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似乎是被「婀娜多姿」顛倒了的大千世界,眾生忍之

2020-12-06 古道長風

「娑婆」不是「婆娑」,似乎是被婀娜多姿顛倒了的大千世界,眾生忍之。

娑婆「 suō pó」是佛教術語,又雲"果報處",乃一切有情動物生死往來的世界,眾生所居,共有二十八層天,為聖者所厭而忍之。娑婆世界(梵文:Sahā-lokadhātu ),也即由佛所教化之現實世界。

」娑婆「是梵語界名(Sahā)的一個音譯,也有譯作沙訶、索訶的,在經文中意譯為:忍、堪忍、能忍、忍土。所謂大千世界,眾生忍之。

佛教經典對娑婆、沙訶、索訶的稱謂並無特別之處 ,世間眾生所居儘是三惡五趣雜會之所。「娑婆「也就是「大千世界」的總名。

此界眾生芸芸,安忍於「十惡」;煩惱不盡,卻不肯出離;故名「娑婆「為「堪忍世界」。有必要將「十惡」列一下明白,即: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綺語、惡口、兩舌、貪慾、嗔恚、愚痴。所謂「十惡不赦」自然是來源於此的。

佛教經典對娑婆、沙訶、索訶的稱謂並無特別之處 ,比如《悲華經》稱:何名娑婆?是諸眾生忍受三毒及諸煩惱故名忍土,亦名雜會,九道共居故。《法華玄贊二》說:諸菩薩等行利樂時,堪耐勞倦而忍受故;是三千大千世界,號為娑婆世界。《探玄記四》:娑婆者此雲堪忍,此中眾生貪嗔痴等過,梵王忍之,故為名也。

倒是《西域記一》中「索訶為世界三千大千國土,為一佛化攝也,舊曰娑婆,又曰沙訶」,以及《玄應音義三》中「正言索訶,此雲能忍,或雲堪忍,一言雜會世界」都把「娑婆」這個譯名看作是誤傳,其實也無傷大雅。

「三界」是佛教術語,又雲"果報處",乃一切有情動物生死往來的世界,眾生所居,共有二十八層天,為聖者所厭而忍之。

這裡有另外一重意思,就是佛為了布施教化,也得陪著「俗人」一起忍耐雜會,這也是很無奈的事情。

還是應當略作擴展,解釋本原意義上的「三界」:

