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你知道鑽木取火嗎?其實對於修行來講,它是無雙的妙法!

2021-01-11 我心無礙即菩提

《法寶壇經》第81講

朋友們!善信們!各位菩薩大德們!南無阿彌陀佛!大家吉祥如意!今天我們接著學《壇經》。

如果我們眾生的心地能夠達到平等、平常、平靜、平和……等諸境界,那麼又何須行持所謂的禁戒呢?

如果我們眾生的行為能夠達到正直、無曲、通達、無私……等諸境界,那麼又何須修持所謂的禪修呢?

如果我們眾生懂得了人身的難得,深知父母生養培育的大恩大德,那麼又怎麼會不去虔誠恭敬的孝養自己父母呢?

如果我們眾生懂得了於人相處以「義」,人與人之間彼此念顧,彼此友好,彼此欣賞,彼此相憐,又怎麼會處理不好上上下下的人際關係呢?

如果我們眾生懂得了於人相處謙讓為先,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才是人類交往的最佳狀態,又怎麼會處理不好所謂「尊卑」懸殊,地位不同者之間的關係呢?

如果我們眾生懂得了於人相處忍辱為要,人與人之間不起紛爭才是人類和諧的最高境界,又怎麼會處理不好所謂「眾惡」人心的喧鬧呢?

六祖慧能大師慈悲為懷,為我們無量大眾開示如何為人處世之道。修行人也是人!先得做人,並且先得把人做好,才可以開啟真正的修行之路!不然你在修行之路上將寸步難行!

接著六祖慧能大師繼續頌曰:若能鑽木取火,淤泥定生紅蓮。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良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人做好了,我們就開始修!

大家發現沒有?我們祖師講話非常的有條理。你看!就拿這首偈頌來說,六祖慧能大師先教誨我們眾生如何與人相處,並且為我們確立了與人相處的行為總則。我們只要按照祖師講的行為總則去做,這個人勢必就做好了!

那麼人做好了有什麼用呢?我來告訴你!我們如果把這個人事做好的話,那麼我們修行的時候,障礙就會相對少一些。尤其是在家發願修學的居士,如果你處理不好家庭關係,處理不好工作單位的人際關係,乃至於你處理不好你所面對的社會的人際關係,那你是很難修起來的!

呵呵!其實出家修行也是一樣的。你不和大眾和合,一昧違眾,不拘哪個道場你也待不長的!小心給你起單呦!

以前我們不知道該怎麼做人做事,現如今我們學習了六祖慧能大師的這篇偈頌,就懂得了如何處理世間紛繁種種的人與人關係和人與社會的關係,以及人與自己的關係。懂得了道理,也能按照所知道理去做了,接著就可以開始修學佛法了。

鑽木取火難不難?難!但鑽木它就是可以取火啊!

我們用火柴或是打火機(器)來取火固然快捷,但卻總是缺乏一種精神!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們人類用鑽木的方法獲得了火,保存了火種,為漫漫黑夜帶來了光明,為寒冷時節帶來了溫暖,火使我們告別了茹毛飲血的時代,懂得了用火來加工食物,甚至用火來驅趕野獸……那時候的人類始祖對火是崇拜的!對火是敬畏的!對火是珍視的!對火是熱愛的……

現如今,我們劃一根火柴或是打摁一下打火機,你還會覺得火是神聖的嗎?你還會崇拜火嗎?乃至於你還會珍視於火嗎?敬畏於火嗎?熱愛於火嗎?淡了!

現如今,我們眾生的心對於一切來自於大自然的東西都變得涼薄起來了!淡了起來!所以我們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人與自己心靈之間也漸漸涼薄了起來!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老子曰:不道久矣!

我們修行人須知,鑽木取火是一種精神!是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是一種懷揣著希望,盼望著光明早日到來的一種希冀!是盼望著溫暖人間的一種情懷!

而對於我們修行人來說,它還不僅僅於此。其實鑽木取火對於我們修學佛法的弟子來說,還是用功的一種妙法!

對著一截子破木頭永無休止的鑽了下去,義無反顧的鑽了下去……直至這根破木頭髮起熱來,擦出火花,迸濺出火星子,進而它著了起來……從此我們有了光明,有了溫暖,可以吃到熟食……可以度過黑夜,可以面對嚴寒……

其實學佛修行亦是如此!學佛修行就應該有這種鑽木取火的精神!學佛修行就必須有這種鑽木取火的精神!

