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隨喜者得佛授記

2020-12-03 劉祖清369

(第一百二十六段)

【佛告藥王:又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若復有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華經,乃至一偈,於此經卷,敬視如佛,種種供養,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乃至合掌恭敬。藥王!當知是諸人等,已曾供養十萬億佛,於諸佛所、成就大願,愍眾生故,生此人間。藥王!若有人問,何等眾生,於未來世、當得作佛?應示,是諸人等,於未來世、必得作佛。何以故?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法華經,乃至一句,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種種供養經卷。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間所應瞻奉,應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當知此人是大菩薩,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哀愍眾生,願生此間,廣演分別妙法華經。何況盡能受持,種種供養者。

藥王!當知是人,自舍清淨業報,於我滅度後,愍眾生故,生於惡世,廣演此經。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滅度後,能竊為一人說法華經、乃至一句,當知是人,則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何況於大眾中、廣為人說。藥王!若有惡人,以不善心,於一劫中、現於佛前,常毀罵佛,其罪尚輕,若人以一惡言、毀呰在家出家讀誦法華經者,其罪甚重。藥王!有讀誦法華經者,當知是人、以佛莊嚴而自莊嚴,則為如來肩所荷擔。其所至方,應隨向禮,一心合掌,恭敬、供養,尊重、讚嘆,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餚饌,作諸伎樂,人中上供、而供養之,應持天寶、而以散之,天上寶聚,應以奉獻。所以者何?是人歡喜說法,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世尊告訴藥王菩薩說:上一篇我已為天龍八部和四眾弟子及三乘修學者授成佛記,現在我要說的是如果如來滅度以後,有人聽聞《妙法蓮華經》中哪怕是一偈一句、能一念隨喜者,我就為他們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佛智名:義譯為無上正等正覺,是成佛的名稱,是真正平等覺知一切真理的無上智慧。

世尊說:如果有人受持、閱讀、默讀、朗讀、背誦、解說、書寫《妙法蓮華經》,乃至一偈,或於此《妙法蓮華經》,能恭敬、尊重,視經如視佛,做種種供養,應當知道,這個人已供養過十萬億佛。這裡說的供養過十萬億佛,是用的什麼供品在供養呢?供佛的供品最常用的大概有以下十種、即:

1、華,「華」即花:意為各種鮮花。

2、香:氣味好聞,與「臭」相對。比如:香味、香醇、芳香、清香,指一些天然或人造的有香味的東西。具體香品有:麝香、靈貓香、龍涎香、檀香、沉香。「香」也是祭祖、敬神、拜佛所燒的用木屑攙上香料做成的細條,作燒香用。供燒香用的名香爐、供照明用的名香燭。

3、瓔珞:「瓔珞」為古代用珠玉串成的裝飾品,多用為頸飾「項鍊」。形制比較大、在項飾中最顯華貴。《妙法蓮華經》記載用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珍珠」、玫瑰「寶石」這七寶合成眾華瓔珞。可見瓔珞應由世間眾寶所成,有「無量光明」,是高貴的象徵。

4、末香:「末香」是將檀香、沉香等各種香料磨成香末,在有蓋的香爐裡燃燒用,或作塗香用。

5、塗香:是六種供物之一,以塗香供養諸佛、菩薩,能獲致大功德。故密教將塗香與閼伽、華鬘、燒香、飲食、燈明等並稱為六種供養。塗香用於塗抹身體和雙手以供養佛。《大智度論》九十三說:「天竺國熱,又以身臭故,以香塗身,供養諸佛及僧。」塗香有二種:一以栴檀木等摩以塗身、二者種種雜香搗以為末,以塗其身,及燻衣服,並塗地或牆壁。

《行願品疏鈔》說:「塗香者,謂和合諸香用塗身手,供養之時當作是念:我獻塗香,願從此等流五無漏塗香磨瑩熱惱者,脫彼諸地獄一切極炎熱。」塗香可製成香油、香粉、香水類。塗香是塗自己的手,敬佛時用,不是有些人理解的塗佛像。

6、燒香:「燒香」是用檀香、沉香等香料做成的線香、條香、盤香等,用火燃燒以供佛。燒香叩頭是對佛禮敬的表現形式,通過它的外在形式,攝受其內在層面而覺悟諸法實相,是它的真實意義。

7、繒蓋:「繒」即絹帛。指以絹帛製造的大蓋,稱天繒蓋,是天蓋中的一種。「蓋」原為印度作為防日遮雨的用具,作用像現在的雨傘或遮陽傘,後世以圓筒形絲帛製品高懸於佛像頂上、或懸於說法者高座之上,而成為佛殿之莊嚴具。

8、幢幡: 其意有二、即:一、旌旗之類:儀仗或軍事指揮所用。二、指佛、道教所用的旌旗。從頭安寶珠的高大幢竿下垂,建於佛寺或道場之前。分言之則「幢」指竿柱、「幡」指所垂長帛。