1、欲界:從「地獄」起至「他化自在天」,善惡參差,男女雜居,多諸染作欲。

2、色界:從「初禪天」起至「四禪天「,無有女形,亦無欲染,且宮殿高大,皆由淨色化身。

3、無色界:從」空無邊處天"起至"非想非非想處天",但具四心而無色質。

我佛慈悲。

相關焦點

  • 娑婆世界,是否僅僅指的地球?
    佛教中,娑婆世界的含義是這樣的:娑婆是梵語的音譯,也譯作索訶、娑河等,意為堪忍,也就是說這個世界的眾生忍苦的能力相當強!世人們所在的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教化的的世界。我們所在的地球屬於為娑婆世界中的閻浮提人類世界。所以佛經中常常提到:南閻浮提眾生。一千個小千世界組成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組成一個大千世界,人們常將大千世界稱作三千大千世界。宇宙由無數個大千世界組成,所有的大千世界都在成、住、壞、空的過程當中遷流變幻、循環不息,沒有片刻的靜止。
  • 帶你認知我們所處的世界,佛家所稱的娑婆世界
    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中文讀音:suo娑婆,梵語的音譯。譯著:「堪忍」。什麼是堪忍呢?就是堪於忍受,有二層意思。第一層是對眾生而言,指眾生堪於忍受世間的種種苦惱,安於十惡世間不願超脫出離出來。另一層意思是對諸佛菩薩而言,指諸佛菩薩為了度眾生、行利樂,堪受諸苦,表達了堅韌無畏與慈悲心懷。我們所處的大千世界,即娑婆世界,也稱堪忍世界。釋迦牟尼佛為娑婆世界教主。
  • 當下解—以星係為單位來計量的話,佛經上說的娑婆世界有多大呢?
    請教師父,如果以星係為單位來計量的話,佛經上說的娑婆世界有多大呢?還有,經上說的四大部洲的範圍有多大呢?是以娑婆世界而言還是以某個單位世界而言呢?單位世界就是指一個星系的大小嗎? 仁山法師答:阿彌陀佛,您好!
  • 《金剛經》中的故事—佛教的世界觀,三千大千世界
    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金剛經》—依法出生分什麼是世界?在《楞嚴經》卷四中佛陀給出了解釋:「世為遷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方位有十,流數有三。」佛陀對「世界」的解釋與中國古代對「宇宙」的解釋很類似。
  • 佛說:佛教人生八苦雖苦、娑婆世界雖難,但能做到十善業也可自渡
    同時也告誡世人佛教中人生有八苦,而且還有所謂的娑婆世界,這些雖苦雖難,但能做到十善業也可自渡。下面就先來分別認識一下吧:人生八苦八苦分別是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一、生苦。娑婆世界「娑婆」,梵語音譯,意譯「堪忍」。為釋迦牟尼佛教化的世界。此界眾生安於十惡,堪於忍受諸苦惱而不肯出離,為三惡五趣雜燴之所。從空間上看,宇宙是沒有邊際的。從時間上看,宇宙是前前無始、後後無終的。
  • 佛經典故:娑婆世界究竟是五濁惡世,還是清淨佛土
    虛空法界有無量佛國淨土,但淨土宗所言之淨土專指距娑婆世界十萬億個大千世界之遙的西方極樂世界。佛者,覺也,與凡夫相對。十方三世有無量諸佛世尊,而淨土宗專門持誦阿彌陀佛名號。娑婆國土,五濁惡世,乃人類所在之大千世界,教主為釋迦牟尼佛。極樂世界,七寶裝成,乃「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之清淨國土,教主為阿彌陀佛。
  • 佛教:娑婆世界如此苦,為何我們還要來這裡?因為這三大因緣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佛陀曾經說過有三千大千世界,大家勉強可以理解為三千個銀河系,而每個大千世界都是有著自己的名字的,以表示這個世界的特質。比如我們所在的世界就叫做「娑婆世界」,這是梵語,翻譯過來就是「堪忍」——堪忍,也就是痛苦和忍耐,因此娑婆世界又被稱為是五濁惡世,和清淨、莊嚴、光明、殊勝的如東方清淨琉璃世界和西方極樂世界似乎有著很大的差距。而這個世界的教主就是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這裡還有著三界六道,我們現在所在的就是居中的人間道。
  • 一念成魔,娑婆世界沒有佛!韓國爆款靈異推理片讓信仰遭遇危機
    要想繞開故事解剖影片的動機,必須弄明白「娑婆」的意思。根據佛教說法,人們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語的音譯,意為「堪忍」。共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罪業深重,必須忍受種種煩惱苦難,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譯為「忍土」,被稱為「五濁世間」,是「極樂世界」、「淨土」的對立面,這裡容易產生各種罪孽;另一層意思,指菩薩或佛很能忍受勞累,在汙濁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眾生,表現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佛菩薩和眾生雖然都能堪忍,但區別在於,眾生的果報是緣於自私,貪慾,愚痴;佛菩薩的果報卻是緣於無私,有情,智慧。
  • 《金剛經》:三千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大?
