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樓那彌多羅尼子,簡稱為富樓那,意譯為滿慈子、滿祝子或滿願子。為淨飯王國是之子,屬於婆羅門種。
他容貌端正,自幼聰明,能解韋陀等諸論典。年長後厭棄世俗生活,希望尋求解脫,在悉達多太子出城的那天夜晚,他與朋友三十人同時在于波梨婆遮迦法中出家。他們入雪山,苦行精進,終於證得四禪五通。
佛成道後,他至佛所求出家受具足戒,後證得阿羅漢果。他長於辯才,善於分別義理,後來專門從事開演佛法、教化眾生,被譽為「說法第一」。
佛在此《法華經》中說,富樓那未來將在娑婆國土成佛。那麼,無量阿僧祗劫後的娑婆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呢?
繼續邊讀邊聊《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從佛聞是智慧方便隨宜說法,又聞授諸大弟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復聞宿世因緣之事,復聞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未曾有。】
這時,富樓那從釋迦牟尼佛那裡聽聞了三乘法是佛的智慧方便隨宜說法,又聽聞了佛授諸大弟子無上正等正覺記,又聽聞了過去聽聞妙法蓮華經的因緣之事,又聽聞了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心中感到了從未曾有的法喜。
【心淨踴躍,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瞻仰尊顏,目不暫舍,而作是念:世尊甚奇特,所為稀有。隨順世間若干種性,以方便知見而為說法,拔出眾生處處貪著。我等於佛功德,言不能宣,惟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願。】
他那清淨的心踴躍起來了,當即從座而起,來到佛的面前,頭面朝下頂禮佛足後,站在一邊,瞻仰著佛的尊貴容顏,眼睛一會兒都捨不得離開。
他心裡作念道:「世尊太奇特了,所為之事皆稀有,能隨順世間若干種性,以隨宜方便的知見來為他們說法,拔出眾生的處處貪著的業緣相。我等對於佛的功德,無法用言語宣說出來,但是,佛世尊卻是能知道我們現在的深心本願的。」
這一段很有意思,如果不那麼書面的翻譯,通俗講則是:富樓那聽了佛陀的種種說法後很高興,他站起來,上前頂禮佛陀後,就站在一邊望著佛陀,啥也不說,此時的他根本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深心願望,心中卻期待著佛陀能明白他的深心意願。
那麼,此時富樓那等人的深心意願是什麼呢?自然是希望能聽到佛的授記。 為什麼他們不直接說出來呢?因為不住相見的緣故。說出來,容易給在會的眾生帶來一個分別攀緣授記相的錯覺,令他們產生誤解,故而不能說。細細想一想,是不是這麼一回事呢?就好比我寫文,我寫不住相見,有的人不懂指月之說,非得說,你自己還不是住不住相見之見。
雖然不住相見,但富樓那等還是想聽佛的親口授記的。因為得佛授記了,這種感覺很不一樣。就好比高考學生聽老師說「你一定能考上大學的」一樣,心裡總有一種安慰。不過,佛通三世,是真語者,實語者,他的授記是必定能實現的。而老師的安慰只是根據學生過去情況而作的妄心推論,很多時候並不一定能實現。
【爾時佛告諸比丘:汝等見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否?我常稱其於說法人中最為第一。亦常嘆其種種功德,精勤護持,助宣我法,能於四眾示教利喜,具足解釋佛之正法,而大饒益同梵行者。自舍如來,無能盡其言論之辯。】
對於富樓那的無言請法,佛陀心領神會。佛告訴諸位比丘說:「你們見到這個富樓那了嗎?我常常稱讚他說法人中最為第一,也常常讚嘆他的種種功德。他能精心勤懇地護持佛法,助佛宣說佛法,能在四眾中開示教化他們,令他們產生歡喜,其所說法具足解釋佛的正法,而大饒益同樣修梵行的人。除了如來之外,沒有人能窮盡他的言語辯論。」
這是佛陀讚嘆富樓那的說法功德。
【汝等勿謂富樓那但能護持助宣我法,亦於過去九十億諸佛所,護持助宣佛之正法。於彼說法人中亦最第一。又於諸佛所說空法,明了通達,得四無礙智,常能審諦清淨說法,無有疑惑。具足菩薩神通之力,隨其壽命,常修梵行。】
