世界。生活之路不會那麼十全十美。學會面對,當我們真正地面對了苦和樂,得與失,成與敗之後,要選擇堅強;學會放下,當我們放下所有的糾結與不愉快,要選擇努力。一個懂得堅持並努力的人,當因緣具足時,你心中所有的善願都會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得以實現。
  • 娑婆怎麼讀?娑婆是什麼意思?
    娑婆的讀音是「suō pó」。娑婆是娑婆世界的簡稱,娑婆音譯為沙訶、娑呵、索訶,華譯為「堪忍」,因此世界的眾生,堪能忍受十惡三毒及諸煩惱而不肯出離,故名「堪忍世界」,或簡稱「忍土」。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又名「堪忍」,意思是我們要忍受、忍耐這個缺憾不完美的世界。我們有過去生,現在生,未來生,種種因緣不是我們都能看到的。
  • 佛教常識:我們所在的娑婆世界是怎麼來的?
    67西方極樂淨土是阿彌陀佛創造的,那我們所在的娑婆世界是否也是哪位佛創造的呢?請師父明示!南無阿彌陀佛。 妙印法師:阿彌陀佛:《大般涅槃經》中記載,是釋迦牟尼佛久遠劫前在因地發願創造的。在久遠劫以前,有一個世界,叫娑婆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有一個窮無分文的人,想把自己賣掉,想用賣身的錢供養當時出世的釋迦牟尼佛。因為自己沒有福報,吆喝了一天,沒有任何人買他!最後碰上一個富人,說:「我家有個活,就怕你幹不了!」這個窮人說:「沒問題,你說吧是什麼活?」富人說:「我得了個絕症,大概活不了多久了,大夫開了救命的藥方子,這個方子,每天需要3兩鮮活的人肉,做藥引子!
  • 佛教:娑婆世界如此苦,為何我們還要來這裡?因為這三大因緣
    比如我們所在的世界就叫做「娑婆世界」,這是梵語,翻譯過來就是「堪忍」——堪忍,也就是痛苦和忍耐,因此娑婆世界又被稱為是五濁惡世,和清淨、莊嚴、光明、殊勝的如東方清淨琉璃世界和西方極樂世界似乎有著很大的差距。而這個世界的教主就是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這裡還有著三界六道,我們現在所在的就是居中的人間道。
  • 人從哪裡來,死後到哪裡去?告訴你生前和死後的秘密世界
    薑還是老的辣,老子一出手,把西方人玩了幾千年都沒整明白的問題一句話就搞定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切都是道生出來的,人當然也是來自於道。那麼道是什麼呢?什麼都不是,道不可道。你可以說它是宇宙萬物運作的規律,這已經是道的第二層了,是「非常」之道,第一層終究的道是不可以用語言來表達的,常道不可道。這個還真不是裝高深,事實如此。
  • 娑婆世界的快樂,沒有一個是安穩的
    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地藏經》中佛陀也曾讚嘆觀世音菩薩與娑婆世界的眾生最為有緣,而菩薩又為何要如此辛勞的來幫助我們拔苦予樂呢?因為娑婆世界的我們有生老病死等種種痛苦,也習慣於「苦中作樂」,但我們所追求的「財富、美食」等等「樂趣」其實依舊是「苦」,當失去它們後又會悵然若失。因為自身的這種愚痴,我們雖然受苦,卻不知是在苦難之中,不知這一切是假的、是空的、是暫時的、是不可得的,因而常常不能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