    《金剛經》中,釋迦牟尼佛問須菩提:「須菩提,你再想想,倘若有人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用來布施,這個人所獲得的福德是不是很多呢?」須菩提回答說:「相當多,世尊。」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三種的千世界,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
  • 佛教的宇宙觀之須彌山丨佛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讓人嘆為觀止
    因「大千世界」中含有小千、中千、大千三種「千」,所以又稱「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佛教宇宙中的一個基本單位。它同樣也不是只出於統計學的需要,其中的世界有一定的組織形狀,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們一起生成,一起發展,一起毀滅。《起世經》卷一載佛說:此三千大千世界,一時轉合;一時轉合已,而還復散;一時轉散已,而復還合;一時轉合已,而安住。
  • 我們所居住的世界叫娑婆世界。《印光法師嘉言錄》(24、25)
    我們現在所居住的世界,則是具足三苦、八苦、無量諸苦,沒有一點兒快樂,所以叫娑婆世界。古印度語娑婆,漢語叫做堪忍。說居住在這裡的眾生,還可以能夠忍受如此痛苦的緣故。然而娑婆世界並不是沒有一點快樂,但所有樂事大多數都是痛苦。眾生迷惑顛倒,反而以為快樂。比如嗜酒、色情、打獵、賭博等等,哪裡是快樂呢?一些愚痴的人纏綿不舍,沉浸其中而不知疲倦,實在是太可憐了。
  • 法華經:富樓那的成佛授記,那時候的娑婆國土比現在美好(48)
    佛在此《法華經》中說,富樓那未來將在娑婆國土成佛。那麼,無量阿僧祗劫後的娑婆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呢?繼續邊讀邊聊《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從佛聞是智慧方便隨宜說法,又聞授諸大弟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復聞宿世因緣之事,復聞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未曾有。】
  • 娑婆怎麼讀?娑婆是什麼意思?
    娑婆的讀音是「suō pó」。娑婆是娑婆世界的簡稱,娑婆音譯為沙訶、娑呵、索訶,華譯為「堪忍」,因此世界的眾生,堪能忍受十惡三毒及諸煩惱而不肯出離,故名「堪忍世界」,或簡稱「忍土」。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又名「堪忍」,意思是我們要忍受、忍耐這個缺憾不完美的世界。我們有過去生,現在生,未來生,種種因緣不是我們都能看到的。
  • 阿彌陀佛48大願之一:娑婆世界眾生信願念佛者,臨終接引去極樂
    阿彌陀佛48大願之一:娑婆世界眾生信願念佛者,臨終接引去極樂省庵大師:瓊枝瑤草色長新,別有乾坤世外春。紅蕅華藏金砌鴨,綠珠簾映玉樓人。(摘自省庵大師淨土詩)【略解】我們在娑婆世界的人都能感知到人生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但是絕大多數人沒有因為感知到八苦而產生出離心,而是苦樂顛倒的忍受著八苦。
  • 沒有娑婆世界,娑婆是煩惱
    今天上午聊天,有人問我娑婆世界是什麼?在我心裡沒有娑婆世界、我看不見娑婆世界,為什麼?心裡這些所謂生活跡象全部消失了、沒有娑婆世界,娑婆是煩惱、煩惱了了娑婆世界沒了、找不著了。煩惱了盡還有什麼娑婆世界?痛苦和輪迴沒有了,為啥叫不輪迴了?
  • 佛法:人類究竟起源於何處,三千大千世界又是如何劃分的
    那麼我們平時說經常講的「三千大千世界」究竟是如何構成的呢?咱們先從最小的一個小世界說起。一個小世界,簡單講,是由日月、四大部洲、須彌山、欲界六天、再加上初禪的三天所構成。一個小千世界,是由一千個小世界,再加上二禪的三個天組成的。
  • 黑洞的秘密|佛教早已看穿《佛說大千世界變相圖》揭秘整個宇宙……
    而佛教早就斷定,宇宙之中充滿人類,不僅如此,娑婆世界(銀河系)10億個小世界中也都有人,而且我們的這個小世界裡包括地球在內的四大部州都有人類生存,其中北俱盧州人壽命達到幾乎恆定的1000歲。既然在太陽系人類相互之間近在咫尺,為何那三大部州的人類我們至今未能發現?他們居住的星球到底叫何名字?難道是時空摺疊或多維空間使我們相互隔離?
  • 我們的娑婆世界是怎樣形成的呢?這是修行人一定要知道的問題
    我們的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化之處。在此世界之中,山神、土地神、閻羅王以及天主等諸天神地祇,都是娑婆世界中各區域的管理者。娑婆世界是由釋迦佛的願力所形成,並不是憑空產生的。這是佛陀為了教化眾生,所演化變現的世界。全宇宙法界,就是華嚴世界,這是一個包容萬有的廣大佛國。在此佛國裡面,有無量無邊的十方諸佛的國土,佛國之中還有佛國。
  • 「云何有在娑婆,與不在娑婆之相」見性是心見,娑婆世界在法界中
    「云何有在娑婆,與不在娑婆之相」。其實報身已經圓了,圓同法界,歸於法界,到底是不是在娑婆,沒有娑婆,這些愛、恨、情、仇等等;生、老、病、死等等的苦,全都沒有,他本來就是這樣,這麼清淨,這真如本性,就是不必說是在娑婆,也就是在中道之中,早就已經不是屬於娑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