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怎麼讀?娑婆是什麼意思?

2020-12-04 問佛一聲

娑婆的讀音是「suō pó」。娑婆是娑婆世界的簡稱,娑婆音譯為沙訶、娑呵、索訶,華譯為「堪忍」,因此世界的眾生,堪能忍受十惡三毒及諸煩惱而不肯出離,故名「堪忍世界」,或簡稱「忍土」。

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又名「堪忍」,意思是我們要忍受、忍耐這個缺憾不完美的世界。我們有過去生,現在生,未來生,種種因緣不是我們都能看到的。

有的因緣我們受了,就了了,接下來就是一個新的開始。

學佛後,在命運的苦樂中,我們一定要深信因果,以智慧為目,變「好人、老實人」為平等、柔和、慈悲的修行人。

娑婆,(界名)Sahā,又作沙訶,娑訶樓陀。新雲索訶。堪忍之義,因而譯曰忍土。此界眾生安忍於十界而不肯出離,故名為忍。又諸菩薩行利樂時,堪受諸苦惱之義。

相關焦點

  • 沒有娑婆世界,娑婆是煩惱
    今天上午聊天,有人問我娑婆世界是什麼?在我心裡沒有娑婆世界、我看不見娑婆世界,為什麼?心裡這些所謂生活跡象全部消失了、沒有娑婆世界,娑婆是煩惱、煩惱了了娑婆世界沒了、找不著了。煩惱了盡還有什麼娑婆世界?痛苦和輪迴沒有了,為啥叫不輪迴了?
  • 「云何有在娑婆,與不在娑婆之相」見性是心見,娑婆世界在法界中
    所以,這不是在那個時候說哪裡,才去哪裡坐菩提樹、才在哪裡成佛,其實原來佛陀他就是在靈鷲山,靈鷲山是要代表什麼呢?代表大乘法集中的地方,就是講《法華經》處;能夠講《法華經》,菩薩法在那個地方延伸出去,將這個法顯現出來那個道場,就是顯一乘法的道場,所以這是「常寂」。「法性身緣遍法界」,這是法性身,不論是生、老、病、死,也不離開法性身。
  • 曼妙婆娑,並非娑婆世界
    它與佛教中的娑婆世界的「娑婆」又有什麼不同呢? -1-「婆娑」最早來自於《詩經》中的《東門之枌》,屬於《陳風》中的一首。原詩如下:《國風·陳風·東門之枌》東門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3-大家很容易把「婆娑」和另一個詞「娑婆」搞混,把娑婆世界寫成婆娑世界。一般人所想像的,認為娑婆世界就是「婆娑世界」,是舞動的世界、曼妙的世界,是一個美麗的世界。其實這兩個詞是完全不同的含義,甚至完全相反。
  • 娑婆世界,是否僅僅指的地球?
    佛教經典裡經常提到娑婆世界,它的正確讀音是:「suō pó shì jiè」。有些經典中帶有佛誦的咒語,結尾的時候,經常出現「娑婆訶」、「梭哈」、「司哇哈」,這個「娑婆」,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是否僅僅指的地球呢?
  • 「娑婆」似乎是被「婀娜多姿」顛倒了的大千世界,眾生忍之
    娑婆世界(梵文:Sahā-lokadhātu ),也即由佛所教化之現實世界。」娑婆「是梵語界名(Sahā)的一個音譯,也有譯作沙訶、索訶的,在經文中意譯為:忍、堪忍、能忍、忍土。所謂大千世界,眾生忍之。佛教經典對娑婆、沙訶、索訶的稱謂並無特別之處 ,世間眾生所居儘是三惡五趣雜會之所。
  • 娑婆世界的快樂,沒有一個是安穩的
    而菩薩慈悲,不光是想令我們離苦,還想讓我們獲得歡喜與安樂,本期講堂,我們繼續品讀《普門品》的下半部分「慈能予樂」。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眾生。常應心念。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
  • 如何解釋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不是煩惱的?
    娑婆是梵語,中國話叫堪忍。堪就是一個土,一個甚,叫堪忍。為什麼叫堪忍?我們想想也能想明白。娑婆世界你看冷熱,病苦,無常的變化。人是一個生命,是很微妙的這種狀態。當你就是說去面對,由你這個狀態去面對生活空間的時候,客觀生活的世界空間的時候,你很多時候你就必須得忍耐。忍耐啊,為什麼?
