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段)#佛為天龍八部、四眾弟子及三乘修行人授記#
【爾時世尊因藥王菩薩,告八萬大士:藥王!汝見是大眾中,無量諸天、龍王、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求聲聞者、求闢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類,鹹於佛前、聞妙法華經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隨喜者,我皆與授記,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法師品>:什麼是法師呢?法師本為說法之人,以法為他人之師,自身則依法為師,故稱名法師。《雜阿含經》卷一說:「云何名為法師?佛告比丘、若於色,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是名法師;若於受、想、行、識,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是名法師;是名如來所說法師。」
也就是說,凡是能對身心內外世界,一切色塵外境及五蘊身等十八界,宣講其義,令人對因緣和合而有之假我生厭離心,教人滅盡五欲及一切欲望,指導別人進入寂靜涅槃的境界,這種人稱名法師。
在《法華經》本品及後面的〈法師功德品〉裡,歸納有五種法師、即:一、受持《法華經》;二、讀《法華經》;三、誦《法華經》;四、解說《法華經》;五、書寫《法華經》。這五種人,都稱名法師。
現今的一般人,大都指會寫經或講經說法的人是法師,當然,也有些不會講經、不會說法,甚至於不識字而只會誦經的,也叫做法師。總而言之:法師之名不僅限於是出家人,在家之人只要能夠傳播佛法,以法為師,能「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大乘經典的,不論哪一種,都可以稱名為法師。
以上所說五種,是指一般性的法師,不是大法師,大法師的要求則必須是通宗達教,戒定慧並重、經律論精通者,才能稱為大法師。在中國譯經史上,凡是大譯師,均冠以「三藏法師」之尊稱,例如「鳩摩羅什、真諦、玄奘、義淨」以及「開元三大士」等,都是大法師、都名三藏法師。
佛在本品中為天龍八部、四眾弟子及三乘佛法修學者在佛前聽聞《法華經》哪怕是一句一偈者,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太不可思議了;又授記凡生一念隨喜《法華經》者,皆能成佛。更是非常的殊勝。
這一段講的是佛將藥王菩薩作為法會主要代表而予以開示,藥王菩薩他有個弟弟,名藥上菩薩,他們有時替代文殊、普賢菩薩,被作為釋迦佛陀的左右脅侍。二人本為兄弟,兄名「星宿光」、弟名「電光明」。因供養比丘僧眾,並施藥救人,得眾人讚賞,被尊稱為藥王和藥上。後兄弟倆施醫行善,雙雙修成菩薩。佛陀曾對彌勒菩薩預言他倆將在未來世成佛,名號分別叫:「淨眼如來」、「淨藏如來」。
這時世尊因藥王菩薩為一切眾生請法,於是告訴法會中的八萬個大菩薩和藥王菩薩說:你們看這大會中有無量多的「諸天、天龍八部、人類及四眾弟子們。」他們也想得佛授記,這是好事,只要他們對《法華經》生一念隨喜者,我都將為他們授記。這裡說的諸天及天龍八部等眾是什麼意思呢?現按順序簡介於下:
1、諸天:也叫「二十諸天」、後增為「二十四諸天」,是佛教著名的護法天神。這裡說的諸天,不僅是二十四諸天,還包括三界所有的天神和天人,他們是六道眾生裡最高級的一道。
2、龍王:是神話傳說中在水裡統領水族的王,掌管興雲降雨,龍是中國古代神話的四靈之一。《太上洞淵神咒經》中有「龍王品」,列有以方位為區分的「五帝龍王」、以海洋為區分的「四海龍王」、以天地萬物為區分的54名龍王名字和62名龍王名字等。佛教中所舉龍族甚多,與中國龍有很多相似之處。民間尊崇龍是正義、勇敢、富貴、吉祥的象徵。帝王和高僧都被尊為龍象,龍是佛教的護法神。