「你們不要認為富樓那僅僅只是護持助我宣說佛法,他在過去九十億的諸佛所,亦同樣護持助佛宣說佛的正法,於那說法人中亦是說法最第一。富樓那於諸佛所說的空法明了通達,證得四無礙智,常常能審查諦觀清淨的說法,沒有任何疑惑。他具足菩薩的神通之力,常常樂修梵行。」
這是佛陀繼續讚嘆富樓那的說法功德。
四無礙智:根據唐朝李師政撰寫的《法門名義集》,四無礙智是指「義無礙智、法無礙智、辭無礙智、樂說無礙智。這四種無礙。義名下所以,稱之為義。法自義之名,稱之為法。辭說法之言,名之為辭。樂說隨欲善授,名為樂說。善通無滯,故言無礙智。」
通俗解釋就是:義理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這是義無礙智。從義理總結出的法名,不容易產生歧義。這是法無礙智。說法的言辭得當,為辭無礙智。善於隨宜教授他人,令眾生歡喜接受,為樂說無礙智。
【彼佛世人,鹹皆謂之實是聲聞。而富樓那以斯方便,饒益無量百千眾生,又化無量阿僧祇人,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淨佛土故,常作佛事,教化眾生。】
「那些佛所的世間人都認為富樓那是聲聞乘聖者,而富樓那也藉助這個方便,饒益無量百千的眾生,又化度了無量阿僧祗數的眾生,令他們立下無上正等正覺的志向。他為了清淨佛土的緣故,常常做佛事來教化眾生。」
世人誤會富樓那是聲聞乘,富樓那亦藉助於這種誤會來教化眾生。對於流浪在生死之間,希望解脫世間苦的眾生而言,以聲聞乘的身份來教導他們,往往更容易被接受。
【諸比丘,富樓那亦於七佛說法人中而得第一,今於我所說法人中亦為第一,於賢劫中當來諸佛說法人中亦復第一,而皆護持助宣佛法。亦於未來,護持助宣無量無邊諸佛之法,教化饒益無量眾生,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淨佛土故,常勤精進,教化眾生,漸漸具足菩薩之道。】
佛陀繼續說道:「諸比丘,富樓那過去亦曾於七佛的說法人中而得說法第一,如今在我所說法人中亦為說法第一,在賢劫當來諸佛的說法人中亦是說法第一,而皆護持諸佛,助佛宣說佛法。他亦於未來繼續護持佛法,助佛宣說無量無邊的諸佛之法,教化饒益無量的眾生,令他們立下無上正等正覺的志願。他為了清淨佛土的緣故,常常勤精進的教化饒益眾生,令他們漸漸具足菩薩之道。」
無論過去、現在、未來,富樓那都是說法第一,
七佛:根據《佛學大辭典》,七佛又稱過去七佛,是指釋迦佛及其出世前所出現的七位佛,即: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與釋迦牟尼佛。
賢劫:根據《丁福保佛學大辭典》,「過去之住劫,名為莊嚴劫;未來之住劫,名為星宿劫,現在之住劫,名為賢劫。現在之住劫二十增減中,有千佛出世,故稱讚之為賢劫,亦名善劫。」
大悲經三曰:「阿難!何故名為賢劫?阿難!此三千大千世界,劫欲成時,盡為一水。時淨居天以天眼觀見此世界唯一大水,見有千枝諸妙蓮華,一一蓮華各有千葉,金色金光大明普照,香氣芬燻,甚可愛樂。彼淨居天因見此已,心生歡喜,踴躍無量,而讚嘆言:奇哉奇哉!希有希有!如此劫中當有千佛出興於世,以是因緣,遂名此劫號之為賢。」
悲華經五曰:「此佛世界當名娑婆,(中略),時有大劫名曰善賢,何因緣故劫名善賢?是大劫中有千世尊,成就大悲出現於世。」
行宗記四下曰:「慈恩劫章云:即此住劫稱賢劫,此界成後有千佛出世,既多賢聖,故名賢劫。」
我們現在就處在千佛出世的賢劫,下一尊佛是彌勒佛。
【過無量阿僧祇劫,當於此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法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佛陀授記富樓那說:「經過無量阿僧祗劫後,富樓那當於此土(即娑婆國土)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佛號為法明,具足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十號。」
佛號名稱於因地的修行功德有關,富樓那因地說法第一,助諸佛顯明諸佛法,故而佛號為「法明」。
【其佛以恆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土,七寶為地,地平如掌,無有山陵溪澗溝壑,七寶臺觀充滿其中。】
「法明佛以與恆河沙數相等的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土,七寶為地,地平如手掌,沒有山陵溪澗溝壑,七寶臺觀充滿在國土中。」