  • 有聲書|娑婆世界的真相
    2-7 娑婆世界的真相.mp304:06來自松吉多傑現今釋迦牟尼佛這個剎土名叫三千娑婆世界,並不是因為非常好才叫娑婆的,而是因為格外不好才稱為「娑婆」。這裡的一切有情相續被貪慾、嗔恨、愚痴折磨得很難受,由此才名為娑婆世界。現在的這個娑婆世界,並不是因為清淨才叫娑婆世界,而是因為特別不清淨才叫娑婆世界。為什麼說不清淨?因為眾生一出生就與煩惱無法分開,貪慾、嗔恨、愚痴等這些煩惱是俱生帶來的,並不是後天學來的。是我們自己與嗔恨心不願意分開、與欲望不願意分開、與愚痴不願意分開,這麼可怕的東西都是俱生帶來的。
  • 極樂世界和娑婆世界有什麼不同
    娑婆國土,無佛住世,釋迦佛已滅,彌樂尊未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現在正在說法。娑婆國土,國土危脆充滿穢惡,諸魔競作,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惱亂行人。娑婆國土,女色妖淫,燒毀善根,令無數人墮落。極樂世界,正報壯嚴清淨,國中實無女人及三惡道,眾生生者皆是蓮花化生。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獨.命濁。煩惱重重無盡,眾生被貪瞋痴三毒煩惱逼迫困撓,苦不堪言。
  • 帶你認知我們所處的世界,佛家所稱的娑婆世界
    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中文讀音:suo娑婆,梵語的音譯。譯著:「堪忍」。什麼是堪忍呢?就是堪於忍受,有二層意思。第一層是對眾生而言,指眾生堪於忍受世間的種種苦惱,安於十惡世間不願超脫出離出來。另一層意思是對諸佛菩薩而言,指諸佛菩薩為了度眾生、行利樂,堪受諸苦,表達了堅韌無畏與慈悲心懷。我們所處的大千世界,即娑婆世界,也稱堪忍世界。釋迦牟尼佛為娑婆世界教主。
  • 佛說: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遺憾
    因此,我們在不同的年齡裡,有著不同的煩惱,你讀不懂我的愁,我體會不了你的苦,其實也都是正常的。本來你我就是路人,各有各的人生,只是偶爾遇到又各自前行而已。為什麼非要對他人滿懷期待呢?兩個人只不是一起走過一段路而已,何必把懷念弄得比經過還長!世間所有不盡人意之事,全靠硬抗,所以,要接受成長,也接受所有的不歡而散。
  • 佛說:「這是個娑婆世界」
    什麼叫見實相?人生,就是一場執意地奔忙,若能放下執著一念,在平常中,求一份簡單,一份隨和。讓思想釋然,讓心靈明淨而曠達,將心事於忙碌中收撿,在幽靜中停歇。悠閒處,便多了一些舒逸,少了一些嘈雜。這也是我們娑婆世界的實相。這個世界是虛幻的生活有進有退,輸什麼也不能輸了心情。
  • 佛教常識:我們所在的娑婆世界是怎麼來的?
    67西方極樂淨土是阿彌陀佛創造的,那我們所在的娑婆世界是否也是哪位佛創造的呢?請師父明示!南無阿彌陀佛。 妙印法師:阿彌陀佛:《大般涅槃經》中記載,是釋迦牟尼佛久遠劫前在因地發願創造的。在久遠劫以前,有一個世界,叫娑婆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有一個窮無分文的人,想把自己賣掉,想用賣身的錢供養當時出世的釋迦牟尼佛。因為自己沒有福報,吆喝了一天,沒有任何人買他!最後碰上一個富人,說:「我家有個活,就怕你幹不了!」這個窮人說:「沒問題,你說吧是什麼活?」富人說:「我得了個絕症,大概活不了多久了,大夫開了救命的藥方子,這個方子,每天需要3兩鮮活的人肉,做藥引子!
  • 為何所有的佛,一致將我們所在的世界,命名為「娑婆」?
    宗道法師:這個世界的真實名字叫「娑婆」世間,即是吾人所居的世界,號之為娑婆。「娑婆」二字乃是忍受煩惱業苦之義,因為居此世間的眾生,其本性皆為迷情妄見之所蒙惑,煩惱業苦之所纏縛;在此六凡界中,隨所造的業力,輪迴流轉;或入地獄,或為餓鬼,或為畜生,或為修羅,或為人,或為天;隨業升降,輪轉無定,世所稱為六道輪迴。「娑婆」,就是我們所居住這個世間的名字。「娑婆」,就是「堪忍」的意思。