3、乾闥婆:是一種不吃酒肉只尋香氣作為滋養、且會從身上發出香氣的男性神靈;是女神阿布沙羅斯的丈夫、為服侍帝釋的樂神;負責為眾神在天宮裡奏發美麗的音樂。
4、阿修羅:原是印度遠古諸神之一、被視為惡神,屬於兇猛好鬥的鬼神。男性極醜、女性極美。傳說帝釋天有美食而無美女、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食;雙方相互嫉妒、因而經常與帝釋天爭鬥不休。阿修羅意為「非天」、非天界。生活享受與天人一樣、但卻沒有天人之德、。
5、迦樓羅:是古印度神話傳說中記載的一種巨型神鳥、在印度教中是三大主神之一的「毗溼奴」的坐騎;而在佛教中則位列天龍八部之一。其形象隨佛教傳入東亞、中文常譯為金翅鳥或大鵬金翅鳥;在中亞和南西伯利亞受到藏傳佛教影響的地區也存在此鳥的神話。
6、緊那羅:又名「樂天」、意為「音樂天」,「歌神」。是佛教「天龍八部」之一、長相像人,但因其頭上長角、又被稱為「人非人」。此外緊那羅還有男女之分:男性長一馬頭、女性相貌端莊,聲音絕美。
在中國佛教裡,緊那羅曾化為少林寺香積廚火頭老和尚,持三尺撥火棍打退圍寺的紅巾軍,因而被少林寺尊為護法伽藍,又稱其為「監齋菩薩」。監齋菩薩像有三尊,分別為持法法身、護法法身、妙法法身。頭頂塑有發表上升的青煙,煙霧上有赤腳而立的觀音像,法身形象則袒胸赤腳,手握燒火棍,一副武士模樣。
7、摩睺羅伽:天龍八部之一、意譯大蟒神,是一種人身蛇首的神。普濟寺中摩睺羅伽的塑像為頭頂幾條蛇的貴族,或是蛇面,手持笙或腰系花鼓,手持鼓槌。《維摩經略疏》卷二:稱其為地龍,為無足腹行神,受世間神廟所供酒肉。因其毀戒邪諂,多嗔少施、貪嗜酒肉、戒緩「不持戒但能修行佛法」而墮入鬼神。
8、人非人:人與非人之並稱,意為不是人的另類眾生,稱為非人。非人指天龍八部、夜叉、惡鬼王眾等。
9、比丘:意譯為「乞士」,俗稱「和尚」,指年滿二十歲、受過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
10、比丘尼:是佛教出家五眾之一,指歸入佛門,受持具足戒的女子。
11、優婆塞:在家信佛,行佛道並受了三皈依的男子叫作優婆塞,受了三皈依及五戒並戒行圓滿的人,稱為滿分優婆塞。現在稱為男居士。
12、優婆夷:凡受了三歸五戒的女子、都叫做優婆夷,但我國現在都稱她們為女居士。
佛說:以上所說的天龍八部,四眾弟子,還有求學聲聞小乘法的、求學闢支佛二乘法的、求證無上菩提大乘法的,如這所有的人,能於佛前,聽聞《法華經》中的「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就為他們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偈」的梵語名「偈陀」,體裁類似我國的詩歌,為佛經中的唱頌詞。每句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不等,通常以能完整表達一個意思的四句為「一偈」。「一句」也就是佛經裡的一句話,往往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句話。如上文中「如甘露見灌」,甘露是涅槃之意,見灌是佛為即將成佛的菩薩灌入一切種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得佛授記,猶如甘露灌頂一樣的令人喜不自禁。
這裡世尊為能隨喜「一偈一句」的天龍八部、四眾弟子及修學三乘佛法的菩薩授成佛記,包括我們這些現代人屬於四眾弟子或正在修學三乘佛法的人,只要你能在聽聞、讀誦《法華經》時,對其中的一首偈頌或者一句話,能於一念之間由衷地發出隨喜讚嘆,就意味著自己已得到了釋迦牟尼佛的授記,成佛也就是早遲的事了,這種殊勝是無法用語言和文字來形容的,令人無比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