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智勝佛為大眾三轉十二行法輪。四個說法時期圓滿後,其佛土具有無量無邊不可稱數的聲聞菩薩,眾生總體境界實現了質的飛躍。
由此而反觀地球人世間的現在情況,減劫中人類的智慧越來越低,心性越來越下劣。比如,居然有的國家會流傳「5G致新冠」這類論調。也不知道是真有其事,還是自媒體的噱頭。但無論哪種現象,都不是善現象,前者為愚,後者為牟利不顧道德,此類謠言以訛傳訛的結果,就是鈍化了人類的心智。
繼續邊讀邊聊《法華經》。
【爾時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為沙彌,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養百千萬億諸佛,淨修梵行,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俱白佛言:世尊,是諸無量千萬億大德聲聞,皆已成就,世尊亦當為我等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我等聞已,皆共修學。世尊,我等志願如來知見,深心所念,佛自證知。】
佛的四個說法時期圓滿後,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為沙彌。
童子,梵語為鳩摩羅伽,童子有多種解釋,一般指為四歲或八歲以上未滿二十歲,尚未剃髮得度的男子。若是女子則稱童女。童子也指菩薩。菩薩為如來之王子,其如世間童子一般沒有淫慾念。此外,隨侍在佛、菩薩以及諸天之側著,常常也稱為童子。如,不動明王有八大童子隨侍。
出家:簡單說有三種程度的出家,一種是身出煩惱家,另一種是心出煩惱家,第三種是是身心皆出煩惱家。
世間人著相,只能看見身出家者,看不見心出家者。即是看見身出家者,也是根據他們的僧服。其實,身出家者的真正標準,是身出煩惱家,或者志願通過修行,令己身出離煩惱家。從這個角度講,很多清淨居士亦是出家人。
世間有些著僧服者,世俗習氣很重,他們並不是清淨的出家人。但是,我們不能因為他們的世俗習氣而毀謗出家,這同樣也是要背因果的。這個因果就是,一棍子打倒一大片,將個別行為遍計執為整體行為,動搖人們對佛、法、僧三寶的信心,令眾生覺悟路上再添坎坷。這個因果極重。
這就好比,某些中國人在國外的不當言語和行為,被國外新聞發酵後,令外國人群體對整體中國人產生惡感,所有中國人因此而背上委屈,這個因果就很重,畢竟13億人的委屈可不是小數目。如果沒有過去世的大福報撐著,這類人往往從此以後命運堪憂。想一想,某些出國留學者,口無遮難,就知道嘴巴快活,造下嚴重惡業而不自知,實在是可憐愍者。
沙彌,有止惡行慈,覓求圓寂的意思。僧團中已經受十戒,未受具足戒,年齡在七歲以上,沒有滿二十歲的出家男子,稱為沙彌。
十六王子六根通利,智慧明了,過去世曾供養百千萬億諸佛,淨修種種梵行,由於他們志求的是無上正等等覺,因此對佛陀請法說:「世尊,無量千萬億大德聲聞如今皆已經成就了,也應當為我們說無上正等正覺法了。這是我們的深心志願,如來是知道的。」
由此可見,十六王子一開始就是奔著成佛的心願而請法的。
【爾時轉輪聖王所將眾中八萬億人,見十六王子出家,亦求出家。王即聽許。爾時彼佛受沙彌請,過二萬劫已,乃於四眾之中說是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說是經已,十六沙彌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皆共受持,諷誦通利。】
轉輪聖王所率領的大眾中有八萬億人,見到十六王子出家了,也都請求出家。轉輪聖王當即同意。此時,大通智勝佛接受了十六沙彌的請法,又過了二萬劫後,才開始在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眾中講這個大乘經。名為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為什麼過了二萬劫才開始講這個法呢?
因為從證得無生法忍開始,到修證圓滿,還需要一個過程。這裡的「二萬劫」代表無生法忍修證圓滿了,有無互立的有法和空法都不產生。
為什麼這個經叫「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呢?這個經名涵蓋了三個方面的內容,即是一心三藏的義理。
妙法蓮華:蓮華出汙泥而不染,「妙法蓮華」是指出汙泥而不染的妙法。
真正修行者知道,世間修行中最難的就是如何出汙泥而不染。就好比我們現在生活在世間,六根所觸都是染相,很難做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常常聽風就是雨,一看見山,立馬就著在山相上了。
教菩薩法:教授給菩薩的修行法門。
菩薩是覺有情的意思。聲聞乘修證圓滿,滅掉了一切有相,才是真正的覺有情,能夠覺知一切有為相。如果行者自己都還住在種種情執相中,如何能稱得上「覺」呢?世間行者見面,彼此稱一句菩薩,那是尊重,但自己究竟是不是滅掉了情執的真菩薩,自己要清楚。
有的人一看到這是菩薩修行的法門,馬上就對號入座了:「這個法門太高,是菩薩修的,沒有我的份。」是這樣嗎?