  • 娑婆世界修行的三大困難!
    那麼了生脫死這一塊,從聖道門的角度,他是在穢土、在娑婆世界來完成他的了生脫死;那麼淨土宗的修學者,他是到淨土去了生脫死。所以雖然我們最後這個成佛的目標是一樣,但是過程是不一樣的。就是你了生死的地方,就決定你今天修行的方向。也就是說我們有兩個選擇:你選擇在娑婆世界了生死;第二個你選擇在淨土了生死,這兩個是不同的。
  • 觀音菩薩為何從西方極樂淨土來到娑婆五濁惡世?
    事實上,觀音與佛並非上下級,甚至,她都不屬於咱娑婆世界……我們知道,咱們所處的娑婆世界乃是劫濁、眾生濁、命濁、煩惱濁、見濁的五濁惡世。娑婆世界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惡,無不是罪。無量劫至今,甚至連佛菩薩們都不願住於咱娑婆世界修行證道。
  • 淨宗法師:娑婆世界,只不過是一場遊戲一場夢
    有什麼好苦惱的?你要這麼想,你就安樂。所謂「示現種種應化身」,你這個身體,也是阿彌陀佛示現的應化,你就該這麼得度。生病就生病吧,那怎麼辦呢?沒有別人聰明,那就笨一點吧,就你這樣就行了,就可以了。大家在一起,都是遊戲一場,只要能把眾生引度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可以了。
  • 娑婆世界的眾生是從何來的呢?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為何來此度眾
    請問師父:《大悲經》中說:【娑婆世界,諸眾生等,煩惱厚重,專行惡業,如是眾生,諸佛世界所不容受,是一千四佛所放舍者,是他方諸佛世界之所擯棄,以重業故。】娑婆世界的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連十方諸佛世界都擯棄,那娑婆世界的眾生是從何來的呢?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的願力和娑婆世界相應才來度化的嗎?請師父開示!【曙提師父答】娑婆是梵語音譯,意為堪忍。
  • 淨土宗:娑婆世界到底苦不苦
    智慧觀照,令起欣厭:先說厭離心,「厭」是厭惡,繼而生起要求離開的情緒狀態,要離開的環境是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語,翻譯成中文,意思是堪忍,這個世間充滿著種種的苦難,然而生存在這個世界的眾生還忍受得了,不僅忍受得了,還會以苦作樂,所以稱為堪忍。這個世間雖然很苦,但是我們已經習慣了,習慣了就很難產生厭離之心,然而修行淨宗念佛法門,首先要求我們從心裡真實地把這種心引發出來。
  • 一念成魔,娑婆世界沒有佛!韓國爆款靈異推理片讓信仰遭遇危機
    要想繞開故事解剖影片的動機,必須弄明白「娑婆」的意思。根據佛教說法,人們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語的音譯,意為「堪忍」。共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罪業深重,必須忍受種種煩惱苦難,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譯為「忍土」,被稱為「五濁世間」,是「極樂世界」、「淨土」的對立面,這裡容易產生各種罪孽;另一層意思,指菩薩或佛很能忍受勞累,在汙濁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眾生,表現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佛菩薩和眾生雖然都能堪忍,但區別在於,眾生的果報是緣於自私,貪慾,愚痴;佛菩薩的果報卻是緣於無私,有情,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