淤泥不是紅蓮,但淤泥卻可以出生紅蓮!紅蓮不是淤泥,但紅蓮卻出生於淤泥!

造化如此,奈何?奈何!

我們眾生身處的這個世間就好比是一個淤泥灘,汙濁不堪,臭不可聞!但恰恰就是這樣一個世間,卻同樣可以成就聖潔,慈悲,智慧……執著於淤泥世界不願解脫者有之,但希求出離,最終解脫者亦有之!淤泥?紅蓮?

何去何從?諸君自決之!

有病就得吃藥,不吃藥就得等到打針,不打針就得開刀!不開刀?那就只有等死!聰明人病了就去選擇吃藥!而藥往往是苦的……即使西藥片包括著一層糖衣,但內瓤裡依然是苦澀的!可是這苦澀的滋味就是能夠治病,就是能夠救治天下無數蒼生的性命!

人生本苦,病也是苦,殊不知解病苦的最終還是一味苦藥!各位同修道友啊,此處真的應該仔細思量一番啊……

其實逆耳的未必是忠言,但忠言一定逆耳!當忠言響起之時,必是你我已犯錯之際。

你放心,能夠會和你說忠言的你這一輩子或許也碰不到十個!我們的父母或許會說一些忠言於你,我們的老師或許會說一些忠言於你,我們的家人或許會說一些忠言於你,我們的朋友或許也會說一些……

你的身邊如果真有說忠言的朋友,可真要恭喜了!那太難得了!而此刻偉大慈悲的六祖慧能大師說的教言就忠言!

佛法智慧對治的就是我們眾生的愚痴。而愚痴是我們眾生生出種種過患的根本因所在。而「改過」本身就是一種智慧的行為!

所謂「賢者領罪,凡夫領對」。只要我們內心有一絲絲護短之心,你我便於真正的賢聖者無緣!

祈願一切眾生,無有疾病,皆得健康。祈願一切眾生,無有貧窮,皆得富足。祈願一切眾生,無有煩惱,皆得菩提。祈願一切眾生,得遇佛法,皆得成就。

南無阿彌陀佛!