從證境上來說,或許世間很多行者的確還有很多情執,連「覺有情」的邊都沒有挨著。但是,從悟境上來說,他們讀了很多經教,尤其是讀了《法華經》、《楞嚴經》等大乘圓教經典,他們悟境早已是大乘菩薩的悟境。就好比前面的十六王子,他們直接請的就是妙法蓮華法,根本就不需要前面的二乘過程。
佛法修行論的是心,既然心的悟境已經是菩薩的悟境,那麼,如是心如是相,從這個菩薩心起修,修的也就是菩薩道。
佛所護念:如果把「佛」理解為究竟覺悟者,意思是得一切諸佛的護念加持。如果把「佛」理解為覺悟,意思則為:覺悟所護念的一切法,也就是令人念念覺悟的意思。
綜合起來,這個法從覺性上看,是出汙泥而不染的妙法,妄覺不礙真覺。從塵性上看,這是菩薩覺悟有情的修行大法,有情塵相不礙自性真空。從識性上看,無分別中不礙分別,是空有無二無上菩提。
根對塵而有識,此三個方面彼此互立,不可分割,共同鑄就「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這個三輪體空的成佛大法。
【說是經時,十六菩薩沙彌皆悉信受,聲聞眾中亦有信解,其餘眾生千萬億種皆生疑惑。佛說是經,於八千劫未曾休廢,說此經已,即入靜室,住於禪定八萬四千劫。】
大通智勝佛說這個妙法蓮華經的時候,十六位菩薩沙彌都能夠完全信受,在聲聞菩薩眾中亦有能夠相信並理解的人,其餘千萬億種眾生都生出了疑惑。佛說這個經說了八千劫,一直都沒有停止。說完這個經之後,佛當即入於靜室中,住在禪定中八萬四千劫。
佛講法「八千劫」,每一千劫講透一個「識」的義理,則講完八識就是八千劫。而頓悟義理後,就要禪定在義理上漸修,眾生有八萬四千種心行,一劫滅掉一個心行,這就是「住於禪定八萬四千劫」。
如何對待佛經中的疑惑?
讀到了《妙法蓮華經》,如果能夠信受不懷疑者,皆是善根福德深厚、智慧明達的人。如果有人心中生出了種種疑惑,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即使以聲聞乘的智慧,也不是人人都能夠理解此經的。但是,不可以因為自己的不理解而誹謗此經,乃至誹謗此經。
為什麼呢?先不說佛法,就拿世間法為例,世人常常都是因為不理解他人而做下誹謗惡業。
這種惡業,大而言之,不理解國家政策而心生牴觸情緒,不理解其他種族而產生種族歧視,乃至引起民族仇恨;小而言之,不理解父母而無法真正孝順,甚至引發家庭矛盾。不理解子女而無法真正教養,而引發種種教育問題。
讀者們不妨捫心自問一下,自己究竟真的理解社會國家嗎?理解其他民族嗎?理解自己的父母嗎?理解自己的子女嗎?亦或是,自己真的理解自己嗎?
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地球,短短幾十年的人間壽命,本應該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但是,幾十年過去後,反而因為彼此不理解,結下了深刻的仇恨,這值得嗎?不理解本身不會引來仇恨,而是不理解後的錯待和誹謗,才會引來仇恨。
世間法都是這樣,更何況是出世間的佛法呢?有疑惑沒有關係,存疑就好,往後的無量劫中,總有那麼一個機緣令你心開意解。但是,不能因疑而生謗。誹謗佛法會障礙自己的覺悟,令自己失去菩提道種,與究竟解脫絕緣。
【是時十六菩薩沙彌知佛入室寂然禪定,各升法座,亦於八萬四千劫為四部眾廣說分別妙法華經,一一皆度六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眾生,示教利喜,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當大通智勝佛入靜室禪定的時候,十六菩薩各自升起法座,也在八萬四千劫中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四部眾廣演妙法蓮華經。他們各自皆濟度了六百萬億那由他如恆河沙數一樣多的眾生,開示教化他們,利益他們,令他們歡喜,令他們發起無上正等正覺之心。
此處的「六百萬億」,可以理解為六種根塵識相互結縛而形成的法。當六種覺根返妄歸真,六種塵性滅幻見真,六種識性滅掉分別,則解開了六種根塵識的結縛,這就是「一一皆度六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眾生」。
修行無它,說起來就是一句話,解開根、塵、識的結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