9、衣服:供佛或供僧穿的主要有三衣、即:一、僧伽梨(大衣);二、鬱多羅僧(法會用衣);安陀會(內衣)。此三衣總稱為支伐羅、僧伽梨和鬱多羅僧又名袈裟。

10、伎樂:古代伎樂是在露天演出的音樂舞蹈劇,比如我國的樂舞,由隋初設置國伎、清商伎、高麗伎、天竺伎、安國伎、龜茲伎、文康伎七部樂而得名,傳入日本後或稱伎樂舞。這裡說的伎樂是指用各種樂器演奏的佛教法樂以及歌舞,專門供養佛法僧用的。

世尊說:用以上說的供品供養《法華經》,或者對《法華經》合掌恭敬,藥王!你應當知道,像這類人能這樣做,是他們已曾供養過十萬億佛,在每一位佛所,都成就過菩提大願,為悲愍眾生,才又生此世間。藥王!如果有人問,什麼樣的眾生,在未來世,當得作佛?你藥王就應為他們開示:凡是能做到以上所說的,於未來世,必得作佛。

為什麼這樣說呢?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法華經》,或是經中一偈,能受持、閱讀、默讀、朗讀、背誦、解說、書寫,或用花、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等供品,供養《法華經》,或對《法華經》合掌恭敬,這類人,應受到世間一切眾生的瞻仰供奉,眾生供養這類人應像供養佛一樣。大家應當知道,這類人就是大菩薩,他們為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哀愍眾生,自願生此世間,分別眾生根性而廣泛演講《妙法蓮華經》。何況盡能受持,做種種供養者,更是當得無上正覺。

世尊說:藥王!你應當知道,這類人是自舍清淨業報,在我滅度後,為哀愍眾生、度化眾生,自願生此五濁惡世,為眾生廣泛演講《妙法蓮華經》。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我滅度後,哪怕是只為一個人講《法華經》,或是只講了經中一句,當知此人,則是如來使者、是如來所派遣、行如來佛事的。何況於大眾中,廣為人說。

世尊說:藥王!如果有惡人,以不善心,在一劫的時間裡,現於佛前,常毀罵佛,其罪為輕;如果有人用一惡言,毀謗在家或出家讀誦《法華經》者,其罪甚重,比謗佛的罪還要重很多。藥王!如果有讀誦《法華經》者,當知此人,是以佛之莊嚴而自莊嚴,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肩負和弘揚如來正法之意。

世尊說:受持讀誦《法華經》的人不論在什麼地方,都應受到禮遇,眾生應對他一心合掌、恭敬、供養、尊重、讚嘆;用花、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餚饌「美味佳餚」、伎樂,對其做人中最至高無上的供養,天界人應持天寶蓮華散在此人身上而做供養,天人還當聚合天上的所有寶物,奉獻給此人。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此人歡喜說法,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究竟法、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如下:

相關焦點

  • 《法華經》第十品「法師品」新說
    汝見是大眾中,無量諸天、龍王、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求聲聞者、求闢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類,鹹於佛前、聞妙法華經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隨喜者,我皆與授記,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師品>:什麼是法師呢?法師本為說法之人,以法為他人之師,自身則依法為師,故稱名法師。
  • 《法華經》文殊答話說涅槃
    其實這種功德隨處可得,佛說凡是對《法華經》生隨喜讚嘆心者,將獲得無量多的功德,這是如來在給眾生送比金山銀山都更為珍貴的功德,只要我們能學好《法華經》,這些功德唾手可得,日後還可得到如來的白毫相,何樂而不為!日月燈明佛眉間所放白毫相光,照亮了東方一萬八千個佛土,處處遍照,就和今天釋迦牟尼佛放白毫相光遍照東方一萬八千個佛國完全一樣。文殊菩薩說:彌勒!
  • 法華經:富樓那的成佛授記,那時候的娑婆國土比現在美好(48)
    他們入雪山,苦行精進,終於證得四禪五通。佛成道後,他至佛所求出家受具足戒,後證得阿羅漢果。他長於辯才,善於分別義理,後來專門從事開演佛法、教化眾生,被譽為「說法第一」。佛在此《法華經》中說,富樓那未來將在娑婆國土成佛。那麼,無量阿僧祗劫後的娑婆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呢?繼續邊讀邊聊《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 在娑婆世界有一神力如來名釋迦牟尼,宣講《法華經》,得一切種智
    今天我們學習《妙法蓮華經》之「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此品主要講佛陀於大眾前廣現神力,現諸瑞相,向大眾宣示指出:如來一切所有之法,如來一切自在神力、如來一切秘要之藏、如來一切甚深之事,皆與《法華經》中宣示顯說。付囑大眾當於如來滅度後對《法華經》一心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及如法修行。
  • 與我們地球人最有緣的一位佛(圖)
    如《佛說七佛經》中,釋迦牟尼佛告諸弟子:過去九十一劫之前,有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波佛先後住世。在《法華經·授記品》中,釋迦牟尼佛一一為諸大弟子授記未來當得成佛,如大迦葉號為光明如來,須菩提號為名相如來,目犍連號為多摩羅跋旃檀香佛等。
  • 隨喜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隨喜?
    我們常聽一個佛學用語「隨喜」,隨喜功德,隨喜師兄,感恩隨喜,它是什麼意思呢,用在何處呢。► 隨喜者,即為見他人行善,身心順從,隨之心生欣悅;亦即隨他修善,喜他得成。► 第一、如香遍滿堂室:一個人靠化妝、灑香水得來的香氣,僅是短暫的、局限的。我們經常養成隨喜他人,所散發出來芬芳氣質,就會充塞著所處的空間,讓你周遭的人都能聞到,亦如你讚美別人地讚美你、歡喜你。
  • 法華經:看懂佛土種墨喻,就會明白自己的心性與佛的距離(37)
    那麼,這裡的佛土種墨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常常告誡自己,要端正做人,汙點很難洗掉。下面的種墨,就類似於汙點。住在相見上,每一個相見就好比是染汙的點,從這個種墨相見喻,你會見到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大通智勝如來。繼續邊讀邊聊《法華經》。
  • 《法華經》若在佛前蓮華化生
    (第一百四十段)【告諸四眾:提婆達多卻後過無量劫,當得成佛,號曰天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界名天道。時天王佛、住世二十中劫,廣為眾生說於妙法,恆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無量眾生發緣覺心,恆河沙眾生發無上道心,得無生忍,至不退轉。時天王佛般涅槃後,正法住世二十中劫。
  • 《法華經》天雨妙華六種震動
    六、時大:時指時間,無始無終的時間名時大,成佛須修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從證得初信位起修時計算,到圓滿成佛,這個時間很長,故名時大。七、具足大:具足以上六種含義,二德圓滿、諸行圓滿、果證圓滿,入廣大無邊,非空非有,來去自在之佛地,名具足大。
  • 佛陀一生,花與佛的因緣
    若佛世尊出母胎時,是華增長有開敷相。若佛世尊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時,彼優曇華開敷茂盛。若佛世尊棄捨壽命及緣行時,是華萎瘁。若佛世尊入涅槃時,是華枝葉及以華果,皆悉凋落。其華分量大若車輪。這裡以優曇華來比喻佛陀出世的稀有難得,也更說明了佛陀應化世間的生命與花的關係。甚至佛陀此生成佛,也是緣由於他前世以華供佛。
  • 淨旻法師:論「大乘是佛說」的基本理念
    《法華經方便品》明確指出:為求聲聞者,說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求闢支佛者,說十二因緣;為諸菩薩,說六波羅蜜,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種智。同經《如來壽量品》又說:諸善男子,如來所演經典,皆為度脫眾生。
  • 聞其名號丨釋迦牟尼佛來到娑婆世界,就是把這句名號給我們
    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這段解釋非常值得讚嘆,這段解釋可以說很大膽,超情離見,一般人解釋不出來,也不敢這麼講。說釋迦牟尼佛來娑婆世界,苦行證道成無上菩提,甚至是歷劫修行,這次示現成佛,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不過是得了一聲阿彌陀佛。一般人敢這樣解釋嗎?不敢,這樣解釋人家也不信你。
  • 什麼叫開佛知見?丨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 (宣化上人)
    常誦法華經。來禮祖師。頭不至地。師訶曰。禮不投地。何如不禮。汝心中必有一物。蘊習何事耶。曰。念法華經已及三千部。師曰。汝若念至萬部。得其經意。不以為勝。則與吾偕行。汝今負此事業。都不知過。聽吾偈曰。念《法華經》,若念得快,一天只可以念一部。你一天念一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才可以念三百六十五部,十年才三千多部,這個和尚,大約念有十年了。
  • 佛教:宇宙中一共有多少佛,說了你可能無比驚訝
    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可見佛教對世界的認識,早在千年以前,佛陀就已經知道,宇宙是無邊無際的。現在雖然科技發達,除了發現銀河系外,還發現了河外星系等。可以說你的心有多大,宇宙就有多大。一尊佛的剎土叫做三千大千世界,但並不是佛剎有三千個大千世界。而是一個大千世界。
  • 法華經:修行無它,說起來就是一句話,解開根塵識的結縛(43)
    繼續邊讀邊聊《法華經》。【爾時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為沙彌,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養百千萬億諸佛,淨修梵行,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俱白佛言:世尊,是諸無量千萬億大德聲聞,皆已成就,世尊亦當為我等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我等聞已,皆共修學。世尊,我等志願如來知見,深心所念,佛自證知。】佛的四個說法時期圓滿後,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為沙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