三千大千世界:一千個一四天下為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大千世界,因為其中包含了三個千世界,故而又稱為三千大千世界。
曾有某解釋說,三千大千世界即是一佛土。但如今從這句話來看,三千大千世界未必就是一佛土。一佛土可能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亦可能有多個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數個三千大千世界。
當心無高下時,大地亦平等。法明如來的國土中沒有高低不平的「山陵溪澗溝壑」,正是這種心的感應。
如果把「七寶」理解為七科道品,以七科道品指導修行,則如是心如是相,感應「七寶臺觀充滿其中」。
【諸天宮殿,近處虛空,人天交接,兩得相見。無諸惡道,亦無女人,一切眾生皆以化生,無有淫慾。得大神通,身出光明,飛行自在。志念堅固,精進智慧,普皆金色三十二相而自莊嚴。其國眾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禪悅食。】
這段是講富樓那成佛時,娑婆國土的狀況。
富樓那成佛時,那時候的諸天宮殿都接近於虛空。在人天的交接中,天人能見到人間眾生,人間眾生也能見到天道眾生。想一想我們現在娑婆世界的地球,天高地遠,遠得連很多人甚至都不相信天人的存在。
富樓那成佛時,那時候的娑婆國土是沒有惡道的。想一想我們現在的地球,最常見的是三善道之一的人道和三惡道之一的畜生道雜居,間或有些人偶爾能見到鬼道眾生。
富樓那成佛時,那時候國土中沒有女人,一切眾生都是化生,沒有淫慾。想一想現在的地球,人道眾生分男女,且都是於淫慾中腥臊交媾而來的胎生眾生。同樣都是娑婆的人道眾生,差別怎麼這麼大呢?一個清淨得接近天人,一個汙穢得接近畜生。
富樓那成佛時,那時候的眾生皆有大神通,身上出光明,飛行自在。他們志念堅固,修行精進有智慧,普遍都是金色的三十二相而自莊嚴。想一想我們現在,肉身黯然無光,行走不能離地,有的人不僅自己不能修行,反而還愚痴地嘲笑修行者。人的長相各異,普遍皆是薄福相。
富樓那成佛時,那時候的國土眾生常以二食。一是法喜食,二是禪悅食。我們現在呢?是段食。分時段攝取粗糙的食物。絕大多數人甚至連法喜食、禪悅食的名字都沒有聽說過。偶爾知道了一個,就覺得稀奇得不得了,不懂得他不是不食,而是以法喜為食,以禪悅為食。
邊看這段話,邊對比現在情況,娑婆這片國土在諸佛菩薩的教化下,眾生心性越來越清淨,到富樓那成佛時,惡道終將消滅,娑婆國土將越來越美好。而如今依照《楞嚴經》、《法華經》修行的人,就是清淨這片國土的先行者。
【有無量阿僧祇千萬億那由他諸菩薩眾,得大神通,四無礙智,善能教化眾生之類。其聲聞眾算數校計所不能知,皆得具足六通三明及八解脫。】
富樓那成佛時,佛土中有無量阿僧祗千萬億那由他的菩薩眾,他們皆有大神通,具四無礙智,善能教化一切眾生。該佛土的聲聞眾亦是多得算數校計都無法算出,這些聲聞弟子皆具有六通、三明以及八解脫。
六通:因為已經證得六根、六塵、六識的圓通,故而有六通,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
三明:指明了宿命的宿命智明,了達生死的生死智明,解脫諸漏的漏盡智明。
八解脫:分別指,一為內有色想觀外色解脫,二為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三為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四為空無邊處解脫。五為識無邊處解脫,六為無所有處解脫,七為非想非非想處解脫,八為滅受想定身作證具足。
住八解脫者,超越了有色、無色,出離了三界。
【其佛國土有如是等無量功德莊嚴成就。劫名寶明,國名善淨。其佛壽命無量阿僧祇劫,法住甚久。佛滅度後,起七寶塔遍滿其國。】
「法明佛的國土有如是等的無量功德莊嚴成就。劫名為寶明,國名善淨。此佛壽命無量阿僧祗劫,法住甚為長久。此佛滅度後,起七寶它遍滿其國。」
「劫名寶明,國名善淨」,這裡的「劫」指時間,「國」指空間。這是一個法寶顯明、善能清淨的時空。
前面的授記中,佛壽有的二十小劫,有的四十小劫,為什麼法明如來的佛壽是「無量阿僧祗劫」呢?世間人肉身沒了,但法還可以流傳很久。法明佛佛壽如此之長久,或許從這個「法」字可以有所悟。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