本文原創 感恩關注 願與有緣 共成佛道

相關焦點

  • 在家之人如何修行?六祖慧能總結的這8條,可以說是面面俱到
    但第二類在家居士也不能忽略,他們也是佛教堅定的擁護者,是佛教信眾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那麼,作為在家居士,如何修行佛法呢?或者說,在家之人如何修行?其實《壇經》裡就有答案,在這本經中裡,六祖慧能總結了8條,說得真到位。他首先說在家修行的整體原則和在家修行的可行性:「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 法藏法師:略談佛法修行與佛教學術的分野
    其實這種氣氛是對的,我們不就是要這樣子嗎? 我們要做的不就是要弘揚佛法嗎? 而要弘揚佛法,能夠失去對三寶基本的恭敬與信仰嗎? 許多出家人甚至不知道出家離俗,為的就是要走一條實修實證之路,對於世俗的學術方法,不但不知道要去導引它趣向佛法的正見與解脫,反而還隨俗地與世人一同追逐文字的考據戲論,甚至還藉此而以世俗的名位誇耀於人,這就像出家人還參加選美一樣,實在是可笑之至!
  • 佛教「六度波羅蜜」,你知道是什麼嗎?
    對佛法了解比較深的人應該都聽說過「六度波羅蜜」這個佛教名詞,可是它真正的含義卻很少為人所知。在大乘佛教中,「六度波羅蜜」是修行重要的六種智慧、六種途徑。這六種智慧,幫助我們不斷去磨掉人生的弱點,使我們更加智慧地生活,自己改善自己的命運。如何踐行「六度波羅蜜」?
  • 佛教,道教,儒家的修行特點,什麼是修行,在哪裡修行?
    度誰呢很多人對於「修行」二字都有不同的認知。有人認為就是出家,有的人認為就是吃齋念佛,有的人認為參禪打坐等等說法,不一而足。這所有的說法加起來也不能概括什麼叫修行。假如修行就是一頭大象,所有的人都是盲人,然後每個人摸到的地方都不一樣,有的摸到耳朵,就說大象像蒲扇,有的摸到身子,就說大象像一堵牆,有的摸到腿就說大象像柱子等等,這些說法都是以偏概全。前段時間又重溫了一些講經說法的書,我記得有這麼一句話,既從字面上解釋了這兩個字,而且也確實把曾經認為很深奧的東西,深入淺出的解釋一番,讓它更加容易被我們這些普通人所接受。
  • 《妙法蓮華經》8句精華名言,濃縮的大智慧!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是釋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靈鷲山所說,為大乘佛教初期經典之一。《妙法蓮華經》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說教,宣講內容至高無上,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1.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 法華經:修行無它,說起來就是一句話,解開根塵識的結縛(43)
    其實,身出家者的真正標準,是身出煩惱家,或者志願通過修行,令己身出離煩惱家。從這個角度講,很多清淨居士亦是出家人。世間有些著僧服者,世俗習氣很重,他們並不是清淨的出家人。但是,我們不能因為他們的世俗習氣而毀謗出家,這同樣也是要背因果的。這個因果就是,一棍子打倒一大片,將個別行為遍計執為整體行為,動搖人們對佛、法、僧三寶的信心,令眾生覺悟路上再添坎坷。這個因果極重。
  • 修行該如何修行呢,其實修行也是有秘訣的,宣化上人開示修行秘訣
    所以說「修行莫盲修」,這個盲修就是盲修瞎練,就是不明白,自己亂修;「需要識路途」,你所修行的路途你要認識;「路途若識得」,你這個路途若認識了;「任運自悠遊」,這個任運也就自由的意思,任運悠遊自在,什麼事情都不勉強,正合乎這個中道。
  • 女人比男人修行要困難嗎?佛教對女性地位的看法
    敦煌莫高窟039窟飛天盛唐(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女性修行比男性更困難嗎 佛教本身來講,不分男人女人,佛性平等。佛教裡面是很尊重女性的,法華會上,龍女八歲就能成佛。觀世音菩薩現女身,說明佛菩薩慈悲,因女性痛苦多,在這方面生同情、悲憫之心而現女身,以此鼓勵女性不要自卑。 佛性平等,在佛教裡面,沒有說女性比男性低下。《維摩詰經》裡面的散花天女,辯才無礙,有些菩薩還辯不過她,還有和文殊菩薩的問答,都是不二法門的內容。所以女性並不低,關鍵是自己要自尊、要努力,消滅煩惱,改變自己,一樣可以修行成佛!
  • 鑽木取火的來路,你真的弄清楚了嗎?
    鑽木取火的典故和傳說,相傳在一萬兩千年前時,崑崙山上多白石,白石聚集之處少草木,唯一在石頭上生長的樹叫做燧木,燧木有個特點,只有樹幹沒有樹皮,只有樹枝沒有樹葉,看上去就是一棵幹的樹,你可以把它的樹枝,當成樹葉來看這也可以,每年都會掉樹枝。第二年在生長,但是這個時候沒有任何一個人說我看見了一個木頭,我就上去轉一轉,看會不會起火,人不會有這種意向的。
  • 日食、月食期間,修行真的功德大嗎?
    從月食現象反觀做人修行,做任何事情不要過分,不要極端,要像佛教講的行中和之道。這是一個,第二個呢。從佛教來講,日食月食的時候,被蝕掉的一部分精氣會灌在人間。如果人要修行的話,那麼這部分的功德力量,也可以落在人身上,所以日月食的時候人修行容易成就。你們最好在這個點回去多打坐,多念經,多禮拜,都有用啊。在日月食這段時間裡,你們修什麼法就抓緊好好修,不要錯過了。
  • 「鑽木取火」的傳說知多少?真的可以鑽木取火嗎
    它有個特點,只有樹幹,沒有樹皮,有樹枝,卻沒有樹葉。就像一棵乾枯的樹,樹枝每年都會掉下來,第二年再繼續生出新的樹枝。這時候肯定不會有任何一個人說,我看見一個木頭,我就要上去鑽一鑽,看會不會起火,沒有一定的現象發生,人類不可能有這樣的意識。但是有一天,不知從哪裡來了一隻鳥,這種鳥有一個習慣,喜歡啄那個木頭。
  • 佛教:我們要安頓自己的「身心」,以便在社會裡穩固修行
    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該如何「安頓身心」話題:想要安頓身心,我們首先要知道自己的「不安」是從何而來,只有知道了「不安」的來處,我們才能決定它的去處。我們的不安來自哪裡?大家肯定會想,很簡單,煩惱啊。的確,煩惱的自相就是「不寂靜相」,具體的表現,即是身心不安。
  • 「洪師開示」人體器官「松果體」對修行有影響嗎?
    那麼所指跟我們佛教的佛性自性所指是一樣的麼?所以不是說是有所指,就是直接體現的智慧究竟不究竟,首先不是有所指,不是心外有法,心外有道,那慢慢就知道各有各的智慧,他最後就是個智慧、般若,圓滿不圓滿。學人: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我們人身上的器官就比如說松果體,就常常聽到,然後它的作用跟修行的關係是怎樣?
  • 佛教是讓人覺悟的修行,不能用狹隘的民族情感說成是外國來的宗教
    修行佛祖佛祖佛教傳入中國兩千年的時間,歷朝歷代都有對佛教進行實踐者,也從中有了感悟。有人說:「佛教是外來宗教,中國人不信外國教。」其實,這是對佛教不理解而產生的誤會。首先,「佛」字當覺悟講,能知能覺的清靜本性就是佛性。請問,難道你不想覺悟嗎?難道你想迷茫的渡過一生嗎?就算你不想覺悟,就算你打算迷茫的渡過一生,這個能知能覺的清淨本性依然存在,只是你沒有認識到而已。
  • 明白了佛教中所說的定數和變數,就知道了命運的真相
    能成為阿羅漢的聖者,也只能看到八萬大劫內你的生生世世,要是以為這就是既看到了定數也看到了變數,就錯了!其實這還是智慧有限。其實,在《楞嚴經》中佛早就清楚地告訴了我們:「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聚。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導致。」
  • 缺乏修行,累世都無法洞見佛教的心要
    若認定戒律只是種傳統,那麼,即使老師告訴我們實相,我們的修行還是會有缺陷。我們可能研究教法並能背誦,但若真的想了解它們,就一定得修行。缺乏修行,會成為一種障礙,使我們累世都無法洞見佛教的心要。因此,修行就如大皮箱的鑰匙,若手上有正確的鑰匙——禪修之匙,則無論鎖有多緊,當拿起鑰匙打開它時,鎖就會應聲而開。若我們沒有鑰匙,就無法開鎖,將永遠不知道箱子裡有什麼。事實上,有兩種知識。覺知「法」的人,不會只憑記憶說話,他或她說的是實相。世間人通常只憑記憶說話,更糟的是通常是誇張地說話。
  • 你知道鑽木取火的故事嗎,那個發明火的人又是誰?
    說起古人的聰明,很多人會立馬想起鑽木取火,火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有了火以後,吃上了熟的食品,黑暗中多了火花四射的光芒,寒冷的時候可以取暖,不僅可以驅逐動物的侵擾,還促進了人們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增強了體質,開發了大腦,壽命大大提高,人類文明上了一個新臺階。
  • 《楞嚴經》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精讀此經後,不看人間糟粕書
    在佛教的語境裡,「色」指代世間一切存在的實體,「空」指真空的本體,也指幻象,「相」的含義更宏大,指人心中的執念。所以,《金剛經》看世界,《楞嚴經》看自己。那這幾部經書又都是誰寫的,怎麼流傳進中國的呢?《楞嚴經》還沒有傳入中國之前,其盛名先至。
  • 多民族今過火把節:你知道鑽木取火有多難嗎
    火對於人類的意義怎麼估計都不過分,火在古代文化中也有著崇高的地位。或許因為它在今天已經是如此唾手可得,火在人們心中的重要性似乎也在日漸降低。然而就像歌裡唱的那樣,「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火就是人類這樣的夥伴。
  • 遊客眼中的舍利子是它! 可千萬不要誤解了, 它其實是另外一種東西
    ,總是能夠聽到周圍的一些人說起的一個詞語——舍利子,但是由於很多人都不知道這究竟是何物,再加上另外一個詞語——舍利,在聽到這兩個並不是同一種東西的時候,就更加懵了。    人們認為這是這是得道高僧體內的功德力而成就的,是由戒定慧道力所成,而關於功德力和道力,其實通俗來講,就是高僧在修行時的內在功德的外在顯現,有些大成就者內在功德圓滿